浅谈课后延时服务阶段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2023-10-24侍佳
侍佳
【摘 要】教师队伍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为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保驾护航。“双减”背景下,教师不能只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也要考虑到学生课后的相关问题。基于此,本文以“课后延时服务”为研究方向,分析在延时服务阶段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课后延时服务 数学实践 设计方案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各学科都在朝新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减负的前提下,学生的课后时间变得充裕,但由于实际生活原因,导致大部分家长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将学生接回家,为解决家长接送和照顾孩子的问题,衍生出了“课后延时服务”。在此阶段,各学科都积极与其融合。以数学学科为例,如何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并将数学实践活动更好地融入其中,是需要数学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要让学生在周一至周五学校规定的放学时间后参与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不同于学校课堂教学,“课后延时服务”是指保护和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服务活动。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阶段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时,可设计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对后进生的帮扶活动和学优生的学业规划指导活动。
一、在课后延时服务阶段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科中涉及的知识点枯燥且抽象,有时还难以理解,致使学生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还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平时教学的补充,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和重点。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强主体意识和养成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综合水平的一种体现,更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分析,遇到的知识难点可以及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面对数学问题时积极、主动地迎难而上。
(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通过开设课后延时服务,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阶段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如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在开展活动时,师生积极、主动地交流沟通,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二、课后延时服务阶段数学实践活动设计研究
(一)融合作業活动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合理规划时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此来辅助提升数学教学的高效性。教师要将数学室外实践活动与数学作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巩固了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又合理地安排了延时服务的时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四课时“认识公顷”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认识了公顷是一个面积单位,能够通过计算得出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1公顷,你认为我们学校大概有多少公顷呢?
生1:100公顷。
生2:66公顷。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很难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表象,即1公顷的大小。同时,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在教室里学习一部分的课堂内容再去学校操场进行下一部分活动,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操场中,让学生先用米尺测量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再引导学生在操场上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大小大约是100平方米,这时需要多少个学生才能围成正方形,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卷尺测量等方法画出10000平方米的大小,即1公顷的大小。这样的室外数学实践活动,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观察、测量和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量感、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融合数学阅读
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预留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和阅读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和分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
例如,教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时,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计算机教室里,把要解决的问题抛给学生,即“统计我市近10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制成复式统计表,并且观察统计表,看看能够分析什么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从阅读的资料中收集所需要的数据,整理有关该问题的统计素材,制成我市近10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复式统计表,再通过小组沟通交流,完善自己的统计表。接下来就是全班进行沟通交流。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生1:我发现我统计完就能看出最近的气温变化情况。
生2:这个表中每小格表示多少要好好考虑一下,不然这个表不好画。
师:你想探究什么问题?
生1:哪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最大?
生2:我还想调查一下其他城市最近的气温情况,和我市进行比较。
生3:我想知道接下来的天气趋势是什么样的?
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可以让他们通过上网查看、阅读所需要的资料,整理成此课信息集。也可以将阅读中所涉及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融入其他数学课程的学习中,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此过程将课后延时服务与数学阅读二者进行融合,不仅让學生学会自主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合数学游戏
因为数学学科的抽象理论知识繁多,小学生单纯凭借自己的数学思维和理解能力很难将其理解、消化,所以教师就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点化繁为简,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基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很多情境无法得到有效实施,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完善教学。教师将数学游戏融入延时服务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活动经验。
例如,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四课时“求简单的经过时间”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运用减法或者画图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钟表问题一直是学生的“大难题”,学生不大能理解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是如何走的。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象思维为主的,而钟表问题是动态的,学生不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在课后延时服务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钟表,玩一玩下面的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游戏,探索钟表中的数学奥秘,好吗?
生:好的。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探索兴趣,一个个迅速地做好活动的准备)
接下来小组合作:猜猜我是谁?展示谜语:“一家三代环城赛,规则定得很奇怪。虽是速度不一样,谁也不比谁更快。”先让小组成员猜猜看,然后再一起研究钟表,验证谜底。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想一些关于钟表的问题,说出谜语,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最后再一起研究钟表,验证谜底。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验证等过程,在游戏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基本的数学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课后延时服务是将学生课后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在确保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同时,通过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和提升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