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丁香常见的繁殖栽培技术初探

2023-10-24郭利利

种子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紫丁香病斑枝条

郭利利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江洛林场,甘肃 陇南 742305)

紫丁香在北方地区分布广泛,经常在庭院、居住区或者道路两旁栽种,枝叶生长繁茂,外形美丽,具有独特的观赏性,连片栽植可以形成别致的花卉景观。紫丁香因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较多,为了进一步提高紫丁香的品质以及产量,需要研究紫丁香繁殖栽培技术,完善现有的技术体系,从多个角度出发落实技术要点,发挥紫丁香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效益。栽植紫丁香前应考虑其生长特性和栽植区域的自然环境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栽培繁育技术,避免出现病虫害,为紫丁香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1 紫丁香特性

紫丁香为木樨科,植株高度可以达到4 m 左右,枝条较为粗壮,在枝条上方不存在毛刺,叶片形状和卵形较为相似,宽度可以达到5~10 cm[1]。叶片形状多数为基心形、截形,圆锥花序较长,长度达6~15 cm。花冠的形状和长漏斗较为相似,带有4 裂片,颜色为紫色,但是深浅不同,花香味道浓郁。紫丁香的花期为5~6 个月,果实上方存在瘤状突起,在其成熟后颜色为黑褐色。紫丁香具有喜光性、耐阴性、耐寒性和抗旱性。在阴地也可以生长,但是相对于光照充足的区域花朵数量较少,部分紫丁香会出现无花的现象。

2 紫丁香常见的繁殖技术

2.1 种子繁殖

9—10 月紫丁香果实进入成熟阶段,此时种子较为细小,可以在其没有开裂之前采集种子,之后将其放入木箱内沙藏。在第2 年直接播种,通常情况下可选择5 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需要通过催芽处理的方式促进种子发芽。种子繁殖是最为常见的繁殖方式,直接播种即可,幼苗出苗速度较快,操作简单,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繁殖。

2.2 嫁接繁殖

在嫁接繁殖过程中通常会将女贞、水蜡等作为砧木,采取多种不同的繁殖方法[2]。芽接法在每年7—8 月,选择当年生的植株接穗,要求枝条生长态势好、叶芽饱满,砧木需要优先选择1~2 年生实生苗。在繁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接口,砧木距离地面5~10 cm 处作切口,切口形状为丁字形,将外皮剥开后让接穗和砧木对合,使用塑料薄膜将该处绑紧。枝接法选择在早春萌动期前进行,接穗需要带有2 对节芽,接穗长度控制在8~10 cm,砧木距离地面5~10 cm 处应及时切除顶部,按照垂直的方式将截面剖开,之后插入接穗并将其绑紧,在接口位置需要及时覆盖湿润土体。

2.3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通常选择早春萌芽期前或者秋季叶片掉落后,这一阶段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较少,可以直接将根际萌蘖苗挖出,或者整株分丛处理,修剪地上部分枝条后便可将其移栽到别处。在秋季分株繁殖时应先做好假植,在第2 年春季移栽。

2.4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需要剪下嫩枝、硬枝后实施扦插。选择嫩枝扦插繁殖的最佳时间为7—8 月,应优先选择紫丁香健壮枝条,枝条剪取长度为15 cm,将枝条直接插入苗床内部。在扦插繁殖过程中需要做好保湿以及遮阳工作,等待50 d 后便可以生出根系。如果选择硬枝扦插,等到春季花谢后的30 d 内繁殖,需要剪取顶枝上方,带有2~3 对芽节,在繁殖过程中要求其中1 对芽节在土壤内部,等待30~40 d 便可生出根系,观察幼根颜色,当其颜色变为黄褐色后可以开始移栽[3]。在移栽时尽量保持裸根状态,在移栽后应确保土壤内拥有充足的营养元素,优先选择向阳区域,如果栽植区域过于阴暗,很有可能会使其生长态势逐渐衰弱。

2.5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通常在每年2 月开始,相关人员应及时将萌蘖条压入土壤内部,等待60~90 d 后便可以生出根系,秋季可以对其移栽处理。如果枝条处于较粗的状态可以先刻伤再压条繁殖,保证土壤处于湿润的状态。

3 紫丁香育苗技术要点

3.1 选择合适地块

紫丁香喜欢湿润的区域,应选择排灌性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且地势整体较为平坦的区域进行育苗。土壤盐含量应在0.2%以下,地下水位需要在1.5 m 以上。秋季育苗前翻耕土地,翻耕深度在20~30 cm。在翻耕时施肥,可以提升土壤肥力,满足紫丁香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可以施用农家肥料2 500 kg/hm2,同时加入硫酸亚铁9 kg/hm2,可及时消除土壤内的病原菌或者虫卵[4]。

3.2 种子处理

9 月上旬开始蒴果,颜色变为黄褐色,在其成熟后可以采摘,将果穗放在室内晾干。果穗堆放厚度为5 cm 以上,每天定期翻动果穗,翻动次数为3 次,当60%蒴果开裂后使用木条拍打可以加快脱粒速度。消毒种子,消除其内部存在的病原菌、虫卵,应先利用清水筛选种子,去除浮在水面的干瘪种子,之后在水中加入2.5%硫酸铜溶液,不断搅拌,等待2 h 后捞出种子,使用清水反复漂洗,漂洗后放在阴凉处晾干。使用沙藏法,将种子和细沙混合,二者混合比例为1∶3,将其共同放入到木制箱内,在温度为0~7 ℃的环境下贮藏,30%~40%种粒露白后播种。

3.3 播种

在播种前作床,其尺寸一般为10 cm×1.5 cm×0.2 cm,床之间的距离为35 cm,及时清理上方杂物。通常在4 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50 ℃的温水内,将其捞出后播种,播种量15~20 kg/hm2,播种后在其上方覆盖表土,厚度为2 cm。

3.4 田间管理

播种14 d 后种子开始出苗,观察幼苗状态,出齐后间苗和定苗,播种量为50 000 株/hm2。在4 月上旬开始浇水,每间隔30 d 浇1 次水,同时撒入磷酸二铵10~15 kg/hm2,灌溉次数为6~7 次/年,在5 月中旬后应定期中耕,去除杂草,除草次数为3~4 次/年[5]。

3.5 抚育管理

紫丁香带土移植,可以起到保护根系的作用,短截为25 cm。随着苗木不断生长可以按照隔行去行以及隔株去株的方式进行处理。4 月下旬第1 次追肥,追施复合肥料15~20 kg/hm2,6 月下旬第2 次追肥,施尿素15~20 kg/hm2,为紫丁香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紫丁香健康生长。

4 紫丁香栽植技术要点

种植人员不仅需要在栽植前做好准备工作,而且需要对紫丁香进行定期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紫丁香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4.1 移栽

进入早春后在其萌动前及时移栽紫丁香,在移栽时需要全程用土包裹紫丁香的根系,避免根系在移栽过程中受到损伤,同时需修剪紫金香的枝条。在栽植3~4 年后紫丁香会逐渐长出大苗,此时需要修剪部分枝干,在距离地面30 cm 处截干处理,在处理后第2 年开始开花。移栽时株距应保持2~3 m,选择2~3 年生的紫丁香苗,栽植穴内部直径在70~80 cm,穴坑深度在50~60 cm。在栽植穴内部施用肥料,可以为紫丁香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施用肥料包括农家肥料、骨粉。将肥料与穴坑内的土充分混合,并在肥料上方覆盖表土,将紫丁香苗放入到穴坑的内部继续回填[6]。

4.2 施肥

紫丁香在生长过程中对于肥料没有过多的需求,根据其生长状况定期施肥即可,避免施肥量过多、施肥次数过于频繁,过度施肥可能会出现徒长的问题。在开花后追肥,施用磷肥和钾肥75 g/株、氮肥25 g/株。如果施用堆肥应对其进行腐熟处理,并且需要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施用腐熟肥500 g/株。在即将入冬时追肥,选择经过腐熟处理后的堆肥,增强土壤肥力。

4.3 灌溉

根据紫丁香的生长情况进行灌溉。在栽植紫丁香后需要及时灌溉,每隔10 d 浇1 次水,连续灌溉3~5 次。在完成灌溉后疏松土壤,提升土壤温度,加快根系生长速度。

在春季幼芽萌动以及开花前后均需要浇水,4—6 月紫丁香生长速度加快,进入开花期,需要及时灌溉,每间隔30 d 灌溉2~3 次。7 月后降水量增加,应避免田间积水,需要及时排水和防涝,避免因积水过多导致根系腐烂[7]。

4.4 修剪

通过定期修剪紫丁香促进其生长,通常在春季发芽前修剪,剪除畸形或者病虫害枝条,避免枝条过密或者出现交叉现象,促进分枝长势。花期结束后在不留种的情况下应修剪、去除残花,之后需要剪除花穗下2 个芽。及时修剪分布较密的枝条,提升通风透光性,改善紫丁香的外部形状,提高其观赏价值,加快新枝的萌发速度,促进花芽形成。在叶片掉落后需要清理干枯或者存在病虫害的枝条,如果有徒长枝、重叠枝,需要及时做好短截处理,让枝条可以均匀分布,形成圆整的树冠形状,这样一来第2 年开花时间也会相对提前[8]。

4.5 病虫害防治

4.5.1 黑斑病及其防治技术

黑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褪绿斑,随着病害不断加重,病斑面积不断扩大,病斑形状为圆形或者与圆形较为相似的形状,病斑直径3~10 mm,病斑颜色为褐色,在病斑上有轮纹,但是看起来并不明显。发病后期,病斑颜色变为灰褐色,出现较多霉点,颜色为黑色,分布较密。随着病斑面积扩大,叶片呈褐黄色,最终导致叶片枯死、部分叶片会皱缩,严重时会使叶片碎裂。在防治黑斑病时需要及时清理病残体,减少菌源数量,可以用75%百菌清600 倍液、50%扑海因1 000 倍液,轮换施用[9]。

4.5.2 白粉病及其防治技术

白粉病在叶片正面以及背面均会出现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方会出现较多的小粉斑,零星分布,随着病害加重病斑面积会不断扩大,最终粉斑会连接在一起,覆盖整个叶面。发病后期,白色粉层逐渐稀疏,呈灰尘状,叶片上方出现白色小点粒,最终转变为闭囊壳。

防治白粉病时,要及时清理落叶,减少越冬病原。定期修剪,提升种植区域的通风透光性,降低白粉病的发生概率。发病初期,可喷施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种药剂轮换施用,防治效果较好[10]。

4.5.3 介壳虫及其防治技术

介壳虫是影响紫丁香健康生长的主要虫害之一,会对紫丁香枝干造成严重伤害,导致叶片枯损,在枝干上方会出现较多的黑色霉点。

防治介壳虫时,可以选择在休眠期喷洒石硫合剂,早春阶段也需要及时喷洒药物。介壳虫幼虫活动期,应当选择80%敌敌畏1 000~1 500 倍液,每隔14 d 给药1 次,连续施用2 次即可,防治效果较好。如果介壳虫雌虫持续为害紫丁香枝干,可利用小刀将茎部的表皮刻伤,并在此处涂抹药物,及时杀死害虫[11]。

5 结束语

紫丁香观赏价值较高,具有绿化作用,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会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市场需求量大。紫丁香常见的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繁殖、嫁接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每种繁殖技术各有优势,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在育苗阶段应做好地块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抚育管理等工作,以提升紫丁香育苗质量。在移栽后应及时施肥和浇水,定期修剪,加快紫丁香的生长速度,根据病虫害特征选择合适的防治药物,避免病虫害快速蔓延。

猜你喜欢

紫丁香病斑枝条
紫丁香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闪光的枝条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紫丁香
绝句
紫丁香
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