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作业设计研究,助力学生拔节生长

2023-10-23夏薇顾晨姚薇艳邵亚芳董晨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作业素养体育

夏薇 顾晨 姚薇艳 邵亚芳 董晨

作业是课上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而言,通过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教师而言,作业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基于此,上海市嘉定区朱桥学校项目组教师围绕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选材与设问研究”开展实践研究,针对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聚集学科核心素养,深耕作业的选材与设问。在作业设计中,有的教师关注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科真实问题;有的关注学科融合,设计作业链,以达成整体目标;有的设计多样作业,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的关注家校合作,设计校外居家作业,实现课内外一体化,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从实践结果看,这些作业设计不仅提升了作业的思维度和有效性,培养了学生学科的思想方法,也有效实现了作业的育人价值。

综合实践作业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基于生活体验设计综合实践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还能促进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基于此,本文以一年级第二学期《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作业,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并与生活有效对接,让数学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实际。

前期活动作业:减缓认识坡度,培养综合能力

设计前置综合实践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前期的知识铺垫。一年级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但在电子支付高度普及的现今社会,他们使用货币的生活经验却非常有限。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前,通过布置前期活动作业引导学生先对人民币的发展、种类、面值等进行探究。学生借助书籍、互联网搜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并围绕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和分享,不仅研究了货币的发展史,还探讨了人民币的各种图案、代表意义等。教师再将部分学生收集的资料打印出来进行成果展示,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通过课前拓展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提前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研究了解相关知识,既减缓了认识坡度,又能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更加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开放性的前期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开放性、非常规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情境实践作业:学会活用知识,培养应用意识

在作业设计中创设真实情景,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有效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为了让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不局限于课堂,笔者设计了相关的课后综合实践作业,具体如下:

第一个作业是“购买自己喜欢的帽子”。创设马上要去春游的真实情境,要求学生从任务图片中挑一顶自己喜欢的帽子,并算一算需要付多少钱。这个作业的主要任务包括选购物品和付钱,学生能够联系自助购物的生活情境,根据课上所学人民币的面值进行货币选择和货币支付,从而加深对人民币面值的认识。

第二个作业是“小组购买食品和饮料”。任务要求四人一组挑选大家都喜欢的零食和饮料,然后算一算小组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与上一个作业不同的是,这个作业让四人小组共同参与,在交流讨论中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故而虽然难度加大,但学生也更愿意主动完成。

两个实践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使他们在有目的的购物中灵活运用元、角、分等货币,强化了对人民币单位的理解,掌握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解决了在实际购物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效培养了应用能力。

延伸拓展作业:促进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在经历了课前探索、课上学习后,人民币的教学活动并未到此结束,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课后综合实践拓展作业,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本节课后,布置一个关于人民币的小课题探究,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拓宽知识面。具体设计如下:请在以下小课题(人民币图案、人民面值的奥秘、人民币小故事、不同国家的货币等)中自由选择一项,通过借阅图书馆书籍、上网查找、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深入进行探究,并在班级内进行介绍与展示。这样的拓展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理解、总结能力,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创新意识,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总之,设计和布置综合实践作业的重点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让他们乐于参与、勤于研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在综合实践作业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尽快落地生根。

(文/ 夏薇)

作业是实现物理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环节,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发挥作业评价的育人功能,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真实问题情境下的作业设计,是以解决真实问题为目标,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还能在问题解决中培育学生的科学品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运动和力”单元的作業设计为例,谈初中物理学科真实问题情境下的作业设计。

捕捉问题生成,促物理观念形成。“运动和力”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经典问题,逻辑性较强,本单元作业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物理观念,通过发现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初步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而基于大单元出发的作业设计,前后的连贯性又可以更好地实现问题关联,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因此,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发现问题。例如,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即坐在行驶的车上,发现车外的景物在后退,布置“录制赛车比赛”的作业,请学生模拟动画片的拍摄手法,思考如何让两辆小车看起来真的像在进行赛车比赛,渗透参照物的概念。

丰富实践作业,促科学思维养成。基于真实情境的作业设计,不仅关注真实问题中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更聚焦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等科学思维。基于此,针对“运动和力”单元,可以设计多样的实践类作业,让学生通过主动实践和探索,手脑并用,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利用废旧硬纸板、小棍若干、小轮若干(或瓶盖)、双面胶(或热熔枪)、细线、白纸、画笔等材料,制作一辆可以行驶的小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小车运动起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从而经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过程,认识“控制变量”这一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其间,学生需要将小车行驶的过程拍摄成视频,然后利用视频回放、暂停等功能判断小车的行驶速度,并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接着,让学生改良小车,尝试利用橡皮筋(或弹簧、气球等)制作力学小车,并思考如何利用橡皮筋、弹簧等工具对其他物体施力,橡皮筋和弹簧的形变程度与力的大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讨论后总结得出“对橡皮筋或弹簧施加的力越大,它们的形变程度越大;橡皮筋和弹簧的形变程度越大,它们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也越大”的结论,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力和形变、运动状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力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学科融合,促探究能力提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增加了“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这是一种加强学科融合,根据问题解决的真实需要,以实践性主题为引导,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深化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例如,“运动与力”单元的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制作“力学小车”的任务,就充分融合了“物理学与工程实践”,让学生思考既要根据物理学知识,还要利用工程实践的方法,制作出一辆可以行驶的力学小车。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经历了问题分析、自主探究、设计制作等过程,利用了不同学科的知识,提升的能力素养。

关注社会发展,促责任意识内化。“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和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教师应注重通过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在“运动与力”单元的作业设计中,让学生观察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限速标志的意义,思考为何不同质量的汽车限速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为了行车安全还有哪些保护措施?学生在查阅资料后,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形成调查报告。通过此次社会调查,不仅加深了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且关注了社会生活中的交通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下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文/ 顾晨)

随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全面铺开,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核心。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内容目标”和“素养目标”,一个单元针对1~2项语文要素编排精选课文,通过课中强调突出,课后精准操练,引导学生掌握一种语文能力。基于此,笔者以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单元编排设计单元作业链,通过“循序”“融合”“致用”层层推进,达成单元整体目标。

循序渐进,根据板书说故事。本单元共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和《池子与河流》四篇课文,编排循序渐进。其中,《守株待兔》一课是以文言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故事。教学时,学生先借助“先学”及课文注释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再以“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三要素带领学生理清故事脉络,并通过渗透“找行为”“猜想法”和“看结果”的揭示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故事寓意,与教师一同完成课堂板书。之后再教学《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三篇现代文课文,学生通读课文后就能直接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从“行为”“性格”“结果”三方面与教师合作完成板书。单元教学结束后,笔者在课后设计了“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作业,学生可以任选一篇文章进行讲述。课堂上学生借助板书,对照评价表,从“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说清楚”“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和“语句通顺、连贯”三方面完成故事复述,为实现“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单元目标巩固技能方法。

学科融合,根据故事画导图。研读单元目标后可以發现寓言单元的语文核心素养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对此,笔者尝试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实现。具体教学中,笔者基于单元故事文本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爱绘画、爱想象的年段特征,借助教材提供的“阅读链接”“日积月累”素材,设计单元特色作业:请运用“找行为”—“猜想法”—“看结果”的揭示方法,任选一篇课文,发挥想象,将故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下来。学生通过前期的课堂学习,初步获得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接体验,增强了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特征创作,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毫无障碍地将学到的语文技能通过思维导图表现出来,享受高阶思维带来的乐趣。

学以致用,根据题目写提纲。本单元设置的“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版块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契合逻辑思维中的“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过程。因此,笔者基于任务要求提出围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论题开展一场迷你辩论会,学生对此表现出了异常高涨的学习兴趣。笔者随即布置预习作业:明确自己的观点;列举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设想支持对方观点的理由,并试着想一想辩驳理由。课堂上,学生自觉分成正反两方,分组进行支持观点的论据收集,再由组内两位学生进行归类,最终整理、列举出具体理由,由论述的理由原创者(理据表达较完整者)进行阐述。辩论期间,学生严格遵守“边听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想法”的规定,作为“主席”的教师则需要耐心倾听并将“辩手”的理由记录在对应的表格中。

总之,针对“寓言单元”的教学,教师聚焦单元整体目标,设计单元作业,充分展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导下的单元作业设计对于巩固单元语文要素、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发展和提升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文/ 姚薇艳)

英语单元作业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初中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单元作业设计。对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制定单元作业目标,避免重复性作业,增强不同课时作业内容之间的衔接性、递进性。本文简述传统英语作业设计中常见的问题,立足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提出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一是作业量大、形式单一。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英语作业往往以抄写单词、背默课文、语法训练等形式单一又枯燥的形式为主,不仅严重削弱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也难以达成良好的作业效果。二是练习目标定位模糊。作业设计不能很好地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只是选择了这个年级段的阅读语篇或基础练习,难以起到对课堂延伸或巩固的作用,学生的能力、思维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三是布置作业的统一性。大部分教师都是统一布置作业,忽视了学生在发展水平及原有基础方面的差异,缺乏层次性和个性化,导致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基础弱的学生不能有效完成,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作业丧失兴趣。

作业设计原则。一是立足课程标准,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教材是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实践的重要文本材料,是教师进行单元知识整合与教学设计的内容支撑。单元作业设计要立足教材内容,根据单元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导向,对课堂教学做出必要补充,起到强化所学、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二是立足学生学情,明确作业要求。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明确作业要求,确保作业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在有效时间内独立完成。三是凸显单元主题,丰富作业类型。教师应将整个单元内不同课时的知识点关联起来,加强知识内容的衔接性和递进性,并结合不同类型的作业形式,设计具有整体性、综合性与拓展延伸性的单元作业。

英语单元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第一,围绕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作业,确保作业任务与单元教学目标相匹配,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第二,创设作业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了确保作业的情境化、生活化,教师要在作业设计时根据教学目标、基于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以某种角色进入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第三,设计作业层次,满足全体需求。由于学生的已有英语水平、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和程度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设计,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发展。第四,设计多样作业,提升综合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教师应注重将单调枯燥的抄写、背诵类作业转化为充满趣味、富有挑战、凸显个性的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是口头应用类作业。除了朗读外,还可以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设计配音练习、课本剧表演等口头作业,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让其充分体会到学习语言的用途。二是改编创编类作业。设计语篇故事的续编、改编,对话的模仿、创编表演,诗歌的仿写等单元作业,帮助学生在语境中巩固所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促进多元智能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三是合作类作业。通过设计单元合作作业,训练学生分享知识、团队合作、承担责任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主性。四是实践类作业。通过布置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明信片等单元实践作业,让学生将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

(文/邵亚芳)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要求初中体育传授运动理论与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基于此,校外作业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研究初中体育校外作业的实施,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实施校外体育作业的背景与意义。一是实施校外体育作业的背景。首先,教育部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应该是两个小时,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对此,布置校外体育作业是最直接的做法。其次,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讲,体育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教会他们专项的运动。这些内容在课堂上教过之后,需要有课后的练习,才能够真正熟练这些知识和技能。二是实施体育校外作业的意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对此,校外体育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有效培养其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充分感受到体育的学科魅力,进而认真投入体育运动与学习,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初中校外体育作业的实施。一是改变传统的体育锻炼方式。校外作业和课堂作业不同,没有固定的形式,校外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锻炼,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引导。校外作业不只是单一体能锻炼和练习,可以利用小区的资源和同伴,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有效的锻炼,让学生在相对愉快、放松的环境中得到体育锻炼,进而逐步体验到体育活动的魅力。二是改变对体育作业的常规认识。体育作业应本着快乐体验的目的制定实施,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配合。其中,教师的检测、家长的监督、学生的自主性缺一不可。因此,要改变对于体育作业的认识,充分了解体育的重要性,了解体育家庭作业的好处。三是有效增进亲子沟通和互动。当前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且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加,亲子沟通越来越少,导致出现家庭问题和矛盾。对此,利用假期布置室外亲子类的校外体育作业,如爬山、骑行、游泳等,能够有效增进亲子沟通,强化亲子互动,促进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

信息化背景下的体育课外作业检测与反馈。基于初中体育校外作业评价体系,应面向不同层次的学习主体,注重不同学习基础上体育能力的提高,在不打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自信心的同时,获得准确科学的作业评价结果。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落实差异化作业评价,即根据布置的不同作业内容进行评价,并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针对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主要考查其作业完成态度、质量;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主要考查其作业完成的质量、效率;针对高层次学生,在考查其作业质量、完成态度的同时,还要判断其能力的提升情况。同时,落实组别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庭评价等多元化的主体评价体系,不可简单看考试结果或作业排名,要充分尊重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投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此外,对于课外体育作业的检测,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钉钉群,请家长将孩子的锻炼视频发送至群内,并在沟通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调整运动负荷。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佩戴的手环对学生进行日常的心率检测,针对其心率负荷情况,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调整练习强度。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布置校外体育作业时,应做好学情分析工作,并根据不同的學习目标落实差异化、趣味性课外作业等,以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文/董晨)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朱桥学校)

猜你喜欢

作业素养体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作业
我想要自由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