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教师赋能,让“双减”落地

2023-10-23王茜茜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减共同体交流

王茜茜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工作,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其本质是回归理想教育,通过课堂上的提质增效,让学生学有所成。“双减”政策是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儿童本源的一种方式,它引导学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实现五育并举;倡导家长着眼孩子的未来,摒弃“盲目鸡娃”的观念。

当前,教师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双减”背景之下,推进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教师成长共同体就像一个巨大的链条串联起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能够让教师们合力抱团,用集体的力量,攻克“双减”过程中各种困难,最终实现“双减”倡导的理想教育新生态——让学生拥有动态生长,可持续发展,快乐、自然、健康的课堂。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这里的学习者指的是一切学习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在这个团体中,学习者和助学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相互沟通,信息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因而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人际关系。

学校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而学校内部的教育工作者在一起工作、学习所构成的共同体就是一个学习群体。具体来讲,教师学习共同体,国外也称为“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或其他的助学者)自愿为前提,以共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分享、合作”为核心,由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研究精神的教师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团体。在该团体中,教师之间共同讨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资源,这样就可以在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创设了优质的合作氛围。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不仅教师自身的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发展。当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国外的研究中,教师学习共同体参与者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包括教育专家、学生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参与。

“双减”背景下,更需要学校家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这样一个群体中,所有成员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落实“双减”,共同致力于解决“双减”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或者为了同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教师们可以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目标就是在共同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并通过创造与传承知识而促进自身的成长,从而达到教师整体的发展,助力“双减”落地。“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清晰地了解政策的具体要求,认真领会“双减”精神,从意识形态上做好落实“双减”的准备。对此,全体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研时间集体学习《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等实施办法,充分理解“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文件的出台背景、内容、实质、要求等。学校还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带领教师展开相关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文件细节。总之,教师团队只有形成了共同的价值体系,才会采取一致的教育行动。因此,作为教师个体要自觉提高自己大局观念,正确看待落实“双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努力提升自我素养,力求在充分了解政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经验方法。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只有把握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做到“减负增效”,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吃饱、吃好”;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在根本上杜绝学生课后补课,减轻学习负担。以往,教师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其工作的孤立性,教师之间往往处于一种相互隔离的状态开展教学,很少与其他教师或专家进行交流,遇到问题也会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或主观臆断解决,忽略了学生的真实需要和其他教师的建议。在当今全面提倡合作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学校教育应该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学习共同体便能够给教师提供合作的平台,是教师群体之间互相分享信息的有效载体。教师学习共同体基于合作共赢、互促互进原则,为教师分享信息提供了多种方式,如听评课、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会等。

其中,听评课形式是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教学的一种形式,由听课和评课两种活动组成。听课是一项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观察现场教学情况,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经验、共同发展。评课则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是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教师个体在备课时往往会忽略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将眼光局限于本學科的知识点上。对此,集体备课能够有效弥补这一问题,利于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讨论和集体反思的过程,参与人员针对课题内容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自己认为可能出现的问题,供主备课人的参考。实际上,集体备课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

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的专门的交流研讨会是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交流而开展的活动,所以参与交流研讨会的不仅包括本校的专职教学教师,也会涉及外校的教师和教学专家。大家可以围绕“双减”政策的落实展开交流讨论,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对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和专家进行理论研究都是有益的。教师也可以和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在本校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吸取其他学校落实“双减”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本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教师文化是合作文化,而教师学习共同体所创设的文化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型文化。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只有具备合作的意愿,愿意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并讨论听课内容,愿意和其他教师分享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在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只有在这种开放、互信和支持的氛围中才能更自信,才能真正地自主发展,同时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是以教师自愿为前提的。这种自愿不仅是指教师自愿参加教师学习共同体,还包括教师自愿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拿出来加以讨论,自愿提出自己的交流意见等。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自发形成的组织,教师的共同愿望是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础。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其他教师可以持支持观点,也可以持反对观点,能够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这也是教师学习共同体自愿性的体现。总之,教师学习共同体并不是以强制的政策和手段来限制教师,而是通过合作的氛围和情感来维系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具备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品质,能够在充分了解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和校情及时转变观念,进行实践演练,在教学中形成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在学习共同体的推动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一是教师之间必须敞开心扉,坦诚以待。无论针对什么问题,教师间的沟通都应该是真诚、积极的,勿戴“有色眼镜”。在交流前,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虚心接受其他教师善意的批评和提醒,也能够真诚、友好地提出自己的批评和意见。二是由于知识具有综合性,各学科教师都面对着跨学科教学的问题,对于自己不确定的地方应该多请教其他学科教师,以便更精准地开展教学。三是由于每班学生的学情各有差异,针对集体讨论和交流后的成果,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其次,抓好学校是落实“双减”这一主阵地。一是教研组工作是学校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每个教研组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普通教师等都应该了解自己的责任,评估自己的优劣,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强积极协作交流,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一个教研组真正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化组织。二是落实“双减”涉及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家校沟通等各个方面。学校可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以“双减”政策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注重教师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三是没有先进理念的引导,就会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学校还可以聘请专家、研究人员、教研人员、优秀教师等给予必要的引领与协作,使教师与专家之间构成协作共同体,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借助高层次的教育科研机构及高校专家给予必要的引领与协作,更加精准地关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行为反思,使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及时调整跟进,不断提升水平和质量,保障教师专业成长。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新时代教育的目的,也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要求。“双减”背景下,教师更要坚持深化五育并举,通过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打破学科壁垒、地域壁垒、时间壁垒,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全方面、多角度的教师合作方式,提高整体育人的效果。

首先,除了要建立以学校为平台的共同体,也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以网络为平台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由拥有共同愿景的教师个体借助网络工具组成的学习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教师们尊重多元化的观点,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积极创造有机、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教师个体提供学习机会,目的在于构建新知识,开发教师个体的成长潜能。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虚拟的组织和团体,这种形式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实现跨地域、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交流面,引入了新思想。例如,教師研修社区、一师一优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贝壳网(教师备课平台)等平台都能够为教师拓宽新的视野、打开新的学习窗口。我校也经常将本校的教研、公开课同步直播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对口支援的学校教师进行学习,实现京蒙新(北京、内蒙古、新疆)三地教师共学共进、交流研讨,打破了地域壁垒,形成了新形势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因此,教师要聚焦学生的思维提升,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就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只有通过各学科教师的集思广益,通力合作,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具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实现知识和经验的统整,提升学科综合素养。基于此,我校充分重视研学课程的开发,先后设计了博物馆系列课程、奥森探秘系列课程、品味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等。例如,在组织开展故宫博物馆学习活动中,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英语等多学科教师进行了“大教研”,集体制定学生学习单,为学生高效、深入地在故宫学习提供了指导。如融合数学和体育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行走在故宫中轴线上,算出周长和面积;融合语文和美术学科知识,带领学生研究和讨论中国古代皇宫的建筑特点,画出建筑样式;融合科学和音乐学科知识,让学生在歌曲中探秘故宫的精巧设计等。通过设置多种学科融合的研学主题,帮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素养,也熔炼了班级品质。

实践证明,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在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两个方面。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效促进了教师之间对于知识和信息的充分沟通和交流,提高了教师掌握知识和信息的全面性,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作为学校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和实施者,其知识和能力又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办学质量。所以,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的影响最终会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积极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很好地形成教师合力,从而促进“双减”的有效落实,对于重塑理想教育新生态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双减共同体交流
爱的共同体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