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玩促教乐无穷
2023-10-23李曼乔峥杨春辉张岩
李曼 乔峥 杨春辉 张岩
玩具材料作为幼儿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游戏工具,在满足幼儿游戏愿望、培养幼儿想象创造能力、促进幼儿快乐主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其中,自制玩教具是对各种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改造、组合,重新进行玩具教育因素设计后的产物,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作为幼儿园独特的课程资源,相较一般的教具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同时,其具备的取材简单、节约环保、教育针对性突出等特点,还能有效弥补幼儿园在教育资源上的不足。此外,提供充分适宜的自制玩教具,更是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基于此,北京市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尝试以自制玩教具为载体,寓学于乐,引导幼儿快乐学习,促进幼儿主动探究能力的发展。
自制玩教具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物质手段和教育资源。为了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很多幼儿园都选择利用自制玩教具来创设环境、深度教学、丰富区角活动材料。基于此,我们尝试以自制玩教具为载体,促进幼儿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
重视幼儿参与,引发主动探究。幼儿的探究学习需要从他们所了解的周围现象入手,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主题。因此,教师在日常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参与性。首先,要向幼儿展示丰富且有趣的自制玩教具,以激发幼儿参与自制玩教具的兴趣,引发主动性,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一些日常没有见过的玩教具,让他们在相应主题下进行主动创作。最后,自制玩教具活动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操作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于简单,且随着活动的深入适当提高制作难度,引发幼儿的挑战欲望。
多样投放材料,满足探究需求。自制玩教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是幼儿。一般幼儿园的自制玩教具是教师结合现有的低结构材料和自然材料,通过主题设置或创意活动的形式来自制玩教具。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利用自制玩教具提升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投放多样化的材料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例如,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在建构区域中提供低结构材料,即教师在幼儿活动中为他们提供的需要儿童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简单改变后才能形成而非现成的游戏材料,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和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给予幼儿更多的主动探索空间,让他们的探究欲望得以释放。
设计探究活动,增强实践体验。自制玩教具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应用要基于明确的主题,引导幼儿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这既利于幼儿思维的集中,还能够给幼儿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使他们释放天性,在自由发展中成为“小小艺术家”。一是引导幼儿利用平常不允许使用的玩教具开展探究活动。例如,水枪、滴管是幼儿喜欢且常用的玩具,但出于对园所秩序的考虑,这些玩具平常在幼儿园中是不允许随意使用的。为了释放幼儿的天性,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材料制作新的玩教具,以增强幼儿游戏的趣味性。如在设计园所墙面时,将水枪中装入五彩斑斓的材料制成“喷色水枪”,供幼儿在涂鸦墙上随意创作,还可以将颜料放进滴管中,供幼儿借助想象创作各种各样的花朵,让玩具成为幼儿的探究工具。二是引导幼儿展开大胆想象,增添探究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在幼儿园开展的“风铃变变变”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材料箱里的材料制作风铃,如将废旧瓶盖制作成风铃、将废纸叠成小星星再制成“星星风铃”等。幼儿完成的创意作品被教师挂在班级展示区域,既帮助幼儿对原有材料进行了认识,也促使他们对材料的使用进行了深入实践,作品兼有实用性和艺术性——放在家中有人看、进入游戏能够玩,他们的探究兴致非常高昂。
总之,幼儿是能动的学习主体。以自制玩教具为载体提高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使幼儿更加喜欢参与探究活动,激发他们对知识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在探究式学习中习得新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文/ 李曼)
幼儿教育或者游戏中使用的玩具和教具统称为幼儿园玩教具,主要是利用一些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物件,以工业加工或者手工制作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如布料、金属、木材、纸张等。玩教具是幼儿教学活动中融综合竞赛、娱乐以及教学功能于一体的一种工具,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教育的根本需求,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广泛应用于各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的自制玩教具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其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
在玩教具制作中给予幼儿动手探究的机会。教师在借助玩教具开展教学时,需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探究锻炼思维,更好地理解教师传授的内容,以获得思考和成长。因此,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时,可以借助玩教具制作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代入感,让幼儿能够集中精神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剪纸是幼儿普遍喜欢的活动内容,他們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锻炼大脑、活跃思维,认识更多事物。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折剪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彩纸,通过提问和鼓励的方式引发幼儿动手探究,从而培养动手能力和行动意识,为其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根据幼儿使用自制玩教具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使用玩教具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无论是在自主性游戏中,还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工作都不仅仅是提供玩教具而已,更重要的是观察幼儿对玩教具的使用情况,从而了解自制玩教具是否真正地适合幼儿,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自制玩教具提供依据。观察重点,一方面是在区域活动中,观察玩教具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如果不能就要继续观察问题所在,从而进行一定的改造,使之适合幼儿。这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反思、寻找原因,通过改造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自主性游戏中幼儿无法自主制作完成的玩具,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制作相应的玩教具,但教师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完成制作,至于自制玩教具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等,都需要教师通过观察去发现。总之,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使用自制玩教具的情况,他们的反应最终决定了玩教具的价值。
多种形式完善自制玩教具的创新方式。自制玩教具构思要新颖,外形要独特,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促进他们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自制玩教具应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是教师对幼儿、对课程资源、对环境创设全面思考的结晶。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安全性、操作性、层次性等,并尝试将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此外,玩教具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亲密朋友,是他们认识世界和发展身心的重要工具。幼儿园要充分重视玩教具的制作,注重提高教师的认识和思想水平,引导幼儿和家长亲自参与玩教具的制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还能帮助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实现家园共育。总之,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应该对之非常重视,才能促进教育的良好发展。
总之,玩具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创新、实用、安全等多方面为幼儿设计、制作丰富多彩的玩教具,让幼儿在充满奇思妙想的玩具世界中尽情游戏,让玩具伴随幼儿成长。玩教具的制作过程表面看十分简单,但其中涉及众多复杂的情况,如玩教具的制作目的、使用材料等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并合理规范,进而确保制作玩教具的有效性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
(文/ 乔峥)
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玩教具的使用,科学合理地投放自制玩教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对幼儿科学启蒙也具有促进作用。
投放源于幼儿生活的玩教具材料。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种类多种多样,如可以将一张纸制成飞机、风车等;一个鸡蛋壳可以让它转起来,也可以让它成为种植工具;一个废旧矿泉水瓶可以成为幼儿探究过滤器、浇花器的材料等。在玩教具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聚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现象,以丰富的自制玩教具材料为载体,支持幼儿在亲子操作和真实体验中提高科学主动探究的能力。例如,针对大班幼儿发现班级自然角鱼缸里的小鱼总是死掉的问题,幼儿通过讨论提出了改善班级鱼缸生态环境的想法,并产生了制作“水循环系统”的游戏意图。在捕捉到幼儿的探究主题后,教师投放了矿泉水瓶,并和幼儿一起利用热熔胶将两个瓶子粘在一起制作出简易的生态系统。但幼儿发现这样小鱼还是会死掉,于是开始主动探究更新版的“水循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顺应幼儿的游戏主题不断更新和添加玩教具及材料,幼儿则在主动探究和反复实验中不断积累科学认知经验,最终成功制成了班级水循环装置。随着玩教具探究的深入,制作升级版的“太阳能水循环系统”成为新的探究主题,教师则采用更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分组合作以及组内竞赛的方式来启发幼儿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和幼儿一起收集PVC管、大鱼缸、脸盆、太阳能板等材料,又通过设计图纸、寻找工具、合作制作、试玩改装等不断完善自制玩教具材料。整个动手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利用自制玩教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能力和想象力。
投放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玩教具材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以培养其主动探究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幼儿的科学探索中充分挖掘玩教具所蕴含的科学价值,让玩教具材料成为幼儿科学主动探究的动力。例如,在中班“制作植物万花筒”活动中,基于春天的季節特征,教师首先捕捉到幼儿对制作植物标本充满兴趣,并追随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借助自制“植物万花筒”“植物标本盒”等活动,引导幼儿展开持续且深入的玩教具制作,助力幼儿的自主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细致观察,敏锐捕捉教育契机,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支持幼儿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投放多种层次的玩教具材料。自制玩教具的投放不仅需要基于幼儿的实际兴趣,还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丰富、有趣和多层次性,以不断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丰富幼儿的探索空间。例如,在投放了某个玩教具一段时间后,随着不断的探索,已有的玩教具对幼儿来说已经不具备挑战性,甚至会逐渐丧失兴趣。为了进一步支持幼儿的深入探究,教师就需要考虑删减玩教具,或者在原有玩教具的基础上新添相应的材料,使幼儿发现材料中更具挑战的新玩法,使玩教具投放呈现层次性。例如,在小班投放了“给图形宝宝找家”的玩教具后,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又创设了小兔子盖房子的游戏情景,并提供了大小、颜色、形状、质地等不同层次的玩教具材料,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支持幼儿在亲身体验中主动探究图形的特点,体验自制玩教具带来的快乐。
总之,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玩教具的辅助,在玩教具的投放过程中,教师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既要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要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支持幼儿科学主动的探究,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文/ 杨春辉)
幼儿园的自制玩教具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化游戏的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究能力的发展。自制玩教具是幼儿亲密的伙伴,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做中学、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幼儿主动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感知猜想中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意识。幼儿的认知能力大多在游戏中获取,而幼儿的游戏则离不开教玩具。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的自制玩教具,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激发游戏意图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制作不倒翁时,先请幼儿猜一猜不倒翁里装什么东西才会让它不倒下。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做出猜想:重重的铁块、沙子、石头……幼儿的探究意识立即被激发出来,都想动手进行尝试。又如,在制作陀螺时,先请幼儿通过玩一玩观察陀螺旋转时颜色和图案的变化,启发他们思考怎样设计图案更漂亮。
交流制作中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行为。一是宽松主动的环境,引发幼儿兴趣。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自制玩教具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创设宽松主动的环境能够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行为。因此,在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以发展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为着力点,在平等、主动、宽松的探究氛围中,鼓励幼儿相互合作交流,促进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体验探究的乐趣。二是有效提问策略,引发幼儿思考。在自制玩教具的制作过程中,运用适宜性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行为。因此,在自制玩教具的制作过程中,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能马上给予帮助,而是要观察幼儿是否需要教师介入,在他们因为无法自主解决造成活动中断时,教师再通过提问等方式适时介入。教师的提问既是贯穿活动的线索,又是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有效方式。三是多角度发问,鼓励幼儿发现。能否在制作玩教具的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欲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提问,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由浅入深地激发幼儿的操作和探究兴趣。对此,教师的提问要贯穿于每次活动前、活动中及操作探索之后。例如,在制作“自制浇花器”時,幼儿首先发现自然角的植物枯萎,他们猜想、寻找植物枯萎的原因,最终确定是缺水导致。教师顺势而导,围绕“怎么才能让浇花器里的水流源源不断流出”这一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并最终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雨滴型浇花器”能够科学控水流一周换一次水,从而达到自动、适量浇水的目的。接下来,教师又带领幼儿进一步探索能够全面喷叶子的“喷泉型浇花器”等,并在幼儿制作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借助多角度发问的策略,助推幼儿的主动探究行为。
尝试调整中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发展。为了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秉承“一物多玩,变废为宝”的理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遵循安全性、操作性、趣味性的原则,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出一件件新颖独特、寓教于乐的玩教具。在此基础上,试玩玩教具成为幼儿最开心的时刻,他们拿着自制玩教具自发地在与同伴、教师和环境的互动中进行主动探索,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对自制玩教具进行调整。例如,当幼儿发现不倒翁站立不起来时,他们会自行尝试增加底部的重量;当发现自制舞龙不够同伴合作使用时,他们会自行增加“舞龙”的长度……因此,教师要注重关注幼儿试玩玩教具的环节,支持和推动幼儿主动探究能力的不断发展。
总之,在自制玩教具的制作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探究玩教具的制作方法和多种玩法,不仅发展了观察、猜想、操作等能力,也有效提升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了幼儿主动探究能力的提高。
(文/ 张岩)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