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园外资源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源头活水

2023-10-23王卓张秋丽李红芳祝婕郑婕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利用幼儿园社区

王卓 张秋丽 李红芳 祝婕 郑婕

广东省教育厅于2020年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的通知》,旨在培育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促进政府、高校(教科研机构)、幼儿园合作开展课程资源项目研发共建,建构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资源体系。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工幼儿园的“幼儿园园外课程资源体系实践与建构的研究”正是此工程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刘秀风、黄志红为理论项目负责人,郭华为实践项目负责人,罗湖区教工幼儿园作为领衔园,带领罗湖区教工幼教集团鸿业苑幼儿园、龙华区第二幼儿园、罗湖区泊林幼儿园、罗湖区源兴居幼儿园等七所幼兒园参与项目研究。项目研究借鉴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从城市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三方面着手,通过对教育空间的拓展,将课堂延伸至幼儿园以外,旨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学习品质,对园内课程资源进行补充和丰富。

【注:本策划涉及文章均为2020年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幼儿园园外课程资源体系实践与建构的研究”(立项编号:2020XQXKCB117)的研究成果。】

文/ 王卓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工幼教集团鸿业苑幼儿园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园外课程资源的价值逐渐被发现并得到挖掘。园外课程资源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补充,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真实的环境,让幼儿能够立足于实践,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同时开拓幼儿的眼界与思维,让幼儿得以全面发展。自然资源作为园外课程资源之一,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园外课程自然资源的内涵和价值

园外课程自然资源的内涵。幼儿园园外课程资源是指幼儿园外部的课程资源,它包括社会中各种可被开发与利用于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具体可分为社会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园外课程中的自然资源,则指在幼儿园外部我们可以利用并为幼儿园课程服务的、有教育意义与价值的自然物质,如动物、植物、山岳河流等。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谈及的园外课程中的自然资源,必须是能够与幼儿活动产生联系的,能够促进或影响幼儿发展的,有教育价值的资源。

园外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充分开发与利用园外自然资源,将其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结合,能够有效弥补幼儿园内部自然资源匮乏的缺陷,具体教育价值包括:能够助力教学开展,提供直接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支持幼儿的审美感受与表现;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园外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园外自然资源的开发策略。一是资源采择。选取的自然资源应贴近幼儿生活。最好在幼儿的一公里生活圈范围内,幼儿能够轻易接触到的,方便随时进行多次参访;能够为幼儿带来新的有价值的经验,是值得幼儿投入精力与注意力去进行深度探究的。二是实地走访。在确定园外资源前,教师应该前往实地走访,了解该资源有哪些潜在的探究点,除了自然资源本身外,是否还有可应用的其他资源,如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三是资源整理。教师在实地参访后,要结合自身对资源的思考及对幼儿兴趣点的观察,预设该资源的可应用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活动的开展、资源探究的深入,幼儿必然生成新的兴趣点和探究点,教师应该对教育活动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让资源真正地为幼儿探究服务。

园外自然资源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为幼儿亲近大自然创设条件。在园内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园外资源,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尤为重要。二是为幼儿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创设机会。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下,使幼儿发现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帮助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的环境,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探索,不断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四是利用资源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提升幼儿审美力与表现力。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班级环境与氛围,可以让幼儿在教室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同时形成园内外资源的联动,激发幼儿持续的探究兴趣。五是在活动中渗透社会领域的学习。通过探究公园的动植物生长、绿化维护、公园管理等,幼儿能发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通过了解、采访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幼儿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分享发现、交流感受、合作探究,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提升。

总之,园外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并形成家、园、社的合力,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的发展助力。

文/ 张秋丽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源兴居幼儿园

幼儿园园外课程资源,顾名思义是指幼儿园外部的课程资源,它是根据幼儿园课程资源来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包括幼儿家庭、社区、网络,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被开发与利用于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园外课程资源的合理分类是其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先决条件。

园外课程资源的合理分类

城市课程资源。一是城市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地质、气象、动植物等自然界的资源。二是城市人文资源,主要包括人类历史习俗、传统文化、艺术熏陶等人类精神层面的课程资源。三是城市社会资源,一般指向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生活的职能机构。

社区课程资源。一是社区自然资源,指以自然形态存在于社区环境的资源,能够给儿童提供土壤、河流、动植物、气候等可探究的自然学习媒介。二是社区服务资源。社区服务资源主要包括流通服务类、生产生活服务类、文化素质服务类与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类课程资源,有助于儿童了解社会机构与生活的关系。三是社区文化资源。社区文化资源指社区中蕴含的各类文化元素,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事件中所创造和积累的遗产,主要分为物质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四是家庭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指的是幼儿家庭成员拥有的能够被幼儿园课程所利用的,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园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是安全支持,充分开发利用园外资源。为确保园外资源应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带领幼儿走出室内,深入到社会、自然中获得真实感知。对此,安全无疑是园方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幼儿园需要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教师也需要树立安全意识。二是全面调查,打造系统的数据资源库。基于对园外课程资源的综合分析,了解园外课程资源的特点,再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库,帮助教师高效、便捷开发园外课程,满足幼儿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客观需求。对园外课程资源的调查形式多种多样,如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但在调查前需要建立详细的方案,确保调查工作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从而打造更为系统、专业的园外课程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优化。三是家园共育,优化园外课程资源体系。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家长展开宣传和教育,通过家园共育的形式帮助家长认识到园外课程资源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借助网络沟通平台传递信息,向家长展示园外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并制定详细的方案,以获得家长的认可。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会议,以面对面的交流形式,让家长感受幼儿的成长过程,仔细聆听家长的看法和见解,获得有效的反馈意见。四是环境整合,挖掘园外课程资源的价值。基于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将园所设施进行合理优化和创新,让课程资源更为立体化;根据幼儿的基本特点,始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活动,并结合周围实际资源赋予活动本土化的特点。五是回归本真,运用大自然的教育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布局,优化园内的空间环境,在重视环境的同时,也关注幼儿精神世界的发展,寻找和现实生活相关的课程资源,让教学目的、内容更为有针对性,带领幼儿回归本真,巧用自然资源,组织多元化、趣味性的主题探究活动。

总之,园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确保和课程改革工作同步,各个阶段做到协调发展,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实现教学内容、方式的转变,契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 李红芳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泊林幼儿园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局限在本园内资源,更离不开家庭资源、社区资源、自然资源和网络资源等的相互促进和有效结合。基于此,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泊林幼儿园从园所实际出发,对园外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应用展开研究,旨在让资源真正为幼儿所用,优化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对园外课程资源展开全面调查,构建课程资源库。幼儿园通过全方位的调查,充分了解周边的课程资源,着力挖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并进行整体盘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园外课程资源库,以便于对园外课程资源进行快捷开发和利用。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挖掘园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及方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参与课程建设。幼儿园积极赋予教师课程决策力,鼓励他们大胆开发园外课程资源。具体措施包括:管理者通过打造样例供教师作为实践参考;定期举办教师分享会,请教师共享开发与利用园外课程资源的相关经验,以具体案例展示园外课程资源的价值,以此培养教师开发和运用园外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等。

加强教研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及应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一是不断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幼儿园为教师制定学期阅读计划,鼓励教师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书籍,以增加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安排教师参与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培训、会议、集体教研、园际交流等,确保教师及时掌握园外课程资源开发的最新信息,有效拓宽教师的视野。二是注重提高教师开发和应用园外课程资源的实践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实现多方协同共育。由于部分家长与社区人员对幼儿园园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了解,导致他们在相关工作中也存在配合度不足的问题。对此,幼儿园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园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宣传,旨在让家长和社区人员认识到自己是园外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合作者。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向家长展示课程故事,共享育儿心得、教育想法和建议等,同时定期更新一些教育理念和知识等,便于家长阅读和了解。二是组织开展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沟通,让家长切身感受到园外课程资源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及重要性,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获知专业教师对幼兒教育的最新建议和想法,从而获得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支持、理解与配合。三是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幼儿教育进社区的活动,充分引发社区人员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社区中有各种各样的场所和设施,这些都是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课程资源,应当对这些社区资源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取得社区的配合。例如,在社区范围内开设一些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相关讲座,也可展示幼儿教育走进社区的成功案例,逐步在社区构建幼儿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并利用社区在园外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潜藏价值。

综上可知,进行幼儿园园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但在当前的具体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改善。对此,幼儿园应注重对园外课程资源展开全面调查,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职工的各项职能,带动幼儿开展实践。同时,还要加强教研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及应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加强家长和社区的认知,为园外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提供有效助力。

文/ 祝婕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幼儿园

当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园本课程体系已成为园所改革发展与品质提升的必经之路。而将“回归与还原幼儿本真生活的课程”作为课程的基本样态,更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使幼儿更关心社会、关注周围的生活。在这样一种课程视角下,园外课程资源的融合,不仅可以让课程形态与内涵更为丰富,还是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系统建模,梳理园外课程资源内容。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强调:儿童作为圆心,生活在一个由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组成的相互影响的嵌套环境中。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量化和图示化的语言对于园所生活圈的空间形态进行模拟,通过“园所园外课程资源地图”的绘制,从“城市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与家庭课程资源”三个维度,对园外资料进行系统性研究与梳理。一是绘制“城市课程资源地图”。从自然、人文、社会三条脉络,梳理园所在地城市中地质、气象、动植物等自然界的自然资源,人类历史习俗、传统文化、艺术熏陶等精神层面的人文课程资源;从“法、正、经、社”四个门类里,关注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生活的职能机构的社会资源。二是绘制“社区课程资源地图”。以幼儿园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实地走访半径1公里和1.5公里的区域。从自然、文化、服务三条主线对儿童社区步行生活圈内资源进行分析归类。其中,自然资源聚焦社区内土壤、河流、动植物等可探究的自然学习媒介资源;文化资源聚焦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课程资源;服务资源聚焦流通服务类、生产生活服务类、文化素质服务类与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类的课程资源。三是绘制“家庭课程资源地图”。可基于爱普斯坦家庭教育模型中的教养、交流、志愿者、在家学习、做决策五个模块进行资源重组。根据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项目类型进行组合,如幼儿职业教育资源、幼儿园主题活动家长资源、幼儿家长学校资源、家园互动活动资源等。

内在发力,提升课程设计开发水平。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是园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力军。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积极转变自身课程观念,对于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积极的倡导、宣传。同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引导,引发共鸣,让每位教师都能理解、领会园外资源存在的教育价值,从而形成团队的課程的开发意识,充分调动幼儿教师对园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培训,丰富理论知识储备。从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着手,提高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精简形式主义的工作项目,给幼儿教师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开发和利用园外课程资源的实践中去。

多方共赢,吸纳园外资源多维融合。多渠道向家长和社区宣传他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价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幼儿园园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作者、参与者。积极探寻身边的榜样人物,邀请各行各业的志愿辅导员,通过幼儿园将各个系统关联起来。同时,可以在社区开设一些必要的幼儿园课程资源讲座,也可以先从个别幼儿教育走进社区的成功活动案例入手以吸引社区人员的积极关注,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区幼儿教育基地,将幼儿园的围墙不断外延,将园外资源的“利用”与“索取”转化为“服务”与“共赢”,有的放矢地引导其他资源主动与幼儿园课程进行渗透,实现内外双向融合。不仅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而且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社区公民实现其社会价值。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宜性程度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内涵和水平,幼儿园应从根本上给予重视,将其作为推动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有利抓手,深化探索,持续推进。

文/ 郑婕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工幼教集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资源不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更要重视家庭、社区乃至大自然、大社会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园外教育资源,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本文以“梅林水库”参访活动为例谈利用园外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抓住教育契机,提供探索空间

班级幼儿针对晨间播报的一则关于“个别地区由于多日连续暴雨导致大面积洪涝灾害,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危害和损失”的新闻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幼儿对于降雨的利弊产生了分歧:有的认为雨水为植物带来养分,有的则认为雨水具有毁灭力量。基于此,教师聚焦幼儿的真实问题——“为什么会暴发洪水灾害”“自来水和河水一样吗”,思考如何通过创造真实的学习情景,帮助幼儿了解所在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及相关历史文化。为此,教师锁定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梅林水库,它不仅具有防洪泄洪的作用,还是水情教育的宣传平台,将它作为辅助探究活动开展的教育资源,并引发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捕捉幼儿问题,开拓教育途径

参访梅林水库的过程中,幼儿在真实情景的刺激下涌现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问题,产生了无穷的探究兴趣。当参观到水文化长廊时,讲解员介绍长廊全长300米。对此,幼儿提出了“300米有多长”的疑问,并决定实地测量长廊的长度。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幼儿讨论决定用“手臂”作为工具展开测量。但在尝试过后发现相对300米长廊来说,手臂是个非常小的测量单位,导致测量数量非常大。因此,教师引导幼儿改变策略,以10人一组的组合形式形成测量工具,并再次尝试。测量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测量过程,总结出:测量工具越小,测量的数字越大;测量工具越大,测量的数字越小。可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非常重要。

渗透一日生活,挖掘教育资源

一是渗透于生活环节。利用挖掘到的教育资源,将节水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环节,教育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洗手,喝水适量而不浪费,如厕后按压冲净即可停等,以激发幼儿的内在意识和动机,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萌发节约用水的自觉性。二是渗透于区域游戏。在对“水情文化”形成初步认知后,幼儿决定将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绘画方式展现出来。于是,幼儿主动搜集制作小书的方法,并在教师的协助下投票成立“小小编辑部”,共同合作完成故事小书的编辑工作。但新问题随之而来:图画组将故事中的人物绘制成了现代人,还出现了起重机、货车等工具,与发生在古代的故事时间不符。针对这一问题,幼儿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古代的建筑场景和工具,进行重新绘制,最终将制作好的故事小书投放在分享区域供大家阅读。而后,幼儿还在表演区里进行了故事扮演,吸引一群“观众”驻足观看。一系列活动以区域游戏的形式延续下来,实现了区域之间的紧密联动。三是渗透于项目探究。幼儿基于讨论聚焦“幼儿园里有哪些浪费水的情况”的问题,并分小组进行实地调查。为了保持幼儿持续的学习热情,支持其参与幼儿园环境和生活管理,在了解了园内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后,教师分别邀请负责人员为幼儿讲解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

经过系列调查,幼儿深刻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责任,于是通过在园内和社区宣传“节约用水小妙招”,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体验节水方式,践行节水行动,为保护水资源尽一份力量。

实践证明,基于幼儿的问题对梅林水库进行参访并利用水库独特的教育价值拓展幼儿关于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认知,推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经验的探索和学习,整合园内外教育资源,使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在资源的结合和延续中,帮助幼儿建构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利用幼儿园社区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社区大作战
我爱幼儿园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欢乐的幼儿园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