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的“常”与“新”

2023-10-23黄文强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人文教学活动初中语文

黄文强

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育人、情感育人、思想育人的重要教育任务,呈现出了独特的交互性与人文性特点。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下,围绕着初中语文教学的常态化任务发力,构建以新思想、新理念为核心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文化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因此,改教学之常、理念之常,推教育之新、目标之新,才能真正有效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致力于推动教、学、做的深度交流,改变灌输式教学的限制,让语文教育浸润学生心田,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开展。

教学目标由“常”到“新” 从概念上进行解读,“常”与“新”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常”代表着固有教学模式的坚持,缺乏变通性教育思想;“新”代表的是大胆创造,是基于教育要求对教育活动的深度探索。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与“新”并非完全矛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效率较高、实用性较强的常见教学方法保留下来,推动教学活动的创新改革。而在开发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常态化的教学评价标准、参考指标评估新方法的实用性。在多元化教育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常”与“新”的改革正在向着教学目标的改革逐渐过渡:在保留教学活动中的可用资源、理论的同时,强调教学目标的创新开发,将“识文断字”的基础性教育转化为具有人文价值、交互价值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在意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常”与“新”的改革主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发力,更加重视学生人文意识与文化素养的发展。实现深度育人,多角度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也是推动教学改革活动顺利落实的重要条件。

教学方法由“常”到“新” 基于“常”与“新”视角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调整,围绕学生的文化学习需求、人文情感发展需求设计教学方案,使其获得全面成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转化为驱动式教学、启发式学习,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以往的初中语文学科的常态化教学多是“学生围绕教师”,教师拥有课堂的话语权、决定权,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教学创新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则以开放性、交互性为特点,学习者可以在分享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自由学习,不断整合语文经验,并主动搜集文化资源。与常态化教学相比,创新改革之后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了更多的互动性元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更为密切。

改教学之常,实现课堂创新 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由“常”到“新”改革,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方法进行创新,以语文课堂为第一发力点,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积极整合语文知识。首先,抓住常态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开展教学。围绕语文教学的单元化、工具性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并基于语文教学文本开发教学单元,设计集自学、预习、交流于一体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交互、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文化素养。其次,结合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要求开展教学工作。结合文本资源、学生兴趣,重视多元化语文活动的开发与设计,积极提升语文课堂的创新力度。例如,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在提出学习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化探究学习,将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预习成果呈现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表达推动教学活动由“常”到“新”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多元语文学习能力。最后,注重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在探索初中语文“常”与“新”改革路径的过程中,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特点、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展开教学工作,多角度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构建新课堂,设计新任务,积极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除了注重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整合、应用之外,还要积极延伸语文教学范围,将语文知识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诗词品鉴、优秀文学作品阅读等专题活动,创新设计初中语文教学方案。

改目标之常,实现育人创新 初中语文“常”与“新”的改革正在通过多角度不断推进。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等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呈现出了更为独特的交互性与开放性特点:学生不仅可以围绕基础语文知识展开学习,还可以将自身的文化探究成果、学习经验引入课堂,与教师、教材进行交流。在初中语文“常”与“新”改革当中,当教学目标被逐渐改革,学生所掌握的不仅是单纯的文化知识,还包含着人文情感与文化意识,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基于这一特点,教师要积极推动教学目标的改革,将单纯的阅读、记忆转化为感悟、积累,推动师生的课堂交流,促进师生在情感上进行交互、学习,从而开发全新的语文课堂,设计全新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尝试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的成长特点两个角度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改革,改变教学之常,体现育人创新,发展学生的文化学习素养与审美感知能力。在教学目标优化的设计环节,教师应尝试从教学课堂、学生能力发展两个角度开发教学新目标,积极推进育人活动的创新。一方面,是结合教学要求、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创新,在保留教材中常态化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在开展记忆、背诵等常规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文化鉴赏、延伸阅读等活动。积极提升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围绕教材中的红色故事、文化故事开展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实现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此外,为了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语文知识,教师还可以围绕文章背景、人文情感展开语文鉴赏教学活動,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水平积极推进教学目标创新。教师要以引导学生深度掌握教学内容、主动挖掘课程知识为目标,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展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从文化审美、背景故事挖掘、课外教学延伸等角度开展教学工作,借助课内、课外等不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方法之常,实现课程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传承性和工具性特点,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而是要进一步延伸人文课堂,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决定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积极推进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进行改革,不断推进课程创新,以此发展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面对初中语文教学“常”与“新”的改革任务,教师应该尝试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调整:保留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转变教学方法,为课堂上的师生交互、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常”与“新”的改革要求,重视教学方法的调整,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互动模块与人文性元素,不断挖掘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文化技能与人文意识,才能使初中生全面发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改革。但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常”与“新”的改革多是从师生互动方法的改革、教学要求的改革等角度入手,语文课堂上的互动效率偏低。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强调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首先,将学生与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开展教学工作,以文化探究、语文鉴赏为切入点,围绕语文学习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在确定学习任务与学习单元之后,师生双方共同围绕文本资源、材料展开语文活動,将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全新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借助学习项目设计、学习社团设计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整合语文学习经验,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需要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不意味着完全解放学生,教师应该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短板进行指导,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问题,构建初中语文教学新模式。总之,教师要致力于改变以限制、要求为主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常”与“新”的改革探索过程中,积极挖掘文化资源,构建全新的初中语文课堂。

改文化之常,实现教育创新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化是构成课程主体、传承人文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深度开发并挖掘文化资源,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但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文化的解读、鉴赏多是围绕着教师的意见展开,学生的观点往往无法呈现在课堂上,初中语文教学“常”与“新”的改革自然无法落到实处。针对这一问题,初中教师应该尝试改变教学模式,推动文化教育活动的创新,改变语文教学的授课定位,积极挖掘语文教学的新资源、新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借由文化资源的引入实现教学创新,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审美素养,让文化资源在课堂上得到流动,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首先,设计开展基础文化交流活动,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资源进行阅读、鉴赏。教师负责向学生提供文本素材,但不对学生的文化审美过程进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进行自由的鉴赏、学习,在落实教学活动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在解读教材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重视文化的多元化表现特点,结合古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化资源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参与语文探究学习活动,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其次,结合多元文化资源展开创作交流、学习活动,积极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实现教育创新。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主题、定位开展教学工作,围绕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人文情感与文学价值展开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活动中探究语文知识,构建语文教学新平台。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将多元活动与文化鉴赏教学、文化审美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常”与“新”的改革。例如,基于优秀古诗词素材的“传统文化新编”,选择故事性、文学性较强的古诗词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文化技能与语文学习能力,将历史故事、人文情感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

改管理之常,实现任务创新 除了文化教育功能之外,初中语文学科还具有独特的人文管理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管理、思想管理等方面。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尝试对传统的单元化教学管理模式、课堂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创新教学管理目标,积极构建具有交互性价值的语文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文化意识,助推初中语文教学由“常”到“新”的改革。对此,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管理方案,将地方教育纲领、相关文件作为参考,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活动。一方面,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推动教学管理与“双减”的双向联动,基于管理、互动的多元要求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管理方案,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学习压力,依靠趣味化语文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坚持语文教学与课程管理的多元统一,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课堂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人文素养进行评估,带动学生获得全面成长。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学习素材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选择教材中涉及的人文故事、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作为教学管理资源,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教学引导。一是将课堂内的语文资源转化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材料,消除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死角,才使学生获得全面成长。二是对于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够提升学生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的课外文化资源,也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此外,在落实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管理方案,对语文教学展开深度创新,依靠榜样的引导、优秀传统文化的传输来实施教学工作,改变教学管理思路,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总之,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常”与“新”的改革优化,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并基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需求、语文学习需求展开教学工作,构建全新的语文课堂,才能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由“常”到“新”的转变,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学在新时代下呈现出新的价值。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研究与实践”专项课题“浦北县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ZJY35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文教学活动初中语文
人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