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管理策略
2023-10-23王丰
王丰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作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在教育部颁布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之后,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课改的深化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总目标。但是新课标的具体实施离不开课堂,课堂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想依据新课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除了应该对英语核心素养有准确的把握外,还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标落地、顺利实施和教育目的的达成。
英语课程在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所掌握知识有限和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判别和认识。加之思维品质发展还未完全形成,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认识外界事物时,往往依靠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占有主导地位。因而,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具体、直观的形象和事物才能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这就使得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于一件事情上,外界或大或小的刺激,都会造成他们注意力的分散。以上所述的这些发展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对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开展课堂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开展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管理就显得极其必要。
反观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管理,小学英语教师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无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课堂教学进程缓慢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又如,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为了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想尽办法,设计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但这些活动又都没有思维品质的提升,使得教师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英语课堂管理就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所谓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管理任务、创设和谐教学环境、调控师生间人际关系、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等行为方式的总称。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课堂,教师必须掌握课堂管理的技能。课堂纪律和物理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要素,而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教师效能取向是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但“管”的任务也不可忽视,“管”即调节与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活动稳定运行,以保证日常教学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师管理观念及管理方式滞后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对于课堂管理的认识已经远远落后于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要求。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教師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被动地听课、抄笔记、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并且日复一日地重复,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与自主的学习能力。但是小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要求以及课堂互动的方式,都有自己的见解,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要求。尤其是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其词汇、发音及语法体系均和汉语有着极大的差别,学习英语的外部环境比较差。从目前来看,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很难同时做到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全面进步。所以,课堂管理观念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小学生的英语学习。
教学方式陈旧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在这一时期接触完全陌生的第二语言,需要在课堂上设计丰富的具有思维含量和文化背景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互动模式上,大部分英语教师目前均采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提问式互动。很少采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极容易使不知道答案的学生产生自卑的心态、胆怯心理,进而造成小学生的课堂焦虑。在随堂观察中,不难发现,只要老师准备提问时,绝大多数学生将脑袋深深埋在书后,害怕老师提问自己。整个课堂显得沉闷压抑。
课堂缺乏有效互动和沟通 课堂上互动,强调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配合,以达到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并借此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例如在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观察中,记录了这样的情况,在一节听说课上,教师播放音频,让小学生跟着朗读,并且在朗读结束之后,说出自己不会读的范围。这期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完全间断,就成了典型的学生动、教师不动的模式。而产生这种互动不协调的原因大多可以归结于教师的备课不充足。
学校和家庭的缺少沟通 家校联合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会产生很大的、积极的作用。然而从相关调查所得数据可知,目前,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不容乐观,其中,小学英语教师当中从未进行过家访的约占55%,大多数英语教师均依赖学校举行的家长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而家长会时间极其有限,很难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反映出的个性问题与家长建立良性互动。
针对小学英语课堂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找到减少问题发生的办法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策略:
教师管理观念的更新及管理方式的转变 作为一名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管理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调,将课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督促学生自主发展上。第一步就是要摒弃传统观念的桎梏,实现课堂民主管理,师生共同参与规章制定,共同参与规则执行,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可度,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大部分自我控制力较差,如果没有严格的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是无法顺利进行的。因此老师要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定,使学生认可这些规定,引导学生自觉遵循这些规定,形成有效的课堂常规,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在制定课堂规定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引导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划策,以民主的方式进行课堂管理。
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研读新课标理念,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向教育专家请教、虚心与同伴交流,深刻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小学英语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切实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内化英语课程六大理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要时刻洞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在单元统整备课过程中做好学情分析,实时灵活应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师所教的学生多,很难分析到每一个学生,但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差异将学生进行分类分析。
二是合作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小学班级人数多,学生思路广,同学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流容易产生教师意想不到的生成点。同时,由于班级容量大,每一个学生公开发言的机会就会大打折扣,这对于学生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适时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教学。为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优生与学困生进行分组搭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大促进了同学间意见的交换与想法的沟通,而教师也可改变过去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及时准确地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是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在小学大班化教学中,由于人数多,教师可能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两极化现象会比较突出。老师需要改变以往按统一模式进行教学的传统做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上,教师要分别根据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不同课堂表现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评价指标要科学合理,不能仅仅针对学习成绩一项,要全面考查学生不同方面的表现情况,从而真正做到兼顾所有学生,因材施教。
增加沟通与交流,建立友好人际关系 一是为教师“减负”,增加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小学大容量班级教育中,教材知识的讲授、课堂纪律的维持、作业试卷的批改、学生行为的规范等一系列事件占用了教师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在学生心理辅导、增进师生间交流方面的时间就被大大压缩了。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除了职业压力之外,还承受着来自校方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免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影响到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分类指导方式来“解放”自身,也应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采取适当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小学生大多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这对于英语教师开展趣味知识活动来讲是一个优势条件。教师可以在活动中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优劣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加深师生间感情交流。三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结合,更是师生、同学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正处于心理发育年龄的小学生,心思细腻敏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与理解,只有真正做到尊重与关爱学生,才能切实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互助合作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间互动 互助合作学习可以分为“Pair work”“Team work”等形式。在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下,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小组分工和任务,不仅能够培养其责任意识与助人为乐的精神,还能使其在这种学习方式下获得大量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增强自信心。教师也可通过学生的表现全方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及时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新课标提出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合理而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对学生起到监督与激励的作用。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将侧重点放在小组评价上,重点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辅之以培养学生努力向上为了小组荣誉而奋力拼搏的动力。通过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在提升自信心的同时促进整个班级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与管理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与课堂管理水平,是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需要考虑的问题。对学校来讲,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为教师创设培训机会,提高其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培训要有针对性,找到薄弱点所在,根据教师实际需求组织进行培训活动,不能让教师产生心理负担,将培训视为压力与负担。关于培训方式,可以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学科前沿人物进行专业交流,组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在校内举行教学观摩活动,网上远程培训课程等。其中需要一提的是网上远程培训,这种方式对时间的要求比较灵活机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与培训的时间與地点,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培训内容。
以校为本,家校合作 家长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及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对孩子思维行为方式、自律自控能力的培养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须注重和家长的信息交流与配合互动,双方互相弥补在学生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有力消除课堂管理的不利因素。以校为本,家校合作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家长从各自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发现孩子的个别问题,共同寻找问题症结所在,商讨合适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的个别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对于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教师要及时客观地反馈给学生家长,家长也要就孩子在校外的表现与教师进行沟通,只有在双方及时有效的沟通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也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不仅掌握更为全面的教育资源,而且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学习、交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校方理应占据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方式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与孩子各种思想行为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