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2023-10-23余钊飞劳逸波

关键词:枫桥经验团组织共青团

余钊飞 劳逸波

(杭州师范大学 沈钧儒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一、法定职能:社会治理中共青团的有序参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在各领域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1]伴随着群团改革的大潮,群团组织的职能发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共青团的职能是指共青团组织应有的社会作用或应具备的社会功能,这取决于共青团的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的总则部分载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是共青团的基本性质,共青团的职能也由此引申而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青年生力军作用,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也成为其职责中的应有之义。以社会治理为视角,观察并重述共青团的职能履行,是对共青团自身定位和社会治理职能的全新考察。

(一)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共青团彰显政治本色

作为党亲手缔造、亲自领导的青年组织,共青团的政治本色具有显性特征。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共青团”,“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共青团坚守的政治生命,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始终是一代代共青团员的政治信念”。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党中央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各组织各层级的职能作用。协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群团组织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党中央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当下,理应积极深入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切实履行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职责,充分发挥中国青年运动先锋队作用,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更好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党的社会治理事业积极输送优秀人才。

(二)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共青团发挥党群纽带职能

共青团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下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质。共青团的政治性体现在其是中央编办管理机构编制的22家群团组织之一,其日常经费主要由财政拨付,领导人选由党委组织部门统一安排,在编人员身份属于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共青团的社会性主要是指共青团在职能履行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社会组织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工作。正是由于共青团受政治体制认可、授权和保护的身份属性,这使其既有别于党委和政府,也不同于民间自发组织成立的社会组织。

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联系广大青年最为基本的群众性、组织性和制度性网络,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化的基础。共青团可以借助党政部门开展社会工作来推动青年发展服务,密切关注青年的工作和生活,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社会治理中,共青团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政社合一的枢纽作用,始终坚持为群众发声,为青年谋利,为社会发展打先锋,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并在各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做好青年人的联络、凝聚和疏解工作,引导青年民意向正能量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共青团提供社会服务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共领域的出现,政府开始积极转变治理理念和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在体制改革和制度革新的助推下,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多元治理强调治理的主体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各主体相对独立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在一定范围内共同承担公共事务治理的职责,并认为政府、市场、其他社会主体的多元结合治理,可以促进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配置的效益最优化。

在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政府不再垄断公共物品的提供。基于长期以来共青团与青年群体间的强关联,共青团可以顺势承接政府转移出的部分职能并开展工作,成为青年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者。青年群体中的公共事务关系到成员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以青年为对象的教育、就业、娱乐、婚恋、家庭、社会参与等多样化诉求。根据青年群体在发展成长的不同阶段所遇到的各式问题,由共青团扮演青少年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并高效动员、引导、组织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势必能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日益强大的作用。

二、定位指引:新时代“枫桥经验”视阈下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

(一)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从治理主体的角度出发,公共治理理论主张国家、行业协会、自治团体等各种治理主体在公域之治中应各展其长、各得其所。就治理依据而言,公共治理理论的主张既包括国家立法,还包括社会共同体形成的规则甚至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议等;在治理方式上,公共治理理论依照公域之治的实际需要,在进行综合性“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遵照先市场后社会再政府的选择标准,尽量使用非强制、协商解决、自洽的方式,实现治理方式的多元化、民主化和市场化[2]。

新时代关于公共治理实践的研究,要将公共治理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来审视[3]。中国当前正处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呈现纷繁复杂的多面性,因而对政府提出新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中国转型期的关键阶段,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正确、高效、快速、协调、灵活地处理社会矛盾、资源配置及利益诉求等需求。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不能再单一通过政府和市场来解决,必须强调治理系统中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最大可能地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协同治理,形成社会整体的治理网络,主张“小政府、大社会”,提升公共治理能力与水平。

(二)政府失灵理论

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败或政府缺陷,是指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的情形。从现实来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具有发生“政府失灵”的社会基础。推进社会转型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各个层面的制度创新,并伴随社会运行机制的变革,在中国多重转型的交错中存在诸多“灰色地带”,给公共管理权力的运作提供较多回旋余地,使得“政府失灵”成为可能,权力运行的软约束加上转型期社会的特点,使得“政府失灵”存在着现实的社会基础。从目前来看,产生“政府失灵”的潜在因素主要有:权力寻租与腐败,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以获得在市场经济中由行政管制创造出的差价的特权。权力寻租必然导致政府腐败,并使资源配置扭曲和无效化。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在履行职能时,由于工作绩效评估困难、缺乏竞争机制、没有激励降低成本、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通常并不能达到高效和最优。公共政策失灵,政府再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基本手段。但有时政府的公共政策反而加剧了市场失灵,带来了更大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致使其组成人员不断增加,支出水平不断增长。

(三)“枫桥经验”下基层治理的总体思路

社会治理是当前时代的重大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19年以来,新时代“枫桥经验”已连续写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五中全会《建议》、六中全会《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如今,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标志着“枫桥经验”已经由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本,上升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本经验。

“枫桥经验”历经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枫桥经验”却总是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实现由社会管制向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转型升级,其根本在于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坚持贯彻“三个坚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坚持党建引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一切重大成就的首要历史经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把握“枫桥经验”的精髓与实质,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枫桥经验”产生、发展和创新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和最大优势就是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把党建引领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关心和指导下正式成立,从此拉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序幕,掀起了近现代史上青年革命运动高潮,为党的革命事业凝聚了磅礴的青春力量。由党亲手缔造的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历史充分证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永远是共青团安身立命之本,永远是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之基。

在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坚持党建引领,是实际工作的必然要求。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明确“党管青年”重大原则。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尊重青年主体地位,调动广大青年积极主动参与,这涉及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党政机关等各方资源的调动与配合,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无法形成合力,实现综合治理。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应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前提下,一是健全党委领导体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请示、报告、决策、执行制度,做强组织指挥体系,完善统筹实施等机制。履行好党委政法委牵头协调、组织推动、督办落实职责,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工作新格局[5]。二是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圆心、共青团为纽带、社会组织为依托的社会治理工作体系。聚焦群众痛点和党政需求,将适合共青团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按法定程序转由共青团组织行使,找准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创新活动载体,确保取得实效。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初心所在。《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理念的存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明确要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落实到社会治理工作中,让青年群体成为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坚定支持者。

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要以青年群体的利益保护作为基本的出发点。青年群体的年龄范围是14至35周岁,其在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文化等领域常面临普遍性的利益问题。例如,青年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有待增强,用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青年,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尤为紧迫;青年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部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青年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需要加强,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影响就业公平的障碍有待进一步破除;青年创业创新的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鼓励青年创业创新的政策和社会环境需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的新特点新变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在婚恋、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获得更多关心和帮助;统筹协调青年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各方面共同推进青年发展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7]。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要以积极推动涉及青年普遍性利益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中,为青年群体自身的有效治理争取更多顶层设计支持。

此外,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要把服务与成才紧密结合,努力为各行各业青年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帮助青年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共青团要引导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促进青年投身科技强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热情,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永久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

3.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格局。其中,共建是共同参与社会建设,要求突出制度和体系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共治是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要求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共享是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要求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社会治理的目标[8]。简单而言,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目的。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迫切需要。

新时代“枫桥经验”打开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通道,体现了大社会观和大治理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唱响党委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大合唱”,形成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有鉴于此,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也应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互联网企业的资源和力量,并孵化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其中。社会治理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完全依赖政府的投入和力量无法满足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在社会治理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应最大限度地形成党政机关、共青团以及社会力量的三方合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应然状态,并在实践、责任、价值尺度方面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不仅是社会治理的总目标,也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

三、分析维度:基层协同治理场域中的共青团

以基层作为切入点和重点,把基层组织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是推进基层治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工作[9]。实践出真知,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时代“枫桥经验”和社会治理的实践要做到辩证统一。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党政机关治理政策的优化以及相关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日趋凸显。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应然构想与复杂现实之间存在互动关系,通过对诸暨市次坞镇共青团组织的案例进行研究,可以为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明晰提供一种探索性和试验性的答案。

(一)共青团参与协同治理的宏观因素考量

1.政治因素

在实践语境下,政治因素主要指的是特定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机更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符合基层协同治理需要的现代政党、现代政府和现代社会基本生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始终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为协同治理过程中的政府开放性和治理参与者所能获得的外部支持提供了系统性的政治机会结构。而共青团参与基层协同治理的适宜政治环境,也离不开共青团自身在治理行为发生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党建带团建”是党对团的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10]作为政治性极强的群团组织之一,共青团通过参与社会治理,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发挥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后备军带领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作用。

次坞镇共青团组织以“初心行动”和“强基行动”不断夯实筑牢共青团的思想引领与组织建设。“初心行动”全面强化思想建设,让党史学习活动更加深入人心,铸就青年红色信仰。团组织邀请部分“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组成宣讲团为团员青年开展党史宣讲活动,同时,组织28周岁及以下拥有党员和团员双重身份的优秀青年开设微党课,利用主题党团日活动,带动团员青年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引导团员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强基行动”构建党团互动培养模式,打通党团互动的双向通道。团组织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为青年团员交流互动提供平台和空间,拉近青年与组织的距离,增加团员的黏性。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同级党组织书记结对帮带,推动党团工作联动、党团活动联办、党团服务联进,争取把优秀的团干部培养为基层党务工作者,不断壮大基层党团工作力量。并与市内其他红色镇街进行跨界融合,充分发挥毗邻地区区域联动优势,旨在通过资源共享、难题攻坚、活动共办,凝聚青春合力。

2.社会因素

基层协同治理场域中的社会发展情况,尤其要关注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组织机构的完善程度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活跃程度。社会组织和社会参与是弥补政府治理不足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是促进国家治理的关键角色。次坞镇共青团组织针对基层治理中的青年发展、资源下沉等领域,推出“后浪行动”“桑梓行动”两项配套机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协同治理。

(4)统筹考量学涯规划与职业规划,做好医学生职业发展的全程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工作中要统筹考量医学生的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辅导员要结合国家发展、医患关系、就业形势等现实,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主题班会、专题讲座、能力培训等,帮助医学生明确人生目标与职业理想,进行职业全程设计,制订各阶段具体目标与行动计划。医学生只有在学习期间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并进行完善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训练,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才能更好地开展诊疗工作,并有效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患纠纷。

“后浪行动”为团员青年和团干部提供精准培育和学习交流平台,帮助青年成长,提升团员青年凝聚力和基层组织战斗力。开展“秀松好青年”选树工作,通过政务见习、任务攻坚、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等方式进行跟踪式培养,充分发挥“好青年”示范带动作用。设立“秀松青年共富基金”,撬动社会帮扶资源向弱势青少年群体倾斜,优化青少年成长发展环境,为次坞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添砖加瓦。“桑梓行动”促进各类优质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引导杰出乡贤和优秀青年凝聚起为推动次坞高质量发展的共识,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一方面,团组织积极推进“网上青年之家”进村入企,激励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就业。打造“秀松青年”服务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依托“3W”青年论坛,加强与青年才俊,特别是优秀学子、海归青年、新生代乡贤企业家等的交流对话,争取留下青年人才,引进返乡创业队伍。另一方面,团组织启动新乡贤培育“青蓝工程”,全方位、多角度发掘培养新乡贤资源,为乡贤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

(二)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中观过程分析

基层协同治理场域的基本治理过程是在共青团参与下,多元主体共同完成治理任务的动态过程。基于某个治理目标或项目,由共青团发起协同治理需求,通过治理网格,与组织网络中的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等各主体进行联系沟通,聚集起可以协同行动的多元主体,通过主体间充分的信息交换实现功能整合、资源整合与协同分工,形成协同治理的新的联合体。

1.构建协同治理网络

协同治理是多元主体合作的过程。为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需要突破原有任何单一组织的结构特征,形成一种新的复合型有序的组织结构,使多元主体共同镶嵌于这个新的组织结构,具备共同行动的组织基础。次坞镇团委“雁阵凌云”计划,在场域内参与治理的多元主体间将形成“雁阵型”治理网络,以项目化、小组制实现协同治理组织的扁平化。网络中的各类组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凸显青年在基层治理中的中坚地位,形成一种参与公共事务的联合体,支撑青年力量深度参与地方产业发展、城市管理与乡村振兴。根据不同的青年人才的特长和优势,成立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三大类青年助力团队,精准实现人员匹配。

乡村振兴组由各行政村(社)党组织书记、乡贤、两代表一委员、次坞籍优秀大学生组成,日常开展村(社区)青年后备干部专题培训班、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以本村的经济发展项目、民生实事项目、党建特色项目、基层治理项目为依托,组建青年队伍,并根据自身特色,利用本村资源优势、乡贤优势、组织优势,将青年队伍参与村庄工作全面展开。产业转型组由镇域范围内青年企业家、各企业的青年员工组成。产业转型组的建立基于所属产业的企业青年促发展小分队,依托三驻三服务,实现镇企交流、产业联动的互补效果。同时镇团委设立产业发展意见征集箱,引导企业青年骨干积极参与社会调查,为产业升级建言献策。加强与优秀学子、海归青年、新生代乡贤企业家等的交流对话,引导其为产业振兴、经济发展等出谋划策、共同发展。城市更新组由镇域范围内在村青年、茨峰社区青年团队、机关站所青年团队、学校优秀青年组成。城市更新组组织茨峰社区青年团队、机关站所青年团队、学校优秀青年为骨干的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设立常态化集镇治理十大项目,包含违法占道劝阻、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普法宣传、就业创业帮扶、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青年志愿服务等。

2.推动资源交流互通

依据资源依赖理论的观点,组织需要通过获取环境中的资源来维持生存,没有组织可以完全实现资源自给,组织运转所需的资源大多需要在环境中进行交换获得。在基层协同治理场域中,由于多元治理主体间的相互依存性,使得各主体间存在广泛的协同合作关系。但不管是公共部门抑或是社会机构,都不具备充分的能力和资源,无法独立处理一切问题,只能依赖其他组织,通过交换资源、谈判共同目标,从而建立多种的合作伙伴关系。应该说,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可以产生在服务供给侧,也可以产生在资源获取侧,但资源获取侧的影响因素是决定性的。

次坞镇政府、青年双向资源清单是全面链接政府与社会的双向资源共享交流机制。双向资源清单的创新性体现在于机制内的资源配置从过去的以党委政府为中心的单一“输血式”转向机制内各个主体既可以作为资源的输出端,也可以作为资源的输入端,资源在主体间的循环流动,从而在机制内部形成自我生长、自我循环的“造血式”的资源保障制度(见图1)。

图1 次坞镇政府、青年双向资源清单

(三)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微观行动机制

1.内生动力机制

内生动力机制即协同行动的源泉。共青团作为基层协同治理场域中的关键角色,将体系内的各类分散的力量进行整合,最大程度挖掘各主体的优势和潜在能力,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的治理架构,从而产生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治理能力和效能。为此,共青团需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生成内部动力机制,激活团组织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不断提升共青团的组织力、吸引力、凝聚力,加强在协同治理行动中的自身行动力。

次坞镇共青团通过强化政治引领、优化管理模式、创新制度建设等推动组织自我革新,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优化管理模式。实行分片责任管理,建立镇团委干部联系基层团组织制度,对片区内各项工作进行指导督导。实行动态精准管理,动态掌握团组织建设情况,全面清理“空壳、空挂、空转”团组织,基本做到应改尽改、能改尽改。实行分领域设置,按照“青年在哪里,团的组织就建在哪里”的总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区域特点,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有选择性地建立“联合团委”,扩大工作覆盖面,把更多青年纳入团的活动中来。

再是加强对团员青年和团干部在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精准培育,将团员青年真正凝聚到组织中来,使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动员力不断显现。一是创新提供点单式培训服务,根据团干部自身需求、岗位需要和工作进度等,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参训项目,实现组织需求与岗位需求的结合。二是实行机关、企业、村社团干部互联互挂计划,以素质提升和能力提升为重点,每年选派5名基层团干进行交叉任职、上挂锻炼。实施团代表驻站轮值制度,下派至服务站点开展制度化履职,增强代表主人翁意识。

2.外延动员机制

基层协同治理场域的各类微观行动可归纳为多元主体间发动个体参加某项活动的过程。以共青团为发端动员机制包含着信息交换、沟通协调等一系列的行为,使场域内的各类资源能够更好地协同联动并提质增效。

次坞镇团组织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以“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三服务”为目标,更好地履行团的组织动员职能、实现团的组织使命。一是打造“青年创客”中心。开设秀松青年研修班,集结高校学生、返乡青年、新次坞人等优秀青年利用假期时间共同研学、共同实践,帮助青年成长成才,激励青年反哺家乡。成立秀松青年之家,构建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的“实体门店”,积极推进“网上青年之家”进村入企,开展政策宣传、工作展示、在线答疑等,让团组织主动走到青年身边。开设秀松青年论坛,邀请次坞杰出乡贤、优秀青年企业家、优秀大学生等通过主题分享、经验交流等,引导青年主动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议题献计献策。二是构建“青年服务”网络。打造“秀松青年”服务岗,依托全科网格管理体系,争取将服务岗设在每个网格上,以轮岗的形式提供驻点服务。开展“青春向网格报到”行动,组织团校学员、秀松好青年、青年志愿者等群体中的优秀青年担任“青年助理网格员”,配合网格员做好网格巡查,及时掌握与青少年相关的苗头和动态事项。三是实施“青年反哺”计划。每年至少组织2次“青企面对面”活动,搭建企业与青年的沟通桥梁,为企业输送优质青年的同时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见习的机会。每年评选5名“秀松好青年”进行跟踪式培养,为“好青年”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好青年”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服务基层。

其次是积极打通团内外双循环,激发团组织内生动力。团结团组织外部力量,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通过构建分众化网络社群,善于从网上社群的活跃青年中发现工作骨干;从镇村两级团干部、团代表、青年骨干中选派优秀青年担任团建联络员,聚焦青年需求开展在线服务,同时做好线下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保障服务真正落地。深化团组织“推优入党”,每年从党员发展指标中按5%的比例用于优秀团员发展党员,让更多的基层优秀青年团员能“浮”上来,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定期组织28周岁及以下拥有党员和团员双重身份的优秀青年利用主题团日活动等为青年团员上党课,加强青年党员和团员的联系,让优秀青年党员能“沉”下去,引导团员向组织靠拢。

四、经验分析: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推动路径

推动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既要着力转变不合理的结构,在“体制”上做文章;也要注重“人”的因素,创新治理理念。在组织建设、资源整合、文化引领上进一步拓展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

(一)坚持党对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和组织领导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的总则部分表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团结全国各族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党建带团建是共青团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是当前必须继续发扬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共青团社会治理工作的理论依托和现实需要。

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思想引领是共青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新时代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全团抓引领”,进一步提升共青团思想政治水平。一是共青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力度需要加强,并学以致用,鼓励共青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组织观指导社会治理工作。二是面向基层,以团支部为基本单位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青少年不断增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三是创新形式,紧密结合当代青年群体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切实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的方针路线深入人心。

党对共青团工作的组织领导是共青团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一是要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努力在各领域培养一批青年政治骨干,突出理想信念和政治工作本领双提升。学员面向青年群体开展宣讲,广泛宣传党的政策主张、理论成果,完善岗位建功机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加强共青团网上工作力量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作用,培养一批懂青年心、知青年意、体青年难、感青年情的网络社交平台领袖,带好团员团干部和相关工作队伍,管好宣传舆论,及时把青年群体的动向和心声传达给组织。三是要培养、任用一批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有担当、有责任的基层共青团干部队伍。基层团组织身处治理一线,优秀的团干部队伍是带领基层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是治理工作中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二)发挥共青团枢纽作用实现“嵌入式治理”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概念试图将个体能动性置于特定的社会网络及复杂关系之中,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1]。“嵌入式治理”理论认为国家鼓励和实施协同优化的最好方式是将社会资源同步融入局部的社会群体中,以共同出发点进行精神和实质对话。“嵌入式治理”理论强调使用多元社会系统来推动协同优化,以便个体及其社会群体能够完成自己的需求和任务。“嵌入式治理”涉及两个基本步骤:安排和交流。在安排步骤中,组织将社会资源融入局部社群,以支持当地个体及其社交群体实现他们的需求和任务。在交流步骤中,当地个体及其社交群体可以使用社会资源,以及有效通信和组织交流,实现目标,并加强彼此的关系。但从现实层面看,在社会治理中如何实现治理主体和资源下沉至基层,一直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重难点。

共青团在其国家属性之外还兼具社会属性,发挥共青团的枢纽作用,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实现治理主体和资源的下沉是实现“嵌入式治理”的破局之举。共青团建设好“枢纽型”社会组织,首先是要明晰职能确立组织定位。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促进和维护青年发展权益是服务青年的重要领域[12]。共青团的枢纽建设要紧密结合当代青年群体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探索贴近青年群体需求的服务内容,采用新颖的公益服务运作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形成优质品牌项目。其次要多元共举建立运作机制,共青团既要积极争取对党委、政府青年事务的承接,又要加强与工会、妇联、工商联等传统群团组织的合作,以共青团为枢纽帮助青年群体在平台中获取资源,并鼓励其通过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再者是要深入基层打造治理阵地。围绕社会治理工作需要,在基层团组织中搭建具有综合多元服务功能的工作平台,通过内涵丰富、形式新颖、针对性强的活动载体,吸引和凝聚各类青年群体,探索形式多样的社会参与方式。

例如,团校是共青团和少先队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场域。但当前的团校体系仅覆盖至省一级行政单位,未有基层的团员和团干部培养平台。次坞镇团委率先在乡镇一级建设“秀松团校”作为社会治理经验总结凝练平台和青年团员团干交流研学基地。“秀松团校”一方面是加强与高等院校、市团委、镇团委之间的纵向联动,另一方面是调动本地院校、社会组织等本土资源的横向合作。深化与12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合作,争取与省团校、市委党校等建立长期合作,组建专业讲师团定期开展以党团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青年创业等为内容的教学讲座。总结而言,就是以“秀松团校”为枢纽嵌入基层,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

(三)以文润心加强团属宣传思想文化阵线建设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是团的工作中极端重要的领域,共青团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引领作用,将其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团属宣传思想文化阵线建设要紧密围绕引领青年思想的宗旨,以为广大青年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内容为目标,引导广大青年参与到团属宣传思想文化阵线建设上来,务实求真,贴近青年,积极传播正能量,传递青年好声音,全面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在建设原则上,团属宣传思想文化阵线一是要归属明确,本级团组织创建的媒体平台归口本级团委管理,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杜绝“开而不管、管不到位”等现象。二是法治护航,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党和共青团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牢牢把握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三是涉密隐私,未经授权,各级团组织的媒体平台不得擅自发布涉及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及敏感问题的相关内容,凡涉及上级相关资料及文件、团组织内部办公信息或暂不宜向公众公开的事项,一律不得违规发布。四是服务青年,完善各级共青团微信运营平台,紧扣青年成长的需求,围绕社会热点和青年关注焦点的内容,完善微信平台宣传阵地,定期推送团学工作,引导发动广大青年团员广泛关注和转发。五是弘扬主流,各级团组织的新媒体要加强新媒体协同联动,积极转载各级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形成团属宣传思想文化阵线,放大集群新闻宣传效应,构建有效的信息共享、动态交流、联动反应的工作模式,积极拓展关注范围,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时间传播学校主流声音,及时发布重要信息,形成强大的新媒体宣传合力。

在工作内容上,团属宣传思想文化阵线一是要开展正面舆论宣传。建设团属报刊和新媒体平台,加强理论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策划推出一系列新颖鲜活接地气、昂扬向上有朝气的宣传产品,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漫画、小程序、网络直播、微博话题以及其他青少年乐于参与的网络活动等,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浓厚氛围。二是创新网络舆论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强化斗争意识,针对网络造谣和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作用,加强培训指导,改进战术战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深入研究青年群体思想动态,加强舆情监测、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增强斗争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严格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带好团员团干部和相关工作队伍,管好宣传舆论阵地。

猜你喜欢

枫桥经验团组织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