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统失调,不是小事!

2023-10-23编辑覃静

父母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感统诊室养育

编辑┃覃静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感统失调,与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感统失调无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好转,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得到改善。

【诊室镜头回放】

家长带4岁的女孩到诊室咨询,说孩子的运动能力一直以来都比别的孩子弱,跑、跳动作不协调,尤其害怕荡秋千、坐转椅、爬高这些活动。家长担心孩子的大脑发育有问题,去医院做过全面的检查,但结果显示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异常。

在问诊时我们了解到,孩子出生后全家人都很疼爱她,看护得非常仔细,孩子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活动,出门也都是抱着或坐在童车里。结合孩子之前的检查以及现场感统评估结果,医生团队考虑这是因感统失调引起的问题,建议孩子进行系统的感统训练,并增加日常自主活动量。

【看诊启示】

本案例并非个例,现在感统失调的孩子并不少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与家庭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什么是感统?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是大脑对来自各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传递到肢体,形成和谐有效动作的整个过程。

比如,眼睛看见一个障碍物以及附近地面情况,大脑会根据视觉信息分析障碍物的高低、形状和地面湿滑程度等,制定了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抬腿跨过去的方案,再控制腿部去完成跨越障碍物的动作。这就是感统的功效。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是儿童发育最重要的基础,而最重要的发育时期就是婴幼儿期。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但由于统合能力不足,会导致智力水平得不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会出现各种障碍,比如:学习能力下降,语言表达不畅,心理成熟晚,情感脆弱,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人际关系差,等等。

感统失调的10 个常见表现

感统失调的表现多种多样,而且个体差异性较大,常见的表现有:

1 前脚离地时会恐慌焦虑。如坐在秋千上或被突然举起至半空。

2 不喜欢头部倒置的活动。如翻跟头、俯身洗头。

3 逃避游乐场设施或移动的玩具,如秋千、陀螺。

4 不喜欢乘车。

5 弯腰或斜靠着时身体僵硬、笔直。

6 低头或俯身时会感觉晕。

7 不能安坐,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8 特别喜欢动作大的活动,如被成人抱着转圈。

9 经常自转或快速转动。

10 常常不经意地摇晃身体,如边看电视边摇晃。

孩子为什么会感统失调?

虽然一些先天性代谢疾病或孤独症等有可能会引起感统失调,但并非主要因素。现在绝大多数孩子感统失调,与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在养育上

● 家长看护过细,导致孩子缺乏触觉刺激。

● 孩子出生后静止状态过多,活动范围小,导致孩子活动量不足。

● 家长有求必应,过于宠爱,孩子连哭的机会都很少有,造成心肺功能减弱,口腔肌肉缺乏锻炼。

● 不注重孩子适龄基本能力的训练,如俯趴、爬行等,孩子缺乏运动、游戏的良性刺激。

诊室四维处方针对案例中孩子的情况,医生团队给出如下建议:医疗处方孩子的身体没有器质性病变,因此无须使用药物干预。建议结合孩子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感统训练。营养处方保持正常饮食,注重均衡营养即可,无须额外补充营养素。心理处方认同孩子对某种活动的恐惧、排斥心理,不要通过否定孩子来刺激他尝试,要给予孩子正向的肯定,但不要勉强孩子参与他害怕的活动,通过合理的感统训练逐渐让孩子接受。运动处方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安排循序渐进的感统训练课程,同时在家里鼓励孩子多参与家庭活动,并尝试不同的户外运动,增加跑、跳、攀爬等活动时间。

● 缺少伙伴,群体生活不足。

在教育上

● 过度保护或过度强调竞争,导致孩子的心理紧张。

● 过早进行认知教育,对孩子的要求过高、限制过多。

● 电视、游戏机成为孩子的主要玩具,家长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玩耍过少。

● 生活环境过于封闭,听得少、说得少,导致孩子的坚持性、等待性、变通能力差。

● 家长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给孩子的爱抚、情感不够。

感统失调后如何进行训练?

感统失调无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好转,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得到改善。除了由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训练外,家长在生活中也可以尝试一些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提升感统能力。

让孩子融入家庭生活

优化孩子的感统能力,最好的场所就是在家里。家长要让孩子充分地融入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地让孩子自己做事情,比如:用抹布擦桌子,提力所能及的重物,和家长一起做饭,洗简单的蔬菜、水果等,做这些事情能够有效增加孩子的感觉输入。

多运动

要重视对孩子基本运动技能的练习,包括爬、走、跑、跳、翻滚、攀登等。户外活动时尽量多带孩子体验不同种类的运动,不要只玩固定的一两种活动,尤其不要只玩孩子喜欢的那一种,什么运动都要带孩子去体验。这有利于帮助孩子熟悉掌握自己的身体,增强身体的核心力量和协调性。

多玩亲子互动游戏

经常和孩子进行肢体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要让孩子的位置发生移动,比如:躲猫猫、举高高、旋转、摇摆、追逐等。

本期诊室小结

● 感统是大脑对来自各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传递到肢体,形成和谐有效动作的整个过程。

● 现在孩子的感统失调普遍与家庭的养育方式关系最大。

● 感统失调无法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自然好转,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得到改善。除了由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训练外,家长在生活中也可以尝试一些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提升感统能力。

猜你喜欢

感统诊室养育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诊室空间配色设计研究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玩具设计研究
午后的诊室
把握感统训练黄金期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
崔老师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