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源在公共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实践能力的有效运用
2023-10-23范善霞
范善霞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五幼儿园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对幼儿的想象能力、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新鲜事物构思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一定助益。此时,将更多的生活资源融入活动中,可以在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丰富活动素材,可谓一举多得。为此,本文从幼儿公共区域活动中生活资源的应用价值着手展开分析,探讨生活资源的配置原则,提出几项生活资源在公共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一、幼儿园公共区域活动中生活资源的应用价值
公共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中比较常用的一类自主活动形式,要求教师充分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设立更加立体化的育人环境,组织幼儿在更加自主的氛围下以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积累生活经验,提升学习能力。作为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区域活动对幼儿教育质量提升非常重要。在公共且开放的场所中,幼儿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引、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地探索未知事物,以自主感知的方式参与活动。但是,在部分幼儿教育中,公共区域活动教学方法应用不到位,导致幼儿的活动配合度不高,影响整体育人成效。因此针对活动不足,尤其是活动资料匹配不到位的问题做好管理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幼儿园公共区域活动中生活资源的应用优势
(一)利于丰富活动素材
在公共区域活动中,幼儿往往会与周边的环境发生作用。一般情况下,幼儿在公共区域中学习和玩耍时,往往会结合环境、人物、布置特点调整个人的活动表现,环境材料的丰富程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对环境的感受和体验。部分幼儿园在布置公共区域活动时,往往采购更具针对性且功能更齐全的材料,以此确保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游戏活动体验。但此种目的下采购的活动材料用途针对性高,可用场景也受限。与定向采购活动资源相比,在幼儿公共区域活动中应用生活资源营造活动氛围、创设活动环境,不仅易于上手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活动的互动性、趣味性,提升区域活动教育效果。
(二)利于节约物质资源
幼儿园在开展公共区域活动时,为了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往往会配置契合活动主题的游戏材料。虽然能够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便利,各类崭新、精美的游戏材料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幼儿的目光和关注度,但是该种教育目的下配置的游戏材料在特定主题游戏结束后,往往被束之高阁,造成物质资源浪费的同时对幼儿园的成本支出也形成较大负担。面对此种情况,将生活资源应用于幼儿公共区域活动中,以生活材料为主,充实幼儿活动过程,易于创建绿色环保校园的同时,还可以促使幼儿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认识到“资源再利用”“资源回收”等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幼儿智力、综合素质的双向提升育人目标。
三、幼儿园公共区域活动中生活资源配置原则
(一)安全原则
在幼儿园公共区域活动策划中,所有的活动材料选用必须严格遵守健康、安全的配置原则。生活中的各项材料并非均可以应用于活动中,因为可能对于成年人而言某类生活材料的风险较低,而对于幼儿来讲,由于其力量不足、生活经验不够,容易发生划伤或刺伤等意外。因此,活动生活资源配置应做好下述管理:
其一,选择活动材料时,避免选用尖锐的生活材料,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时,也应该在尖锐物表面包裹柔软的隔离物,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其二,部分生活材料由于幼儿活动中反复应用到,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消毒把关,坚守幼儿身心健康的安全底线。其三,应对生活材料的本身特性进行溯源,预防因不满足环保要求的材料进入活动区域,而导致幼儿啃咬材料危害身体健康。
(二)环境友好原则
为幼儿选取区域活动材料之时,教师应将材料本身的特性纳入关注范围,深度考量其是否会对周边生态环境构成不良影响。幼儿园在应用生活资源开展公共区域活动时,所需资源的用量一般较大,损耗率也相对较高,因此材料应该尽量选用可降解的材料,以保障材料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此外,在生活资源进入幼儿园公共区域活动空间之前,往往也需要经历一定的再加工程序,如部分用于再加工的铁锤、胶水等辅助工具,也要做到满足环境友好型原则,降低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四、生活资源在公共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搜集材料,创设共享区域
在幼儿园公共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属于教育中的一类隐性教育资源,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公共区域活动提供生活资源,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幼儿园应将“家庭”资源的补充优势发挥出来,搜集可以应用的生活资源,如石头、贝壳、树叶、纸板、纸筒芯、棉签等。
环境的构成对人的行为、动作均会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对行为的内涵及方向产生引导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表明“环境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教育资源,充分做好环境的利用和创建工作,对于幼儿的发展会产生一定助益。”因此,在进行公共区域活动创建时,教师可以将上述所提到的生活资源应用起来,为幼儿创建更加自由的共享活动区域,使其可以结合自己的真正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丰富和完善游戏的细节,帮助幼儿构建更多的游戏花样,提高其参与公共区域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当完成共享区域的环境创建工作之后,教师还应该充分做好幼儿的行为活动调查工作,便于及时调整公共区域中的环境配置不足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中的所有盒子上粘贴比较醒目的标签,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快速拿取、归还所需生活材料。同时,为了丰富公共区域内的活动环境,教师可以在放置材料旁边的墙壁位置也粘贴名字,使幼儿能够根据指引找到相应生活资料,提升材料的搜集和整理效率。
另外,生活资源共享区域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隐性课程内容,在每日活动中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幼儿园所创设的生活资源共享区中,幼儿可以快速解决材料选择和存放的问题,提高活动或游戏的完成效率。例如,当活动中需要一双筷子时,幼儿可以使用两根适中的树枝来代替,以此促使幼儿在自主创建的公共区域环境中学会一物多用,举一反三。对于美工区的幼儿来讲,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其可以在生活资源共享区域中准确拿取所需要的材料来丰富个人作品,如使用树枝、石头、吸管等材料做拼接处理,创作一幅美丽的作品,这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设想游戏,充分利用资源
在幼儿教育阶段,游戏材料的配置得当是游戏表现、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持,同时对游戏形式及内容的丰富也发挥重要作用,能将幼儿的游戏动机、构思意识以及参与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幼儿主动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结合游戏材料的本质分析,其具备一定的多样性,能促使幼儿借助于游戏活动提升个人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资源,将其作为幼儿在园内公共区域活动游戏材料,促使幼儿能够在不同的学习经验积累下快乐游戏、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探索幼儿公共区域活动中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游戏、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下面以“创艺馆”为主题展开分析。
1.利用光盘大变身,培育幼儿表现能力。
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学习需要依赖于条件和机会,需要幼儿园和教师营造更贴合大自然气息、更契合社会文化生活的情感体验氛围,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带来帮助。为此,在公共区域《创艺馆》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中投放一些使用光盘制作而成的艺术品,使其来到活动区域后,不仅视线会被吸引,还会不由自主地动手去操作、去实践、去模仿、去学习。当幼儿掌握更多的光盘作品制作经验之后,教师可以为其布置以光盘为材料的“动物主题”作品创作任务,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光盘小猫”“光盘小螃蟹”等作品。
2.光盘小实验,培育幼儿科学探索能力。
在设计《创艺馆》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的出发点应该从活动目标着手,精心设计活动流程,并慎重选择所需要的游戏材料,以此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物质资料裁剪和拼接类实践操作,完成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探索。
例如,在“光盘沉浮”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投放树叶、雪花片、小石头、木塞、螺丝、布、形状各异的木材质积木、海绵、钱币、瓶盖等材料,引导幼儿设想“上面哪一种生活材料会让光盘在水中沉下去?”并让幼儿自行动手实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在实验过程中提升个人自主探究能力和比较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素材,积累生活经验。
3.光盘搭搭乐,培育幼儿的自主构建能力。
对于每一名幼儿来讲,其所具备的创造能力各异,且由于游戏材料的不同会对其游戏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在“光盘”公共区域构建活动中,有的幼儿利用光盘、纸筒芯搭建各类想象场景,如立交桥、停车场等,也有部分幼儿进行了光盘垒高活动。可见,在公共区域构建活动下,光盘、不同的积木之间可以衍生不同的游戏类型。此外,纸箱、纸杯等生活资源也可以作为构建游戏的重要辅助材料,为培养幼儿的构建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三)观摩活动,调整游戏材料
在幼儿园公共区域活动中,教师除了运用生活资源完成活动材料设计以外,还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参与情况,目的是加深对幼儿性格和行为习惯的了解,从而结合活动细节加以调整,促使游戏活动能够更加贴合幼儿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还需结合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对在本次公共区域活动中所选用的生活材料进行合理评价。
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公共区域编织活动中,教师为其提供了毛线和树枝活动资源,经过长时间观察和了解后发现,幼儿在公共区域中唯一能进行的活动是编织毛线,刚开始会兴致勃勃,但因重复编织毛线导致很多幼儿失去兴趣,转而关注其他事物,放弃编织。对此,教师应该及时结合活动开展现状展开思考,并投放新的生活资源。比如,在毛线编织中,编织器由最开始的树枝改变为筷子、吸管等不同材料,而材料的粗细不同,编织出来的成品也存在不同,此时幼儿的参与兴趣高涨,并积极与其他人的编织成果进行对比,参与公共区域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但是,教师在适当调整编织工具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毛线的调整,可以将最开始常见的毛线调整为细长布条或鲜艳绸带类材料。此时,幼儿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更喜欢的材料完成编织活动。并且,材料优化后,幼儿所提交的编织作业也更加多元化,对幼儿手臂肌肉起到锻炼效果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培育其对更多色彩及材料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
针对上述活动中关于吸管、棉签类的材料配置总结中,教师先围绕幼儿园小班孩子展开,最开始仅投入白色、红色、绿色、黄色四种颜色的吸管,还配备了一些白色的棉签棒,此时游戏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能够以穿插游戏的形式锻炼手臂肌肉。但小班幼儿在动手实践操作之后兴趣下降,开始将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基于此,教师应该做好如下分析工作。
其一,分析生活资源的价值,做匹配公共区域活动需求的调整。一方面,教师需先围绕吸管本身的构成展开分析,设计可以引导幼儿结合不同颜色、粗细、长短设计不同的区域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棉签之上分别涂抹不同的颜色,鼓励幼儿结合棉签的颜色与吸管的颜色采用穿插匹配的方式完成游戏,发展其智力的同时提升其思考能力。
其二,营造一定情境氛围,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趣味。在幼儿公共区域活动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情境教学流程,在原有的生活材料资源基础上增加一些小动物头像或背景板,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将所编织的毛线作品赠送给不同的小动物,以此激励幼儿在动手编织时更加用心,提高活动参与专注度,最终借助于情境创建,提升活动效果及动手实践所制作品质量。
其三,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递增活动难度。在公共区域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在投放非结构、低结构游戏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幼儿需求,为其配置一些更具设计目的性的游戏材料。例如,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时,投放一些小动物模型类生活材料,如毛绒玩具、玩偶等,随后布置活动任务——将较长的吸管与对应颜色棉签插好,随后将其赠送给对应高度的小动物,使其在多种生活资源的支持下提升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公共区域活动中,为了发挥生活资源的活动教育价值,教师应结合活动需求、幼儿兴趣所在搜集更多的生活资料,以此创设更具教学意义的共享区域,还应积极观察幼儿在活动的表现和需求实时调整游戏材料,使其基于生活资源在公共区域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为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