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台考

2023-10-23王一展

山东文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兰台图书馆

王一展

兰台可谓雅词,但大部分人不会想到,它会是图书馆的另一称谓。在我国,作为跟我们的学习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图书馆历史悠久,但起初却称之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两汉就有“石渠阁”“东观”和“兰台”,当代有相关专业杂志《兰台世界》《兰台内外》等。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曾担任周朝收藏室之史,管理典籍图书,应该是从古至今影响最大、名声最大的“图书管理员”之一了。

实际上,“图书馆”与“共和”“物理”“化学”“警察”“干部”“革命”“卫生”一样,是一个外来语,于19 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

李商隐“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秦观“瞥然归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苏轼“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李贺“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陆放翁“自怜报国无他技,又领兰台四库书”,读来真是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再有白居易“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晁补之“兰台仙史,好在多情否。不寄一行书,过西风、飞鸿去后”,曹勋“兰台风致在,更喜读新诗”,梅尧臣“一花一草公休咏,惯作兰台侍从诗”,宋庠“登临如赋兰台事,十二峰前尽有云”,令人神摇意荡。如此佳句,何止万千!风雅如斯,恐难言传。

几年前,一位学者朋友购房,特意选在了山东省图书馆附近。我去他家看过,那是个典型的“老破小”小区,小区内道路狭窄,没有规划停车位,满眼的车辆倾斜着停靠在道路两旁,以留出道路中间的通道。而且所购的房子在五楼,连暖气也没通。

据他所言,选择这个小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图书馆读书、查资料方便,以书为邻,心中踏实。“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真可谓,一近兰台,便占尽风雅。

考察图书馆的世界发展史,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巴比伦神庙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尼尼微图书馆,在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之所以没有像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一样毁于战火而大部分保存下来,是由于泥版图书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籍书园的创建者是一位济南人,他的名字叫做周永年。此人家住济南城的东流水巷。可巧不巧,当年的另一著名人物也住进了这条巷子。此人生于山东曲阜,乃清代乾嘉年间著名学者、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桂馥,与同为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的段玉裁齐名,并称“桂段”。

不言别的,只讲桂馥的那些字号,东卉、冬卉、天香、未谷、云门,又别号肃然山外史,晚号老菭,渎井复民,就知人不可不风雅。

周永年与桂馥以邻居相交,再自然不过。不仅如此,连周永年的朋友,也随之成了桂馥的朋友。

古代有一部书,叫《说文解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简称《说文》。它是一部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出自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

这桂馥一生最了不起的成就,当是他用了几十年时间,“日取许氏《说文》与诸经之义相疏正”而撰写的《说文解字义证》五十卷。

写周永年而提及桂馥的目的,在于可以从桂馥的生活经历探测有关周永年创建籍书园的信息。比如一个叫周士孝的禹城县令,曾留下自己的子弟从学于周永年的文字,而周士孝在同期,则与桂馥结交。据此即可断定周永年与桂馥结交的时间。实际上,桂馥也会在自己的文字中提到周永年。

所谓雅人之会,必将迸射闪亮的光芒。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部书,确切地说是一套丛书,叫《四库全书》。这是清代乾隆年间,由几百位高官、学者编撰,数千人抄写,历时十几年辑成的,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此丛书的子部提要则由周永年主笔。

周永年生而好学,乾隆三十六年得中进士。桂馥在《周先生传》中说:“先生于经史百氏之言,览括略尽,视其大义,不雠章句。”周永年曾有感于明代曹学佺之论,写过《儒藏说》。

曹学佺居乡期间,读书写作,感慨“佛家有佛藏,道家有道藏,儒家岂可独无”,遂发奋搜集儒学著作,以经、史、子、集分类编纂。周永年援前说力倡“儒藏说”:“自汉以来,购书藏书,其说綦详,官私之藏,著录亦不为不多,然未有久而不散者。则以藏之一地,不能藏于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也。”

此论一出,即得有名文士应和。世已公认清修《四库全书》,分储七阁,实受《儒藏说》之启发,周永年倡始之功诚不可没。

这周永年为时硕儒,文章冠绝一时,却极为低调,过分谦虚,种种原因造成今天其可见著述极少,致使许多人不知其文化贡献。

实际上,不惟入馆编撰《四库全书》,还曾任“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负责《永乐大典》的辑校工作。想必世人对《永乐大典》这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资料性书籍有所耳闻吧。万分可惜的是,这部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类书,在清末几乎散佚殆尽。

周永年家贫,却好读书,对书籍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很高的评价。“书籍者,所以载道纪事,益人神智者也。”他在《儒藏说》中写道。

然而,“盖天下之物,唯有私之而可以常据,公之而不能久存者。”也许,这就是他“竭数十年博采旁搜之力,弃产营书”、筑贷书园的初衷。

现实已照见藏书的必要。“天下都会,所聚簪缨之族,后生资禀,少出于众,闻见必不甚固陋,以犹有流传储藏之书故也。至于穷乡僻壤,寒门窭士,往往负超群之姿,抱好古之心,欲购书而无从。” “儒藏”之利,“俾古人著述之可传者,自今日永无散失,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凡有心目者,其必有感于斯言。”

桂馥在《周先生永年传》中称其“得书辄归先生”。他的家藏图书极为丰富,建有“林汲山房”“水西书屋”,集古今书籍十万卷。后遇桂馥,相约买田建籍书园,“祠汉经师伏生”。籍书园积书五万卷,供人阅读抄写。

可见,周永年“好之而有力”的爱书,并非止于自己爱书,而是兼爱他人之爱书。在他的藏书理想中,“异敏之士,或裹粮而至,或假馆以读,数年之间,可以略窥古人之大全,其才之成也岂不事半而功倍哉!”这岂不正是公共图书馆设立的本质愿景?

周永年积极倡导书籍的流通与传借。“藏之一地,不能藏之于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也。”他以矻矻穷年,奔波四方,鼓动师友,践行着自己的公共儒藏思想,实为后辈楷模。他的公共儒藏思想,对丰富和发展古典图书馆学有重要贡献,其文化价值和历史功勋当为吾辈牢记,只是略感迷惑。

像周永年这样的济南先贤,本土又有几人听闻过名字?但我仍旧相信,湮没在茫茫历史云烟中的,名字而已,而人类所有的优秀的思想成果,则能够泽被于千秋万世。在我生活、学习、工作的这块土地上,能出现这样的先贤和这样首开风气的事物,我不能不备感骄傲和自豪。

周永年之后的几百年里,公共图书馆在中华大地上已普及为寻常之物。我认为在现代济南最有历史感的,应数大明湖畔的山东省立图书馆。这座创办于清宣统元年的图书馆,又称“遐园”,原建筑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其馆藏以山东地方志、海源阁藏书、易经和山东革命文献等为特色。海源阁是我国清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

来大明湖游玩的人们,已经将省立图书馆视为一处绝佳的人文景观。如果不看介绍,很多人都会将其误以为一座名人故居。

而我所工作的山东大学图书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得追溯到1901 年。当时,山东大学堂成立,下设藏书楼。这是我国较早的近代新型图书馆之一,也是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山东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可以看出,古籍馆藏是它的一个突出特色。

跟大明湖畔的省立图书馆一样,山东大学图书馆也是大学校园内一处靓丽的风景。莘莘学子们一旦靠近它,也跟着成了这处风景的一部分。

至于我自己,既以书为友伴,又焉得不雅?兰台之上,尽皆雅事也。吾定当见贤思齐,方不负拥书万卷。

猜你喜欢

兰台图书馆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张学渊
宝鸡市:档案局(馆)“兰台讲堂”正式开讲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四季兰台
去图书馆
兰台:将晨会制度引入律所
奉献兰台 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