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
2023-10-22沈祺
沈祺
(江苏省泰兴市元竹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泰兴 225412)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冠状病毒有多个血清型,极易发生变异,不同毒株的免疫原性、致病性及组织嗜性差异较大,研究人员习惯根据临床表现将该病分为呼吸型、生殖型、肾型、腺胃型、变异型等,但其实病毒对呼吸道、肾脏、生殖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种毒株引起的症状可能涵盖几个类型,只是以受损严重的脏器来划分成不同类型。IBV 对不同组织所造成的损伤与当时发病鸡群环境状态有关,临床上单纯从嗜组织性划分类型,甚至以此选择疫苗是不科学、不全面的。目前,本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禽病之一。
1 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面临的困难
一直以来,对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是通过环境控制与疫苗免疫来防控,灭活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抗体(IgG),有效减少机体IBV 的病毒载量,减少野毒感染后的排毒,同时给下一代雏鸡提供高水平的母源抗体,提高雏鸡早期抵抗野毒感染的免疫力,但是灭活疫苗不能阻止病毒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保护主要依靠黏膜局部免疫,必须接种具有优势毒株的活疫苗,因此,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可使用灭活疫苗与弱毒苗合理搭配免疫的方案。推荐的免疫程序见表1。
表1 商品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程序
传染性支气管炎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率不高,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与机体保护力不呈正相关,因此实验室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评估疫苗免疫效果或鸡群感染时机,不能根据抗体判定鸡群的保护力。传统的H120 株、H52 株以及前几年免疫效果反映良好的QX 株、Ma5 株、LDL 株、TW 株,今年保护效果不明显,一些厂家宣传推广的GVI 型疫苗和GVII 型疫苗的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验证。
2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咳嗽、甩鼻;呼吸道症状一般持续一周左右便可恢复或明显减轻;大群采食略降或不明显;IBV 可发生全群感染,死亡率与所感染毒株血清型的毒力、鸡的日龄、免疫力(母源或主动免疫力)、应激(就比如寒冷)和继发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蛋鸡产蛋率低,高峰期产蛋率只有40%~70%,出现较多的软壳蛋和砂壳蛋,无蛋壳的鸡蛋占到产蛋量的5%左右。
3 病理剖检
主要病变为输卵管不发育或发育畸形、堵塞(图1);有的输卵管充满大量液体(图2);输卵管子宫部蛋壳腺出血、堵塞(图3)。
图1 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产蛋鸡鸡输卵管堵塞(详见附录彩图)
图2 育成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160日龄输卵管积液(详见附录彩图)
图3 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180日龄蛋鸡输卵管子宫部蛋壳腺出血、堵塞(详见附录彩图)
4 防控措施
鸡群在不受疾病影响的前提下可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传染性支气管炎对于鸡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但无论什么情况下,提前做好预防控制工作要比发病再治疗更有效果。
生物安全是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最好的办法,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切断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入鸡场的途径,尤其实行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措施最为有效,但对大多数商品蛋鸡场来说这种做法并不现实。在进雏之前,确保鸡舍彻底进行打扫、清洗、消毒。每批鸡淘汰后留出空舍期,可以大大降低鸡舍内病原含量。
鸡场生物安全中最难的一点是不好控制空气污染。而IBV 以空气传播为主,通过呼吸和粪便向外排毒。冬季在做好鸡群保温的同时,给予良好的通风可以给每只鸡提供足够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粉尘颗粒以及稀释悬浮的病原微生物,减少舍内环境中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降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和控制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手段,应根据当前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情况,选择针对性的疫苗,而用当地流行分离株制成的疫苗来免疫种鸡和雏鸡的效果最好,这是目前控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应对不同血清型有效的新型疫苗,但一种新的活疫苗的研发周期较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短时间内很难取得重大突破。
5 讨论
产蛋母鸡到开产日龄不产蛋或产软壳蛋,且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成为困扰很多养殖户的难题。目前一些观点认为,引起该问题的主要病因是鸡在幼龄时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所致。不能正常产蛋的母鸡通常会出现冠髯大而红,像公鸡的鸡冠,生产上也称之“假母鸡”。
鸡早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表现出来的产蛋率低症状,是由于生殖系统发育不全引起的,如假母鸡和“水肚子鸡”,对输卵管的生长和发育造成永久性损伤,对卵巢的生长发育相对影响小,通过解剖可以发现卵巢正常或充血、出血,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出现缺失或断开或闭合形成盲端、或纤细不发育等现象,在临床上很容易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