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琉璃
2023-10-22苏鹏
图·文|苏鹏
火的艺术
编者按:
拍琉璃的摄影师很多,我们刊发的琉璃摄影作品也很多。看似相似的场景,听起来似曾相识的故事,但每一个摄影师的镜头里都有独属于他们个人的情感与追求,由此而生的琉璃影像与故事也各有其魅力。这一次,我们一同看一位土生土长的博山人心中琉璃的样子。
时间在忙碌中被定格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技艺,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说起琉璃,山东人首先会想到的一定是淄博博山,山东市场上的琉璃主要是博山的手工烧制琉璃,偶有南方的脱蜡琉璃,这里主要说说博山琉璃。
那么琉璃最早起源于哪里呢?我想,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就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博山人也是几年前才知道。淄博博山的琉璃制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繁盛至今。
琉璃是刻在我脑海里的记忆,是我童年时快乐的源泉。先说“摆琉璃球”。20 世纪60 年代初,我家有一对琉璃球,直径比大人拳头还大一些,球的中心绽放着一朵鲜艳的红花,非常招人喜爱。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它擦得晶莹透亮,郑重其事地摆放在里屋的桌子上,进屋的人都会多看上它几眼,大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对琉璃球至今让我念念不忘。
高温是最大的“对手”
上图:不“吹”不成器
下图:汗水无休无止
再说“弹琉璃球”。在儿童玩具匮乏的年代,小孩玩琉璃球是博山最火的游戏活动。活动中,孩子如果赢了伙伴的琉璃球,可能高兴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俗话说,腊月里“三九四九不出手”,可是玩琉璃球的孩子们,在大冬天里“想出手时就出手”,顾不上手面上冻裂的一道道小口子,有时手冻得麻木,只好对起双手,用劲搓,然后再捂到嘴上哈几口热气,温暖一下,继续弹起来,可见这小琉璃球有多大的吸引力啊!在我的记忆里玩琉璃球是最爽最开心的事,是它伴随着我这一代人度过了童年。
游戏之外,从艺术的角度看,琉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琉云璃彩、晶莹剔透、光艳夺目。然而,琉云璃彩里蕴藏了多少个动人的故事,晶莹剔透里凝结了多少匠人的汗水和泪水,光艳夺目的背后收藏了多少个精雕细琢的不眠之夜……或许也只有真正从事这份工作的人才说得清。
我很早就拿起相机,有把琉璃制作这个“瞬间艺术”定格下来的念头。几次走进琉璃工厂,都被那琳琅满目的琉璃作品映得眼花缭乱,想拍摄也无从下手,怎么拍、怎么立意、表达怎样的心情……一度想放弃。后来,有次去车间,正赶上三伏天,外面骄阳似火,车间里被炉火烤得似蒸笼,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可是,琉璃工匠师们顾不上汗流已浃背,更不管汗衫已湿透,在“蒸笼”里全神贯注地塑造着各自的“火球”,使其变幻出各种神采,我被这情景深深地感动了。我决定聚焦这些琉璃工匠大师们,拍出他们的精神,拍出他们的执着,拍出他们的坚韧,拍出他们的辛勤……是他们制作出了花样繁多的琉璃作品,是他们把通透如玉的手工琉璃艺术推向了世界,是他们用“玩火”的双手擦亮了淄博琉璃这张文化名片。
晶莹剔透的背后是匠人的辛苦付出
琉璃制品的魅力或许就来自这高温带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