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家庭教育因素与幼儿道德水平发展的关系

2023-10-21薛金凤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幼儿发展家庭教育

薛金凤

摘 要:20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家庭教育因素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教育因素与幼儿的品质定位、行为模式,道德发展水平等有极显著的关系。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对幼儿的观察和研究也证明:家庭教育因素与幼儿道德水平发展密切相关,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受家长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德育重视不够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发展;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8-0220-03

多年以来,部分幼儿家长常将自己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归结为幼儿园、教师的责任。对此,幼儿园和教师进行了自省反思,幼儿园和教师是有责任,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不免质疑:作为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家庭,与幼儿园对比,家庭教育因素究竟和幼儿的道德水平发展有多大关联度?

1.家庭教育因素的思考

家庭教育因素直接地影响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现代家庭的教育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长素质,包括他们的眼界、学识、修养、对事物的认识。如在修养方面,民主一点的家长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幼儿养成独立自信的道德基础,形成幼儿最初的人际交往模式——直观、自然亲切、与伙伴自主协作、关照周围人的态度心情。如在修养方面,眼界开阔的家长不会认同“树大自然直”的教育理念,对促进幼儿方方面面成长的因素十分关注,特别是对幼儿道德水平的奠基工作尤为重视,能深刻地认识到放任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良影响。对幼儿的内心需要,人际需要时时关注,给他们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以成就幼儿的道德追求。

二是家庭素质,包括教养方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氛围。如家庭教养方法方面,有专制习惯的家庭,过分强调论资排辈,家长的意志不随任何条件转移,强调绝对服从标准,用家长权威强迫孩子按家长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训练,久而久之,幼儿在家长长期的高压态势下容易形成胆小怕事、是非观不正确、自私偏狭等不良性格。如家庭教育氛围方面,有溺爱氛围的家庭,对孩子的爱是家庭最主要的节奏。认为理智和分寸与爱无关,家庭就是要给孩子最多的温暖,这样的家庭最大的特点是溺爱孩子,对于孩子什么样的要求都想答应,无微不至的保护,认为幼儿无须遵守各种行为准则。幼儿最初的道德基础建立被完全忽略,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品质。

2.道德水平的内涵

道德水平就是指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品质性格, 是社会道德对个人言行举止的约束程度。幼儿的道德水平就是幼儿的言行受社会道德约束的程度。道德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影响因素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因素、家长教师言传身教的因素、社会文化环境的因素、特别是家庭环境因素。在这里结合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问题,笔者要重点谈谈家庭教育因素对幼儿道德水平发展的影响。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道德水平得到发展,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幼儿德育课堂扩展到家庭教育因素,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发展提高幼儿道德水平。

3.行为习惯不良与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的家庭教育因素有显著差别

使幼儿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奠基阶段在幼儿时期,实践证明,幼儿成长阶段会给孩子一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会给孩子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成就幼儿幸福人生。行为习惯良好和行为习惯不良的幼儿的父母教育因素都有不同的偏向性。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的家庭教育因素偏向理智的情感温暖和有条件的理解:当幼儿在行为准则的执行时遇到问题,父母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使幼儿能感到父母的鼓励支持,有信心面对解决。而行为习惯不良的幼儿,家庭教育因素多为指责、忽略、轻描淡写或体罚,这样的幼儿难以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而且极易出现道德问题。

4.家长素质和家庭环境对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长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严重影响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幼儿能否养成良好性格,道德水平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的行为规范是密切相连的,幼儿家长的素质修养、行为做法幼儿都会看在眼睛里,效仿在行动中,成为他们道德水平的发展的基石。为此,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家长在幼儿面前,很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引导幼儿道德水平朝着有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这些家长要求幼儿在家里遵规守矩,他们首先能很好地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模仿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使用消极言行对待孩子。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能将幼儿的人格独立视为重要因素,能动地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科学的模式和恰如其分的方法培养幼儿的道德基础。素质高的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行动力强,首先他们会用有趣的因素让幼儿懂得“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何为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什么要做个好孩子?”帮助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孩子民主地交流學习总结经验,让幼儿形成道德水准的共识,取长补短,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样家庭的幼儿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平相对较高。

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谦让,互相体谅,达到有效沟通。家庭出现误解与矛盾问题时,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替对方着想处境。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真诚相待。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家庭的温馨,看到父母间的和睦共处,更重要的是看到生活的美好。因为家庭德育的实质就是父母与幼儿的共同社会化的一个人生成长过程,幼儿家长一定要以自身魅力引导幼儿道德水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行为习惯的表象不同的幼儿家庭,家庭精神生活及环境氛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家庭成员间人际沟通关系、相处模式对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的影响

从家庭教育因素的人际维度看,家庭成员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间人际沟通关系和相处模式上。角色转换的适宜性,促进有效教育的目标实现。认识辨别幼儿的情感的变化维度,并理解启发他们的情感世界,创造一种宽容和谐的人际环境氛围。积极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孩子更快地学会正确的相处模式,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道德教师。家庭人际环境对幼儿的道德水平发展作用重大,父母在人际中必须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无论与谁相处,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时刻记着为幼儿德行发展树立榜样。

调查中,我们请幼儿回答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以此对他们家庭成员间人际沟通关系、相处模式对幼儿德育影响的情况进行了评估,认为家庭成员间人际沟通关系、相处模式对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深刻地认识到幼儿社会化的前景依赖、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以及社会行为准则的习得,最关键的阶段是在家庭中实现的。良好的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教育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实事求是地与家庭成员互动,在具体的行为准则习得过程中,模仿先行,协调合作训练,与各种角色的家人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德育发展的维度上学会助人助己、合作团结的道德品质,并訓练依赖个人解决人际矛盾的能力,训练控制个人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幼儿就像一张雪白的纸,好坏对错全无概念,如何与人沟通更是全无章法,这就需要家长帮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人际交往中为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指引正确方向。

(2)家庭精神环境对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的影响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两类幼儿的家长在业余时间的安排上有很大的不同,就家庭精神环境而言,两类幼儿比较,显然是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幼儿的家长更为重视家庭精神文化生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得益于和睦的家庭生活环境。行为习惯不良的幼儿的家长则忽视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用于看书读报的时间明显低于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幼儿的家长,孩子的道德发展也随之受到影响。

5.家长对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过度忽视,对幼儿的德育造成负面效应

不仅家长素质和家庭环境对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有影响,家长对幼儿德育教育的态度及期望也对幼儿有巨大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育态度、行为举止在孩子的德育教育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的调查表明,期望效应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学规律。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得好:“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这样的期望极不利于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实践证明,家长平时重视幼儿的德育,孩子能更快地掌握社会行为规范,更懂事,更能被伙伴接纳。家长积极的行为训练能鼓励幼儿积极学习社会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为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家庭教育中,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的德育放在首位。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与家长重视幼儿德育关系密切,一些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周围人、影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家庭待人接物习惯风气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家庭教养对幼儿德育的忽视,在意志品质、情绪问题、责任心方面都存在问题。家长应好好反省,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是什么原因。要分析孩子个性方面的问题,如脾气、性格特点、爱好等,更要分析家长自己的问题。帮助孩子学习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用有趣的方式练习行为规范,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应运验证,直至把这些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在德育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6.家长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极度重视,冲击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是目前家庭教育因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前面已谈过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还与家长对幼儿德育方面的培养和重视有重要关系。现在换一个角度来谈谈,家长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极度重视,使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的问题受到忽视。

智力开发在幼儿时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德育发展水平,社会化进程。《纲要》提出“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这些都是家长要必须知道的。

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直接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智力因素;一个是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育。好的智力因素对幼儿的德育就能取得一个好的效果。实际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是幼儿德育的重视。这些因素包括道德品质的上进心、自爱意识等。如果在做人方面具有上进的性格,与人积极竞争,这才是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家庭教育因素中家长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极度重视,冲击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问题之一就是,父母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和兴趣点都集中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而忽视了幼儿的德育。幼儿德育应该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遵纪守法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个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家长引导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道德水准,为幼儿小学德育发展奠定基础,是家长应尽的义务。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孩子的德育方面。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努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健康的心理,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结语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的教育因素和幼儿道德水平的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因素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产生的负面作用,为制订合理的教育因素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使幼儿的道德水平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秦建莹.浅谈3-6岁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与家庭教育的关系[J].学周刊,2019(08).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江菊.家庭教育助力个性化幼儿德育工作[J].新智慧,2022(25).

[4]黄雪艳.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建议[J].甘肃教育研究,2021(08).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幼儿发展家庭教育
游戏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发展的价值探讨
环境艺术与幼儿互动的重要作用
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攀爬活动对幼儿发展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