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添加物在陶艺创作中运用的研究

2023-10-21蒋宇锋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添加物肌理熟料

蒋宇锋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000

随着现代陶艺思潮的开始,陶艺创作开始反思实用性的问题,各种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让处于这些思潮影响下的陶艺家们开始尝试跨界融合,一些陶艺家们不再只热衷于使用黏土一种材料进行陶艺创作。本文探讨不同种类的陶瓷添加物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分析不同特性的陶瓷添加物与黏土结合的效果和特性。

一、陶瓷添加物的分类

陶瓷添加物是所有添加到黏土中材料的总称,是各种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将各种不同的陶瓷添加物按照其特性分类的话,可以分为:硬质材料和非硬质材料;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基于对陶瓷添加物的简单分类,可以将收集到的不同材料进行归类。例如:硬质材料有各种矿物碎屑、玻璃碎片、陶瓷熟料等[1];非硬质材料有各式各样的纸张、植物纤维、稻壳灰等;可燃物有各种纤维、果壳、植物果实等;不可燃物有各种可回收的陶瓷垃圾、动物骨头以及各种金属制品等。通过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可以熟悉这种材料的基本特性,在陶艺创作过程中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何种特性的陶瓷添加物。

二、陶瓷添加物在陶艺创作中肌理的运用

每一种材料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肌理,陶瓷添加物在黏土中的加入就是要将各种不同材料的肌理与黏土的肌理组合在一起,以此获得一些独特且丰富的肌理效果。笔者通过分析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来说明不同类型的陶瓷添加物与黏土结合形成的肌理效果,以及这些艺术家们在创作他们的作品时为什么会选择这种陶瓷添加物来与黏土结合。英国陶艺家大卫·宾斯(David Binns)在进行陶艺创作时常常将不同的硬质材料添加到黏土中,这些硬质材料中,有的在高温中是可熔的,有的是不可熔的,在烧成后黏土的表面会留下痕迹。大卫·宾斯在选择硬质材料时会选择玻璃、陶瓷熟料等材料,玻璃碎块的加入会在烧制到一定温度时开始熔融,待烧成完毕后玻璃碎块已经没有形状,在高温的作用下全部熔融嵌入到黏土中,如果使用的是有颜色的玻璃,烧成后也会得到颜色。陶瓷熟料是指经过素烧过的黏土。对于大卫·宾斯而言,陶瓷熟料的加入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解决烧成时出现炸坯的问题;二是不同颜色的陶瓷熟料可以在作品的表面形成星星点点的肌理。大卫·宾斯所收集的陶瓷添加物以废弃的陶瓷垃圾和玻璃碎片为主,他将这些不易分解的材料通过与黏土结合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做不仅能处理掉那些不易分解的陶瓷垃圾,还能营造出独特的作品表面效果。在他的作品中(如图1),作品表面呈现出一种大理石砖的质感,深色部分中大块玻璃及大颗粒矿物碎屑的加入给人一种海洋侵蚀的感觉,白色部分在瓷质黏土中加入玻璃和陶瓷熟料。他的作品将不同的硬质材料与黏土融合,表明了黏土与不同陶瓷添加物的融合可以得到一种不一样的材料语言。

图1 David Binns作品

可燃物即在自然状态下,在火焰的作用下会燃烧殆尽,是一种易燃的材料。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可燃物是纸类、布类。德国陶艺家海德·尼恩马赫尔茨(Heide Nonnenmacherz)将泥浆和布料纤维结合进行创作,在她的作品表面能很明显地看到所使用的纤维材料的肌理。布料纤维是一种很特殊的材料,它具有吸水性的特点,将布料纤维浸入泥浆中,泥浆会附着在布料纤维上,干燥后将附着上泥浆的布料纤维进行烧制,烧成后会保留这类材料特有的肌理,包裹住的布料纤维在高温中燃烧殆尽,包裹的泥浆在其外部以其形状保留下来,使得最后获得的作品表面既有陶瓷质感,又有纤维材料的特点。海德·尼恩马赫尔茨使用纤维材料作为陶瓷添加物与黏土结合,创作的作品具有一种柔软、松弛的感觉。作品《Under the sea》整个造型好似一个海螺(如图2),内部的肌理就像大海中的珊瑚和海草,作品保留了纤维材料丰富的肌理效果。泰国艺术家Sukanjana Kanjanabat同样使用纤维材料进行创作,她将粘满泥浆的纤维按照重复的排列方式组合在一起,作品表面经过重复累积的堆叠形成密集的肌理,烧制后保留了纤维材料的形状及肌理,密密麻麻地堆积在一起就如一叠叠纸一般。相较于硬质材料,可燃物在高温的烧制中不会被保留下来,在高温下可燃物会燃烧殆尽,但是会在黏土表面留下痕迹。笔者为了记录不同可燃物烧制后在黏土表面留下的肌理,收集了米粒、珍珠岩、果壳、树叶四种不同的可燃物材料,实验的结果是这些可燃物在烧成后会在黏土表面留下烧之前的可燃物形状,这些烧成后留下的肌理在黏土表面显得十分自然。比如:加入米粒的黏土,在烧成后的黏土表面会留下米粒状的肌理;加入珍珠岩和果壳的黏土,在烧成后的黏土表面会留下孔洞状肌理。这些烧成后留下的肌理具有自然、随意的特性。

图2 作品《Under the sea》

三、陶瓷添加物的运用对陶艺创作的帮助

在陶艺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开裂、变形等问题。在陶艺创作中,预想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成型上的难度,将合适的陶瓷添加物与黏土混合,以此制备出适宜自己创作的陶艺坯料[2]。一些陶瓷添加物的加入可以增强黏土的某些特性,前文中提到英国陶艺家大卫·宾斯通过在黏土中加入陶瓷熟料来解决烧制时出现的炸坯问题。在陶艺创作中,开裂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开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生坯时坯体由于厚薄不均或干燥不均引起的开裂,另一种是在烧制时出现开裂。在制作一些较厚、不易控制干湿的作品时,如果只是使用陶泥或瓷泥这种单一的黏土材料,对于经验不足的创作者们来说会有很大的风险,为了减小风险,在调配黏土的配方中或是在现成的黏土中加入一些陶瓷添加物来避免开裂。这类添加物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比如珍珠岩、各种岩石碎屑、陶瓷熟料等,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泥巴中混合搅拌均匀,最后得到的泥料可以有效地避免后期制作过程中出现开裂现象。以上的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在制作大体量的作品时更容易干湿均匀,同时,这些材料作为陶瓷添加物加入泥料中可以增加泥料的孔隙率,在烧制壁厚的作品时也不易出现炸坯的问题。

纤维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具有弹性大、吸水性好、强度大等特点,在陶艺创作中常常作为陶瓷添加物加入。加入纤维后的坯料,具有更好的塑形能力,泥巴有更好的柔韧性,适合创作一些造型复杂、形态扭曲的作品。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这种材料的特殊性,过去土坯建筑在制作土砖时,将稻草、沙子、黏土混合在一起,就算不烧制,土坯的强度也十分坚固,稻草纤维的加入也使得土砖在干燥过程中不易开裂。可见,纤维的加入就相当于人体中的经脉,能够使黏土的各部分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陶艺家们将纸纤维加入到泥巴中去,不仅可以提高黏土的塑形能力,也能够提高泥料的韧性,在造型时不易开裂。纸黏土不仅能够提高生坯强度,也能令坯料质地更加“松散”,适用于创作壁厚且大体量的作品,并且,加入了大量纤维的黏土创作的作品在烧成之后可以大大减轻作品的重量。在现代陶艺创作的不断发展下,纤维在黏土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有的是为了在坯料中加入纤维辅助成型,有的将纤维与其他类型的陶瓷添加物一起混合加入到黏土中,寻求一种个性化的肌理语言。瑞典陶艺家巴布鲁·阿伯格(Barbro Aberg)在制作她的陶瓷雕塑作品时,因为作品造型复杂,在制备陶艺坯料时需要加入陶瓷添加物来解决成型上的问题。她的作品上有密密麻麻的孔洞,为了提高生坯的强度,她在坯料中加入了陶瓷熟料,陶瓷熟料的加入不仅提高了生坯的强度,还降低了黏土的收缩率。黏土中陶瓷熟料和珍珠岩的加入可以使作品在成型过程中保持水分均匀,不易开裂,在烧成之后也能在作品表面形成各种大小的点状肌理。同时,陶瓷熟料和珍珠岩作为硬质材料在黏土中还能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可以使成型后的作品具有一定强度,不易出现坍塌变形等问题。

四、总结

在现代陶艺创作中,陶瓷添加物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烧成之后的表面肌理效果,也能补足坯料的某些特性。陶瓷添加物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各种不同材料的性能,帮助我们全方面地认识黏土这种材料,熟悉自己常用的材料的特性和缺陷。在陶艺创作更加讲求个性化的今天,陶瓷添加物的加入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肌理效果,不同材料之间的融合碰撞也可以避免我们被单一的材料所限制[3]。

猜你喜欢

添加物肌理熟料
食品级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非有意添加物的风险
水泥熟料优选原燃材料及改善配料方案的实践探讨
外源添加物对自制生物有机肥保存期的影响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物检测技术探讨
新型无熟料碱渣固化土的工程特性
氧化钙膨胀熟料的水化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