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马原
2023-10-21张东湖
引子
马原的秘书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招募写作助理的广告。刚好我9月、10月是个空档期,就决定应聘做这位小说大师的写作助理。作为马原的铁粉,同时作为与马原相识近30年的朋友,还没有见识过这位著名当代先锋派小说家的创作过程,担任写作助理,对于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青年来说,这无疑将是一次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特别体验。因此,对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十分期待。
结识马原
马原去同济大学工作以后,我们就没再见面。了解他的情况都是通过媒体和他写的书《逃离》。比如,他在同济大学期间检查身体初诊为肺癌,然后拒绝进一步诊断、治疗;逃离上海去海南换水;与海南姑娘、五项全能运动员李小花高调结婚;到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修筑城堡定居;被当地人袭击打伤;等等。后来,关注了他的微博、抖音号,了解他和李小花,还有他们的儿子马格的生活状况。
记不清结识马原的具体时间了。只记得中间人是马原的大学同学李宏图。我和李宏图是朋友。因为马原要在锦州买房子,有一天宏图带着他找我。时间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当时在机关工作,有一些人脉。见了面才知道,这个想在锦州买房的人是当代著名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马原。宏图个子不高,这把站在他旁边一米八四高的马原显得更加粗壮高大。觉得宏图他们都叫马原“大马”特别贴切。但我印象最深的是马原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它们非常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大英雄杨子荣的那双眼睛。马原长我11岁,我管他叫马哥。我们算是忘年交的朋友,但在我心里,他是小说大师,是我不可企及的老师。
我、宏图陪着马哥到各个楼盘、小区去看房子。马老师对房子的要求是,面积不一定要大,地点也不用太靠近市中心,附近有菜市场方便生活即可,价格应该不要太高。他说,他在好多城市有房子。这样,来往穿梭于各个城市都有回家的感觉,也不用住宾馆,又经济又方便。
最后,我们选中了三处房子:北郊马家小区、东郊安居工程小区和龙江南里小区各一户房子。都是一室一厅的格局。比较的结果,北郊的房子距离市中心较远,隔着一条铁道,交通不太方便;东郊安居工程小区的房子交通相对方便,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阳台,但那里安居工程小区刚刚建设,入住率低,生活配套不足。最后,决定购买龙江南里小区的那户。这里已经是成熟小区,生活配套齐全,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白楼早市。若干年后,马哥回锦州时还必须逛一逛这个早市,而且经常和人家说,锦州的早市太好了,全国第一。其实,选择龙江南里小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和宏图家那时都在这个小区。从宏图家的窗户就能看到马原家的窗户,我们三家都是六楼。马原对宏图说,将来咱两家拴一条钢丝绳,传送物品不用下楼上楼了。
记得房款优惠后是三万多元。这是一栋一般人并不看好的房子,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没有南向的窗户,卧室的窗户朝向东面。但对于作家马原来说,这并不算是个缺点,他的写作习惯与马克·吐温一样,一般是白天休息晚上写作,如果他在白天写作,也一定要将厚厚的遮光窗帘拉上,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进入自己营造的小说的境界。马原有一次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我原来是熬夜写作,因为当眼睛之外的空间都是黑的,台灯之光就像舞台聚光,这时候想象力会比较活跃。我以虚构写作为主,很看重调动想象力的方法。”
马原是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代表人物,同时对人与建筑、人与环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追求。一座不被常人看好的偏房在马原的手里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风姿。他把客厅、过道、餐厅、厨房全部打通,靠进户门的一面墙安装了书架,然后书房功能(书桌)、会客兼餐厅功能(吧台)、厨房功能依次向凉台展开,紧凑而有序,又浑然一体。卧室也与众不同:一张大床占据房间的中间,突显了休息功能,一架极富年代感的缝纫机充当了电视柜,像一部年代剧正在播映。他把卫生间的门改为与卧室相连通,让人感到更方便和贴心,使普通的家居住宅顿时有了宾馆的舒适性。门也是巨大的,那时的门上面都有一个亮子,他把门和亮子中间的横梁去掉,做成了一扇两米二高的大门,立刻使房间气度不凡。
马原在建筑和居住环境方面的天赋,在这以后不止一次地得到证实。其中,让他本人骄傲的有两次,一次是他在一家房产开发企业做创意总监,一度大显身手,使老板收获颇丰,他本人也得到不菲回报;再一次就是他到云南西双版纳南糯山设计建造自己的城堡。
那次买房后,他曾经在锦州住了相对长的一段时间,经常陪自己的老人。老爸打网球,他花1000元从香港给他买回了王子牌网球拍。同时,他为浙江文艺出版社整理了一本书《马原散文》,全四册的《马原文集》大概也是那一时期出版的。
因为住在同一个小区,我们在一起的机会就很多。马哥不怎么喝酒,也不怎么抽烟。记得他对很多领域感兴趣。比如摄影。有一次,他与锦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徐明志交流甚深,从摄影器材到摄影技巧,从摄影流派到摄影理念,让几位摄影行家都很难插话。比如经商。有一次他说,我就一直在想,能不能做一个酱的品牌?四川的老干妈做得那么好,我们能不能开发一款适合我们东北人口味的酱的品牌?
他那时刚刚四十多岁,年轻健壮、精力旺盛、富有活力。有一次去铁北的鲁一玮家参加活动,活动结束时已经很晚了。我、马原、宏圖不知是谁提议,我们可不可以步行回家?得到了一致赞同。一路下来我们都感觉浑身清爽。那次的步行距离是10公里。去足疗馆按摩,熟悉的技师都不愿给大马服务,他人高马大,作业面积比别人大,皮厚肉硬,需要比一般人更大的力气,给他做一次相当于给别人做两次,太累。
飞往南糯山
给马原的秘书发出应聘函后不久,就接到了回复。对方要求写一份简历、录一小段视频、填写一份《志愿者承诺书》,承诺书上插入身份证正反两面照片。这些资料填好后,按要求发过去,我感觉马老师的机构很正规。
《志愿者承诺书》承担工种一栏,有4个选项:厨师、清洁、园林、其他。我只勾选了其他,并标注:马原老师的写作助理。其实,写作助理之余,我可以也愿意帮助花姐做些诸如厨师、清洁、园林方面的工作。不承诺做而去积极做,这是不是比承诺了而到时候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好效果更好?
我的《志愿者承诺书》上落款的日期是2020年9月1日,我填的志愿服务时间是最好安排在2020年国庆假期后开始。我是想如果时间可以的话,希望过完国庆节再去云南。但秘书回复说,马老师写作档期紧,需要马上开始工作。我于是收拾行装,购买了9月11日由锦州湾机场至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8L9558次航班,起飞时间为16:05。航班延误了,不得不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候机厅过夜。
9月12日早上6:35,乘坐8L9908次航班由昆明长水机场飞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因为11日夜里没睡多少觉,登机后没等飞机起飞我就睡着了。一觉醒来的时候,飞机已经开始下降了。航程很短,不到一个小时,7:29安全着陆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
还没有走到行李领取处,接机的电话就打来了,是在携程订飞机票的时候一起安排的接机司机,他很准时。开车的是一个很帅的小伙儿,开着一台日产轩逸。车费是订机票时确定好的:106元。司机说从嘎洒国际机场到南糯山的九路马书院有29公里,车程大约40分钟。他说,在嘎洒国际机场打的到书院一般要150元左右。我心想,又捡了一个大便宜,自信增加了许多。
我曾经在云南工作过,对云贵高原上的气候和热带雨林美景并不感到陌生,甚至有些亲切。与司机聊天,他说就是本地人,但在东北当过兵,退伍后干这行。司机说,九路马堡里住着一位著名的大作家。我说,是。司机说,你认识他?我说,我是大作家的粉丝。
嘎洒国际机场与南糯山海拔高差大约1000米,一处接连一处的弯道限制了汽车速度,但司机的技术很娴熟,车速并不太慢,很快就到达了南糯山。南糯山其实是一个村的建制,但这里更像是一个小镇的样子,很原始、古朴,规模也很小,有几家商铺,不很发达的样子。从这个小镇往上再拐几个弯,大约五公里的路程就到九路马书院了。
站在九路马堡面前,心情有些激动。我并未马上给花姐打电话,而是在城堡的大门前徜徉了片刻。紧挨着公路的城堡建筑的大墙上刻着九路马堡四个大字,字体像是马原本人的,马原的钢笔字很漂亮。旁边还挂了几块文学机构创作基地的牌子。建筑的左边是通往城堡里面的路,两扇大铁门横在路的起始位置,右侧门柱上挂一块木制篆书的牌子:南糯山九路马书院。大铁门是网状通透的,可以看见里面的景色,一铺硕大的铁木结合的架子支撑着一蓬硕大的三角梅,三角梅花开得正艳,火红一片。
圆形的建筑、方形的建筑、八角形的建筑、高高的钟楼……清一色的裸露的红砖墙,下面是巨石的基础,它们依山而建,曲折神秘,衬托以茂密且繁多的植物,显示出十足的古堡味道。
拍了几张照片,才跟花姐联系,告知她我已经到达书院。这之前我一直是与花姐单线联系,也许马哥并未想到这次的应聘者是几十年前相识的忘年粉丝老乡。不一会儿,有人出来开门,一位翩翩少年。一定是马哥与花姐的儿子马格。马格开了门,他个子很高,很腼腆的样子,感觉和我在照片里看到的差不多。
走进院子,浓烈的艺术氛围扑面而来。
正对着大门的路的拐弯处是一尊以绿栅栏为背景的白色雕像,雕像高大修长,是一个男孩子的剪影,看着眼熟。后来知道,这是马原的好朋友、中央美院教授吴啸海的作品,作品的原型是马格。院子里还有若干吴啸海的作品,大部分是就地取材、创意无限的那种。树根、废木条、废木板、圆木都是制作雕塑的原材料。创作室旁边的大厅里,悬挂着若干著名作家的画像,余华、王朔、刘索拉、北岛和马原……这些油画都是马原的作品,他有一段时间创作了很多油画作品。
马哥迎出来,相隔二十多年的四只手握在一起,四目相对,激动兴奋不必言表。马哥说,只听说应聘写作助理的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开始还不大同意,原来是你!马原似乎与二十几年前并无太大变化,只是比那时稍清瘦些,行动稍迟缓些。他的目光还是那样深邃而炯炯有神,充满睿智和神秘,他的微笑还是那样温暖可亲。花姐对我说:“张老师,你比视频上的年轻。”
书院安排我住在格林屋。我这次要协助马原创作一本《勐海童话》,住在以著名童话作家命名的房间里是不是会平添童话创作的灵感?一张又宽又大的原木制作的床,柔软的床垫,干净清新的床单被罩,靠垫上是九路马堡的图案,卫生间、沐浴间、洗漱用品一应俱全,房间里装饰着东南亚风格的艺术品。房间自带一个五六平方米的阳台,阳台前面就是大门上面的一大蓬三角梅,三角梅有枝蔓已經攀爬到阳台的棚顶。远处可以看到原始森林笼罩着的葱郁滴翠的南糯山,坐在这里品茶、赏景,其自由惬意一定堪比神仙。
因为航班太早,我没有吃早餐,就与马老师、花姐、马格一起享用到达南糯山的第一顿早餐。
我不得不说一下九路马堡的餐厅和厨房。它的结构是当下最为流行的餐厨一体,不过,它的通透是任何豪宅也不可比拟的,因为它压根儿没有窗。就是做好地基和地面,然后用柱子支起一个房顶,四周的围墙只有一米多高,任凭亚热带雨林的俊美风光蜂拥而至。这是云南独有的建筑风格。说它独有,是因为这里的平均海拔为14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是16℃~18℃,气候温润、清洁,没有一丝北方干旱地区的扬尘。我也惊讶于另外一种现象,就是恼人的苍蝇在这里很少见到。
早餐吃的是一种云南当地的饺子。饺子的馅儿很有特点,里面有玉米粒,吃起来有一种清香的味道。
吃完早餐,马老师带我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儿,对书院的环境进行大致的了解。到书院后,我改口管马原叫马老师,因为马哥和马格的发音太相近了,经常闹误会。而当地的原住山民和新移民也都管马原叫马老师。
整个书院是依山势的起伏而建,错落有致。马原介绍说,这个书院的特点是路多,而且形态各异,有水泥路,有红砖路,有碎石路,有木板路,有台阶形状的路。一座15米高的钟楼耸立在书院大门的不远处。一口黄铜钟悬于最顶端,马原老师摇动垂下来的绳索,浑厚动听的声音随即响起。我问,这大钟每天都要敲响吗?马原老师说,不能,一敲钟村民就集合,所以说没有事情是不能敲钟的。因为要有爬到钟楼顶上的预案,钟楼里有一架从上到下与钟楼等高的竹梯。马老师问我,你知道竹梯是怎么安装进钟楼的吗?我想了想,说,先把竹梯立好,再砌筑钟楼四面的墙。马老师说,你聪明。钟楼的最下面每面各一个门洞,最上面每面各一扇长方形的窗,钟楼的四面墙体上各有⊥┬形的小窗。
马老师还带着我参观了几座建筑,都非常有特色。九路马堡用这样的描述恰如其分:建筑特色鲜明,环境移步换景。马原是一位有个性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有个性的建筑大师。九路马堡是小说家另外一部立体的传世大作。
第一天的晚餐吃的是甜竹筍。这甜竹笋就长在九路马堡的院子里,我住的房子前面就有很多。花姐用圆头砍刀砍甜竹笋,只两三下,一棵洁白鲜嫩的竹笋就被收获。花姐说,张老师有口福。晚上花姐制作了清炒甜笋,十足地满足了一次我那渴望的小味蕾。
关于甜竹笋还有一段传说。有一年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视,当地哈尼族头人设宴招待,席上的笋酱让土司吃得十分喜欢,于是要求哈尼族每年要进贡笋酱,南糯山因此而得名。在傣语里,南糯就是“笋酱”的意思。云南甜竹笋体粗壮洁白,笋味甘甜鲜美。竹笋出土见光后仍甘甜鲜美,这是麻竹笋、绿竹笋等其他竹笋品种不能与之相比的优点。云南甜竹笋清爽可口,营养丰富,无论鲜食、生炒、烤煮、油焖、做汤,还是加工成清水笋、酱笋、软包装笋,其味均佳,是国内30多种笋用竹中笋体最大、糖和谷氨酸含量最高的笋种。
零距离体验大师写作
在九路马书院的第一晚,我睡得很好。原因很多,一是我一向睡眠好,不太挑环境。比如,在汽车上、火车上、轮船上、飞机上等等,都没有问题。二是对南糯山的环境、气候很适应,这几天,南糯山的温度差不多都是20℃。三是书院的床、被褥很清爽很舒适。再有,就是山里真安静啊!山上山下的,人家与人家的距离都很远。
我12日到达书院的时候,天是晴的,下午开始下雨,13日又下了场大雨。花姐说,每年这个时期是雨季,但今年却一直没有下雨,张老师带来了雨。水是财富,你为我们家带来了财富。花姐说得我有些骄傲。
13日,正式开始马老师写作助理工作。
2015年,马原提议为勐海建立一套自然与人文丛书《勐海五书》。这个建议得到了勐海县委宣传部的首肯和支持,并将此作为勐海县五年计划的一个项目全力推进。五书为《勐海植物记》《勐海寻虫记》《勐海普洱茶记》《勐海童话》《勐海观鸟笔记》。其中,《勐海童话》由马原作为总主编,这也是马老师为勐海传统文化遗产所做的一次归纳与重构。
马老师写作有一个习惯,就是集中一段时间写作。
很多年以前,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集中时间写作。因为马老师写作需要助手,他口述,助手用电脑录入,电脑并连到一台70英寸电视机上,他在大屏幕上看。所以,如果要写作,就得和助手商量,助手要集中时间到书院住两三个月,协助他完成一本书,其他时间就不写。马老师一个叫吴尧的学生是经常帮他写作的助手,但这次她没有时间。机会留给了我。马老师说,其实天天写未必是好事,用海明威的话说,你不写也不去想写的内容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就开始活跃。这样当你重新开始写作,内容就会比较鲜活。
工作基本顺利。前一个写作助理录入了一卷,我接手从第二卷“老虎单元”开始。马老师的计划是每天写作三四千字,《勐海童话》总体字数计划18万字左右。
在同龄人中,我是打字速度比较快的,我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基本可以跟上马老师口述的速度。当然,有时,偶尔遇到不常用的字词,五笔打不出来,要改成全拼,会耽误一点时间。这样的时候不多,也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太多,因为这样会打断作家的思路。
我们一般每天上午8点开始,写三个半小时,中间休息一次15分钟。中午11点45分午餐,然后午休。下午一点半开始,写两个半小时左右,4点半左右结束,中间也休息一次,约10分钟。每次休息完再开始写作之前,我要将之前写的那部分内容朗读一遍,再接着往下写。主要是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也是为了故事的连续性。
我们手头有一些当地文化工作者收集整理的传说、民间故事、童话等资料,马原依据这些资料,再融合他对云南各民族文化的研究,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研究,将《勐海童话》作为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放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思考,赋予了它们更高的境界。这可能就是马原这本《勐海童话》的初衷和所追求的目标。他说过,并不追求所谓的时代感,他的很多作品也都不是时代的产物。
第一天,我们完成了3000多字。晚上的时候马老师喊我吃饭。当我来到饭堂的时候,马原正在那里转。他一边转一边这个锅那个盆地翻找,嘴里还一边叨咕着,饭菜在哪里呢?花姐这时也来到饭堂,看着马原着急的样子,笑着说,今晚没做饭。看着马老师疑惑的眼神,花姐接着说,你怎么忘了,今天去平姐家吃饺子。马老师这才想起,今天晚上平姐请客。
平姐家是茶商,他们收购茶农的茶进行加工,再销售到沿海大城市去。平姐家离九路马堡不远,只隔着一条路,但上坡下岭很是崎岖。马老师说,我们走的这条路是平姐家出资购买建筑材料,周围几户人家出工修建的,方便大家。平姐家出入走另外一边的路,那条路相对比较平坦。
平姐家的建筑也是依地势而建,建筑与建筑之间或用红砖或用钢梁材质的桥相连接,立体感颇强。她家的建筑从风格上属于现代风格。迎面第一栋建筑就是一间茶室。茶室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茶台,茶台上是丰富多彩的茶具、茶宠和各种茶叶。穿过茶室,再经过一座钢制的桥就到了平姐家的主建筑:主楼。
平姐的老公迎出来,他双手沾满了面粉,对着我们作揖表示欢迎。我们表示要一起来帮厨,平姐老公忙摆手拒绝,来来来,我们喝茶。他去洗了把手,就到茶台前沏茶。
在平姐家吃完饺子,我们步行回九路马堡。
14日上午,正常写作。写老虎、熊、水牛和人的故事。上午完成2000字。中午停电,如果下午继续停电,马老师就休息。一般情况下,不写作的时候,我就去帮花姐打理院子或者做些其他工作。难得有这样漂亮的院子让我打理,是非常开心的。
帮花姐换床垫和床单、被罩。然后,修剪三角梅的徒长枝。三角梅布满硬刺的粗壮枝蔓已经伸展到我阳台的顶棚,我必须小心翼翼地操作,以躲开它锋利的硬刺。但无论我怎样小心,手上、腕子上还是让它“咬”出几条血印。不过,总算将三角梅伸进阳台的枝蔓清除干净了,也将整蓬三角梅修剪得更好看了。马老师家里的潜水泵出了问题,我也手到病除了。
直到晚上,电一直没有来。
晚饭只好用柴火做。花姐家有一个烧柴火的铁炉子。所谓柴,其实主要是指院子里修剪下晒干了的树枝和陈年的竹子。北方人想象不到,其实竹子是非常好用的柴。晚上,帮花姐生火烙韭菜合子。租客女儿来饭堂,花姐給她拿了三个韭菜合子、一壶开水。没有电,租客也没有办法做饭。
这一家三口其实是与我同一天到达书院的。我刚到达书院门口的时候,女主人从一辆挂着西部某省车牌的奔驰车里下来,拦住我问书院和马原的情况,我以刚到不熟悉为由委婉拒绝了。他们第二天在一位山里熟人的陪同下来到书院,非常急迫地要租马原家的房子,并表示要长期租住。
一般情况下,马原创作期间闭门谢客,更不会把房子租出去让别人住,要保证城堡的安静。但这一家人决心大、不放弃,死磨硬泡,又是山里朋友带过来的。马原不大情愿地将书房楼上的两间房租给了他们。他们说要在这里住十年。第二天,他们就搬过来了。但是第三天,刚刚强烈要求入住的一家三口又突然提出退租。我们在书房写作的时候闻到了浓烈的熬中草药的味道。后来知道,那家的男主人得了重疾,一开始的时候想学马原的样子上山求生,沾名人的仙气养病,奈何不适应山中返璞归真的生活节奏,逃之夭夭了。
九路马堡的生活日常
9月15日,继续停电。这是我来到南糯山后第二次停电。后来的日子里又有无数次停电。经常停电,这是山上生活不便的一个重要问题。说到影响山上生活质量的问题还有生活用水,雨季的时候雨下个不停,地下水位高,生活用水可以得到保证。旱季的时候雨水少,山上地下水位降低,生活用水就不足。我说,没感觉雨那么多。花姐说,每年的这个时间应该是雨季,但是今年并没有像往年那样一个劲儿地下雨。雨是很方便,不过经常是响晴的天,说着话就下起了雨,可是话还没有说完,雨就停了,又是蓝天白云、清风习习了。
除此之外,山上还有一个问题,如果算是问题的话,就是蚊虫叮咬,尽管不是很多。感觉城堡里苍蝇、蚊子并不很多,但身上经常有小红包,有点痒痒的感觉,不知是蚊虫叮咬的还是因潮湿过敏引起的。但是马原在景洪的一套别墅,那里蚊子繁多而凶猛却是不争的事实。
那天,也是因为停电,我们下山去景洪马原的另一套别墅,说要有一位朋友来云南,要在这里住几天。别墅档次不低,在一个小山上,傣族风格的大门,进门后有绿化很好的院子,宽敞的大厅,书房,茶室,楼上楼下有五六间卧室,敞开式的餐厨。更值得一提的是后面有一个差不多有一亩地大的院子,绿茵茵的草地,亚热带雨林的植被,衬托以通透的蓝天,你只想到一个词:舒爽。不过,这里的气温有28℃,远没有南糯山20℃的气温舒适,下山之前我们已经换上短袖短裤,但还是出汗。而且,黑色的大毒蚊子像空战的飞机,不一会儿我就被咬了五六个大红包。
因为再一次停电不能写作,马原决定进行池塘挡水墙的施工。
腰子形的池塘位于九路马堡主建筑双八角楼南侧靠山的位置,面积应该有一百多平方米的样子。池塘的左边有一座凉亭,其实这是一眼供应整个城堡生活用水的机电深井。池塘的右边有一道弯曲的小墙,将池塘分隔成一块月牙形状,是一块土地。这月牙形的土地又被隔成两块,一块是三只大白鹅的领地,一块是花姐的菜园。大白鹅可以在领地上吃食,通过台阶跳到池塘里游泳戏水也非常方便。池塘靠山的位置有一根长长的竹竿,山泉通过这根竹竿从山上的泉眼流下来,积蓄到池塘里。有时,我痴迷于这眼山泉,痴迷于这根竹竿,痴迷于山泉由竹竿滴下溅入水面的美妙乐音和追逐的涟漪。
而今天,就要在这样一处醉人的地方劳动,让人期待。
池塘里积蓄的山泉水越来越多了,水面漾出了中间那道挡水墙。我们的任务就是将那道挡水墙加高三层砖。
工程从下午两点半正式开始,我们用手推车将砖、河沙和水泥从山下推上来,用河沙和水泥搅拌成混凝土,我充当瓦工师傅操刀上阵。我们家有院子,经常做些瓦工、木工的活儿,有些基础。马老师、花姐为我供泥和砖。工期计三小时整,于五点半胜利竣工。
晚上八点半,突然下起雨,忙招呼马格找塑料布保护新砌的挡水墙。
一天后,新砌的挡水墙凝固了。马老师决定,下午暂停写作,对新墙进行抹灰罩面。
工程午饭后开始,马老师首先操刀。趁我回屋换鞋的工夫,他自己已经用小桶拌好了混凝土。我说,把一堆沙子都拌了吧?他说,我们掌握不好用量,还是用一小桶拌一小桶吧。
著名小说家下到鱼塘里,坐在竹制小凳上,一下一下地抹起来,很像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瓦工。我下到鱼塘里为他供料。抹到大约五分之一的时候,老瓦工说累了,让我来。砌砖我有些经验,墙还真没抹过。但聪明人有些事看过就会了。刚才,老瓦工抹灰的时候,我特意认真观察了,不难。
果然,过程很顺利。大约两个小时,我们将小墙抹完了。
第二天早晨,马老师一家都起得很晚。原来,凌晨4点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马老师和花姐顶着大雨将刚抹好的小墙用塑料布苫上,耽误了睡眠。我因为白天做瓦工从事体力劳动睡得很香很沉,雨什么时候开始下,雨又什么时候开始停,一概不知。
晚上收工较早。
花姐说,今天晚上去平姐家吃饭。她嘴里自言自语地说,刚去她家吃饭不久,怎么又张罗吃饭?是不是谁过生日?
离聚餐还有一段时间,我趁机清扫大门里面那一段路两侧的落叶,大个子马格也来帮我,很快就打扫完了。路干净了,景色立刻就漂亮了,人的心情也随之好起来。
我、九叔、马格一起去平姐家。这之前,花姐已经提前去平姐家帮厨了。
花姐果然没有猜错,是平姐给老父亲过78岁生日。平姐为老父亲做了六道大菜,还有红酒一瓶。倒酒的自然是平姐的老公。他给除了马格以外的每个人倒了一杯,自然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而且是满满的一杯。平姐用嗔怪的眼神瞪了他一眼,老公假装没看见。
平姐老公若干年前得了脑出血,平时就非常注意控制他的酒。无奈,老公就爱喝上一口。趁着给老人过生日,就借机多喝上几杯。
酒足饭饱之后,又要喝茶,又要分享老寿星的生日蛋糕。大家欢欢乐乐地度过了一个热闹温馨的晚上。
星期六,马格不上学,花姐也可以不起早了。她强烈要求休息一天,睡到自然醒。
马原起得早,已经形成了习惯。这几天,天气好,马原身体状况也不错。他用很专业的园艺剪修剪院子里的花草树木。这时,来了一个电话,一定是个多年的老朋友,大概是问到花姐,马老师冲电话里说,花姐很好,我们现在还处在恋爱阶段。
我主动请缨做早餐。我做的是混汤面。我给著名小说家盛了一大碗。他只吃掉了一半。晚上,著名小说家亲自上厨,做的是东北风味的炒菜,主食为白米饭。听起来很东北。炒菜确实是东北口味,但很特别。著名小说家在里面加了猪肉、鸡蛋、圆葱、茄子、西红柿等食材。东北有一道菜叫乱炖,著名小说家这道菜是炒的,应该可以叫作乱炒吧。因为花姐是海南人,不太会做东北菜,这一天的晚餐是我来西双版纳后吃到的第一顿东北家乡口味的饭菜。
星期日,仍然是休息日。
早晨起来,我继续做早餐,大米粥、煎馒头片、锦州小菜。晚餐,花姐做的咖喱饭。不错,有南方大饭店的味道。
饭前,依然是马格为爸爸注射胰岛素。马格还会定期为爸爸测量血压。他给爸爸注射前消毒的过程很仔细,注射的过程很规范,不像马原自己注射的时候那样粗心大意、敷衍了事。马原每次自己注射胰岛素时,还会省略消毒的环节,注射结束后,会随意将针头在衣襟上擦两下,引来花姐的责备。饭后,我们去马老师家的原始森林散步。
马老师家的原始森林一共35亩,位置就在他家城堡的后面。眼看着在城堡的上面,因为太陡峭,我们也不能直接上去,要围着九路马堡绕道一大圈才能进入原始森林。马老师家这片原始森林很平坦,里面甚至还有一小片草地,相比于那些山高坡陡的原始森林,它的休闲性、经济性都要好上很多。这里两人合抱粗的古树就有四十多株,还有上千株茶树,花姐亲自采摘、亲自炒制的南糯马原家茶就是产自这片原始森林的古茶树。
坐在马原家没有围墙的茶室,欣赏对面南糯山原始森林画一般变幻莫测的云海,品尝花姐亲自炒制的马原家茶,不断扑闪翅膀以炫耀花衣裳的蝴蝶在眼前飞来飞去,亚热带雨林温润的微风顺着耳边或脸颊掠过,随手从著名小说家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中国当代先锋派代表作家的童话作品《湾格花原》,捧在手里,拜读。
你,做过这样的神仙吗?
南糯山的马老师
和好多作品一样,在《勐海童话》中, 马原也把自己写了进去。实际上,馬原让南糯山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也让自己成为云南的一部分,勐海的一部分,南糯山的一部分,姑娘寨的一部分。
十多年前,马原初到南糯山,在文化部门的安排下,他们一家寄住在一所废弃的小学校里,被一伙人无端地袭击、打伤。那群人一边行凶一边喊,打的就是你这个文化人。当时,他们排斥的也许不是马原这个著名作家的个体,而很可能是针对某一个有可能触碰他们奶酪的群体。马原被袭击与另一位著名作家洪峰被袭击应该属于同一类事件。若干年后,马原通过自己的小说和童话作品,特别是那本叫《姑娘寨》的小说将南糯山介绍给了世界,更多的人知道了南糯山,知道了姑娘寨,知道了这里茂密原始森林中天然优质的古树茶。
于是,茶商来了,游客来了,南糯山的普洱茶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它们真正体现出了高山古树茶的价值。山上茶农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南糯山上耸起了一座又一座漂亮的小洋楼。那个写小说的汉人马原由开始不太受待见的文化人变成了南糯山最受人尊敬的马老师。此时的马老师是文化的象征,也是可以带来财富的智者别样吾转世再生(《勐海童话》里的人物)。现在,山里谁家有大事要请马老师参与,谁家有难事要请马老师出主意,谁家有喜事要请马老师喝喜酒吃喜宴。
因为马原对勐海文化经济社会的贡献,他被勐海县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马原也总是逢人便讲,勐海是我的新家乡。
9月30日,没有写作,马老师说他要休息一天。这一天,也是我到达南糯山后第一个一整天没有下雨的一天。这一天,我完成了两个工程。一个是工具房旁边的栅栏修复工程。连续下雨,使山上形成了一股小泥石流,将这一段栅栏冲毁了。我曾经在云南红河工作过,领教过泥石流的厉害。我将被泥石流破坏的栅栏清理掉,挖两个立柱的基础,将立柱置于其中,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后,将竹栅栏固定在立柱上。另一个工程是将晾衣场台阶旁边的一株树砍掉,它已经影响了通行和晾晒。这是一株热带雨林的树种,叶子像北方的玉兰树,我叫不出名字。这时,树干已经有二碗口粗细,树冠差不多有一间房那么大。面对这株大树,心里在嘀咕:我一个人能完成任务吗?
向花姐要锯子锯树。花姐说,树要砍,递给我一把砍刀,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上山砍柴用的月牙形砍刀。试了一下,确实好用。原来,南方的树,长得快,树干的组织密度小,水分大,二碗口粗的树干,十几刀下去就基本解决问题了。
我还用一只成熟了的葫芦制作了一个吊式花盆,在里面种了两小株紫罗兰。
这一年的中秋节正好赶在了10月1日这一天,国庆中秋喜相逢。马老师说,我们去岩峰家过中秋。岩字发ɑi的阳平音。在当地的少数民族朋友中,岩峰是与马老师交往最多感情最深的一位,九路马堡的建筑都是岩峰带领工匠们完成的。马老师说,岩峰不只是施工负责人,他经常参与讨论设计,修改完善施工图纸,是马老师不可或缺的助手。
岩峰家距离姑娘寨不近,花姐开着克莱斯勒漫步者跑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岩峰家。一路同行的,除马老师一家三口、我,还有画家潘老师,他们住在镇上,我们在镇上会合后,一同赶往岩峰家。
岩峰家也已经新建了现代的砖混小楼,但房子的格局依然保留了当地的特点,一楼是客厅、茶室、餐厅、火堂(就是厨房),二楼和三楼是卧室。
因为是国庆和中秋两个节日,岩峰家外出上学、打工的都回来了。引人注目的是岩峰的孙女,她大学毕业在大城市工作了,长成了一个大美女。岩峰与我同岁,比我大一个月,可是,他两年前已经是太爷爷了,那时他刚刚54岁。一直在火堂里烧火的是岩峰已经当了爷爷的儿子,在客厅里给大家表演少数民族舞蹈的是岩峰儿子的孙子。一大家人互相配合着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午宴,请来他们最尊贵的马老师和马老师的朋友共同庆祝传统的节日。
宴会后回南糯山。先是去平姐家喝茶。晚餐在马老师家。也请了一大桌客人。晚餐后,在院子里举行中秋赏月篝火晚会,寨子里又来了好多人。九路马堡沸腾起来了。9月30日和10月1日这两天都是响晴的天。中秋夜的篝火非常旺,火光映着人们的笑脸,仿佛为大家化了浓妆。人们载歌载舞,热热闹闹了好大一阵子。
马原创作期间闭门谢客。但仍经常有人慕名前来拜访。有一天,我们正吃午饭,有人在大门外喊马老师,说是文学爱好者,要拜访马老师。也经常有好心人带来一些医疗健康方面的专家,为马老师提供一些治疗或康复的方法。前几天,平姐领来一对夫妇,女方自称是中科院的营养学家。她给马老师出了一个食疗菜单,里面好像有石斛、柠檬之类的所谓健康食品。还有一天,有人领来一个高人,这个人面容清瘦,有一点仙风道骨的感觉。当时,我们正在写作,因为是山里的熟人领来的,马老师说正好我们休息一下。我们就与高人一起到茶室喝茶。高人开始讲他的理论,讲了足有半个多小时,我却一点没有听懂。我已经没有耐心了,可马老师却仍然不声不响,任凭高人把人搞得天旋地转。我内心真的佩服马老师的修养。又过了好一阵子,马老师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客气地打断了高人的天南地北。您可以简单一点或者通俗一点讲吗?马老师语调平和语速缓慢风度翩翩地说。高人说,简单说就是辟谷,每天喝水充饥,要坚持两到三个月。
两节过后,马老师状态很好,我们的写作速度似乎加快一些,每天都能顺利完成4000多字。马老师心情也很好。
國庆节前,我们修好了池塘的围墙,这时山泉水也差不多将池塘积满了。正商量着去镇上去购买鱼儿,对面的老王家也修缮鱼塘,他们抽去了鱼塘里的水,鱼儿的脊背都露出水面,干压压一片,跳来跳去。王家老哥亲自过来找马老师,说可以去他家捞些鱼来放养。我们捞了一塑料桶,最长的有一尺多,宽10厘米左右,品种有五六种之多。放入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鱼儿,池塘立即有了灵魂,活跃起来,三只大白鹅也兴奋起来,咯咯咯地叫个不停。
10月3日,云南作家、澄江市政协副主席张丽萍夫妇携女儿,和另外一对夫妇一行五人来访。张丽萍说,她非常希望做一次马老师的写作助理。我们商定,她15日开始休假,届时飞来南糯山接替我的工作。4日,我指导张丽萍做马原的写作助理。5日上午,张丽萍与马老师作进一步交流,中午离开南糯山返回澄江。
10月8日以后,来访的人突然频繁起来。先是勐养的赵惠东带着女儿来看马原。10日,马原的朋友小马一行六人来访,晚上在马老师家聚餐。这期间,我们还应邀参加了一次寨子里傣族朋友的宴会。宴会规模不小,足有10桌人,吃的主打菜是傣家火锅鸡。酒喝到高兴的时候,就有人唱起好听的歌曲,后来大家一起唱,把气氛烘托得颇为热烈。
我的工作进行到11日中午,至此,《勐海童话》这部书整体完成了15万字。12日,马老师一家送我到景洪,请我吃了一顿风味独特的傣餐,餐馆叫“岩朗农家乐”。这里“岩”是不是也要读成ɑí?然后,马老师一家去逛夜市再返回南糯山。我住在马原在景洪城里芭蕉林语小区的一套公寓。13日早飞昆明,去澄江拜访张丽萍。打车去机场的时候,出租车司机是东北老乡,他说有很多东北人喜欢云南的气候,到西双版纳买房养老。下车的时候他执意不收钱,我执意付钱,来来回回推让着,彼此感受到东北人的热情。
几件蹊跷事
咪咪是九路马堡一只来去自由神秘兮兮的小猫,自从我来到这里,它就一直没有现身。花姐说,可能最近忙,没有好好喂它,它就跑到邻居家里去了。邻居对咪咪也都熟悉,到谁家谁家喂。有吃的它就留下,没有吃的它就离开。这是猫的特点:嫌贫爱富。但今天,它好像回来了,花姐叫它,它似乎回应了一声,但我们始终没有见到猫影。
一天下午,写作间隙。马原说,中午出了大事。忙问怎么回事,马老师说,我摔了一跤,重重地摔了一跤。马老师身高1米84,体重170斤。他说,摔倒的一刹那,他没有知觉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动不了。
主楼的外面有一段用红砖铺成的路,有些陡,红砖的缝隙里甚至红砖的表面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很滑。就是在那里,马老师摔倒了。这次马原没有受伤,只是腿部擦破了一点皮,还有一块血印。
晚上收工后,我用小锄头把那段路,以及下面一段容易摔跤的路,都进行了防滑处理,主要是将青苔和红砖表面的泥刮掉。
10月5日晚上,马老师说去平姐家。准备出发的时候,马老师又摔了一跤。第二天,马原再次摔倒。晚上,我和马格在平姐家的乒乓球室打乒乓球,马老师观战,马老师的头撞到了拉门的角铁上。所幸,这两次摔倒和一次碰头马老师也都没有大碍。但我觉得,马原摔倒的原因可能不是简单的路滑,碰头的原因也不是简单的不小心,而是他的控制力和平衡力下降导致的,而控制力和平衡力下降的原因,则非常有可能是身体状况出了问题。
夜里没有睡好。对面的一栋小楼里灯火通明,有喝酒划拳的声音,后来又唱起了卡拉OK,一直持续到很晚,只好看手机消磨时光。凌晨4点,听到狗叫声。严格讲不是狗叫,而是拉着长声地哭。
10月7日,写作顺利,完成了4700字。晚上收工后,将鸡笼旁边的栅栏拉上了绿色隔离网。晚饭后,清扫院内道路。大门口三角梅下面的主路上躺着一条蛇,足有1.7米长。慢慢地靠近、靠近。发现它已经死去了。回去告诉了马原。他将那蛇运送到城堡外的一片草地上,挖了墓穴安葬了。马原属蛇,有人说,那蛇是替马老师抵命来了。我想的是,那蛇活着的时候会不会去我的房间拜访。发现蛇的地方,上面就是那一蓬三角梅,三角梅再往上,就是我住的房间。而我住的房间对着三角梅的方向还有一个很大的敞开式平台,三角梅的枝丫已经伸展到我的凉台里,蛇若想拜访我是很方便的。很蹊跷的是,蛇的身上没有伤,它怎么就死去了呢?
花姐家有两只狗。大的身体通黑脸上有花,叫马拉。小的底色为黄色,有深黄的花,叫马乐。它们兄弟俩都是拉布拉多。很聪明,也很温顺。花姐每周要给它们洗澡。有一天,邻居来访,说花姐家的小狗在九路马堡大门外的公路上被驶过的汽车撞到了。花姐马上出去看,那马乐已经闭上了眼睛。邻居说,发生事故后,开车的那个人下车将马乐抱到路边,向大门里喊人,可惜喊了几声,里面的人没有听到,他以为院子里没人,就开车走了。邻居说,那时马乐还有呼吸。
花姐流着泪安葬了马乐。
尾声
我回到锦州后,11月中旬,马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两组照片,他因为全身水肿住院治疗。他这时已经不太抗拒现代医学的治疗了。到11月底,马原在朋友圈中写道:“经过几天的治疗,皮肤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皱纹,心里好舒服哟,水肿消除了。”在爱美的人眼里,皱纹是那么不受欢迎,人们想方设法要将皱纹去除掉。可是,对于一位水肿的病人,却是那么渴望。马老师心里舒服主要是因为身体恢复了健康。这健康的皱纹啊。
2021年2月,马老师又出现全身肿胀,影响睡眠,走路散步都非常困难。万幸的是蔵医将他的血糖值降下来了。马老师脱离了危险。但3月24日,马老师又病倒了。这次是心脏衰竭,有积液,导致全身严重水肿,视力反复短时间丧失,长时间睡眠障碍。马老师在微信里感谢众多老朋友和热心读者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恢复健康的信心。这次,马老师在县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来又转到上海治疗了一段时间。他的微信里向朋友承诺的恢复健康,他做到了。
这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马老师一家也重回了平安幸福的山上生活。
但,2022年6月1日,本来是13岁的童年马格快乐的节日,他却在这一天悄悄地离去。
6月8日,马原在微信上发布了一篇短文。
马格去天堂了
六月一日,马格忽然走了。
马格十三岁,他的十三岁的一辈子只有阳光快乐和美好。
马格本该暑假时小学毕业,暑假未到他先走了。由于爸爸的身体原因,他读小学的时间大概只有约三年。不过他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他走得早了一点,最终与小学毕业证书擦肩而过。
马格是我们的儿子,他的忽然离去带给我们无边的伤痛。但是同时,我们很为他骄傲。
马格是个十三岁的帅气的男孩,身高一米八五,性格沉静平和。虽然年龄不大,已经写出了数万字的散文和小说,有些已经发表在全国著名刊物上。马格还拍摄了几十期短视频,以自己的声音和角度展示自己的独特的乡村生活。
马格的生活是在大山上的城堡中度过的,马格城堡是他的骄傲。在他心目中,他的城堡比他去过的二十多处世界名城毫不逊色。马格走了,留下马格城堡交给我们打理。谁让我们是马格的妈妈和爸爸呢?
马格,你在天上,我们在人间,我们永远相伴,永不分离。
我是李小花
我是马原
2022年6月8日
看到这篇短文,心情无比悲痛。我在南糯山与马格相处只有一个月有余,我们的感情却像是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培育。没敢直接给马老师和花姐打电话,向平姐询问了相关情况。平姐说,6月1日早晨,花姐让马格起床,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给你做了好吃的。马格很乖地答应着。起床后,跟妈妈说,我去下洗手間。妈妈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马格却迟迟没有来。妈妈有些嗔怪,想马格可能又在玩手机。当花姐打开洗手间门的时候,马格靠在墙上坐着。他已经永远地坐着了。
画蛇添足
我从南糯山回来后,马老师嘱我给九路马堡(现在,马老师已经将书院的名字改成“马格城堡”了)的公众号写一篇小文《马堡三雄》,现附于此。
助理一月,感慨甚深。重点笔墨,描述三雄。一雄九叔即马原。言必自称“病人”,然依旧面色红润高大威猛。语气平和温婉,但思想深邃观点犀利。爱妻如新郎,怜子赛羲之。二雄花姐。上山采茶,下山种瓜。喂鸡几十、养狗两条、白鹅三只,崎岖山路皮卡驰骋。侍夫细腻,教子有方。巾帼豪杰,当下木兰。三雄马格。年方成童,与母齐肩。数学辅导同桌,作文直追老爹。思维极其缜密,前途不可限量。
还有一小段话要说。在给马原做写作助理的工作之余,精读了马原的两部作品:《姑娘寨》和《湾格花园》。这里我不想多说,只想说的是,与三十年前相比,马原的文笔更成熟、更老练,结构故事的水平更高、更巧妙,它能够让你饶有兴趣心甘情愿地读下去,进入马氏的“叙述圈套”,其实,是被作家引导进入了一种令人无比愉悦的精神境界。可以说,这两部作品延续了马原原有的创作风格,独具先锋精神光芒,同时又展示了小说家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应有尊重和成功探索。正像马原自己所说,我的小说当初不是瑰宝,现在也不是垃圾。我三十年前写的小说跟今天没有网络上常说的“违和感”,我现在的小说三十年后也还可以当新书一样面世,去面对新的读者群。
作者简介>>>>
张东湖,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锦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出版散文集《温泉小品》,作品收入报告文学集《赤诚洒向这片热土》,在报刊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作品若干。
[责任编辑 胡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