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劳动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地生根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实施

2023-10-21

学周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劳动法治道德

侯 岳

(甘肃省张掖育才中学,甘肃张掖 734000)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从而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的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改对新时期德育教育的要求中,强调要把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从劳动教育的内容来看,其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劳动意志品质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等内容,这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很大的相通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将劳动教育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以多样化的形式、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开展教学,从而提升育人实效。对此,文章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初中道德法治课堂上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希望为相关教师带来参考。

一、初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劳动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不会劳动、不热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大有人在,这充分说明了在初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此外,部分学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教材和衡量尺度,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学校要么劳动教育形式化,要么没有劳动教育,这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相背离。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前初中学校在教育教学中非常有必要融入劳动教育。2022 年3 月份,党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一文件,明确提出了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中,且要求各个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构建符合新时期教育要求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系统性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模式,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当前很多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和电脑游戏,由于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造成骨骼发育畸形、视力受损,而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身体能够得到舒展,肌肉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同时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肺活量,这有利于提高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但是学生在劳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超负荷劳动,以免造成关节、骨骼或肌肉的损伤。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体力劳动在社会现阶段更加隶属于智力创造活动。”这说明了劳动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大脑的活跃程度会得到提升,尤其是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学生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使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这就实现了体力与智力的融合。而这一过程,正是脑力与体力统一于实践的过程,共同推动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学生经历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其对劳动的认识也出现了误区,甚至有些学生轻视劳动,看不起体力劳动者。而劳动教育正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感受到社会各个行业人员的付出,从而更新对劳动的认识,培养积极乐观的劳动态度;同时能够形成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良好品质。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根据新时期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其中劳动能力是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之一,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才能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提高自理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学生未来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新的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也是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主要参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好与劳动主题相关的课型、案例,有效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获得劳动情感的升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劳动教育,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劳动、如何看待劳动,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才能够调动积极性,主动参与劳动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共圆中国梦》《延续文化血脉》《民族大家庭》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劳动,创造财富和美好生活离不开劳动,体现人生价值离不开劳动,中国今天的辉煌更离不开各行各业人民的辛勤劳动。这样就能使学生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国家发展,深度了解劳动的具体意义,感受到劳动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所体现的巨大价值,从而逐渐树立劳动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例如《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和“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使学生体会到平凡中的伟大,认识到只要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时不放弃、不懈怠,就是在用自己的勤劳、努力和坚持书写生命的价值。教师还可以结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的内容,为学生讲述身边普通劳动者的感人事迹,例如,疫情期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们身上都散发着劳动者的光辉。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无论什么岗位、什么职业,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正是普通劳动者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二)开展劳动实践,深化劳动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样很难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劳动实践,切实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劳动活动,如开展劳动演讲、举办专题讲座、创办劳动知识竞赛、创办趣味劳动项目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深化劳动教育。

1.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内劳动是劳动教育的有效形式。首先,教师可以拓展途径,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活动,如与周边的大棚基地取得联系,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合作;或开设校外劳动基地,“把菜园子请进学校来”,利用学校空地建立每个年级的“责任田”,让学生种植时令蔬菜,学生们亲自参与锄地、选种、播种、除草,这样不仅可以习得劳动技能,也能够锻造品格、获得成长。其次,由于初中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开展“趣味劳动技能竞赛”,比赛可以涉及整理、清洁、烹饪、收纳等多个层面,学生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名次,必须掌握较多的劳动技能,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激发出来。通过参与竞赛活动,学生在掌握了更多劳动技能的同时,还能对劳动产生更深刻的认知:“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当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用更加健康的价值观引领自身的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中,让学校真正彰显“耕读文化”的特色。

2.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育人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而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初中生非常喜欢参与的学习形式,对此教师也可以利用劳动的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接受劳动教育,在参与劳动生活的同时,学会以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视角看待自我,并树立建设祖国、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教学《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单元的相关内容时,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奉献社会。教师在重点讲述了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例如,可以开展“寻访身边的劳动者”活动,学生寻访的过程,就是参与和感受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学生融入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或者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走进养老院关爱老人的活动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就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也能够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三)家校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如果说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家庭就是实施劳动教育的辅助地。2020 年3 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家长如何认识和看待劳动教育、如何发挥好家庭劳动教育的作用,对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落实劳动教育,发挥着鲜明的支撑作用。

家长要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让劳动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部分家长存在重智轻德、重成绩轻素质的观念,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就要提高认识,重视劳动的育人功能,树立爱劳动的良好家风,为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在劳动教育中的榜样引领作用,让孩子看到、感受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作为劳动教育“第二课堂”责任人,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种劳动教育课程活动,协助学校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同时,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安排劳动任务,并教给孩子劳动技能;家长还可以定期开展家庭集体劳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劳动氛围。实践表明,学生参与家庭劳动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有利于增强责任心和家庭归属感。

学校应当与家庭积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使学生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习得的知识和观念外化于行,通过劳动实践真正领悟劳动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使家长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劳动教育观点,并且引导家长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承担一定的家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且将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定期反馈给老师。例如《亲情之爱》一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明确家的概念,增强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因此,教师就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设计,要求学生在课下积极参与家庭劳动,比如给父母做一顿饭、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等。教师要把这一活动主题以作业通知单的形式发放到家长群里,让家长监督并写评语。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还有利于学生树立家庭主人翁的责任感,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开展劳动教育还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持。政府要出台政策,支持劳动教育的开展;社会要搭建平台,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多条件与便利;社区要提供真实的劳动场景,实现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渗透与引导。全社会要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浓郁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未来”的思想理念,共同推进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相关精神,时刻用“四有好教师”约束自己,提升自己。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学情,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只有将劳动精神根植在学生的心里,才能使他们在后期的学习和成长中形成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从而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劳动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热爱劳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