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3-10-21洪娜
洪 娜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当前,高校招生人数众多,为工作人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提高工作开展效率与水平。所以,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应将如何有效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重要研究课题。
一、大数据特征
其一,数据规模性。大数据资源充足,储存量大,数据呈现规模性特征。其二,数据多样性。在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等的应用以及微博、微信等交流媒介的普及使数据量成加倍增长趋势,且数据类型与数据形态也逐渐多样化[1]。其三,数据价值性。在具体工作中,对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可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通过全面分析与合理应用产出价值高的数据信息。其四,处理速度快。大数据处理速度较快,可在短时间收集各类数据,并从数据群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的分析、采集与处理可采用在线的方式,打破时间空间对获取数据信息的限制。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今许多高校已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传统人工统计数据的方式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模式已无法适应高校发展需求,大量纸质文件也极易带来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工作,实现工作的数据化建设可帮助高校更好地应对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是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已成为众多高校的共识。
(二)可提高工作人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收集、整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项数据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依靠传统人工收集、统计、分析、传递数据的方式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极易造成资源浪费[2]。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可提高数据整合效率,还可保证数据准确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管理服务,切实提高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三)有利于工作人员与学生沟通交流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其传统沟通方式通常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走访、设置意见箱等,虽可帮助工作人员有效获取信息,但不利于其对信息进行统一整合与分析,极易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可充分发挥在线交流平台的优势,为工作人员与学生搭建灵活性、及时性的沟通交流平台,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全面、准确获取各类学生信息。
(四)有效提取学生数据
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与融合下,大数据时代正式到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大数据技术可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智能化采集与分析,根据所得出的实时信息调整学生管理工作,为工作人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夯实基础,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良性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转变
(一)自动化代替人工化信息采集
高校学生活动与行为涉及的数据复杂繁多,其内容涵盖招生、学籍管理、宿舍管理、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就业管理、奖学金、助学金等多方面,其形式包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3]。当前一些工作人员仍采用人工收集与置于文件夹储存等方式保存数据,极易导致数据遗漏,且不利于数据整合。在大数据背景下,工作人员应依托大数据平台自动化采集、整理学生活动中产生的各项数据,有效解决人工采集中存在的问题。
(二)理性化代替经验主义决策
在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凭借少量的数据与对学生的日常印象评价学生,将其作为选拔优秀学生与团员、党员、班干部等的标准。这种依赖传统经验做决策的方式虽可取得一定工作效果,但片面性较强。大数据时代,工作人员应通过多维度分析全面、时效性较强的学生数据做出决策,使决策更具理性化,以此进一步强化工作效果。
(三)科学化代替主观性评价
在传统奖学金评选、助学金评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学生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性、可量化的标准,强调工作人员对学生的“认识”,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大数据时代,工作人员应在保证学生隐私的情况下,将学生校园卡消费记录、网络消费记录等作为判断学生经济情况的参考;将学生图书馆刷卡记录、课堂出勤情况等作为判断其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将学生网络发言、微博关注人群等作为判断其思想状况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海量数据科学、准确、客观评价学生。
(四)精准化代替假设性预测
通过分析进行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功能。如分析学生在网络中的搜索行为、浏览行为、评论与信息发布历史预判其行为或事物发展情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通过全面整合,深度分析学生日常行为数据了解学生各项行为间的内在联系,如当学生出现A 行为时预测B 行为是否会发生,发生概率有多大。将其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突发事件干预中,可保证相关工作有效、有序、科学开展。
(五)个性化代替一刀切教育
在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各项教育活动均以集体的形式开展,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大数据时代,工作人员应根据学生日常行为中产生的数据分析每位学生个性特点、实际需求等。如,根据学生各学科学习时间了解其学习兴趣或短板;根据学生在新媒体平台发表的个人言论掌握其思想动态;根据学生参加的社团类型或社会实践活动类别了解其特长优势;结合学生个性特点面向其开展差异化教学,改变传统“一刀切”式的教育格局。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缺乏大数据来源
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为能够获取大量学生日常行为产生的数据,但工作人员只掌握了学生部分基础数据,学生其他各类数据通常分布在各个部门,受工作人员自身权限的限制,其无法与其他各部门进行数据共享,难以掌握完整、全面的学生数据,直接阻碍工作人员基于大数据技术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二)工作人员大数据运用能力不足
高校在招聘工作人员时通常仅关注其学历、是否为党员、有无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等,忽视关注其专业背景,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不足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4]。部分高校也并未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大数据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导致其缺乏依托大数据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识与能力,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开展需求。
(三)反馈滞后
反馈可帮助工作人员高效、准确制订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完成工作目标,并及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反馈并未收获理想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作人员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其无法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无法将信息反馈给工作人员。
(四)大数据安全性难以保障
对于数字信息来说,缺乏相应的维护监管体系极易出现各类信息安全问题。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因缺乏相应规章制度导致数据安全防范能力较弱,仅可通过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维护相关数据系统,虽可发挥一定防范作用,但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事件极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直接影响数据应用效率。
五、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服务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数据平台
首先,构建学生事务办理平台,通过为学生提供线上服务收集其行动轨迹与办事数据,打破数据收集的壁垒,做好学生信息大数据建设。具体而言,高校应打通学生线上办事通道,使学生在线上办理各项事务,由审批人员在线上完成审核工作,实现“学生少跑路,数据多跑路”,以收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活动数据,如学籍注册、评优评先、奖学金或助学金申请、考试业务、选修课选定等,并向工作人员全面开放事务办理平台后台系统,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获取学生各项行为数据[5]。其次,建立学生精准画像。高校应统一采集学生一卡通、图书馆借阅卡、考试、网上浏览等数据,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量化学生在学习、社交、经济等方面的特征,将其以画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工作人员全面客观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并借助分析模型预测学生学习成绩、就业方向等,为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学习工作提供参考。最后,在保证学生隐私性的基础上共享数据库。学生活动阵地涉及多个平台,高校应主动与相关网络平台、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同类高校等构建协同机制,借助其力量或经验全面掌握学生数据,保证学生数据库完整、全面。
(二)培养工作人员大数据能力
1.强化理论培训。首先,开发大数据专业理论课程,将大数据内涵、理念、形成、发展趋势、特点、规律等作为核心内容,帮助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大数据,以此掌握大数据应用原则与技巧。其次,开发与大数据有关的理论课程。大数据涉及多门学科,如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所以高校应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与之有关的内容,如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统计分析理论知识等,全面夯实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基础。最后,开发大数据技术培训课程。高校应开发大数据技术培训课程,向工作人员全面宣传大数据优势、信息采集与管理方式等,转变其工作理念,推动其主动将大数据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2.强化实践培训。首先,建设数据分析平台,组织工作人员依托其整合、分析学生数据,并结合分析结果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在实践中锻炼工作人员大数据应用能力。其次,邀请工作人员参与到大数据智能化教室研发中,可使其全方位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并依托自身掌握的大数据技能将学生各项行为量化为具体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打造大数据在线学习课堂。大数据时代,微课、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等已成为开展培训活动的新趋势,可为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学习大数据知识与技能提供平台,并通过与培训内容进行互动实时锻炼自身大数据实践能力。
(三)畅通工作人员与学生间的沟通渠道
高校可成立学工部,向工作人员提供生活贫困、学业或就业情况不佳的学生数据,以及普通群体学生评价结果,工作人员应将其与学生日常行为数据进行对比,全面、动态掌握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组建学习互助小组、一对一沟通交流、精准帮扶等方式为有预警情况的学生提供帮助[6]。对于普通学生,工作人员可依托微信、QQ 等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其所思所想,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合、分析交流信息,调整工作重点与工作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工作人员应及时将新收集到的各类数据信息反馈给学工部,由其将此次接收的信息与前次数据相对比,明晰学生变化情况,针对性调整数据收集内容与方向,给予工作人员新的信息与指示。
(四)完善相关制度
大数据时代,工作人员应强化自身数据安全意识,避免随意传播数据,在与他人共享数据时签订保密协议,在收集敏感数据时争取学生同意。高校应明确数据收集、使用范围与权限,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与挖掘。高校还应规范数据管理流程,明确什么数据可以公开,公开层面都包括什么,什么数据需做进一步加密等,并面向涉及数据采集、使用、管理的人员开展数据保密培训,在操作层面保证数据安全。高校应秉承实用性原则优化校园网出口网络结构,增加专业级防火墙,并启用“私有云”数据中心平台,多维度保障网络安全。
大数据时代已正式到来,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有效利用大数据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是工作人员面临的新问题。高校应明确认识到工作人员在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以上几方面推动工作人员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打造精准化、科学性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提升高校内部工作质量,为培养优秀人才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