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创新设计探讨
2023-10-21黄彩云
黄彩云
(福建省龙岩市松涛小学,福建龙岩 364000)
当前,落实“双减”政策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高效发挥作业的价值,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找到合适的作业设计方向,改变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创新设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作业设计内容
一般情况下,教师习惯于结合课堂中所讲的内容设计课后作业。这使得作业内容大多以书面为主,学生只能通过不断重复的方式巩固知识。在此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会逐渐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针对于此,教师需要调整作业设计内容。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从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等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丰富作业设计的内容。
(二)有利于创新作业设计方法
单一的作业设计方式过于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作业。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此为立足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设计作业的想法,实现作业设计方法的创新。
(三)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他们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该从这一理念出发。教师要结合“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方法进行创新,提高作业内容的针对性,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等,这也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课后作业是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知识,更直接地认识到自己知识学习的不足之处,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调查发现,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布置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其一,教师布置作业方式单一。对于部分教师而言,作业不过是他们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工具,所以他们会直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作业设计。作业内容通常以课后习题、知识抄写为主。这也使得作业内容单一,作业形式重复性强,久而久之,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只会变成负担,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严重违背了“双减”政策的相关理念。
其二,作业内容缺乏实践性。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知识内容大多为理论概念,需要学生记忆。但同时,道德与法治又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讲解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或者是布置作业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作业内容过于表面化、形式化,难以真正发挥作业的价值。
其三,作业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需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确保作业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未能从他们的实际认知能力出发设置作业内容。此种作业难以推动学生的能力发展,甚至还会严重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最终,学生只能简单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不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创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多样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所有新鲜的事物保持好奇心。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遵循多样性原则,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时刻保持新鲜感。这样他们才会愿意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并高效地完成作业。另外,多样的作业设计方式还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课后作业的价值,并愿意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二)趣味性原则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不愿意配合教师完成作业,是因为作业对他们缺少吸引力。针对于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趣味性原则,为他们设计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作业,减少作业带来的学习负担,进而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
(三)实践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可以遇到不同的与道德、法治相关的事件。但因为缺乏引导,学生很难意识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为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件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真正融入情境中,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事件。实践性原则更有利于教师落实“双减”政策,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四)层次性原则
在教学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经历不同,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如果一味地使用统一的标准为学生布置作业,会导致很多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遵循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层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创新设计探讨
(一)作业内容前后呼应,降低学习难度
对于教师来说,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辅助环节,不仅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还可以布置课前作业。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所学内容,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但是,在设计课前、课后作业时,教师要保证作业内容相互呼应,让学生可以利用作业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设计自主性预习作业。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学习知识,自学能力较差。为了推动学生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设计自主性作业。预习作业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便可以在每堂课教学开始之前,空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作业。为了将其与课后作业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了解教师即将要讲的知识,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将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教师讨论。这样在正式教学时,教师便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出发,为学生设计预习作业。如“生命”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在对相关内容教学时,便可以提前设计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探究“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生命”“你见到过不珍惜生命的行为吗”等问题。对此,学生会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了解到生命的珍贵。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也会对教师即将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2.设计课后情境作业。课堂教学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对“生命”产生不一样的认识,会意识到自己是由父母孕育、养育的,了解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学会了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的生命。即便如此,他们所了解的知识也都来源于书本、文字,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生命带来的震撼。对此,教师便可以结合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设计课后情境作业。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新闻,让学生了解一些不珍惜生命的行为,如打架斗殴、酒驾等。为了增加内容的冲击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加深他们的印象,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为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情境,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应该如何预防这些危险行为,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受伤害。在完成此类作业后,学生更充分地掌握了相关知识,逐渐改变对作业的态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注重理论实践结合,实现作业设计创新
1.设计生活型作业。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其中涉及的内容大多都可以在生活中见到。传统的作业设计之所以会给学生带来压力,是因为学生对死板的理论知识不熟悉,会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如果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作业内容,就能够实现作业设计的创新,改变学生对作业的看法,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双减”政策的目的。
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融合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学生讲解与“110”相关的内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增加他们的生活常识。单纯依靠课堂时间学生很难充分掌握其中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后作业,让他们放学后去了解生活中与“110”相关的知识,总结自己遇到过的与“110”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讲解。比如,遇到小偷应该怎么办、遇到坏人应该怎么办等。此类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够锻炼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2.设计实践型作业。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利用大量案例进行辅助,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引以为戒,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比如,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事要遵纪守法等。为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作业设计环节,设计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在有趣且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并有所收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作业减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在对“我很诚实”这类内容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实际案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案例,说说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否诚实,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诚实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诚实是一种美德,并且是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养成的良好品德。对此,教师便可以结合案例设计实践型作业,加强学生对诚实的了解,促使他们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和父母一起去集市买菜、买水果,在实践过程中,观察不同商贩的表现,看一看其中是否存在缺斤少两的现象,并将外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利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通过此种作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他们对“诚实”这一优良品质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设计合作型作业。当前小学生的作业压力过大,不仅与教师布置的作业数量有关,也与作业形式有关。一般情况下,教师所设计的作业都是以学生个体为目标,让他们独立完成作业。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这也导致他们的作业完成效率较低。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压力会越来越大。为了改变此种情况,教师可以从“双减”角度出发,给学生设计合作型作业。教师要积极改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现状,让他们组成不同的小组,共同合作,高效完成作业。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降低作业难度,提升作业效率。在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有利于改善班级氛围,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设计合作型作业期间,教师要格外重视分组环节,一定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每个小组之间能力相对均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充分参与其中,提高作业完成效率,通过作业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在“双减”背景下创新作业设计,就应该认识到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弊端,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总结行之有效的作业创新设计策略,进而发挥作业设计的价值,提高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