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视域下提升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思考
2023-10-21沈丛微
文/沈丛微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就业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我认知。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职业目标等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的过程。其次是职业选择动机。它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时所持有的态度和观念。如果个体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就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再次是信息获取渠道。这是指个体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关于职业的相关信息。例如,学校教育、媒体宣传、招聘会等。最后是求职准备状态。主要是个体为适应职场要求所做的调整和改变,如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关注行业动态等。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
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各层面通过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求职技巧培训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就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简历制作指导、面试礼仪指导、职场人际关系处理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这些内容都需要辅导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升指导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同时,辅导员还应该了解不同专业学科背景下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由于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应届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焦虑等情绪。因此,关注并帮助大学生就业是每个高校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对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高校辅导员来说,其就业指导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因此,为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水平,需要加强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相关培训工作的开展。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的建议
增强就业指导意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深造。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量的增长。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尤其是作为承担就业工作重要职责的辅导员更应该提高自身的就业指导水平,帮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走上理想的岗位。因此,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辅导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辅导员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并将其转化成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工作中,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确保就业指导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同时,还需积极主动地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成功案例,以此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或者研讨会等方式拓宽个人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的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面对新时期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必须有强烈的就业指导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辅导员还要有积极的心态,将就业工作视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最新的招聘信息,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能够给予学生更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意见。此外,辅导员还需注重培养个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得到学生信任。
丰富就业指导方法。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注重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讲座等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新媒体技术手段来开展工作。例如建立线上交流平台或使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软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增强他们对就业信息的接受度和理解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等活动,让他们体验求职过程,积累面试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就业座谈会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政策的了解;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就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此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大一新生主要以适应为主,可多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概况、发展前景以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为大二、大三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模拟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并锻炼自己的能力;而大四的学生则需要加强求职心理疏导及求职技巧、面试注意事项方面的引导。
创新就业指导形式。如今,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个性化、多样性和差异化服务的需求。因此,高校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新的就业指导模式,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具体而言,一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咨询渠道;二是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加实习实训等活动,让他们体验职场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信心;三是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其确立合理的目标定位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就业信息获取的需求以及提高其参与度,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发布与推送。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以便及时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有关就业方面的最新资讯及政策解读。此外,针对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等特点的学生群体,应当采取差异性的宣传策略,例如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招聘会等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潜力,进一步增强其实践能力。
完善就业指导机制。建立健全就业工作体系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操作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基本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发展目标。二是要强化对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开设面试技巧、简历制作、职场礼仪等相关课程或讲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面试和适应职场环境。三是要做好重点人群的帮扶工作。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的成长和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同时,还要积极拓宽渠道,广泛收集招聘信息,及时发布给学生,让他们早做准备,把握机会。与此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年度计划和月度目标,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加强对各项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及时了解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最新的方针政策,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贯彻落实。此外,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优化工作方法,确保就业服务能够贴近学生需求;注重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其作为绩效分配、评优推先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激发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因此,为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水平,应该加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还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激发辅导员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学校也需要加大投入,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好地支持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