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理化分析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20李明白静黄爱平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崔丽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食品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食品思政课程

文 李明 白静* 黄爱平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崔丽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1.引言

早在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培养高质量的思想过硬人才过程中,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是我校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品中常见营养成分、有毒有害物质以及食品添加剂等的理化测定方法,为食品安全工作保驾护航。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还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挥引领作用。

基于此,我们发现该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尤其是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食品安全大环境下,开展课程思政,对于培养高素质食品检测工作者意义重大。针对前期教学中的问题,如教师自身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意识不强、思政案例单一化、考核方式不具体等。本次实践,我们主要从团队建设、教学目标、思政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同时,初步总结在实践课程思政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深入思考课程建设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闭环思维模式,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的不断提升。

2.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2.1 多方位提升教学团队竞争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开展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成长尤为重要。为了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在教学准备环节,借助学习强国、大学慕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等平台,系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理解思政内涵,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挖掘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连接点,将思想政治内容与教学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第二,与时俱进的课堂本身就是一种践行思政理念的课堂,教师要注意科研反哺教学,通过主动进行教育研究、参加学术研讨会、查阅文献等方式,将学科前沿进展和团队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灵活运用到食品理化分析教学中,延伸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使课堂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换代,打造鲜活的课堂教学。第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和讲解每一份作业的日常工作细节,言传身教,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熏陶,进而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实践教学中对每一个实验操作进行规范的严格要求并逐一指导,同时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认真整理,对试剂进行规范处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高度负责的科研精神。

2.2 针对性设计教学目标

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是我校两个一流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核心课程,支撑专业发展。针对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设置教学目标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单独设置课程思政目标,该措施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开展课程思政,保障教学效果。诸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教学目标。

2.3 全面性探究思政要素

食品理化分析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如在理论教学中,在讲解脂肪测定仪时,将其与玻璃索氏提取装置做对比;在讲解液相色谱仪结构及操作时,将现代化仪器与传统玻璃装置、报废设备对比讲解,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大胆创新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如实验教学中,鼓励小组间协作,节约试剂,提高团队意识;实验操作规范,注意细节,培养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强调数据真实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信的良好品德等。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和所对应的思政要点如表1所示。

表1 食品理化分析部分课程思政元素示例

2.4 创新性改革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要素涵盖面较广,需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伦理等要素融入课程教学。首先借助信息化平台,整合线上优秀资源,丰富信息化的思政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以及微信或微博等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效率;丰富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开展讨论课堂、翻转课堂、游戏课堂、体验式教学等,适时鼓励学生制作单元思维导图、绘制流程图,并将理论学习、思政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开展社会调查、校园和社区服务等,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落在实处。

2.5 考核方式多元化

为了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需要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考核体系。本课程将思政教育观测点设置在平时成绩中,平时成绩包括线上、线下两部分。其中,线上考核主要包括线上资料学习情况、文献学习、线上讨论参与情况等。线上资料为推送的思政精神的学习资料,文献学习主要是学科前沿、食品理化分析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线上讨论主要围绕针对最新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分析工作者进行展开。线下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活动表现、承担小组任务情况等,评分为自评与互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6 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课后交流频次明显增加,平台上的课程思政资源,学生可以随时自主学习,通过该方式可以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教学中。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依托于学习通,自 2018年开始搭建,期间不断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课程平台新增“课程思政小课堂”和“经典案例重现”等模块。“课程思政小课堂”模块是将专业教学内容中适宜进行思政教育的部分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突出德育,引起学生共鸣。“经典案例重现”模块是提取每个项目中与重点知识或重点技能相关的国内外经典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巩固重难点。

近年来,由于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建设中,使得线上教学资源在形式、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作业、习题、章节测试、课堂测验等方面也得到了补充完善。借助学习通,开展课堂活动,例如投票、抢答、讨论、选人等,丰富了教学活动,考核评价趋于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使得课程更具内涵,教学效果得到同行及学生的普遍认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改革初步成效

经过不懈努力,多年来本课程一直受到学生和学校督导组专家的好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课程组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国家奖项和省级奖项多次,为食品检测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课程组建立了课程思政库,为强化新工科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本课程的建设,一方面提高课程组教师的课程思政和教研能力,包括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想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社会道德感和食品人的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4.教学反思与持续改进

近年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逐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时,力度掌握不够精准,有的顾此失彼,有的过犹不及,损伤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思政教育体现出较强的主观色彩,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思政点与课程内容结合略显突兀,致使出现部分内容分化的现象,使得课程思政效果打折扣。针对这些问题,课程组也找到了日后努力方向:(1)继续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持续不断的引入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结果。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党的二十大”、315食品安全大事件,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保持先进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2)注重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结合。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应阐述知识和技术背后的逻辑、精神、价值、思想、艺术和哲学,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达给学生。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既要体现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差异,又要显示出思政教育的内涵,体现政治认同、国家意识、科学精神、文化自信等核心内容,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结语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食品安全深入人心,食品从业人员的价值塑造显得尤为重要。为抓住食品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做好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和食品分析课程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食品检测及安全控制人才,做好食品安全的“守门员”,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食品分析课程思政将持续开展,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食品思政课程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