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SPOC 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以《国际物流学》课程为例
2023-10-20王新娥王学剑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王新娥,王学剑(塔里木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1 SPOC 教学模式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可见,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教育发展新趋势,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1]。然而,传统课堂侧重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多采用“班级批量生产”,在创新实践中师生难以随时随地互动,难以因材施教,容易抹煞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SPOC 即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是在混合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将慕课本地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将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有机融合[2],SPOC 因其教学对象聚焦及可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与互动性,学生不用完全依赖传统课堂教学[3-6],课前在线自学,线下课堂师生共同探讨重点难点问题,进而完成相关实训任务,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探究式完成任务从而实现知识的构建,这本身就是思辨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7-11]。因此,SPOC 教学模式是教育数字化的实践创新,更是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与重要途径。
2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SPOC 教学模式设计
创新能力包含创新学习与革新能力、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交流与协作能力[2]。因此,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遵循“前端分析—课程资源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元评价设计”的基本思路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SPOC 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12-14]。
图1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SPOC 教学模式
2.1 前端分析。前端分析是在搭建教学模式前对相关要素进行分析以确定教学模式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学习环境等。
(1)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是为了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知识基础、学习倾向、学习方法及对创新的认知等情况,即学习对象的起点状态,这是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式方法选择与运用的依据,也是基于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的起点。
(2)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是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总目标、各章节目标及学习的重点难点,根据学习对象实际情况分析章节内容来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进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线上自学并讨论,哪些内容适合线下课堂讲述或讨论,哪些内容适合线上自学线下练习操作。
(3)学习环境分析。学习环境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学习的所有外部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环境包括校园、图书馆、教室及实验室等设施设备条件,除此之外还包括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等无形力量。数字化背景下技术是构成学习环境的重要支撑因素,更有利于自主探索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及知识构建和反思性学习,因此,优越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2 课程资源选择与设计。在SPOC 教学模式下,为便于学生线上自学,结合教学目标将网上已公开的慕课、精品课和公开课等优质资源及自建资源进行整合,上传课件、电子书、案例分析、作业测试及微视频等资料;线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分组讨论案例、分组汇报任务、抢答问题及实训项目等资源。课程资源的选择与设计按照章节内容合理组织,形成促进思维发展、强化知识构建与内化、推动创新实践的阶梯式课程资源。
2.3 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资源准备好后学生扫码申请进入线上课程开始学习,基本教学过程包括:(1)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在SPOC 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依据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前学习任务或者导入问题思考,并将相关课件、案例、视频等资源一并推送,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或进行导入问题讨论,这个过程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及发散思维能力。(2)课堂上师生互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其探究性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SPOC 教学模式中,课堂学习阶段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实践者、是研究者和探索者,而老师是策划者、是主持人、是指导者,也是评判者。因此,线下课堂要做的包括:①师生互动讨论课前导学内容,对重点和共性问题进行详细而具体的讲解,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某些误区,串联出相关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有一个全面认识。②教师在课堂上据教学内容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性学习讨论并进行汇报,老师适时指导并补充和总结,不仅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③教师根据知识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实训任务,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协作及实践等方式完成并在课堂上展示,要求小组互评,鼓励学生合理质疑辩论思考,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参与度。(3)课后学生完成单元测试及小组任务,营造持续性的创新学习氛围,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课后教师布置线上相关单元测试、设定提交时间并推送,小组作业及要求也一并线上推送,学生自主完成单元测试,教师了解学习效果,小组线上线下自主安排讨论学习完成小组任务,有问题可以随时请求教师答疑解惑,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断尝试一直保持团队探究式学习的热情,在持续性创新学习氛围中形成知识的内化。
2.4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因此,SPOC 教学模式要优化考核评价反馈机制,除传统的总结性考核评价外,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便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有效地追踪和指导。过程性评价应包括线上学习评价及课堂学习评价两方面,线上学习评价主要是通过对课程音视频、章节学习次数、讨论、资料阅读、课堂互动、章节测验及作业等分项设置一定的权重,成绩由线上学习平台依据统计结果直接给出;课堂学习评价主要是依据学生在教师提问、小组讨论、汇报展示及实训任务等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问题回答情况、组间评价、组长对组员的评价及教师评价等共同来确定成绩。总结性考核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或综合性作业来评定成绩。
3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SPOC 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该模式教学实践中选择本校国际物流学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2019 级两个教学班的52 名学生中进行实践。课程设置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40 个理论课时和8 个实践课时,依托塔里木大学网络学习平台学习通,借鉴参考慕课和精品课等国际物流相关的开放课程学习资源,紧扣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整合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1 前端分析。在正式学习开始前,教师结合教学对象前期相关课程的学习表现及交流访谈了解这两个班学生的整体特点、学习需求及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确定符合教学对象需求的课程教学目标。国际物流学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前期已完成相关先修课程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认识和了解国际物流业务基本作业流程,学会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深化,具有分析解决国际物流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国际物流运作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
3.2 课程资源选择与设计。国际物流学课程资源采用引进和自建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中国大学MOOC 平台、好大学在线平台和清华学堂在线平台三大知名MOOC 平台及知名高校精品课、公开课平台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整合,结合自建资源设计适合本专业学生水平的微视频、案例、单元测试、实训项目、课件等资源,在学习通平台新建课程并将课程资源上传。
3.3 教学活动设计。在开课初期介绍课程具体情况,让学生清楚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及评价方式,要求学生扫码进入学习通平台的国际物流学课程并自行分好学习小组。教师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具体包括导入问题讨论、阅读教材、熟悉案例、观看微视频等,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讨论相关问题,以进出口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为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如表1 所示)。
表1 课程教学设计样例
课前按照发布的要求完成线上学习并进行问题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学习通的选人或抢答功能进行重点提问,师生共同探讨一般货物进出口通关程序,接着给出情景案例,由各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讨论,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学习通上以抢答方式选择部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情景案例汇报结果进行评价,对重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接着布置实训任务由各小组自行安排完成,下次课汇报且由小组互评。
4 实践结果及反思
4.1 过程效果分析。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SPOC 教学模式实践中,需要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及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课程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前课后的学习和实训作为辅助和补充,从该模式实施情况来看,课程过程性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过程性统计结果
从过程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章节测验和小组作业这两项考核要求占比较高的过程性任务学生全部完成,质量较高;章节学习、线上讨论及课堂互动参与热情一开始较高,之后有所降低。总体而言,过程性考核学生会根据考核要求被动参与,涉及考核的主要项目参与度较高。
4.2 结果效果分析。为了解SPOC 教学模式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统计结果 单位:%
从表3 可以明显看出,“课前的章节学习及线上讨论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投赞成票的高达89.16%,86.76%的学生认为课中的互动及小组讨论学习汇报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且认为章节测验及小组作业有助于知识点理解与巩固的学生也达85%以上,从投票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SPOC 教学模式整体认可度较高,而且所有学习过程平台上都有记录,过程性学习积分学生随时可以查看,更有利于学生自我督促及自我管理。
为更好地体现SPOC 教学模式的特点,国际物流学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30%,主要包括章节测试(20%)、课堂互动(20%)、章节学习次数(15%)、讨论(15%)和小组作业(10%),总结性评价占70%,即期末考试成绩。从结果来看,过程性评价中学生基本能完成线上线下相关活动,对占比较高的章节测验和小组作业等项目参与度最高,过程性考核及格率达92.3%,80 分及以上占65.4%,总结性考核良好率达23.5%,所有学生均通过课程考核。
4.3 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可度分析。为了解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从创造性学习与革新能力、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交流与协作能力[2]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国际物流学课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调查结果 单位:%
从表4 中可以发现,创造性学习与革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认可度在64.25%~80.95%,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认可度在57.14%~83.33%,创造性交流与协作能力学生认可度在60.47%~85.71%,整体而言,该模式的应用明显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4.4 教学反思。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SPOC 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线上线下的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平台教学数据不仅有利于学生自我督促和自我管理,还有利于教师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设计,更好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但也应看到,该教学模式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后时间,后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因此,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SPOC 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中,一是还应在教学资源上不断优化,将简短的且最为合适的资源设置任务点以降低学生的日常负荷,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二是加大过程性评价占比,细化过程性评价标准,规范学生过程性活动的评价,从而提升其过程性活动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