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20费红军岑叶平魏华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免疫学思政检验

费红军,岑叶平,魏华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课程思政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突破口和新抓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

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免疫学检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医学检验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对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

免疫学检验既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因此,我们在免疫学检验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并挖掘免疫学检验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一)爱国主义教育

免疫的传统概念是“免得瘟疫”,即机体如何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研究。我们在给学生介绍免疫的传统概念时,融入疫情防控的相关案例,政府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力量,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防疫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以短视频、微信推文等为载体,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发表评论,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堂。

(二)文化自信教育

在免疫学发展简史中,东晋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预防狂犬病的单方“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类似于现在的免疫接种,可以说是免疫学的最早萌芽。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也是从《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以此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认同感。

(三)职业素养教育

教师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间接凝集时,要融入中国第一个乙肝表面抗原血凝试剂盒的发明者,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陶其敏教授的事迹。中国是乙肝大国,要筛查人群中的乙肝感染者,首先要有检测试剂,而20世纪70年代,国内却没有一套乙肝检测试剂。陶其敏教授和团队参考大量文献,通过反复的试验,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乙肝检测血凝试剂盒。他把这个夜以继日研制出的诊断试剂盒带去日本召开的西太平洋地区肝炎实验室工作会议做了比照,其鉴定结果与日本试剂完全一致。学生在学习免疫细胞分离方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浙江某三甲医院检验科技术员不按正确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免疫细胞操作,导致5名妇女感染HIV的事件,教育学生秉持对病人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

(四)诚实守信教育

现代医学在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与评价等方面离不开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数据是医生诊断、治疗的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检真验实,责任担当”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质。教师要教育学生在采集实验数据时,必须客观、全面,不得弄虚作假。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必须客观、严谨、诚信。实验失败时,学生要进行反思、分析。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探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创新意识教育

教师要给学生介绍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Steinman发现树突状细胞的故事,引导学生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设想,敢于对同一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1973年,Steinman跟着导师研究巨噬细胞时,发现了一种细胞周边存在发亮的“枝桠”的全新细胞,他发表了论文,并给这些小“枝桠”起了个名字——树突状细胞,但当时的学术界不承认这是一种新的细胞。面对学术界的质疑与冷淡,Steinman日复一日地在实验室中进行着枯燥而充实的细胞研究,就这样坚持了十几年。直至20世纪90年代,树突状细胞才被学术界所认可。教师要通过故事分享,激发学生思考、敢问、敢做,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教育

学生在学习移植免疫时,教师可以通过本校微信公众号推文“用爱浇灌生命,宁波95后小伙成浙江省第6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介绍学校护理专业孙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人生命的事迹。教师要利用同龄人事迹培养学生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使学生用爱心和行动传递生命希望,重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灯。

二、挖掘思政元素

笔者以本校校训“仁爱、健康”为出发点,围绕“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高素质”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总结了“仁爱、严谨、诚信、坚韧、创新”五大思政元素。团队成员梳理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从知识点中挖掘和呈现思政元素案例(表1)。

表1 课程思政元素案例

三、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宁波市高校慕课平台为载体,将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构建了“一二三四五六”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一通盘规划。教师以课程内容设计重构、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示范课程申报等工作,全面推进本门课程的思政建设。团队成员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与要求,关注医学检验技术行业的发展,持续完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与时俱进,契合学校、专业、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做到行为、语言规范,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即双提升。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培训。学校定期举行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团队成员共同研讨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教学技巧,提升教学水平。学校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路径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课前,我们将课程思政资源发布至慕课平台,发布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线上资源,以“免疫故事”或“拓展阅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课中,我们通过“案例导入”“理实一体教学”“项目化教学”等形式,设计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将价值塑造、职业素养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课后,我们通过慕课平台发布作业和拓展资源,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我们通过微信、QQ等平台与学生交流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我们利用学校的生命科学馆、角膜捐献科普宣教基地、社区志愿活动等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方面评价。“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和高频词,但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目前尚没有系统的评价指标[3]。我们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及时反映学生的成长成才情况。我们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课程思政目标的完成量化为学习态度、任务完成、网络自主学习、心得体会四个方面,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形成课程思政评价。

五大思政元素。我们围绕专业培养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总结出仁爱、严谨、诚信、坚韧、创新五大思政元素。

六大思政目标。我们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自信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创新意识教育、救死扶伤及大爱无疆教育六大思政目标。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1.教师已将课程思政内化为自觉行动。教育者先受教育,通过课程思政的培训和行为规范的倡议,教学团队已经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选取蕴含仁爱、严谨、诚信、坚韧、创新等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素材,通过多种形式,在课前、课中、课后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学生价值观得到升华,课程思政参与度高。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多名学生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两名学生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全国检验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佳绩,在实习、工作岗位受到带教老师和工作单位的表扬。

五、结束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才是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4]。免疫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并挖掘免疫学课程思政元素,详细到每一章节的具体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终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学团队将继续强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

猜你喜欢

免疫学思政检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现代免疫学》稿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免疫学》稿约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