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职体育课程研发策略
2023-10-20张成陆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成陆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近年来,在紧张的学习生活、激烈的就业竞争以及电子游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因为缺少体育锻炼、心理压力过大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其身心健康水平较低,表明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仍然过于重视体育技能训练,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育与心理健康、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学生身心健康研创新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型,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改善学生的体能来促进学生健全发展,是是新时代的高职人才培养的强烈要求。
一、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
(一)身体健康现状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迅速普及,无论在社会还是在校园,人手一台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常态,导致不少高职学生将课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电子游戏或短视频上,缺乏有效的体育运动。长此以往,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的高职学生会逐渐远离体育运动,其体能、力量、灵敏度等身体素质也逐渐下降。根据教育部于2021 年9 月发布的第8 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和中小学生的柔韧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方面有所好转,但高职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且青少年的近视、肥胖等问题也依旧严峻[1]。
(二)心理健康现状
由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缺失,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这也是近些年高职院校学生因为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比例逐渐增加的重要原因。在情绪方面,存在着较多不稳定因素,表现为自卑、暴躁等情绪倾向。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是目前高职学生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一是由于在中考、高考中失利,让高职学生对于学习丧失了信心;二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一些偏见以及“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高职学生没有未来”等错误认识,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自卑感和心理压力。甚至在部分家长眼中,高职学生都“低人一等”,社会和父母的不理解使高职学生始终存在着一种自卑感[2]。在人机交往方面,存在一些心理困惑,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比如自卑心理,由于大多数的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也忙于工作,因此在家庭成长中与人交流较少,逐渐让学生的性格变得孤僻,从而影响学生与同学、朋友的沟通。在学校内,正值青春期的高职学生由于受到电子产品的影响,也不愿意社交,长期在心态上的封闭状态使其逐渐变得内向自闭[3]。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首先,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习惯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体育课程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成为体育锻炼的主人,从而达到体育健身之目的。
其次,体育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体育课程所开展的丰富多彩且科学规范的体育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笑话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比如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骨骼发育、关节更加稳固、肌肉体积增大、毛血管分文增多、肺活量增大,心脏供血能力增强,进而增强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协调、柔韧、体能。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高职学生同各国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习惯。比如学生在调高、跳远等运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其发泄不良情绪,提高自信心和勇气,而且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环节疲劳,促进中枢神经的休息,改善不良情绪[4]。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无论是个人活动还是团体项目,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比如学生在进行长跑等身体高负荷训练时,如果意志不坚强或缺乏高度自觉性,则无法收获练好的体育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自觉性、进取心等坚强意志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在未来技术岗位上兢兢业业,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价值观。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拼搏精神等健全人格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职体育课程研发构思
基于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程研发,需要秉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提高体育课程的实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高职体育课程的研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采用创新、嫁接、重组的课程研发方式
创建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新型“运动心理激励”课程,在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嫁接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游戏课程两门课程,将体育运动与游戏、心理健康知识相结合,把心理卫生保健、青春期教育、学习能力、运动习惯、体育技能培养都纳入到体育课程之中,建构“活动-感悟-发展”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体育课程的游戏性、趣味性和活动性,重组建构具有新内容、新形式、新面貌的体育教学课程。
(二)树立“三全育人”的体育健康教育理念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将“健康第一”的思想,体育锻炼的意识贯穿于课外活动、日常生活,形成和谐的体育教学环节,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体育锻炼,潜移默化地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全方位多角度建构良好的体育育人环境。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及时更新育人理念,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5]。另外,体育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三全育人”在体育课程教育中的重要性,注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精神、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
(三)重视教育中良好身心健康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利器,因此营造良好的身心健康氛围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营建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体育课堂环境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正面、平稳的情绪,会在课堂中营造出积极、安宁的学习气氛;反之,教师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压抑的教学气氛和学生的焦虑。因此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学知识水平和心理修养,使老师在课程上不仅能教授体育,还能在心理上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乐于参加锻炼,这也是落实体育课堂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校园内营造体育健康文化氛围,在学校层面,通过举行校园内体育比赛和各类型的体育活动,增强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内涵,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与“全民健身”时代主题相呼应[6]。良好的体育健康文化氛围,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愉悦感、培养自信,才能更好地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四)家校社联动建立健全学生身心健康档案
打通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壁垒,建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连通的桥梁,将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拓展为家庭亲子游戏活动内容,将校内体育活动延伸为社会体育项目,引领教师、家长和学生同步参与体育健康教育活动,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联动的体育健康教育系统,进而引领全民健身,提高全体国民的身心健康素质。另外,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档案,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体能水平等,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积累真实数据和参考。
四、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职体育课程研发策略
(一)设立明确体育课程目标
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而言,在长达五年的学习时间中,正是其身体发育、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其身体素质、价值观念、心理健康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需要根据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变化,设计不同阶段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这些目标进行编号,并根据目标重要性、实现难度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级,以使所有学生均能拥有适配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的体育课程。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身心素质、个人诉求和体质条件,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因势利导,帮助每位学生明确自身的体育锻炼目标,采取引导为主、帮助为辅的锻炼目标制定方法,根据课程进程适时调整,基于不同的成果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拥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并激发持续锻炼的欲望。此外,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质设立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的成果目标,选择多个目标成果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各项成果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基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高职体育课程开展对于场地、器材和天气的要求较高,三者缺一均会极大影响体育课程质量,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因此体育课程教学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建构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创新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方式促进师生的良好互动,形成双向的教学过程。另外,在设计体育课程体系时,引入生成式教学的概念,了解和关注每位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综合考虑人体生理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不同种类和强度的运动课程,按照分化、泛化、自动化等动作形成规律,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以长远目光看待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方向。
(三)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与社会生活和企业生产脱节等问题,内容老旧、缺乏创新,教学形式也比较落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材也十分缺乏。对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设计具有特色的体育教材,也可借鉴欧美等体育强国的体育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从体育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需从我国体育教育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增加体育投入经费,增设新的体育项目,购置新的体育器材,丰富学校体育设施的种类。
(四)创新体育课程形式
首先,可采用“线上+线下”新模式,将线下的体育实践教学与线上的理论学习融合,提高体育教学手段和技术水平的现代化,可以掌握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体育锻炼情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并针对体育运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以提高体育运动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要科学管理和指导体育户外课程,最大化利用已有的运动场地,扩大学生人均占有面积,避免出现拥挤,并合理设定户外课堂运动目标,保证课中有锻炼过渡期,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最后,创新建构“试听一体”教学模式,使高职学生切身实地体会到体育的魅力,认识到体育对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性,树立和增强“终身学习”“终身体育”的观念。
(五)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正向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将自身对考试的焦虑转变为应激能力,从而发挥出最佳状态。科学多元化的教学评估方法,从整体上评估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运动能力和考试成绩,综合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在评价主体方面,加入专家评估、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新形式,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在体育课程的日常教学和学生运动态度、运动习惯上、心理健康水平上,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评价内容方面,综合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等因素,进行学习全过程评估,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思想认识和热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体育课程教学的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建设需要以“身心健康”为宗旨,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综合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游戏、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汲取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营建体育健康文化氛围,研发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高职体育课程,才能改变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