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型”到“创新型”
——浅析体育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2023-10-20邹超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邹超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资源是如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不管是哪一个领域都需要重要的人才作为支撑,为了能有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进一步地加快职业教育建设。体育职业院校需要进行积极转型,与当地的区域发展实现有效联动,将重点放在培养人才方面,树立起有效性更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能帮助我国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进一步迈进,培养体育专业人才是21 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价值选择是培养工作的落脚点,关系到体育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方向,这对体育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获得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由于在以往的体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技术培养,轻教育模式创新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教育模式创新与转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大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力度。
一、体育职业院校重人才技术培养,轻教育模式创新的表现
(一)政策局限
对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输出工作来说,在2011 年,我国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其中对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输出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支持方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缺陷以及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所推行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在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输出相关这个侧重,只是进行了宏观指导,缺乏细节性的指导内容,并缺乏相对应的配套改革方式,相关内容停留在书面上,实践操作程序不够完善;第二,在政策中,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只集中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鼓励体育职业院校的学生能通过统考或者是单招的方式再次进入到高校学习,但是并没有给予这部分学生教育政策方面的保障,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职业院校毕业之后往往面对的是更加尴尬的境地。因此,正是因为政策方面的局限性,使得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输出等环节遇到了阻碍,不利于体育人才的培养以及输出。
(二)个人利益需求冲突
体育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以夺金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提升。体育人才的主要输送方向为国家运动队以及各省级运动队以及一部分职业运动院校。能进入到专业运动员队伍的学生少之又少,在体育职业院校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进入到专业队,大部分的学生将会被淘汰。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出口渠道太窄,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存在着人才资源浪费的情况。就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来看,很多学生在体育职业院校毕业之后,如果不能进入到专业的运动员队伍中或者是去到高校任职,就不得不走向社会去谋求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失去了再次提高的机会。此外,自体育职业院校开始大面积招生以来,这部分职业院校所颁发的中职以及高职文凭也受到了冲击,不再适应现阶段的时代发展需求。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希望孩子能在体育职业院校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这些都会影响到体育职业院校的招生工作。因为重技术培养,轻教育模式创新,使得体育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存在问题,亟须进行教育培养模式创新,以适应现阶段的体育人才市场需求[1]。
(三)社会需求与人才规格冲突
就现阶段的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来说,体校重视人才技术方面的培养固然不错,但是也不能忽略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大部分的体育职业院校,在学校管理中,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只是学会了单一的运动技能,并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忽视了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大部分的学生综合素养并不够高,在毕业进入到社会之后不具备竞争力,甚至会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情况。现阶段的体育职业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采取科学的方式解决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输出问题才能推动学校的稳定发展[2]。
二、从“技术型”到“创新型”的转变途径
(一)体育职业院校与地方高校对接
从“技术型”到“创新型”转变的首要途径,是对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出口进行创新改革。体育职业人员的人才输出可以与地方普通高校进行有效对接,构建“创新型”体育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体育职业院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阵地,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中职或是高职学历,这部分学生能继续考取省级或者是国家级的运动员,也能考入到当地普通高校的体育系继续深造[3]。
对一部分进入到了省级或者是国家级运动员队伍的学生,在经过了几年的运动生涯之后,也可以继续考取当地普通高校的体育系,对于在服役期间表现十分出色,且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学生,当地普通高校体育系可以提供免试录取以及减免学费的政策。这种从体育职业院校考取到当地普通高校体育系的学生就构成了“7 年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体育职业院校与地方高校的有效对接,这样为体育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另外一条出路,学生在进入到普通高校的体育系之后,可以接受到更加系统化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进行理论知识深耕,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7 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流程图如图一所示。
(二)搭建创业社会实践平台
第一,体育职业院校要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以及行业优势,通过整合社会中的各类创业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起社会、学校以及行业共同发展的学生就业培养系统,为体育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理论指导[4]。
第二,体育职业院校的教师可以结合不同体育专业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互动,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到将来步入社会之后会从事什么样的工种,并体育行业有所来了解,学生也能在掌握了专业体育技术技能的前提下学会如何创业,也掌握了创业管理流程,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
第三,体育职业院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勤工助学机会。学生参与到勤工助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与专业对口的体育俱乐部提供无偿劳动,学生通过实地学习,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及技能,增强了学生毕业之后就业的自信。
第四,体育职业院校可以结合不同专业,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到全国举办的各项大型体育赛事中,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精神,学习体育规则,有效提升自身的体育职业技能。通过与体育俱乐部、体育服务行业等共同搭建起校外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兼职以及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参与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清晰的规划。
(三)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第一,体育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地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进一步地完善工作机制,在校园内部营造和谐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体育职业院校内部,实现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的多方面协调合作,建立起资源整合、评估监督的完善管理机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体育职业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并在专业设置上下功夫,开展创新创业素质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教学讲座,邀请体育界的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报告,这样就可以在体育创业成功者与体育职业院校的学生之间搭建起一个交流的平台。
第三,体育职业院校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媒体,比如广播、报刊或者是创建校园网站等方式,在校园内部进行创业文化宣传,报道体育界典型的创业实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信息咨询,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渠道。
第四,体育职业院校要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学管理者要考虑到体育现如今在社会上是新兴的服务行业,体育领域就业以实用性为主。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大量的案例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案例教学中,集中讨论体育领域小微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在创业初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如何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来开拓体育市场,将体育服务产业越做越好等,通过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能让学生对体育领域创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将来进行创业时也能具备更强的抗压能力。
(四)发挥体育职业院校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我国体育职业院校中,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依旧是“重技术、轻实践”。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有着较高的体育技术水平,都是优秀运动员退役下来任教。但是,这部分体育教师却缺乏对体育市场的认识,不具备体育产业的相关运作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面较窄,学生尽管体育技术水平较高,但对体育行业的其他方面了解知之甚少。体育人才的培养并不只是包含了培养专业的运动员,也要培养出懂得体育知识,能从事体育产业的专业型人才。
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体育职业院校就需要构建双师型结构或者是都多元化结构。以武汉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全校专任的体育教师95 人中,有过体育产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不到10人,低于教师总量的10%。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三年时间内,总学时大约为1200 课时,聘请体育产业的专业人士来校举办讲座大约为110 课时,约占总课时的9.1%。学生到体育产业企业实习共455 课时,约占总课时的37.9%。这种结构的教学安排以及师资结构,除了能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技术之外,在学生今后步入体育企业以及在体育产业创业方面就好比“纸上谈兵”。针对体育职业院校的这一情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5]:
(1)搭建起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在这一师资结构中,不仅包含有体育,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还有体育产业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兼职教师。这种师资结构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良好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体育职业院校为教师拓展更加专业,也更具实效性的发展路径,为全体教师搭建起完善的发展平台。
(2)从制度层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体育职业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体育企业进行锻炼,了解体育领域现阶段最新的信息以及体育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积累更加丰富的行业经验,在教学中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体育职业院校的科研部门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并结合教学经验撰写相关的科研论文,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
(3)增加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职业意识
体育职业院校通过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体育教师参与进来,能有效培养教师的体育职业意识,从而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现阶段,社会上的体育活动十分丰富,并且也广受社会各界关注,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以及体育运动。体育是一项朝阳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因此,通过,体育职业院校能为体育教师提供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渗透体育职业精神,能使学生对体育职业有更深入地了解,为将来从事何种体育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
三、结语
体育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对教育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现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体育人才,也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以及就业方向。在以往传统的体育教育培养体系中,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忽视了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之后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对教育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体育职业素养,才能实现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