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家子孙:“不愧是将军后人”

2023-10-19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甘祖昌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我家的家风家教,也是传家宝,要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儿子、孙子”

甘祖昌和龚全珍养育了七个儿女,为了让孩子接过艰苦奋斗的传家宝,甘祖昌告诫子女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能摆老红军的架子。”受甘祖昌夫妇的影响,他们儿孙们身处平凡岗位,个个品行端正、工作敬业,三女儿甘公荣先后被评为“萍乡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孙子甘军19岁参军,21岁入党,隐瞒家世十余年。大家送给甘家子孙16个字:革命后代,将军传人;淡泊名利,情操高尚。

“只能给后代留下革命传家宝,不能留下安乐窝”

在沿背村,乡亲们常用这样的话来吓唬自己的孩子:“别哭!你再哭,就把你送到甘将军家去!”哭闹的孩子听了,往往马上就不哭了。因为甘祖昌家的孩子都有劳动任务。孩子们五岁时,就开始扫地、洗碗、拔猪草。到七岁以上,孩子们劳动就得定量了:挑水分三种水桶,拔猪草要称斤两。劳动成绩优秀的奖励学习用品。十岁以后,每个人的衣服得自己洗。上了初中,甘祖昌和龚全珍还给每个孩子一个针线包,要孩子们自己补衣服。

甘祖昌的儿女极少有新衣服穿。每当年关临近,甘祖昌就会去买一大匹白布回家,再买上一包黑染料或蓝染料,将白布统一染成黑布或蓝布,给每个孩子做一身衣服。全家人不是穿着蓝衣裤过年,就是穿着黑衣裤过年。他们家的女孩子几乎从没穿过花衣服。甘公荣五岁时,很羡慕别人家的女儿穿花衣服,哭着向爸爸妈妈说:“我要穿花衣服!我要穿花衣服!”“公荣,你身上的衣服不是很合身吗?只是打了几块小补丁,还是很漂亮的呀!”龚全珍安慰女儿,可女儿还是哭得很伤心,无奈,龚全珍用结婚时买的花被面给女儿做了一件花衣服。甘公荣穿在身上,非常开心,她迫不及待地向朋友们展示。没想到,很多小朋友都笑她:“呀,这是什么花衣服,你这不是把被子披在了身上吗?”

1962年,龚全珍住校,甘祖昌一心扑在水库工地上。二儿子甘新荣年仅13岁,就承担起做家务的重担,烧饭、喂猪、担水样样都能干。8岁的甘平荣,是二哥的得力助手,小小年纪的他们,一起把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1966年,甘平荣带着妹妹拔猪草,做家务,割草做肥料,给生产队放牛,一年下来,居然挣了一千多工分,够买十担谷。

做甘祖昌和龚全珍的儿女,注定要比一般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考验。二女儿甘仁荣回忆说:

爸爸妈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从不会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儿女们谋私利。

我记得,1973年,姐姐在平荣卫校读书的时候想参军,便通过妈妈要爸爸出面去帮她。爸爸说:“想参军,我没意见,只要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就行。”还特意交代军分区领导说:“平荣想参军是件好事,但希望你们在体检的时候严格把关,她的左眼有点近视,不一定合格。”姐姐听了这话,当场就气哭了,说:“你们不帮我就算了,还拆我的台。”妈妈非常理解爸爸,劝姐姐说:“孩子啊,当不了兵,也不要紧,当护士也挺好的。”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的身上。1974年,我在生产队当妇女主任,由于表现优异,被大队推荐上工农兵大学。当爸爸听说村里有位家庭贫困的退伍兵也想上大学后,当即就给县里打电话,把我的名额让给了他。我很伤心,找妈妈哭诉。妈妈劝我说:“仁荣啊,他比你更需要这个机会。”

姐姐当年在单位做档案管理工作,资料室多年没人整理,尽是灰尘、又不通风,姐姐长时间呆在里面埋头工作,慢慢患上了过敏性哮喘,好几年卧床不起。即使这样,妈妈也没有想到要出面说情,去给她换个工作。

甘祖昌的大儿子甘锦荣,一直与祖母相依为命。新中国成立后,甘锦荣夫妇来到新疆与父亲一起生活。刚开始甘锦荣以为父亲会给自己介绍体面的好工作,但是父亲安排他去工厂打铁,甘祖昌说:“你是我甘祖昌的儿子,这点苦都吃不得吗?现在给你两条路:一去工厂打铁,二是回乡务农。”后来甘锦荣因身体的原因不能打铁,在父亲安排下,他开始学车,当了一名司机。1957年,甘锦荣跟随父亲回乡务农,当了一辈子农民。

龚全珍退休时,按照规定,干部离退休,可以由一名子女顶替,小女儿甘吉荣打算去学校“顶班”,遭到甘祖昌的坚决反对。他说:“子承父业,这是封建社会的旧规矩,也是官僚集团腐败无能的根本原因。子女长大了,应该自谋出路,不应该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吃老本!”几个孩子谁也没沾过“将军后代”的光,甘祖昌说:“只能给后代留下革命传家宝,不能留下安乐窝。”

甘仁荣说:“小时候,我们对爸爸妈妈不理解,甚至有些埋怨。但随着年龄增长,加上退休后跟妈妈相处的时间长了,我们越来越理解他们,越来越感受到了妈妈的不容易。我在帮着整理妈妈的日记时,看到一段关于姐姐的话:‘平荣的哮喘病今天没有发作,精神也很好,起得早,吃过早饭去上班了,我吊着的心才放下来了。我宁愿少活十年,也情愿换她一天的康复。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原来,妈妈是爱我们的,她只是把大部分的爱给了她的学生和困难群众,把对我们儿女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甘公荣在家乡基层岗位上,默默坚守了几十年,先后荣获“萍乡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16年12月,甘公荣与母亲龚全珍一起生活的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甘公荣对父母的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刻骨铭心,她回忆:

爸爸一向非常节省,他给自己规定:不吃超过一块钱的食物,不穿超过一块钱的衣服。有一次,妈妈買了一块钱的甲鱼,结果,做好了端上来,爸爸一筷子也没有动。他不吃,我们也不敢吃,在桌上放了好几顿,弄得妈妈吃也不是,倒也不是。后来妈妈就再也不敢买这么贵的菜了。

有一次,爸爸去买拖拉机,晚上去住旅馆,但是服务员告诉他没有房间了,爸爸说,那你就给我一张凳子、一点木炭,我在这里坐到天亮就行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几个旅客,服务员却给他们开了房间。这时爸爸才知道,原来服务员是看他穿得这么烂,看不起他,觉得他没钱住店。

后来,吉安市的领导知道爸爸来了,就去各大旅馆找,但都没找到,最后在这个小旅馆的角落里找到了爸爸。服务员听说这个穿得破破烂烂的老头儿就是甘祖昌将军,吓坏了。这时,爸爸对她说:“小同志,不要看不起农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

1957年至1984年这18年间,爸爸的工资收入加原有存款共计102452元,其中支付用于国家建设的有79032元,占总收入的80%。他伤病缠身,经常要去医院看病。按规定他的医药是100%报销的,但他坚持不花公家一分钱,在他逝世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了5000多元的医药发票,全是他自己掏的钱。

在父母的影响下,甘公荣一直坚持做公益。1991年,她开始一对一帮扶学生,一直没有间断,到底帮助了多少学生和困难群众,她已记不清了。她还担任了社区龚全珍工作室志愿服务队队长,她的儿子、儿媳、侄女,都成为志愿者。2000年,甘公荣所在的单位精减岗位。在同事们看来,作为老革命后代,又有不少荣誉,怎么也轮不到甘公荣。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甘公荣主动要求“内退”:“我身体不好,不能占着岗位,该让年轻人上。”

如今,甘公荣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着帮助别人的事情。她说:“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我家的家风家教,也是传家宝,我这样做,还要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儿子、孙子,现在他们一有空我要带他们到乡下去走访,让他们自己看一看别人的生活,了解别人的困难。这样,当我老得动不了的时候,志愿服务的事业还有人能继续做下去。”

“我们的身份没什么特殊,但有一份特殊的責任,把将军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甘祖昌的孙子甘军19岁参军,21岁入党,24岁转业到工商部门工作,在基层工商分局一干就是十几年。然而,无论是在部队服役还是在工商部门工作,甘军的档案中从没有记载爷爷是甘祖昌的内容,这个“秘密”被他隐藏了十几年。

甘军在部队服役时参加过一次提干培训,在训练中撞伤右眼,致使右眼视网膜脱落,右眼视力仅为0.05,为三等乙级伤残。眼睛撞伤后,他主动找部队领导要求退出培训。他说:“我的右眼已经严重受伤,即使提干了,也会影响以后的工作。”

转业后,甘军进入工商系统工作,大家都以为甘军是因为近视而戴眼镜。关于自己右眼因公受伤致残的事,甘军对领导和同事一直守口如瓶。

大家知道后,好奇地问甘军,为何要隐瞒这两个“秘密”,他只是说起了儿时的家事。甘军从小由奶奶龚全珍一手带大,龚全珍对甘军要求非常严格,常这样教育他和家里的其他孩子:“我们不要因为是将军的后代而炫耀自己的家世。我们的身份没什么特殊,但更有一份特殊的责任,把将军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奶奶的话,甘军始终记在心里。

1998年夏,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得鄱阳湖大堤经受着史无前例的考验。正在部队服役的甘军和战友奉命连夜赶往鄱阳湖大堤排险。在大堤上坚守了半个多月后,甘军由于过度劳累患上了重感冒,高烧40摄氏度。部队领导和战友都劝他下大堤休息,但他吃完退烧药又扛起沙袋继续战斗,硬是扛到完成抗洪任务才随部队撤下大堤。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要想着国家,心里要装着群众,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完成抗洪任务后,面对上级的表扬,甘军用爷爷曾经对他的教诲道出自己的心声。

刚退伍到工商部门时,甘军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高坑工商分局王家源片区工作。“我是年轻人,理应多吃点苦。”

2011年7月的一个中午,甘军接到紧急任务,去查扣一批假冒商品。当时,满载假冒商品的汽车在驶往分局途中被一根挂在空中的电缆卡住了,车辆无法通过。炙热的太阳把电缆晒得滚烫,甘军一跃爬上车顶,将滚烫的电缆扛在自己的肩上。就这样,车辆是通过了,可甘军的肩头却被烫得乌黑,双手也被烫出几个血泡。

甘军在部队里三次获得“优秀士兵”荣誉称号,转业后连续九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六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他从没有向组织提过半点儿要求,坚持自己的困难自己解决。甘军的父亲早逝,母亲退休后每月只有几百元退休金。2003年7月,甘军调入安源区工商局青山分局工作。为了既不影响工作,又能照顾年迈的母亲,他在分局对面租了两间加在一起不足14平方米的民房,把母亲从老家接了过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让母亲住单位宿舍?”他说:“不能给单位添麻烦。”

2009年,甘军的女儿出生了。为照顾女儿,甘军的妻子辞去了工作,甘军家捉襟见肘,有时不得不向同事借钱买奶粉。领导了解到甘军的困难,想聘请甘军的母亲到分局食堂做饭。甘军说他分管财务和食堂,这样做不合适。不仅如此,每年年终的困难补助,甘军从不申报,相反,每次捐款,甘军从不比其他干部少捐。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还是那句话:“爷爷奶奶的崇高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甘家的后人,我要让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我自己这点困难自己能克服,还有很多人更需要帮助。”

甘祖昌的外孙金锋,从小就立下了向外公学习的志向。2018年4月,金锋所在的莲花县审计局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他头一个报了名。驻村三年,金锋住在简陋的办公室,吃在路边大排档,却给桥头村留下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金锋离开村子时,村民们十分不舍,一位老人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几十个鸡蛋,装在袋子里使劲往金锋手里塞。直到金锋离开,村民们才知道他是甘祖昌的外孙,纷纷称赞:“不愧是将军后人!”

(责编/张超 责校/陈小婷 来源/《甘仁荣:妈妈是一本书》,甘仁荣/文,《萍乡日报》2013年10月3日;《甘仁荣:我家的“传家宝”》,甘仁荣/文,《中国妇女报》2016年3月25日;《甘祖昌老将军和龚全珍老阿姨的女儿甘公荣:让红色基因红色家风代代传承》,刘旭/文;《中国妇女报》2021年6月29日;《甘军:延续将军梦想》,刘婧/文,《萍乡日报》2013年7月9日;《五访甘祖昌》,徐志耕/文,《铁军》2022年第4期等)

猜你喜欢

甘祖昌爸爸妈妈
“给后代留下革命传家宝”
甘祖昌将军的“遗憾”
唯大英雄能本色——谈采茶戏《将军还乡》甘祖昌人物形象塑造
我和爸爸
爸爸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爸爸冷不冷
不会看钟的妈妈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