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阿姨”走了,但精神永存
——纪念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

2023-12-11钱敏

人民周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甘祖昌白求恩模范

本刊记者 钱敏

2023年9月2日,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称为“老阿姨”的龚全珍走了,享年100岁。龚全珍,“将军农民”甘祖昌的遗孀,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逝世,自发前去吊唁的人不计其数。

在江西红莲,龚全珍和甘祖昌的故事几乎无人不晓。如果将龚全珍老人的百岁人生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成三段。嫁给甘祖昌之前的30年,与甘祖昌相濡以沫的33年,以及甘祖昌离开后的37年。难能可贵的是,她生命中的每一段都因不凡的选择和笃定的坚守熠熠生辉,其崇高的品格和无私的情怀令人感佩。

年少时,龚全珍目睹了日军的残暴和国人的悲惨,不想当亡国奴的她下定决心离开家乡。流亡辗转多省,她来到陕西城固。在这里,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她还参了军。

30岁,在新疆天山脚下,龚全珍与甘祖昌喜结连理。“对生活要求不高,为理想可以贡献出一切。”共同的价值观令二人在日后的生活中高度合拍。1957年,34岁的龚全珍拖家带口,跟随甘祖昌回乡下定居。甘祖昌务农,龚全珍教书,琴瑟和鸣。为帮助乡亲致富,甘祖昌捐出了每月工资的80%,龚全珍不但毫无怨言,还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拿出来贴补。

1986年,甘祖昌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他惦记的仍是乡亲们的农业生产,把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分配做了交代。继承丈夫遗志,龚全珍扎根山村教育的同时,扶贫助学,经年不辍。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过一生,这是龚全珍无悔的选择。为此,她感到心安,感到幸福。她在日记中写道:“人生,各自选择自己的路。我选择物质生活简陋,而精神生活充实的路,生活会愉快些、幸福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毋庸置疑,龚全珍是后者。

庸庸碌碌是一生,轰轰烈烈也是一生。客观上,人们很难拥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如何将平凡的人生过得有意义,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人生课题。

求解这道人生课题,“老阿姨”龚全珍为后来者做了绝佳的示范。1966年,回到农村任教9年的龚全珍在日记里写道:“要像他(白求恩)那样对工作高度负责任,对同志同学无比热忱,更要学习他(白求恩)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闯出一条路来!”

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主席曾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离休后,龚全珍继续发挥余热,扶贫助学,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2015年,她更是郑重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只要有用就全捐。”数十年如一日,就像和煦的春风、温暖的冬阳,龚全珍用无私的爱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和最美奋斗者等光荣称号。

“老阿姨”走了,但精神永存。让我们以龚全珍为榜样,降低物质欲望,提升精神追求,少谈个人利益,多谋公共福利,争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猜你喜欢

甘祖昌白求恩模范
纪念白求恩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给后代留下革命传家宝”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甘祖昌将军的“遗憾”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唯大英雄能本色——谈采茶戏《将军还乡》甘祖昌人物形象塑造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永恒的坚守: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老人关爱下一代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