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谓高概念电影

2023-10-19曹怡平

书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好莱坞明星概念

曹怡平

不管你知不知道高概念电影是什么,你大概都能说出点核心元素来。“高”的东西,直觉往往都有点大吧。高概念电影的确“大”。要制作一部高概念电影,它的预算肯定大。在当下好莱坞标配的高概念电影里,少于一亿美元的预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概念”。市场经济的时代,一亿美元预算上身后,能交换来许多美好的可能性。一部影片是否好看,首先考虑是否有明星的加持。明星的不同咖位决定了片酬的不同水平,顶级好莱坞明星的片酬通常是两千万美元起。再厉害一点儿的明星,还可以把手赤裸裸地伸向窗口市场。斯嘉丽·约翰逊和迪士尼的官司之争,不就是双方对票房分享权有点不同的“小看法”吗?

敢向窗口市场“伸手”的明星,通常拥有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庞大粉丝。这些粉丝听到他们参演的消息,刷到他们参演的海报,纷纷表示要去影院一睹巨星的风采和精彩绝伦的演技……只要粉丝的念头一动,全球各地院线火力全开地加班加点,一场财富制造的盛宴就徐徐拉开帷幕。明星的面孔再好看,演技再惊人,为了避免观看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乏味和乏力感,总得有点儿其他看头吧。

好故事无疑是那点儿看头。电影不就是讲故事的媒介吗?可如何定义好故事呢?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种好故事的定义方式。高概念电影对好故事的要求很简单,它肯定得是知名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知名度越高,成为高概念的可能性就越大。隐藏其后的算法其实很简单,知名IP和巨星一样,自带粉丝群。越知名的IP,潜在的粉丝群就越大,跨越国界的可能性就越高。《哈利·波特》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当年华纳兄弟在拿下影片改编权后,估计立马就开庆功宴了,它的粉丝来自世界各地,且以未成年人居多,这是一道多么易于计算的数学题。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哈利·波特》快拍完的时候,华纳兄弟不惜将《哈利·波特》第七部一剖为二,硬生生地弄出了“七部半”。这种“霸王硬上弓”的创意做法后面,赌的不仅仅是影片质量,更是全球观众的情怀。要拿下J·K·罗琳绝非易事,《哈利·波特》全球走红后的她,早已不是爱丁堡咖啡馆里靠领取失业补助苦度光阴的写手了。《哈利·波特》的版权助推她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女人。

除了好故事,视觉效果也是屡试不爽的法宝。在《蜘蛛侠1》一点五亿美元的预算中,有五千万美元留给了特效。为了捕捉蜘蛛侠在纽约摩天大楼间上蹿下跳的灵巧动作,剧组还专门研发了一台蜘蛛侠摄影机。在《黑客帝国2》中,为了还原革命者和杀手在高速公路上飙车搏杀的真实感,制作团队任性地修筑了一公里的高速公路……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特效是高概念电影的标配,在每一部高概念电影里,都存在好些夺人心魄的场景和段落,密集的“视觉轰炸”就是要在争夺眼球的激战中瞬间将你拿下。

说瞬间也不尽然。在《加勒比海盗》上映前,你已经在各种媒体上反复看到制作花絮、各大品牌节目的明星访谈、各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巧修饰过的推文、电视上反复出现的预告片……你看这些信息不用花一分钱,制片团队却得为此支付高额的营销资金。在项目启动之初,制片团队就开始推出营销活动,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之久。这不是“有钱就是任性”的土豪作风,它不过是为了不定期地埋下大大小小的引线,以便造出一种若无其事的巧合,并通过不同媒介的反复强化,最后在影片大规模上映时彻底引爆。当你鬼使神差地付费看了电影后,还觉得自己是自主选择、自愿消费。

由此可见,高概念电影肯定得花费巨额的营销资金。遗憾的是,营销成本根本就不在制片成本之中。按行规,一部高概念电影的营销成本大约为制片成本的二分之一左右。试想,一部花费一亿美元制作的电影,如果没有做到尽人皆知以及众多观众想看,那么这一高昂的投资很容易化身为投入深海的大石头。石头虽然不小,但和茫茫深海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如果没有激起点水花,对投资人来说就是巨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联艺公司推出了豪华制作的《天堂之门》,冷淡的市场反应直接反映在公司负债表上,并顺手将财务危机中的联艺送上了破产的快车道。这个故事足够惊人,也足以让投资者在高概念电影上映前的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为了让自己睡得安稳,投资人一定要让投入市场之海的大石头不仅激得起水花,最好能激起惊涛巨浪。这一切皆有赖斥巨资展开的营销之战,准备得越充分,编织的渔网越细密,打捞起来的战利品就可能越多。这是一道小学生都看得懂的数学题,好莱坞各大制片厂怎能不趋之若鹜而又欲罢不能呢?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高概念电影的一些核心元素:高预算、大明星、豪华营销。但具备这些元素就是高概念电影了吗?不一定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典好莱坞时期,出现过双片制。所谓的双片制,就是在院线接连放映一部A级片和一部B级片,让观众产生花一部电影的钱看两部电影的消费错觉,由此拉动经济危机时期低迷的消费欲望。A级片的预算高,加盟的明星在当时红得发紫,制作也相对精良,特效也比较多。《乱世佳人》就是当时不折不扣的A级片,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的加盟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经过将近百年的岁月后再看这部电影,仍有不过时之感,足见当时制作的费心和尽力。

A级片很像今日的高概念电影,它存在的目的是激起足够大的市场水花,从而带动后续的一系列商业行为。比如,当观众蜂拥进影院观看《乱世佳人》时,总得抽点香烟、喝点饮料、吃点爆米花吧,这些商品的利润高得既悄无声息又非常惊人。电影院里都是潜在消费者,在好莱坞老电影院里可以看到青春美少女们端着贩售商品的架子,仿若移动刷卡机一样灵活游走于观众之间。大城市中心位置的院线,基本都为当时最大的五家制片厂垄断。《乱世佳人》要在这些影院里赚得差不多了,才可以流向二线城市的影院,依此类推,直到榨干《乱世佳人》的最后一分利润为止。五大制片厂没有控制的院线想要获得《乱世佳人》的放映权,必须接受与其捆绑出租的一大堆B级片。这时你可能要问,这不是垄断吗?

不错,这就是垄断,这一行为还获得了一个专有名词:包租。所谓包租,就是用一部A级片带动一系列B级片的出租。它可以是十几部的“小包”,也可以是几十部的“大包”,最高纪录达到一百零二部,就像一个巨无霸的火车头拖动长长的火车车厢一样。五大制片厂为何要制作这么多B级片呢?

和A级片相比,B级片的制作成本低。这里的“低”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它的品质相对低,不然也很难获得“B”的污名了。二是它的大量制作,主要是为了回收A级片豪华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好莱坞成为全球电影霸主的原因之一就是推出了豪华的摄影棚,成功锁住了光线,这样能更为高效、便捷地营造出白天、夜晚、四季的幻象,但也会依赖更多的布景。A级片的布景通常耗资甚巨,《乱世佳人》里的布景用一次就扔掉,既不环保也不经济。把它胡乱改改,或者原封不动地运用到B级片中,观众既不关心,也看不出来,这就降低了制片成本。再者,当时的明星、编剧等创意人才受制片厂严密控制,必须签署长期雇佣合同。对制片厂来说,长期合同的好处是易于控制,缺点是必须定期支付薪水。光拍A级片,开工时长显然不足。让员工躺着拿工资,显然和制片厂的期望不符。B级片就是让为了让创意人员尽可能地待在流水线上,这是降低成本的又一思路。包租让B级片的销路不愁,直到1948年《派拉蒙法案》明令禁止包租为止。

在双片制时期,A级片有知名IP、大明星、高预算的支持,看起来符合高概念电影的很多特征。那时的电影,可以看作高概念电影吗?我们在这里留一个悬念,把答案放到后面一起解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罗马假日》可谓经典永流传。这部电影的制作动机始于好莱坞到罗马提取冻结在当地的利润。二战后的欧洲各国苦于国计民生,冻结了好莱坞在当地赚取的利润。为变相提取利润,好莱坞制作团队挺进了伦敦、巴黎,罗马也不例外,《罗马假日》就诞生于这一动机。为了能在提取利润时稳赚不赔,该片执意聘请了受麦卡锡主义波及而被禁止工作的知名编剧特朗勃,他的加盟为影片增色不少。

当时的好莱坞进入欧洲,除了提取利润之外,还为重获奇观。此时的电视工业已经在美国展开了星火燎原的攻势。作为家庭娱乐的鼻祖,电视既免费又方便,还匹配居住郊区化、多子化的美国中产生活方式。电视越成功,好莱坞的危机就越大。为谋求生存,奇观化就是选项之一。这种做法不过是为了让电影有效区别于电视,让观众心甘情愿地付费观看电影。选项之二是成人化。美国颁行《海斯法典》后,好萊坞建立起了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这让经典好莱坞的电影显得既纯情又不失道德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好莱坞,已经顾不得太多。不来点香艳的“佐料”,观众凭什么要离开温暖的家,驱车几十公里重返电影院?《七年之痒》多少有点这个意思。片中的梦露在地铁通风口纳凉时,裙子别有用心地飘起来了。而电影故事本身就值得玩味,一个陌生的美少女闯入了一个中年已婚男人的家庭,这样的创意,编剧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想都不敢想。

《罗马假日》《七年之痒》都有大明星加盟,预算肯定也不低,它们看起来有点像《乱世佳人》的变体,但这样的电影算高概念电影吗?

高概念电影有几条核心准则。第一条是大家耳熟能详,“可以用一句话讲清楚”的电影。转译一下,就是叙事简化的电影。叙事一旦走向简单,肯定不可能是高内涵了,它无疑在内容上走向低内涵。看看漫威这些年干的好事,《美国队长》《黑豹》《钢铁侠》……以及超级英雄集结的《复仇者联盟》,它们的叙事复杂吗?会在午夜梦回之际,给你带来任何启示和感动吗?不会吧。但为什么可以一拍再拍,因为它好赚钱啊!这种唯利是图的制片模式可以解释为何钢铁侠必须在《复仇者联盟》里战死,小罗伯特·唐尼不断飙升的片酬在吞噬着漫威的利润。它也可以解释为何《黑豹》的主演病死后,他的妹妹必须接替上任,成长为家园的终极保护者,因为这个系列电影还有很多利润想象的空间。

高概念的第二条法则是对类型有挑选。通常来说,剧情片、西部片、歌舞片自带较强的本土文化属性,因而很难进行全球化的营销和贩售,这类电影进入不了高概念电影的制作系列。动作片则不然,好莱坞百年多出口经验的反馈结果显示,动作片是容易获得商业成功的类型。这可以解释,为何高概念电影往往都是动作片,或者和动作片结合的类型片。漫威电影都是科幻动作片。《史密斯夫妇》呢?与其说是爱情片,不如说是在包装成爱情片的动作片。

高概念的第三条法则是对观众区别对待。高概念电影在制作之前,已经对观众的年龄层进行了下沉式挑选。理性程度越高的观众,获得高概念电影关注的可能性往往越低。这些观众懂得理性消费,知道迟延满足快感的奥义所在,在一天的劳累后驱车出门看电影的热情也在减退。

在高概念的检视标准中,低幼年龄组的观众具有最高的市场价值。他们的消费冲动不仅表现在购买电影票、爆米花和可乐时的非理性消费,还表现在购买特许授权经营产品时也没有任何的思考和抵抗力。在观看《冰雪奇缘》后,艾莎那身漂亮的长裙很快出现在迪士尼乐园的某个售卖专柜。营销不动声色地结合在设计精巧的娱乐项目中。在进行娱乐体验时,你和女儿会再次偶遇身着华丽长裙的艾莎。当你们心满意足地看完表演后,幽暗而狭长的通道一定会将你们导向长裙的售卖部。有机会去逛一下任何一家迪士尼产品的专营店,你就会知道父母们为何都希望尽快离开。特许经营产品的高利润,足以让高概念电影舍弃一大半年事渐高的观众。这也导出了高概念电影制作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助于特许经营产品开发和销售。

猜你喜欢

好莱坞明星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好莱坞精选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