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路上的行李
2023-10-19闫好丽
闫好丽
唐僧师徒四人在如来指引下到西天取经,路程是十万八千里,刚好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的距离。千里迢迢出行,哪怕是四个男子,一些日用行李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取经路上的行李有哪些呢?如来借观音菩萨之手送给唐僧的超级宝物锦襕袈裟和唐王御赐的紫金钵盂少不了。锦襕袈裟在孙悟空与观音禅院师祖的斗富中曾大放异彩,使贪财老和尚的“满堂绮绣、四壁绫罗”黯然失色。三藏教育行者“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不想这袈裟果被黑风山熊罴怪窃取,欲做佛衣会庆贺,还是观音帮忙才讨回袈裟。
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里,总是沉默的沙僧挑着行李。由阎肃作词、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看《西游记》长大的八○后、九○后两代人,想必都很熟悉:“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路途遥远,坎坷崎岖,寒来暑往,挑行李的活儿不容易,被贬下界的缘由不大光彩且法力又相对平平的沙僧,以此在取經小团体中获得稳固的一席之地。毕竟,谁人不喜欢话语少爱干活的合作伙伴?
实际上,取经团队是不断壮大的,最初是唐僧一人带着一名随从上路,肉身凡胎骑凡马。从随从被老虎吃掉那一回,提及行李是“两个包袱”,到解救出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的齐天大圣并将其收为徒弟,便是孙行者“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待云栈洞收八戒,一担行李由八戒担着,唐僧骑马,悟空开路。行李从两个包袱到一担,重量与体积随着人员增加而膨胀。
再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取经成员全部到位。第二十三回中八戒抱怨行李太重,悟空说:“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可知收服沙僧初期,是八戒与沙僧轮流挑行李。问答之中,八戒说出了行李都有些什么,“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四片黄藤编的席子,捆了长长短短八条绳,野外徒步,阴雨天也要有三四层毡包避雨防潮,扁担挑着许多行李不免要钉上钉子防打滑,加上唐僧的九环锡杖和给众人挡雨的大斗篷,行李真不算少。难怪八戒要抱怨“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都是徒弟,凭啥你悟空就两手空空行路。想来,一件衣服不能穿十三载,日用换洗衣物也得有几件,这一担行李全靠人力挑是不轻的活儿。八戒的第一次努力是希望驮着唐僧的高大肥盛的白龙马,“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奈这马不是凡马,建议被悟空驳回。
那么,八戒是何时把行李让给沙僧挑着,从此逃避重任的呢?还是第二十三回,黎山老母、南海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四人幻化成寡妇三女一家四口巧试禅心,只有时刻眷恋世俗生活的八戒上当,欢欢喜喜做上门女婿,并为自己的丑陋辩解:“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意思是说,虽然我长得丑,但是我勤快能干,呼风唤雨不在话下,一件九齿钉耙还能当种地的耙子使,岂不妙哉。及至被众菩萨一顿愚弄,绑在树上一夜,八戒连连求救。天亮后孙行者直想丢下他不管,三藏说:“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对八戒评价不高,当作笨劳力看待。尚未解救八戒,“那沙和尚却卷起铺盖,收拾了担子”,从此干起了挑行李的活儿。
八戒小心眼子最多,遇到困难首先想到分行李,多次说出“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之类的话,可见西去取经拜佛的心并不诚。
人们出行时带的物品为何被称为“行李”呢?“行李”连用在《左传·襄公八年》中就已出现:“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预注,“行李,行人也”,《辞源》也说“唐时官府导从之人”,曰行李,可见行李最初指的是人。龚延明在《简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辞典》中便将“行李”作为春秋时期的“行人别称”。“行李”又是如何从“行人”演变为后来的“行李”的呢?方勺《泊宅编》云:“人将有行,必先治装。”李与理通,理亦治也。这是说人远行要治理行囊,故谓之行李(理),聊备一说。晋北方言中的行李则专指被褥,《老残游记》第十二回写老残洗完脸“把行李铺好,把房门锁上”,可见行李是铺盖卷儿。《西游记》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在路上”的文学,“行李”一词出现不下百次,意义与我们今天相同,出行在外的一切用品都算行李。
一担行李从孙悟空到八戒再到沙僧的肩膀上,也反映出一个先来后到的规矩,师门中最晚入门的总是要更听话更乖巧一些,干更多的活儿,新入职的员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