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宜人,养生有道
2023-10-19张希
张希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暑秋交替的意思。今年的立秋是阳历的2023年8月8日。立秋之季,秋风萧瑟,秋叶飘零,故有落叶知秋之说。
立秋之后,中国南方此时还处于夏暑之时,暑热未消,秋阳高照,因而祖国医学将从立秋起至秋分的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素問·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也就是说人们在养生时,应顺应四时,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秋季养生,阳气敛降,阳消阴藏,皆以“收、养”为原则。
立秋要“三防”。
防暑——立秋时节一般处于三伏的末伏前后,所谓“热在三伏”,“秋后一伏”,此时暑热未尽,早晚温差大,“二十四个秋老虎”威力尤在。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
防燥——中医认为,燥为阳邪,易耗津液。常见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症状,且最易耗伤肺津,损伤肺络,出现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且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由肺及大肠,容易出现便秘。老年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相对较差,更应重视预防。
秋季防燥,以养阴润肺生津。在中医的五色中,秋季对应白色,故可多食用白色食物,如:麦冬、杭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饮,秋梨、莲藕、银耳也是润燥佳品。
防感冒——立秋后,昼夜温差大,很多人习惯进食过量冰饮,吹空调。也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面瘫等病症。因此,初秋之际,注意不要过于贪凉,易损及人体阳气。
日常生活如何调养:中医理论注重天人相应,人体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即对日常生活调养,包括对饮食起居、精神情志、运动锻炼等方面进行的调摄。
饮食方面,秋令进补有讲究。
立秋之后,天气并未迅速转凉,而是延续了夏季的暑热,饮食上可祛暑清热,汗出较多者,予绿豆汤、酸梅汤、菊花茶等消暑饮品。
之后天气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们在立秋时节有“贴秋膘”的习俗,需科学合理摄取营养,以补充夏季的消耗。
《素问》中提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故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以收敛肺气的作用,而辛辣则导致发散泻肺,因此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以及油炸之物,适当多食酸味及甘甜水果和蔬菜,酸甘食物可以化阴,健运中焦脾胃,还可养肝敛肺。
秋季还可以适当食用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生地粥。以调理脾胃功能,为后期的冬季肾之封藏奠定基础。
精神调养,调畅情志莫悲秋。
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五行中,肺属金,在志为忧。人与天地相参,随着立秋来临,天地间阳气慢慢收降,人的情绪也容易变得不稳定。尤其是素体肺气偏虚之人,有时候不知不觉情绪就莫名低落起来。这也是古人提及的,在秋天肃杀之气下,容易出现“男子悲秋”。
那我们该怎样做呢?《素问》中论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在进入秋季时,要做到收敛神气,心态保持平和,使得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才不会被秋天的悲伤忧愁心态所伤,以避秋季的肃杀之气,适应秋天平和之气。大家应该放松心情,劳逸结合,才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动力,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心情。
起居调养,加强锻炼健体魄。
立秋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说秋季应早睡早起,即以晚上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早起为使肺气宣发,才能精神饱满,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之性,符合此时“收、养”的养生原则。
运动方面,立秋之后,是开展各项运动锻炼的好时期,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秋气主降”,可选择一些平缓轻松的运动项目,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在这风清气朗的季节里,大家行动起来吧,度过一个平和滋润、健康愉快的秋天!
编辑/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