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3-10-19邵云飞刘露遥孔维嘉
□邵云飞 刘露遥 孔维嘉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引言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出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国将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单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是全面驱动效率提升、重构组织模式和价值网络、加速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意义重大。一批企业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军,数字化转型的试点工作稳步开展。但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机遇与风险并存,是不确定性极高的复杂过程,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还未进入数字化转型就已经以失败落幕。如何推动企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的热点。
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相关研究呈爆发式增长,形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热潮。例如,企业数字化转型受能力、政策、环境等因素驱动[1~5],通过能力构建、价值创造、战略愿景等路径机制[6~8]对企业的绩效、创新和竞争力等各方面产生影响[9~13]。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且艰难的战略变革过程[14],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内研究层次与视角纷繁复杂。然而,少有研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内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归纳,使得学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有所不足。
基于此,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剖析,梳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趋势并提出研究展望。本文呈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文量变化趋势,论文刊发的国家、机构和作者的网络特点,并发现研究热点与趋势集中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过程机制以及影响结果三个方向的探讨,由此提出这三个方向未来的可行性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一方面,通过整合现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零散研究,梳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方法、驱动因素、过程机制、影响结果等,加深研究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的理解,并指出组织竞合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突破性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态演化等研究的可行性,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的理论梳理,能够引导管理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和启发。管理者认知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规避转型中的陷阱,从而有效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活动。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字面上解读包含数字化和转型两个维度。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内涵理解的视角侧重点各有不同,大体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侧重于强调过程,即数字技术的应用;第二类侧重于强调结果,即企业产生的变化。具体有关内涵界定的代表性研究如表1所示。
表1 有关企业数字化转型内涵界定的代表性研究
(一)强调过程
这一类定义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种数字技术的应用过程。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业务,技术与业务实现“合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数字技术区别于传统技术,在工业4.0时代应运而生,通常被总结为SMACIT,即社交技术(Social)、移动技术(Mobile)、分析技术(Analytics)、云技术(Cloud)和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15]。具体而言,数字技术涵盖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引入企业生产管理、组织运营和研发创新等环节,用数字技术支撑业务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注入持续活力[16],实现企业商业模式、运营流程和客户体验持续创造高价值。
(二)强调结果
这一类定义的侧重点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结果,更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预期效果。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其目的在于重构业务模式[17]、变革组织架构[18]、更新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根本性提升,助力企业创造并获取更多的价值[19]。
总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也存在共通性,实质是通过数字技术的组合触发实体特性的重大变化,从而改进实体的过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企业各方面变革不断发生,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
二、研究设计
(一)方法选择
通过科学计量与数据的可视化可以有效避免因人工筛选文献造成的对研究热点与趋势的主观判断,CiteSpace软件是文献计量中最常用的可视化软件,通过呈现可视化知识图谱,帮助分析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一软件由陈超美教授开发,其主要功能包括对关键词、国家、机构、作者等的共现可视化,具备多元、分时、动态的特点,能够通过一幅知识图谱客观展现一个主题的发展脉络,既实现历史研究的回顾,也能助力研究前沿的预测。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等方面剖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现状,形成对这一领域研究成果整体情况的呈现,并进一步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分析呈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二)数据来源
为保证可视化结果具备可靠性和说服力,本文控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成果的质量,检索的文献来源限于国内外的权威数据库,包括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其中中文文献来源类别选定为CSSCI,英文文献来源类别选定为SSCI。中文文献限定的搜索主题词为“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外文文献限定的搜索主题词为“digital transformation”和“enterprise”。对检索结果进行手工清理,剔除重复、关键信息缺失、专家发言摘编等无效文献,最终得到669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33篇,英文文献336篇。
三、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一)发文量分析
国内外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文献分布如图1所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在2006年首次出现,2006~2018年间,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始终保持零星出现状态。2019年后发文量陡然上升。至今,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的发文量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比之下,国内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研究晚于国外十年左右。虽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其增速不逊于国外。国内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在2020~2022年间保持着同频共振,共同迎来爆发式增长,研究热度不断上升。
图1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英文文献发文量对比图
(二)发文国家或地区分析
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对发文国家或地区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结点圆圈越大代表发文量越高,连线表示合作关系。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数量来看,中国、美国、意大利分别位居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的前三名,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紧随其后。并且,各个国家或地区间的研究不是分裂的,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形成了国际间的合作网络。从网络的中介中心性看,西班牙的中心性最高,为0.94,在合作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中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中介中心性分别为0.64、0.44、0.37、0.89、0.47和0.23。可见,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在数量和时间上的差距不大,但在合作网络中的重要性还有待提升。
图2 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文国家共现图谱
(三)发文机构分析
将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对发文机构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如表2所示。就机构属性而言,国内国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文的主力军皆为高校,尤其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优势的院校为主。就发文量而言,中文文献中,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成果的主要力量;国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成果不局限于以中文表示,外文文献中也不缺乏中国高校的身影,西安交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在外文文献发文中做出突出贡献,Salzburg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Zagreb、University of Warwick是发文较高的国外机构。
表2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英文文献高发文机构排名
(四)发文作者分析
将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如图3、图4所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文文献的前十高产作者中,吴非以发文量6篇位居榜首,邱洋冬、谭伟杰等紧随其后。企业数字化转型英文文献的高产前十位作者中,LI、LEE以发文量5篇并列第一,LI、MUELLER等紧随其后。在这些高产作者中,并未形成明显的合作网络,也未形成发文量断层的核心作者,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的作者相对零散,并未形成稳定的作者群。此外,一些文章内容与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相关性,但主题未包含“数字化转型”“企业”“digital transformation”和“enterprise”,所以此类研究成果未被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图3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文文献作者图谱
图4 企业数字化转型英文文献作者图谱
四、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热点
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将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中文文献中得到一个含有147个结点,153条关联路径的共现网络,如图5所示,英文文献中得到一个含有340个结点,1 087条关联路径的共现网络,如图6所示。其中结点大小代表关键词频次的高低,结点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间存在关联。对比中英文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发现,相较于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结点和关键词间的连线都偏少,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中文文献的研究广度、紧密性等有待强化。
图5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6 企业数字化转型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频次较高的共引关键词通常反映了研究领域内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中心性意味着关键词在领域内的影响力[33]。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英文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进行整理统计,结果见表3。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文文献的第一高频关键词是“数字经济”,频次为58次,这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背景不谋而合;其次为“制造业”“中小企业”紧随其后,频次分别为23次和18次,说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对象集中于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此外,“数字化”“数字技术”“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等也为高频关键词。企业数字化转型英文文献的第一高频关键词是“digital transformation”,频次为135次;其次为“innovation”“performance”,频次分别为71次和63次,充分说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企业绩效间的密切关系;此外,“technology”“management”“dynamic capability”“impact”等也为高频关键词。一般地,当关键词的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时,说明该关键词是本研究领域关键节点。中英文文献中,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内的关键结点有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制造业、信息技术等。
表3 企业数字化转型高频关键词统计
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将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别如图7、图8所示,聚类编号越小,说明聚类规模越大。具体而言,中文文献有九大类别,分别是“数字经济”“制造企业”“公司治理”“数字化”“企业创新”“动态能力”“制造业”“中小企业”“大数据”。英文文献有十三大类别,分别是“internationalization”“business model”“dynamic capabiliti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digital platform”“financing constraints”“industry 4”“digital marketing”“sustainable public services”“big data”“routines”“social media”。结合以上的聚类信息可以发现,中英文文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研究对象、驱动因素、影响结果三方面。
图7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8 企业数字化转型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二)研究趋势
1.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分析
将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对关键词进行时间图谱分析,考虑到英文文献中“routines”“social media”两个聚类规模小进行剔除,最终结果分别如图9、图10所示。从聚类时间上看,中文文献在2017~2022年间形成9个聚类,其中“数字经济”“制造业”两类的时间跨度最长,研究热度持续保持。英文文献在2006年首次出现3个聚类,分别是“dynamic capabilities”“digital platform”和“big data”,这3个聚类的热度持续保持,直至2020年后“dynamic capabilities”和“big data”的热度有所下降,并且在2006~2022年间逐渐形成11个关键聚类。在中英文文献的关键词聚类中,都形成了“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和“大数据(big data)”这2个聚类。在中文文献中,“动态能力”聚类形成于2021年,“大数据”聚类形成于2017年后,对比英文文献“dynamic capabilities”和“big data”2个聚类均在2006年就已经形成,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英文文献的研究热点具有一致性,但中文文献研究成果滞后于英文文献。
图9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图10 企业数字化转型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2. 关键词突现分析
将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中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分别得到5个和9个突现关键词,如表4所示。中文文献中突现度最强的关键词是“中小企业”,说明中文文献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英文文献中突现度最强的关键词是“industry 4.0”,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施背景与驱动因素。中文文献中突现关键词的起步时间晚于英文文献,说明国外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普遍早于国内。从突现时间段看,中文文献2019~2020年的突现关键词为“中小企业”和“商业模式”,2020~2022年的突现关键词为“人工智能”“内部创业”和“共生关系”;英文文献2018~2019年的突现关键词为“industry 4.0”“enterprise”“digital platform”,2019~2020年的突现关键词为“system”“future”“firm performance”“digital strategy”,2020~2022年的突现关键词为“knowledge management”。根据中英文文献的突现关键词可以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基本沿着研究对象-驱动因素-影响结果的脉络推进。
表4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英文文献突现关键词
五、研究评述与展望
(一)研究评述
根据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结果,国内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脉络大致展现。工业4.0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催生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研究,近三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实现爆发式增长。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过程机制与结果的探讨,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文献。
1.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
第一类文献,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的探讨。此类文献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文献池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可划分为三类,分别是能力驱动、政策导向以及环境影响。
能力视角上,已有研究不仅关注了企业层面能力的构建,如探讨企业的组织能力[1]、信息技术能力[34]、动态能力[14],而且还延伸至个体层面的能力,如首席数字官的管理协调能力[35]、员工的数字素养[2]、CEO的复合职能背景[3]、领导力特征[36]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
政策视角上,政府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能够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大力支持[4]。政府出台的环境政策、需求侧政策和供给侧政策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的促进力量依次增强[37]。处于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企业需要搭建数字平台,推广移动/数字支付,提供数字化培训,构建数字化协作生态圈,政府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38]。政府的创新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担企业的资金压力,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起到激励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39]。精准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对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激励,通过这种“事后补偿”分担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稳定投入[40]。
环境视角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变革过程,企业所处的环境与企业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城市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仅能够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率,而且能够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深度[5]。开放的资本市场丰富了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41]。
2.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制
第二类文献以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制为主。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充满风险与挑战。管理学界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已有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即是企业数字化能力和价值获取能力的构建过程,通过认知与构建数字化能力、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6]。企业是否能够成功迈向数字化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对工业4.0进行技术投资、感知能力的构建以及知识共享的实现[7]。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的战略更新过程,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能够为其数字化转型扫清障碍,加速企业重大业务的改进[14,42~43]。也有学者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与企业的六要素有关,分别是公司的战略、愿景与数字化转型投资的一致性、创新文化的适用性、拥有足够的知识产权资产和专有技术、数字能力的实力以及数字技术的使用。此外,数字原生企业与数字非原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有所区别,数字原生企业可以通过环境-技术主导组织协同、技术-环境主导组织协同和技术-环境主导三条路径实现数字化转型,而数字非原生企业只能通过技术-环境主导这条路径实现数字化转型[44]。
3.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
第三类文献,主要关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后的变化与结果。已有研究从绩效、创新、竞争力三个视角进行了探讨。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绩效提升的重要路径[45]。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下,加速数字技术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10]。中小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强化研发利用能力和研发探索能力,为新产品绩效提升的提供重要保障[9]。增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46]。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各个业务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47]。并且,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绩效的提升作用因企业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大型、国有的企业中绩效提升的效果相比于中小企业更加显著[48]。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动力[49]。数字化转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企业产品和流程的创新产生积极影响[11]。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发挥“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两大抓手作用,提升融资能力的同时缓解企业内部代理冲突,缓解创新活动的高成本投入和高风险,进而增加企业的创新活动[12,50],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51],提升企业的双元创新的投入水平[52]。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微观促进、系统汇聚、反馈和市场规模的动态调节四种机制全面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数字化程度、创新成功率和创新收益[53],是产品、流程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跳板[54]。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竞争力增强的重要动能。传统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通过互联网营销等方式提高销售能力,通过产品数字化等途径提升产品质量,三管齐下促进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的提升[55~56]。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采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生产和服务逻辑,重塑企业价值创造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服务的差异化,进而帮助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13]。
(二)研究展望
1. 丰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下的必选项,也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然而,企业的战略转型仅依靠内部力量驱动难以实现,联合外部力量,在同一竞争市场中寻求资源协同,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企业的跃升已成为企业间的主流选择[5]。管理学界对组织竞合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两大领域进行了广泛探讨,但少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尤其是忽略了组织竞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由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组织竞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机制,以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更准确的理论指导。
2. 拓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制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战略变革过程,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表现,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一方面,根据CiteSpace的可视化结果可知,现有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对象聚焦于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缺乏针对新型产业企业、大型企业等数字化情况的研究。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演化的动态过程,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制的探析缺乏长期追踪,并且不同类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对比研究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不断深入,探讨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动态演化并对比其数字化转型的不同机制,以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3. 延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在于在转型过程中掌握并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等的革新,最终提高企业的持续性竞争优势。突破性创新是一种能力跃迁型的不连续创新,强调通过新技术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来颠覆原有市场格局,帮助企业在技术与市场领域取得领先地位[57]。企业内部深度数字化条件为企业发展突破性创新提供重要机会窗口[58]。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嵌入关键要素,打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实现商业模式的更新,这为突破性创新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全新市场。根据关键词共线图谱可知,创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研究主题,突破性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分支,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突破性创新间的内在机理值得深化研究,为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后来居上提供借鉴路径。
综上,本文依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梳理,并基于此提出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趋势,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借鉴。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企业数字化转型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助力。本文呈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揭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上的驱动因素、过程机制与影响结果,对复杂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启发,提升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