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宋尚意书风对晋“二王”法书的接受
——以米芾书法创作为例

2023-10-19朱进

书画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王献之结字学书

文_朱进

铜陵市书画院副院长

内容提要:中国书法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嬗变,由象形文字而演绎成抽象符号,由文字的实用性而发展成艺术的审美,注入了历代艺术家的思想追求和蜕变,形成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的书风。本文从宋人尚意书风视角,沿流溯源,通过对宋书家个体米芾学书历程的分析,探讨其尚意书风对晋“二王”尚韵书风的接受,阐述其与“二王”书法艺术之共性与个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米芾,字元章,世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为北宋著名书法家,善诗文,工书画,精鉴赏。其性格疏狂,行为乖张,审美观念也异于常人,故有“米颠”之称。米芾书法沿唐追晋,得“二王”风韵,书风沉着痛快,自成一格。其代表作有《蜀素帖》《苕溪诗》《研山铭》等。书学理论也颇有建树,常发异论,见解独特。论述以《海岳名言》称著。米芾学书的主要资养是师法晋韵,崇尚自然,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

试验所用土样取自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所取试样为砂质黄土,土样呈灰黄色。现场取样采用刻槽法,取回试样后应立即进行室内的制样与养护工作,并测定土的基本物理参数,土样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制备好的试样如图1所示。

一、宋意晋韵:两代书风相近的审美意蕴

书法历史,源远流长。“二王”之前尚有李斯、蔡邕、钟繇、张芝等,以端庄、古朴书风称著于世。但他们皆因书圣王羲之的出现而位居其次。王羲之书法成就,《晋书》形容:“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图1)

图1 东晋 王羲之 大道帖

东晋玄学是成就晋代书法的基础,文人逃世,追求个性的解放,心驰笔驱,产生了韵,形成了魏晋书风的初始轮廓。所谓韵,即文人心中之意蕴。这种意融入书法作品,即笔墨天成,妙合自然,是超然于有限物质而形成的作品的内在精神,而其本质就是魏晋文人“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超然风度的自然流露。盖因文人自觉,其心外化成象,书亦成之。中国书法自王羲之出,即拉开中国文人书法自觉之序幕。而宋书之意,在唐人的基础上,借助学问文章之气的强有力的支撑,“我书意造本无法”,占据着尚意的历史空间。宋人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审美,努力寻觅晋人萧散、超脱、放达的风流神韵。晋书之“韵”虽不可触,以意达之亦可接耳。宋代书风纵横跌宕、沉着痛快。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自己的一种心境。笔者认为,宋人书法尚意主要强调性灵、情意。其“意”的范畴非常广泛,性情纵横,自由豪放,自我宣泄,意造险绝,不拘成法,等等。宋人力求打破唐人拘于法度的程式化,向法中注入新意和活力,从而表达自我的意愿。而米芾则把宋人尚意书风表现得最为充分。米芾极力推崇晋人书法,认为从晋人书法的风骨精神中,能找到他个人书法风格的归宿,这体现了与“尚意”书风的一种契合。特别是米芾所崇尚的“趣”的天真与魏晋风流的萧散简远、率真自然的审美意趣实现了高度统一。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这与晋人以老庄为基,追求精神的大自由、大洒脱一脉相承,共同的本体则是写心、写性、写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1]

二、弃法追韵:米芾对晋“二王”书风的接受

如果说宋意启蒙于欧阳修,则肇于蔡襄,盛于苏黄。米在“宋四家”中是最标新立异的一位,人怪字亦奇。米芾精研古法,力宗“晋韵”,注重书法的自然和意趣,追求古雅之气。他的很多书学言论,在今天看来都有借鉴的价值。米芾又是一个独立不群的人,从他对晋唐书法的评论中可以看到其审美追求。在学书过程中,米芾不迷信、不盲从。他根据自身的审美理想来选择学书的方向,从初学唐到后来卑唐尊晋,可以证明这一点。米芾书法初法唐人,尤其在元丰五年(1082)受苏轼点拨,并大量临习唐人法书之后,他逐渐意识到唐人书法的诸多弊病,特别觉察到唐人书法中受唐楷影响,对法度的要求过于严格,当其书法的意趣和率真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时,便开始产生卑唐意识。在米芾看来,唐代的书法过于注重法度,缺少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唐楷横画起收太过刻意,用笔动作复杂,细节过多,点画刻板,结字和体势上过于平正。米芾认为,“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真字须有体势乃佳尔”。也就是说虽然楷书笔画规矩,但还是要表现点画的呼应关系和自然书写,结字平正而不能失灵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意趣。二是强调唐楷结字生硬,用笔不自然。米芾认为唐楷的结构有造作之嫌,根本没有他自己臆想的那种天真平淡之趣。而他对晋人的用笔和结字的驾驭能力尤为崇尚,更向往平淡天真的“晋韵”意趣。三是米芾认为唐人楷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真趣。他对自己师法过的唐代两位书家褚遂良和颜真卿也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评。他认为颜真卿学褚无平淡天成之趣……四是对唐人草书格调的轻视。从米芾的“草书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在他眼里唐人的草书未入高格调,主要是因为不得晋人之韵,这也是米芾摆脱唐人法而直追晋人韵之原因所在。宋人之意与唐人之法有冲突,而与晋人之韵是相向而融洽的,也就是说,宋人在理与情之间更倾向于真趣之情。

米芾一生博采众长,最终以王献之笔意和书风为依托,渐呈己意,终成一家,形成了“八面出锋”的米家笔法,为宋尚意书风注入一股新流。

这种书风与他内心对书法意趣的表现有契合之处。他临摹王献之法帖几乎乱真,所临王献之的《鹅群帖》就连王诜、沈括等同时代的书法大家都难辨真伪。《宋史·文苑传》中说,米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宋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元章……其变体出于王子敬。”这表明米芾书风的演变受到王献之书风的影响。米芾书法吸收“二王”用笔结体之精髓,不但在行书上以“二王”为追摹对象,草书格调也直追晋人。米芾自弃“唐法”崇“晋韵”之后,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对晋人书法的学习之中,并将“入晋人格”作为他的终身学书追求。米芾将“二王”用笔中侧锋相互交替运用、中锋立骨、侧锋取妍作为用笔原则,尤其是对侧锋取势夸张运笔之起讫,在笔法转换中注重行笔之轻重提按,力求使转笔断意连,以追求魏晋之洒脱超逸、简远精妙之韵。(图3)

图2 东晋 王献之 中秋帖

图4为在纯水饱和状态下不同掺砂率混合物的剪应力与位移关系.由图可知,纯膨润土出现了应变软化现象,而掺砂混合物只有应变硬化现象;纯膨润土的抗剪应力大于掺砂混合物的抗剪应力,并且掺砂率越高,抗剪应力越小.当剪切位移达到5 mm时,纯膨润土强度与掺砂混合物强度几乎相等.

图3 北宋 米芾 临沂使君帖

三、酿蜜去花:米芾尚意书风的形成及对后世的影响

米芾自云,其“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其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2]360。米芾所取得的书法成就与他后天的苦练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他每天临池不辍,“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2]363。米芾“集古字”是集何人?其《自叙帖》文曰:“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诅楚》《石鼓文》。”可见其学书曾各取所长,转益多师。宋元丰五年(1082),米芾“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3]。在苏东坡的指点下,米芾转习魏晋书法,深研羲献父子,尤其得力于献之。他将“二王”无意的外拓法进行了发挥,化唐人刻意之法入晋人无意之韵。米芾通过对“二王”结字的欹侧、俯仰、疏密等体势的夸张,获得一种随意造险的结字效果,逐渐形成鲜明的结字特色。

米芾临摹前贤的经典法帖,并不是全盘皆收,他化裁众字,为己所用,在意趣上注入自己的思想。他擅从字的势来加强笔画的形,在继承“大王”笔法和结字的基础上,又更多地吸收了“小王”的笔势和字势的姿态,并逐渐形成符合自身创作风格的特点。他以刷笔取势,直爽而挺洁,尤对“二王”很多行笔和字势进行了改革。如米之《方圆庵碑》(图4),虽取法“大王”,却又有别于“大王”,得颜之笔法而参以己意。

图4 北宋 米芾 方圆庵碑(局部)

米芾在弃唐法崇晋韵之后,一心倾向“二王”,并终身不倦。在风格创变上,米芾更关注王献之法书,后来的评论者也都指出这一点。《宋史》上几句对米书的评价,突出了“得王献之笔意”,可以说是很好的概括。还有南宋范成大说“米礼部行草正用大令笔意,稍跌宕自成一家”。这些评论证明,米芾在临摹王献之法帖(图2)上曾下过很大的功夫,尤其推崇王献之具有连绵气韵的“一笔书”。他在评王献之《十二月帖》时认为:“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米书当时并不彰显。自南渡以后,高宗开始重视米书。孙觌说:“绍兴天子访求其书,始贵重于天下。”杨万里也说,高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其后有张孝祥、范成大、张即之、赵孟坚诸人学书皆从米入,取得可观的成就。元代赵孟、鲜于枢皆钟爱米书。米、赵俱从古入,只不过,米芾的“古”是求自然率真,侧重“意趣”“风神”;赵孟的“古”求其“法度”“雅正”。相比之下,鲜于枢的复古与赵孟取法魏晋、直追“二王”的路径不同,而是以魏晋为基,着重于以唐人为师,强调法度和骨力。鲜于枢在学米中,有自己的主张,知法而变,取米字笔法沉雄以及结体恢宏,得气势与骨力,兼顾唐法晋韵而自呈风貌。

2.3.2 精密度 随机选取6个心肌组织样品(编号分别为1 001、2 004、3 106、4 106、4 108、5 109)混匀进行前处理,按实验室建立的分析方法,按体积比1∶1加入0.02 mg/mL混合对照品溶液,样品重复进样6次,用各物质的标准曲线,计算各物质的浓度,用浓度结果计算样品的日内精密度;第2天再重复进样6次,计算各物质的浓度,用12次实验结果计算样品的日间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除ATP日间精密度3.80%、肌酐的日间精密度4.98%之外,各组分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2%,说明心肌样品中各能量组分的精密度良好。

明人喜效米字奔逸、洒脱,如张弼、祝允明、文徵明、陈淳、莫是龙、徐渭、邢侗、米万钟等无不取一瓣心香,但后世称善学者当推董其昌和王铎。董学米而出之以清淡,而王学米更益之以得势,在米字的基础上各出风格。至清傅山、查士标、笪重光、张照、王澍等,皆以米筑基而开来。“清四家”除刘墉外,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亦皆学米书,各呈风流。米字以其俊秀雅正,也受到当代书家的追捧。历届国展法米者不绝,可见米字尚意内核正契合当代人的审美。这也将不断引起当代书坛对米芾书法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进行持续的探讨。

猜你喜欢

王献之结字学书
王献之依缸习字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王献之练字
学书杂述一则
王献之练字
《石门铭》技法探微(二十)
书法“结字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课堂实录)
学书感悟
楼兰简纸文书书法解析(十)
我的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