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优化路径
2023-10-19奚彩霞
奚彩霞/文
电力营销工作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电力营销工作会对企业收益产生直接影响。就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而言,其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电力行业要想实现长效发展,就必须全方位把握电力营销工作的安全风险,高效处理好相关问题,以夯实持续发展基础,提升企业经济、社会效益。
电力营销的概念
电力营销的特征
电能与一般工业商品明显不同,具备无法鉴别及无法存储的特性,同时发电商与电力用户作为电力营销中的关键群体,交易方式不同于常规市场。电力营销的主要特征如下。
较强的技术性
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开始从资金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在电能生产、电能销售、电能经营等环节中积极引进现代科技。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大力推动电能运营管理电子化、计量配制信息化、信息传送自动化,是电力营销技术性较强的表现。电力企业要想提升经济效益与服务质量,就要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打造现代化的电力营销工作模式。
较强的整体性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能、输送电能、变配电能、使用电能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在电力营销工作中,要密切结合各环节功能,抓住电力生产、电力流通、电力使用等的优势进行产品营销。缺少任意环节,很容易对电力营销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为确保电力企业安全发展与经济效益提升,电力营销人员要集思广益,想方设法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较强的服务性
电力产业属于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不管是生活用电,还是社会生产用电,都在电力营销的工作范围内,加之电能难以储存,如何让电力企业和电能用户保持良性交流是一大问题。一方面,要确保电能输送的安全与稳定;另一方面,信息化营销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也尤为重要。
电力营销安全风险的概念
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容易在电力设施、工作人员、电网运行等方面出现安全风险。电力营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泛指工作人员为了规避安全风险所开展的风险鉴别、风险评价、风险管控等工作,其目的在于确保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电力营销工作主观性较强,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因此电力营销工作人员要有主动预防意识,将相关风险降到最低,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助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电力营销工作存在的安全风险
收费风险
电力营销工作中,回收电费是重点工作,是增加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电费的按时按量回收,关乎电力企业的财务效益。就电力营销工作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回收电费时,时常出现拖欠电费或延迟缴纳电费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企业电费不能及时回收,对不善经营的企业而言,很容易出现电费坏账问题。
业扩风险
业扩是电力营销工作的重要部分,与其他工作存在密切关联。就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安全风险。一方面是供电方案存在的风险。供电方案泛指电力企业为用户提供的电能供应方案,包含电能、电价、计量方法等。对用电大户而言,如果供电方案存在设计合理性问题,很容易导致用电效果不佳,这会引起诸多问题,如拖欠电费、客户投诉。另一方面是合同存在的风险。合同能证明供电企业与用户的关系,是双方落实权责的前提。若签订的合同不够规范,合同没有对相关问题或违约现象进行明确规范,很容易提高相关风险的发生概率。
经营风险
一是抄表存在的风险。在电力营销工作中,抄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是明确用户使用电量的前提,也是电费核收的基础。若抄表不准确,就无法明确记录用户使用电量,这样必定会对电费回收产生不利影响。二是窃电风险的存在。窃电风险存在于电力营销工作开展的全过程。虽然电力企业加大了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但此种情况仍频繁出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常出现利用高科技窃电的情况,这影响到电力营销工作的正常开展。
电力营销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电网配套设施亟须完善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电网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但由于电网整体结构比较复杂,所以仍有很多地区资金不足,配套工程无法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商业发达,所以负荷比较集中,这些地区经常出现电网运行满负荷、超负荷的情况。时代的发展使人们对电能的需求增加,但配套设施建设缓慢等问题容易对电力技术改造与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导致个别电力集中负荷区域的电力不足。
服务理念亟须更新
长期以来,供电行业发展几乎未曾受到阻碍,大量电力企业产生有恃无恐的心理,这导致电力企业出现服务质量不佳、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暴露出行业管理方法不科学、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如果用户在出现用电问题时,不能得到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及时回复,难以获得优质用电服务,势必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电力行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电力营销管理方法不健全
目前,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上存在滞后现象,管理制度、工作模式等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由于用电管理不良,所以各个区域用电价位存在差异,出现严重的电能浪费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由于输电线路运行时间太长,设备设施老化,所以出现漏电、失修等情况。其二,管理混乱。在私人承包电费的情况下,对个别用户的电能使用造成一定影响,且其他负担需要转嫁到其他用户头上,导致用户用电不公平。其三,窃电情况严重。窃电不仅会增加用电管理工作的难度,还会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不利影响,且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建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
营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电力营销作为电力企业的前沿工作,其服务质量能够代表企业形象。营销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交流能有力展现电力企业的整体形象。优秀的营销人员会发挥自身职业素养及工作能力留住客户,在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同时,在客户心中留下良好印象。当前,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大龄员工数量较多、前沿思想认识不足等,因此需要着力提高电力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
电力营销安全风险管理优化路径
针对性加强电网改造,满足发展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各行业开始广泛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且伴随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家用电器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对此,电力企业要放眼未来,除了加强原有电网改造外,还要按照实际发展需求合理规划电网。只有具备充足的电能资源,电力营销人员才有底气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营销服务。
完善管理体系,降低安全风险发生概率
电力企业要完善电力营销工作管理制度,健全营销工作管理系统和体系,将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融入规范和制度。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落实自身职责,在确保电力营销规范的同时,规避电力营销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具体而言,在完善营销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全面分析市场风险因素,科学控制电能价位等风险因素,深入了解市场电能供需情况,避免出现自发电等现象,切实按照电费计价的综合标准预防电价风险。市场风险管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电费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用户的信誉度,详细核对用户提供的资料与申请信息,在抄表工作中始终保持谨慎负责的态度,反复确认电量,详细核算用户使用电能的费用数据,有效减少电费回收风险。
加强营销监督,注重营销稽查
要实现电力营销安全风险的强化管理,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完善营销监管系统,打造一支营销稽查小队,全程跟踪管理电力营销工作,促进电力营销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电力营销稽查小队要细致监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电能质量以及用户反馈等。稽查小队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实现对电力营销工作的常态化稽查。稽查人员对电力市场供需情况及电能价格等应做到时刻掌握,包括电能质量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实现对电力营销工作的全流程管控,促进电力营销工作的优质开展。要实行问责奖罚制度,营销人员因操作失误引发安全风险时,要根据风险的大小与损失等追究责任到人,确保稽查小队警示作用的充分发挥。
建立评估系统,加强风险防控
加强对电力营销工作安全风险的评估,是有效控制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比较初始制定的控制目标和风险控制结果,了解二者偏差,是评估电力营销安全风险的关键,管控安全风险的效果就是通过这一偏差体现出来的。在电力行业实际发展中,电力营销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其一,收集安全风险数据时,数据信息是否完善,风险系数是否明确;其二,安全风险防范对策是否从标准角度出发制定,安全风险防范策略之间有无关联,以及对这些联系是否重视等;其三,全部安全风险是否纳入风险防控范围,电力营销工作安全风险是否被合理识别等。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电力营销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队伍建设,只有引入高素质专业人才,着力强化营销队伍建设,才能实现营销服务意识的增强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切实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建设电力营销服务队伍,首先要重建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在给予用户优质服务的同时,通过管理制度、人员稽查等举措,促进电力营销人员服务态度转变,使其切实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耐心处理用户用电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其次,电力企业要转变传统观念。企业只有通过真诚的服务、积极解决问题的行动才能获得广大电能用户的好评与忠诚。电力企业要在提升电能质量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此留住现有用户、吸引更多用户,这样才能规避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风险问题。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电力营销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电力营销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在电力营销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原则,为用户提供真诚的营销服务。电力企业要积极更新管理理念,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区域发展实际,及时创新营销管理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营销监督工作、建立营销风险评估体系、强化营销队伍建设,同时要强化供电薄弱环节的电网改造,科学规划辖区电网,这样才能有力规避电力营销安全风险问题,降低风险系数,优化实际工作效果,从而助力电力企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