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10-19陈振奋

北方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双碳

陈振奋

摘  要: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发展阶段,确立了我国实现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定位。由于过度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煤炭产业自身局限性,内蒙古煤炭产业出现“两个不平衡”“五个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从内蒙古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应以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的科学理念出发,提出健全行业安全管理体制机应,坚持科技创新,稳步推进现代化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措施,从而推动煤炭产业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煤炭产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     双碳     新发展理念

我国长期存在的“贫油、少气、多煤”的能源结构特点,使得煤炭资源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上、经济发展动力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内蒙古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大、煤质好、地质结构平缓、易开采等优点,使内蒙古成为保障全国能源安全重要基地,煤炭产业也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渡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倒逼内蒙古煤炭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一、内蒙古煤炭产业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地域广阔,横跨我国三大聚煤区(东北、华北、西北),有10个含煤区,是我国主要的煤炭能源生产基地之一,对全国能源供应起着重要作用和地位。内蒙古煤炭种类丰富,长焰煤、褐煤、不黏煤等煤化程度的煤种数量多,占内蒙古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的97.66%。

(一)煤矿生产安全性持续提升,事故总量、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煤矿的安全生产是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基本要求。近年来内蒙古坚持推进“两个根本”的目标要求,对照“三年行动”的“两个清单”整改落实情况,坚决遏制矿山大事故,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督促企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已经取得成效。全区煤矿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由2011年的30起、50人减至2022年的10起、10人,下降66.6%和80%;较大事故由2011年的13起减至2021年的0起;百吨死亡率由2011年0.050下降到2022年的0.008,同比下降44.8%,与2011年相比下降71%。

(二)内蒙古煤炭产量增加,行业经济运行良好

2022年,内蒙古实现原煤产量11.74亿吨,同比增长10.1%,约占全国总产量1/4,位居全国首位。2023年1月到7月,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7.04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原煤生产的26.4%,同比增长1.8%,拉动全国原煤产量增长0.5个百分点。进口原煤13852万吨,同比下降18.2%。2022年从各个盟市生产情况来看,11个产煤盟市呈“六增五降”态势。其中,鄂尔多斯市原煤产量5.38亿吨,同比增长3.4%,占全区煤炭产量的67.4%;呼伦贝尔市作为保障东北地区煤炭供应的主力军,原煤产量同比增长8.1%,拉动全区煤炭产量增长0.7个百分点,全区煤炭产业经济增长稳步提升。

(三)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

内蒙古积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2022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严格规定新建和改扩建煤矿准入,新建井工煤矿原则上产能不能低于300万吨/年,改扩建煤矿产能不能低于120万吨/年。关闭了煤炭行业落后、过剩、低效率产能矿区,从2015年以来,全区累计退出落后产能0.69亿吨,新增优质产能1.6亿吨/年,全区单矿平均产能达259万吨/年,与2015年相比提升32%,大型煤矿规模占全区煤矿总产能的89.3%,与2015年相比提升4.2%,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蒙古煤炭产业深入推进,内蒙古产能主要向高产能、高效率、低污染的大型绿色矿区转型。其中计划在鄂尔多斯市新建一批现代化大型煤矿,120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产能占总产能的92%,产能结构更加合理。

二、内蒙古煤炭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一)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

1.开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平衡

内蒙古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差较大。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煤炭企业营业收入前三企业煤炭年生产能力分别为:5000万吨、8100万吨、5000万吨;企业拥有煤矿平均生产能力分别为:625万吨、733.33万吨、214.28万吨。而内蒙古小型煤矿总产量为270万吨、平均每座煤矿产能为30万吨。大型煤矿平均生产效率为2800t/(工·年),而小煤矿的生产效率仅只有300~500t/(工·年)。内蒙古煤炭行业煤矿的生产能力总体较高,但行业内生产能力、企业实力差距较大,导致影响区内行业健康发展。整体生产效率偏低,与世界采煤发达国家整体实力差距过大。其中,美国约为12000t/(工·年),澳大利亚约为9000t/(工·年),英國约为4300t/(工·年)。生产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不平衡是制约内蒙古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市场结构不平衡

2022年,内蒙古共有开采建设中的煤矿344处。其中达到120万吨/年生产能力标准的煤矿共202个,共计生产能力约9亿吨/年,占全区生产能力的91%。但内蒙古小型企业和小型煤矿较多,分布较为广泛,生产能力在100万吨/年及以下煤矿共142处,占全区煤矿总数的41.3%,除了鄂尔多斯市煤矿企业较为集中,其余企业分布在内蒙古其余盟市,地域横跨程度大。造成行业的不规则竞争现象,各个企业受规模经济的不同影响,盈利水平差距明显,使整合行业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为提升内蒙古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继续坚持剔除落后产能,向行业规范化、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

(二)行业发展不充分问题

1.安全发展不充分

内蒙古煤炭产业始终树牢“两个至上”“两个根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基本原则。通过实施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化解落后产能等措施后,行业重大事故发生率、每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行业煤矿安全形式实现了根本性好转。但煤炭行业的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较长、从业行业健康问题得不到充分保障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大量煤矿工人长期存在粉尘、噪音等职业危害对工人的身体造成很大不可逆伤害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实现煤炭行业安全健康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2.人力资源发展不充分

近年来,面对内蒙古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煤炭企业的专业性人才需求不减反增,特别对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稀缺程度呈现只增不减的趋势。造成人力资源稀缺的原因来源于一般性人才与岗位的不匹配。另外,煤炭开采等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少,具备熟悉信息化、跨领域、通过智能机械化设备进行施工与安装调试、应对紧急状况的技术人才从事煤炭行业意愿较低,造成煤炭行业结构性缺人问题十分突出。一线员工人口老龄化,煤炭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待遇较低等问题,也造成高水平人才流失,煤炭产业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愈发明显。

3.对外合作不充分

内蒙古拥有显著地域经济发展优势,自治区与8个省区毗邻;北部与蒙古国、俄罗斯两国接壤,现有18个对外通商口岸,实现与蒙、俄两国对外开放。但是内蒙古煤炭产业与蒙、俄兩国能源合作大多只涉及原煤的进出口贸易,对于煤炭能源效率提升技术开发、能源煤炭产品储存与利用等高水平领域合作较少。另外,随着一带一路深入发展,国家优惠政策、交通成本降低、多边合作意识提升,内蒙古在深化煤炭能源合作。但是大多合作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明显差距、技术条件较低等因素不利于推动内蒙古煤炭产业对外合作高质量发展。

4.创新发展不充分

高科技研发投入是实现煤炭企业从传统能源行业向创新型绿色发展行业转型目标的根本保证。根据《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研发投入(R&D)经费共计143.3亿元,较上年增长23.2亿元,同比增长19.3%。内蒙古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研究投入(R&D)为11.6亿元,同比增长58.01%,占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总研发投入的8.1%。而内蒙古煤炭产量占全国25%以上,远远超出研发投入的占比,这是导致内蒙古煤炭产业创新发展不充分的现实原因。

三、内蒙古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一)健全行业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安全高效采矿区

坚持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要求,健全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体制。煤矿实现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企业推进现代化信息建设、数字化信息监管,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保供的关系,坚持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的经营理念。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监管负责制,对安全监管范围24小时现实不间断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以及加强事故应急管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减少矿区安全隐患。

充分实现矿区安全生产必须改善矿区工作环境。一线矿区工人长期在大量粉尘、噪音、高温、高湿等环境中工作,对工人造成长期不可逆的身体影响,是阻碍实现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持续改善矿区环境既要坚持大气污染低碳排放,又要减少企业扬尘,就必须加大对企业的监管政策。实现数字化智能监管系统,24小时不间断对全区矿区监管,对企业扬尘、违规排位废弃污水等违法行为及时上报,第一时间对违规企业处理整顿,实现绿色安全矿区建设。

(二)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过渡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创新在煤炭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煤炭产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与新时代数字经济的深入融合,推动煤炭开采与利用的数据分析,实现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情况。积极应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矿区智能化、机械化,注重煤炭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研究与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煤炭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与关键设备的制造研发,解决当下区内乃至我国仍旧存在的高新技术卡脖子问题。

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仍然任重道远,2018年煤炭产业的碳排放量超过全国碳排放的80%。基于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以及煤炭能源所具备的安全、可靠等特点,内蒙古煤炭产业完成清洁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应有之义。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三)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加强人才储备

人才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人才自主培养是实现企业转型发展阶段的战略性重要方略。煤炭行业由于工作环境差等客观条件,高水平人才资源流失严重,要从煤炭企业自身角度出发,针对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员给予适当放权,使其拥有更大施展能力的空间。煤炭产业企业充分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仅要实现人才的自主培养,也要实现与国外高水平人才的对接。我国煤炭总体科技水平与顶尖国家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根本原因也是我国煤炭人才数量与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实现煤炭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人才引进和吸收,加强与国外高水平人才的交流,充分发挥“后来者优势”实现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

(四)加强并优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快降低煤炭低碳排放

加大煤炭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是实现企业优化绿色转型的物质保证。由于煤炭企业绿色创新研发存在较强正外部性,政府方面加大煤炭行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是提升煤炭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物质基础。在增加科研经费的同时,优化科研经费分配方式有助于提升企业科研产出效率,提升企业经营水平。企业自身应结合自身实际经营状况,分析行业内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科学分配研究经费,将有限资金用于解决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尽早实现区内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满芝,黄晓蓉,陈芝芝,张诗如.疫情对煤炭行业影响的传导机制和应对举措[J].煤炭经济研究,2020,40(4).

[2] 邰阳,赵一夫,王永平.内蒙古煤炭资源分布与开发现状及煤质情况分析[J].西部资源,2015,(6).

[3] 张锦,姚西龙.能源革命对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1,41(1).

[4] 康红普,王国法,王双明,刘见中,任世华,陈佩佩,秦容军,庞义辉,曲洋.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5).

[5] 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R/OL].中国政府网,2022-08-31.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双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双碳”背景下推动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思路
绿田机械:净利润复合增速超80%“双碳”目标加速企业绿色发展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