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制机制研究

2023-10-19岳川

北方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服务

岳川

摘  要:近年来,金融对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明显提升,主要金融指标创新,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稳妥化解,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金融资源获得感得到边际改善。本人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向全区各层级金融机构和各行业企业发放调查问卷200多份,掌握内蒙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现状和成效,总结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经验做法,提出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机制体制     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

近年来,内蒙古金融系统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明显提升,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融资成本持续下降,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效化解,为自治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一、内蒙古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做法

(一)服务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各金融机构立足本地,抓重点行业和领域,持续加大优势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蒙商银行针对锡林郭勒盟当地特色肉羊产业,加大对肉食品加工企业的支持,积极对接锡林郭勒肉羊协会,为企业屠宰季提供金融支持。邮储银行充分利用包头市在军工行业的特殊优势,成功落地军民融合贷。中国银行结合自治区“奶业振兴”战略,开发特色乳产业链授信产品,针对下游经销商推出“线上产业链贷款”。

(二)加大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力度

各金融机构落实各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策,创新支小模式,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提高信贷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业发展银行首推“3+X”金融服务模式,由政府主导筹资建立贷款产业基金,银行对纳入产业基金项目库中的乡村振兴优势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中小微企业开展独立办贷,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保证担保。建设银行依托网络供应链“e销通”业务,基于核心企业与下游经销商间订单,为核心企业下游客户提供全流程网上操作的网络金融服务。

(三)提高金融服务便捷度

各金融机构通过开设“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加强线上渠道运用等多种方式,持续改善信贷体验,提高融资便利性。如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全部营业网点开通服务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涉农、小微企业业务,提高基层机构贷款审批权限,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推行限时办结制度。蒙银村镇银行自主研发了线上“蒙银易贷”系统,集贷款营销、受理、客户评价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客户实时申请对接的需求。

(四)精准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了多种举措支持绿色信贷。兴业银行通过集团全牌照金融优势,联合子公司华福证券为包钢股份成功落地全国钢铁行业首单暨内蒙古自治区首单“碳中和债”;鄂尔多斯银行成立了“2017年绿盈生态贷款单一资金信托”项目,专项用于阿拉善盟生态修复PPP项目及附属设施建设。

二、内蒙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放缓,實体经济承接信贷资源能力不足

当前内蒙古传统能源产业去产能压力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接续产业还没有建立,各金融机构对政府项目和传统产业信贷投放路径依赖与对产能过剩和高耗能项目融资严格准入政策之间的矛盾,致使存量项目投放受阻。而新产业新动能对金融资源的吸纳能力有限,增量项目储备不足,对信贷投放产生较大影响。因实体经济承接信贷资源能力不足导致“放贷难”,银行购买地方债规模不断增大,致使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形成不良循环。同时受项目资本金不到位、工程建设进度放缓及已签未放项目用款需求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储备项目转化进度偏慢。

(二)金融资源投放不均衡,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存在

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受经营指标、抵质押品缺乏、担保方式有限等制约,银行业过度依赖土地、房屋、设备、存货等传统的抵质押品,对企业股权、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排污权、人力资本等增信措施认可度低和利用不足,不能有效支持轻资产少抵押品但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和成长性企业,服务效率不高。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领域优质项目聚集,存在某领域信贷投放过度集中和过度授信等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受经营网点少、金融科技能力弱等客观因素影响,下沉获客渠道单一,信贷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与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不足。农合机构等法人机构普遍资本规模、经营规模小,资金供给能力弱,存在信贷投放制约瓶颈,对科技创新企业、高端制造业等支持力度较弱。

(三)金融风险持续暴露,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受制约

内蒙古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偏低,科技创新能力弱,有韧性、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相对偏少,部分区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两高一剩”行业、传统加工制造业等过去盲目扩张、过度融资、转型滞后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暴露压力,资产质量压力持续增加,企业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下降,不良资产进一步劣变,正常贷款向下迁徙。金融机构在清收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存在司法诉讼追偿效率低、抵押资产变现难、税费高等问题,已判决案件执行难度大,依法清收执行难、周期长、变现难,折价高,导致清收效果不佳,进一步制约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四)金融生态环境亟待完善,金融法制保障有待加强

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系统化管理,信用信息整合归集难,政金企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存在“信息孤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及发布等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缺乏广泛认可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系统。融资担保机制未充分满足市场融资需求,缺乏支持担保机构发展的风险补偿机制。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流程、登记机构及相关配套措施尚未到位。

三、国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借鉴与启示

(一)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构建全周期全场景金融服务体系

北京市督导银行送金融服务“上门入户”,建设北京农村小微快贷中心,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浙江省通过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并通过发挥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帮助金融机构有效甄别企业信用状况,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融资优惠和便利。广东省创新“三农”信贷担保机制,建立现代农业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支农领域。

(二)创新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广东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型融资产品,推广产业链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新型融资产品。推出“技术流”标准体系,为科技企业量身打造“纯专利权质押贷款”“政府科研立项补贴贷款”“新三板上市扶持贷款”等科技金融专属服务产品。福建省积极推广仓单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等权益质押贷款方式。

(三)运用网络科技打造数字化金融平台,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山东省搭建金企通金融服务信息支持平台,全面整合数据、政策、产品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天津市搭建“政务+金融”专业对接融资平台“津心融”,深入挖掘企业税务、社保、医保、政府采购等数据价值,整合各类型金融产品,大幅提升了企业融资效率。广东省建立绿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不同渠道间绿色融资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测,提高了绿色融资对接效率。

四、创新内蒙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金融资源投放的体制机制,提升实体经济融资可得性

政府部门要建立“几家抬”工作机制,成立融资服务工作专班,在“需求收集、银企对接、贷款落实、事后评价”等重点环节闭合运行,形成“白名单”,按照“名单推送-银企对接-信贷投放-资金监测”流程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快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提高担保能力。推动降低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范围内担保费率,引导担保行业进一步减低费率,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推动组建再担保集团,将特定数额及以下的担保贷款业务作为政策性服务项目进行重点支持。金融机构要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成立专营机构,组建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人员队伍,为小微企业定制区别于现有大中型企业的独立信用评级体系和专门信用评分办法,推出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新金融产品。

(二)优化金融支持农村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金融支持农村实体经济的制度保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流转等相关配套措施,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建立农村金融信用风险分担和缓释机制,组建乡村振兴信用担保基金,为涉农信贷提供政策性贴息和担保。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要聚焦乡村振兴,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业基础设施抵质押贷款业务。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丰富金融应用场景,推动金融服务向乡村下沉,打通“最后一公里”。

(三)构建提升直接融资水平的体制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好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对接北京证券交易所,加快推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发展,引导更多非上市小微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增强直接融资服务的普惠性。积极引进和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积极拓宽资金来源,畅通募、投、管、退等各环节,鼓励私募股权基金投小、投早、投科技。政府部门要积极完善助力企业直接融资的配套措施,建立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和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整合证券公司、银行、股权投资、政策性担保及相关中介机构在内的综合服务平台,调动人社、国土资源、住建规划、环保、安监等部门资源,对挂牌、上市给予“绿色通道”待遇。

(四)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联合机制,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不断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建立智能的数字化风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评估体系及纠正机制。建立地方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机制,地方政府推动打破市场壁垒,做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搭建公开信息平台,增加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参与主体,形成市场化的定价和交易机制。建立与地方债务风险挂钩的地方国企债务风险权重调整机制。金融机构建立健全资产质量管控长效机制,综合运用清收、核销、重组、证券化、债转股等多种处置手段,提高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

(五)健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建立信息共享互通机制,加快推动涉企公共信息共享,提高金融机构授信审批效率。建立健全诚实守信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实现各领域信用红黑名单信息共享和常态化发布。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制度和重点项目银企对接制度,为金融机构做好项目储备和增加贷款投放提供支持。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金融监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公检法等部门三方定期会商和沟通机制和金融涉诉案件协调工作会议制度,推动各级人民法院开通绿色通道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强制执行案件,提高工作效率和金融案件的立案率、执行率与结案率。

(六)培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提供地方金融发展动能

建立金融人才引进、培养、评估机制,拓宽引进高级金融人才渠道,加强政府和各金融机构的干部人才交流挂职工作。建立高层次金融人才数据库,引进和储备区内外高端金融人才。优化金融人才梯队培养,推动本地高校和金融机构人才培养。建立“项目+团队”模式,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构建以成果为核心、涵盖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内容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金融人才保障机制,设立金融人才扶持体系,为引进的高层次金融人才项目团队和金融机构高管设置奖励性补贴,给予人才引进、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完善金融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建立更为贴近市场的金融人才薪酬体系。建立金融人才参事机制,组建各级地方政府经济金融专家参事委员会、咨询专家库等,涉及地方经济重要决策前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重要决策会议邀请专家列席会议并给予专业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冯俊.绿色金融助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对策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7,(6).

[2]游士兵,楊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基于绿色发展视角[J].金融论坛,2019,(4).

[3]蔡则祥,武学强.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优化配置研究[J].经济问题,2016,(5).

[4]刘伟国,董迎辉.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研究[J].海南金融,2021,(8).

[5]陈晴旖,张宁.北京市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联度—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5,(1).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新加坡CPTPP金融服务负面清单及对我国的启示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四个聚焦”打好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组合拳”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