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业务的创新探析
2023-10-19吴晟炜
◎吴晟炜
(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福建 福州 350003)
在新型主流媒体的影响下,以报纸为主的传统媒体发生了从纸本向电子书的转变,这一转变在推动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对抗性。到2022 年,新型主流媒体已经成为新的主流媒体,一批新兴、形式多样、竞争激烈的媒体不断涌现,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强了舆论的总体优势。
一、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
第一,信息技术的更新。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 等先进科技对我国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较于报纸媒体的时效性,受众更倾向于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渠道获取信息。网络技术在极大促进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种新型媒体。因此,传统媒体若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必然会下降[1]。第二,受众对传播内容有更高的期待。在新型主流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受众越来越倾向于获取自己所关注的信息,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必须进行变革,转变新闻的生产模式,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以多种形式创作出更多的新闻,从而赢得受众的青睐。因此,网络对于我国新闻界来说,既是生存的挑战,又是一个发展机会。
二、短视频新闻发展概况
(一)短视频新闻迎来飞速发展机遇
中国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在2021 年12 月份已达10.32 亿。CSM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22 年内,56.5%的网民每天都会看60 多分钟的短视频。可以看出,网络正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短视频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手段。在新闻行业的视角下,短视频的生产过程十分简便,生产成本低廉,用户参与程度高,手机可以录制和传输更多、更直观、更立体的新闻信息。从受众的观点来考虑,短视频可以使新闻 Flash 更直观,让受众获得“令人兴奋”的新闻经历。因为短视频把出版者与受众连接了起来,因此其社会属性和强烈的交互作用,让其能够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在过去几年里,新型主流媒体在大力发展短视频新闻。《人民日报》打造的《人民日报》+视频融合平台、 CCTV 第一个全国5G 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央视频”,以及部分传统媒体与市场化的 MCN 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比如黑龙江电视台与贝壳影视联合组建的“鹊华 MCN”,推出了高质量短视频,以适应快速工作与生活的需要。
(二)短视频新闻业务面临的挑战
目前,短视频新闻行业发展迅速,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和高质量的原创内容。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加方便的交流方式,人人都能制作小视频,人人都能上传 Vlog。但是,拥有新闻职业技能的人却是寥寥无几。首先,必须具有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了解其基本规律,遵守其职业操守。其次,要有能力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从选题策划、采访实施、后期剪辑、后期制作、播出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2]。随着媒体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媒体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新型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多。虽然短视频新闻素材资源丰富,但是缺少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其中有国家媒体的剪辑、有记者的现场报道,也有不是专业人士发布的视频。一些媒体所发布的短视频新闻,是对已播出的内容进行二次处理,并无创新之处,而非专业人士上传的网络视频,虽然也能为记者带来一些信息,但由于拍摄器材有限,难以获取满意的素材,各大网站的审查技术也不完善,造成了短视频同质化、版权纠纷等问题不断出现。
三、我国短视频新闻发展现状
短视频新闻与一般的短视频相比,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讲述的是新闻信息,包含了使用者所遭遇的突发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以在短视频新闻的编辑工作中,必须坚持以“新闻”为基本原则,把新闻素材传达给社会。在对材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要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相关新闻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以防止对受众造成误导。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在国内的普及,以及手机 APP 上出现了大量的短视频软件,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忠实用户。当前,短视频行业迅速发展,短视频新闻也逐渐走进了受众的视野。因此,各大传媒纷纷推出自己的短视频平台以求发展。比如,在2015 版的“新华15 秒”中,新华社就是其中之一,它提供的15 秒短视频,让受众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最新动态,同时还设有24 小时的实时直播,吸引了广大网民的眼球。《北京日报》还与腾讯新闻联合推出了“我们视频”,该栏目一经上线,便迅速吸引了受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同时在时政新闻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新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
与普通电视新闻相比,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新闻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电视新闻的生产流程比较烦琐,而短视频新闻的生产则比较容易。一般情况下,新闻工作者会对访谈的标题和说明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一次的编辑,这样才能让受众更好地阅读。同时,有了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用户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消息发送给亲友,让消息的传播变得更快。
(二)内容丰富多样
短视频新闻诞生的时间虽短,但其内容却十分丰富,不仅能让受众对新闻事件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而且还能通过对当事人、亲友、旁观者等的访谈,加深对新闻事件的认识,进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深思。
(三)互动性强
新闻短视频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互动性特征。由于新闻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在突发新闻事件后,新闻工作者往往不能及时赶到现场,但是他们却可以利用手机来获取第一手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新闻。同时,在新闻短视频发布之后,还可以通过转发、点赞、评论等方式展开互动,让不同用户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用户展开互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舆论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
五、新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素材整合不当
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渠道以互联网为主,媒体资源的利用占主导地位。然而,多媒体材料的使用仍然存在着整合不到位的问题。比如,环保方面的报道,可以利用图片和数据来展示环保问题,并且在处理前后,利用同一个地方的改变形成反差。因此,在对短视频进行加工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背景信息,要把握数量和质量,以保证受众能够完整地观看新闻,从而增强其传播效果[3]。
(二)版权争议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在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过程中,版权纠纷一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稿多投引起的导致版权纠纷等。同时,也有一些小的短视频网站,将自己的照片上传到朋友圈或者是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另外,在制作短视频新闻时,往往会添加一些配乐来渲染现场氛围。针对这些情况,国家版权局于2018 年9 月对多家短视频平台开展了一次全面检查,督促其提高自身素质,尊重著作权,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防止版权争议的发生。
(三)同质化
新闻短视频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能帮助受众更好了解新闻内容,因而受到了受众的欢迎。但是从当前主流媒体的新闻短视频平台来看,其生产模式存在着“照片+音乐+字幕+评论”的现象。虽然这样做很好地迎合了当代用户的阅读习惯,但长期下来,也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影响他们的观看体验。
六、新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创新
(一)选题角度的创新
确定新闻主题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前提,也是重要的一步。当今的时政消息,内容大都是科学化、严密化的,受众对其缺少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将具有鲜明特色的时政新闻通过网络进行短视频传播,已成为当今主流传媒所面对的难题。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选题新颖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在新冠病毒疫情暴发最艰难的时候,很多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国家医务工作者奔赴一线的壮举。第一财经新闻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拍摄了上海医疗队的领队率领所有的共产党员,呼吁共同抗疫、奔赴一线的短视频,一经播出,立刻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新闻机构在新闻网站进行报道,上海医疗队一跃成名于网上。网络上到处都是诸如“共产党人”“铁杆导演”之类的词语,“共产党员”不但对医务工作者产生了莫大的激励作用,而且也使整个社区的斗志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深入到了人们的心里,传递着一股强大的力量[4]。另外,短视频新闻的报道方式与一般的报道不一样,是灵活多变的,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来进行,或者从不同方向来报道。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新闻敏感度,关注时政,关心民生,具有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找到好的新闻切入点,把新闻故事讲得更好。
(二)新闻叙事逻辑与结构方式的创新
短视频新闻采用音像语言进行叙述,它的叙述逻辑既包括对事件、题材的叙述,也包括镜头衔接、场景转换、段落构成等形式要素。例如,天津津云新传媒推出了一部荣获“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类节目《臊子书记》。天津学院年轻老师宋鹏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要求,对甘肃省的一些特产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以沙湾臊子为出发点,以“互联网+扶贫”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这部作品用了6分58 秒的时间,用记录的方式叙述了整个过程:从2015 年进入贫困村庄开始,2016 年,他创办了第一家集体企业,到2017 年底,实现了32 个家庭的增收。在短短的数秒之内,利用3D 技术制作出了一本关于脱贫的日志,将MG 的创意融入到一个真实故事中,让这个作品变得更加鲜明,更加真实。另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战“疫”感人瞬间:你守望生命我们守护你》,获得了郑州电视台2020“一起对抗疫情”短视频评选的第一名,这条视频只有1 分23 秒,一共56 个镜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有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有警察在维持秩序,有去前线和家人告别的,每个人的声音都很有感染力,每个人的独白都是发自肺腑的,通过简短的文字串联起来,再加上卡点的恢弘旋律,让受众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
(三)视听技术和数据可视化的创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短视频新闻报道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竞争。优质的短视频信息既要突出题材、内涵丰富,又要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可视化融合。如今,随着便捷、智能的视听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也有了新的发展。比如, 2020 年4 月3 日四川凉山爆发山火,当地的记者们立刻赶到了现场,用无人机、手机等设备将视频上传到了云端,后台的编辑们立刻做出了回应,“川观新闻”的直播也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无人机勘察能够更客观、更全面反映灾害的情况,并能对社会的各种影响作出反应。除了航拍之外,AI 技术也可以被应用到新闻视频中。2020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推出了两会的智能模板、新华智能应用等50 余个新内容。两会的机器人,在2020 年5 月20 日的全国政协记者会上,对网上的实时录像进行了文字预处理,并从中提取了大量的实时音频,将其分解成几十个短视频,供各大媒体进行报道[5]。另外,机器人还能按照会议日程自动生成数据模板,只需一次输入材料即可实现可视化,极大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数据新闻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数据新闻的内在核心特性是以数据为核心,以可视化为主要外部特性,将复杂、抽象的信息转化为简单、具体、生动的新闻。《臊子书记》是一则利用数字可视技术制作的短视频新闻,以MG 动画来阐释“农业+电商”的可行性,对主流媒体的政策、重大事件、数据解读等,均能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可视化技术将会在短视频新闻的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新闻语态的创新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语态的创新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闻语态就是指采用何种语调、何种态度、何种形式进行报道。以往,电视新闻节目都是以“联播腔”的形式出现,但如今,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开拓,一改以往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固有印象,呈现出通俗化、年轻化的特征[6]。央视新闻传媒中心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代表,其制作的《主播说联播》受到了广大青年受众的欢迎,成了短视频新闻节目的领跑者。该栏目以世界时事为中心,以实时、立体的短视频新闻为主要传播媒体。《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一改以往的严肃口吻,将自己的性格与新闻播报融合在一起,用真诚、平和的态度来解读当前的热点事件。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更加紧密,也更加有效地传达了信息。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使受众对主持人的个性化要求日益提高。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广权,被受众戏称为“新闻达人”,他用一板一眼的口吻,将那些无聊的新闻变成了笑话,字字押韵,独树一帜。朱广权这种平易近人的主持方式深受受众的喜爱。由此可以看到,一个好的新闻主播不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要有良好的受众缘,更要有比较突出的个性。
七、结语
随着媒体的深入发展,新型主流媒体为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革新。在转型和升级的进程中,新型主流媒体更加重视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并持续推出优质、温暖、发人深思的短视频新闻。因此,新型主流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尽量甄别和培育各类新闻从业人员,为培育具备独特技术与潜能的新闻工作者提供新的舞台,从而推动新闻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