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的协同创新研究
2023-10-19陈麒羽
◎陈麒羽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1112)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媒行业也正在迎来“智能+”的变革。2021年10 月20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授予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放、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1]。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播音主持领域内实现深度应用。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容的质量,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业务水平。
一、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的首次结合,需要追溯到20多年前世界上首位AI 虚拟主播阿娜诺娃的诞生。在这2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AI 虚拟主播每一次的迭代更新都给传统媒体主持人带来更大的挑战。
(一)AI 虚拟主播初具形态
2001 年,英国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虚拟主持人阿娜诺娃,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辛普森认为,设计阿娜诺娃是开辟新天地的创举[2]。确实,在“不知疲倦永相伴,随时随地传信息”方面,真人主持人无法与阿娜诺娃相比拟,她因为具有“非人”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数千人的任务。但是即使如此,阿娜诺娃也存在着技术短板,在当时阿娜诺娃不过是屏幕中的头部动画、表情僵硬的2D 虚拟人物,在诞生的3 年后她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3]。
(二)AI 虚拟主播初具神态
2016 年,虚拟主播绊爱在YouTube 上首次亮相,被称为全球第一位虚拟主播。绊爱开始从之前对于人物形态上的追求,转变成对于人物神态上的追求。这体现在模型的制作由之前的2D 转化为3D,使绊爱开始向真人的方式发展[4]。但是这样的虚拟主播往往会由背后的“中之人”进行配音,同时利用动态捕捉技术,借由这些“中之人”完成角色的表情或者动作的同步。因此,这样的制作过程,使绊爱更加具备了真人神态上的相似性。
(三)AI 虚拟主播形神兼具
2022 年,人工智能技术登上了全国大型舞台。在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推出了首个拥有超自然语音和表情的超仿真主播“AI 王冠”[4]。“AI 王冠”不仅体现了“仿人类”行为的随机应变,而且还体现了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感。它一方面帮助真人主持人扩大了信息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
二、AI虚拟主播与主持人的关系
(一)AI 虚拟主播对主持人带来的影响
1.语音合成
随着人工智能的语音合成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自动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内容,因此人工智能目前对播音主持已经做到了部分替代。通过对于播音员发声特点和语音面貌的模仿,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很好地做到还原,这可能会对一些特定领域的播音和主持产生一定的冲击。例如,2018 年11 月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搜狗与新华社联合发布的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 主持人,克隆出具备真人主播的“AI新闻主播”[1]。
2.辅助主持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主持人员更好地进行节目策划、话术设计、舞台布置等工作,而且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提供更好的节目策划建议,或者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帮助主持人员更好地进行舞台主持。比如,在2019 年浙江卫视推出的《智造未来》综艺类节目中,AI 合成主播“蒋莱莱”成为助理主持人,不仅在大数据分析、信息储存和处理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可爱的虚拟形象吸引观众的眼球。
3.自动制作
AI 虚拟主播在数据采集、分析和整理、播报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电视、网络等平台上的一些内容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从而减少了制作成本和时间,这也可能会对播音和主持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 2010 年美国的西北大学开发出Stats Monkey 软件,可以利用该软件自动从网页中抓取比赛数据信息,在接收到信息之后的两秒内快速生成新闻标题[5]。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对播音和主持职业的影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对于真正具备优秀口才和主持技巧的人来说,AI虚拟主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品。
(二)AI 虚拟主播相较于主持人的优势
1.全天候服务
AI 虚拟主播可以全天候为用户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不仅可以克服真人主播的短板,还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从而确保节目效果。比如,在新华社客户端中,2019年10 月3 日的最后一条新闻于夜间23:08 发布,10 月4日第一条新闻在凌晨00:42 发布,这符合了新闻内容即时性传输的要求,并且AI 主播相较于真人主持人会有更加饱满和积极的工作状态,满足用户对信息获取的需求[4]。
2.实时语言翻译
AI 虚拟主播可以实时翻译多种语言,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沟通,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比如,在2019 年全国两会期间,AI 主播萌小晴上线后,依托机器翻译,通过多国语言进行同声传译。在第一时间就将相关信息传递出去,促进了各国媒体与国内新闻的高效沟通和交流[5]。
3.个性化定制
AI 虚拟主播可以进行私人化的定制,比如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喜好进行个性化定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情感体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虚拟新闻主播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服务,实现个性化的开发[6]。比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接入了“北京时间”APP,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间断的智能信息交互服务[6]。
(三)AI 虚拟主播实际应用的问题与挑战
1.情感化表达不足
人工智能主持人缺乏情感表达能力,难以真正传达主持人的情感和感受,需要进一步加强情感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相较于真人主播,AI 虚拟主播在播报过程中会呈现出机械感重、总体略显生硬以及缺少情感表达的特征。这体现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有限,因此难免在传播效果上打折扣[1]。这就导致AI 虚拟主播运用的领域相对受到限制,很少运用于具有双向沟通、实时评论等特点的互动中,而最常运用在单向播报活动中。
2.过度依赖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复杂的科技手段,决定这种双方合作的态势将持续一段时间。AI 虚拟主播的新闻生产不再是由媒体机构独立完成,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提供方。可以说,媒体机构在此类新闻的生产中丧失了部分主动权[7]。
3.道德和伦理问题
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的恐怖谷理论是指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达到一个特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其负面和反感。随着AI 虚拟主播逐渐从“形似”发展到“神似”,再到“细节逼真”,恐怖谷效应随之而来[8]。当受众面对一个超级仿真的虚拟主播感到生理不适和心理反感时,根据媒介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受众很可能放弃对于该媒介的接触或转向寻求其他媒介,信息传播就此中断,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无法成立。
三、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的协同创新
(一)语音生成层面
1.实时字幕
主持人在直播或录制过程中,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生成实时字幕,使受众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主持人所说的话,特别是在场景嘈杂或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实时字幕可以提高受众的理解度。比如,在全国两会期间的网络直播字幕的同步便是运用了讯飞语音技术,不仅操作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还节省了人力和物力[9]。
2.语音生成
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音合成技术可以将文字转化为语音,并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主持人可以使用这项技术来进行语音播报或者为配音、广告等提供语音素材。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复原和仿真许多已逝的声音、动物声音和特殊环境下的声音再现。比如,湖南卫视便利用了合成技术还原了已逝演员张国荣的声音,使观众泪目[3]。
3.个性语音助手
主持人不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个性化的语音助手,使其在主持过程中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回答观众的提问、介绍嘉宾等,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音情感分析和语音特征分析技术,分析主持人的语音特征、情感等信息,提供反馈和建议,使主持人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语音风格和情感表达,提高节目的表现力和受众的听感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音识别技术在主持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取得实时字幕、语音翻译、语音生成、语音分析、个性化语音助手等多种效果,提高节目的表现力和受众的听感体验,使主持人能够更加灵活和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况。
(二)节目制作层面
1.用户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过往的信息数据和用户的反馈,提供更准确、精细的数据支持。在节目策划和制作过程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建议。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应该在叙事和传播方式上贴合用户的需求,促进传播业态的纵深发展[7]。
2.剪辑和编辑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进行剪辑和编辑工作,从而减少制作成本和时间,并提高制作效率。例如,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节目的海报、预告片、片头等素材,以及将多个视频素材自动拼接成一个完整的节目。2016 年9 月,20 世纪福克斯公司与IBM 合作,运用沃森超级机器人为惊悚片《摩根》制作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认知电影预告片”,这一预告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对大量预告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剪辑出了精彩纷呈的片子,使观众叹为观止。
3.智能化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历史观看记录,自动推荐相关节目或主题,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近用户需求的节目内容,还可以自动识别音频特征,为节目配备更合适的音效,从而提升节目的视听效果。例如,可以通过音频分析技术自动提取音频特征,自动生成适合不同场景的音效,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调整和组合。
4.广告营销策略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数据趋势,提供更加准确、精准的营销策略和方案。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策略,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比如, 2023 年4 月,淘宝造物节便抢先发布了一支由全AI 制作的广告片,完整地记录了人类与AI 的对话、对抗和对决。每一款商品都用AI 生成全新的画风,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解锁了关于未来的无限想象。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在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等多种效果,为节目制作和推广带来更多的便利。
(三)舞台制作层面
1.舞台效果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自动识别舞台上的人物和物品,并生成相应的特效和背景,从而增强舞台表演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比如,在《北京八分钟》中憨态可掬的熊猫起舞、潇洒帅气的冰上演员、充满科技含量的机器人和冰屏旋转,给观众展示了一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表演,不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体现了中国智造的力量。
2.舞蹈编排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人体骨骼和动作,生成舞蹈编排,设计更具创意和美感的舞蹈动作和流畅的舞蹈过渡,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感动的视觉体验。AI 除了能够通过捕捉表演者的动作,从而取得实时生成的舞台效果,还能学习舞者的动态以及独特的风格从而进行编舞。比如,虚拟歌手洛天依登场B 站的跨年晚会,进一步拓展了舞台艺术的表达空间。
3.互动演出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识别观众的情感和反应,并根据其实时反馈进行舞台演出的调整和互动,从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比如, 2020 年11月,上海的光点演出便将观众带入算法后通过人工智能产生一场关于知觉的奇异表演。观众在现场互动中的表现也将成为作品中交织入境的重要元素,观众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也配合演出者共同构筑影音互动的沉浸剧场。
4.智能化舞台
人工智能可以在舞台上集成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智能化的舞台表演,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控制舞台灯光、声音等元素,根据舞台表演的情节和需要,取得智能化的舞台演出效果。
人工智能技术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舞台效果、舞蹈编排、互动演出、智能化舞台和舞台演出分析等多种效果,提高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体验,为舞者、导演和观众提供更多创意和美感。
四、结语
在智媒体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和播音主持的融合创新有着诸多的优势。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处理和整合海量的信息数据,并且能够做到准确地输出,这对播音主持领域而言是具有革命性影响。但是同时也要合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节目创新,避免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过度依赖而造成演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