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路径探究
2023-10-19◎焦娇
◎焦 娇
(焦作日报社,河南 焦作 454000)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的传播路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目前时政新闻的传播特点来看,新媒体赋予了时政新闻更大的优势,如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更广、信息量更大、内容更多、互动性强、时效快。但同时对新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传播路径进行探索时也发现较多已存在的问题,影响时政新闻的发展创新。基于此,更应重视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研究探索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路径,推动时政新闻稳步可持续发挥作用。
一、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发挥着巨大作用,构建出密集且宽广的传播网络,时政新闻被制作并发布后,可以在密集的新媒体传播网络中快速传播,第一时间传递到每个受众面前。
(二)信息量巨大,内容多
在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正以多种形式、多种样貌出现在受众面前,如视频、图文、解说、直播等,包含的新闻信息量巨大,内容繁多,不同理解能力的受众都可以在适合的时政新闻传播形式中获取新闻,解读新闻,同时也会成为时政新闻的传播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新闻,无形中加快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速度,丰富了时政新闻传播内容。
(三)传播互动强
在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形式发生了改变,受众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获取新闻,而且也可以通过各大社交网站、各类APP 以及新闻转载等方式获取新闻,这些新闻传播途径有一个共同点是新闻与受众之间建立起了沟通桥梁,时政新闻受众可以在感兴趣的新闻下方发布个人想法,可以与其他受众针对个人看法进行评论。此时,时政新闻不但传递党的思想和方针政策,而且在新媒体传播路径的影响下,又新增加了互动功能,体现新闻的人性化特点,为受众自由发表言论提供了便利。
二、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的路径
(一)坚持“内容为王”,拓展时政新闻传播范围
在探索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路径时,可以发现,传统纸媒的传播路径过于狭窄,电视广播的时政新闻因受众特点而导致传播影响范围过窄。因此,必须重视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同时,还应考虑受众对时政新闻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这样才能确保时政新闻被广大受众喜爱与顺利传播。进一步探索研究后发现,时政新闻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导向作用,必须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新闻制作原则。新媒体作为时政新闻传播路径探索的主要借助力量,必须要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价值的基础上,保障内容,创新思想,稳步且有序拓展传播范围。
党媒是目前我国时政新闻的主要传播主体,其应在新媒体时代做好导向榜样,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创新拓展时政新闻传播范围。一方面,要确保时政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时政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中的有效传播,一要利用传统纸媒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优势,促进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的传播路径中稳步扩散;二要始终坚持做最真、最可信、最靠谱的新闻,把好时政新闻传播关,将时政新闻的存在价值与优势稳步发挥出来,成为受众可信的党的政策宣传阵地。另一方面,要确保时政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人皆可成为媒体人,人人皆可成为新闻的传播者,而要在海量的时政新闻信息中脱颖而出,成为受众最喜爱、最信任、最认可的新闻,则需要重视在丰富时政新闻内容的同时,始终坚定时政新闻价值观,保障时政新闻传播的有效性与时效性,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
(二)丰富形式,创新时政新闻传播路径
探索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路径,可以进一步发现传统传播路径存在的诸多不足,如时政新闻传播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传播影响范围较窄,导致时政新闻的影响力与作用范围受限,无法使受众第一时间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在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传播路径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新闻的存在形式多样化、丰富化,可以将传统纸媒的时政新闻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如时政新闻直播,受众无需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就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点击观看现场直播,了解时政新闻,发表对时政新闻内容的看法与意见。如时政新闻短视频,受众可以通过各大视频APP 观看时政新闻,并发表个人言论,与其他受众就某一观点展开讨论[1]。
目前,视频APP 形式的时政新闻传播路径最受年轻人的青睐,人们可以在多个渠道、多种形式的时政新闻中获取党的最新思想,进而成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政治观。此外,新媒体最大的优势是传播速度快、信息海量,使时政新闻的制作速度与新闻传播形式备受关注,单纯的视频新闻或者文字新闻皆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将视频与文字相结合,形成新的新闻传播形式,才能实现视频新闻与文字新闻的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受众对时政新闻的阅读需求。视频的存在可以弥补文字新闻晦涩难懂的不足,文字新闻可以进一步解说视频新闻内容,加深受众的理解。视频与文字新闻的有机结合,是时政新闻在新媒体时代获得稳步发展的关键,是时政新闻传播路径创新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重视探索新媒体的优势特点,丰富时政新闻内容形式,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构建时政新闻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必须创新构建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而传统时政新闻媒体人的专业能力略显不足,无法满足时政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重视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时政新闻媒体人员进行系统的专项培训,从专业能力到新媒体技能进行有序的培训指导,确保其可以满足时政新闻新媒体路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引进专业新媒体人才,建设时政新闻高素质人才队伍,老带新,新促老,形成良性竞争,为时政新闻新媒体路径打造做好人才储备。
新媒体对时政新闻既有积极性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积极性影响多表现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传播速度等方面,有效扩展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增强影响力,使时政新闻的作用与价值得以最大化发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时政新闻的真实性被质疑,许多自媒体会将看到的片面时政新闻加工、融合后发布,这些时政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很低,对受众会产生不良的导向影响,影响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2]。此时,时政新闻编辑必须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这些容易带偏节奏的“时政新闻”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及时发布具有正向导向及影响力的时政新闻,扭转受众错误想法,纠正新闻节奏,提高时政新闻的真实度。由此可见,时政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必须重视结合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打造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成功构建时政新闻传播新方式做好准备。
(四)坚持多元表达,采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
时政新闻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信息性以及时效性等特征,主要报道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及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是党的政策、活动、方针及思想的重要传播载体。因此,时政新闻给受众的直观感受是严肃的、严谨的,进而导致时政新闻的表达形式过于单一,多以文字形式出现。又因时政新闻内容的特殊性,有别于其他新闻内容,所以新闻文字语言严肃、严谨而客观,受众在阅读时政新闻时常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为此,在探索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路径时,应注意将时政新闻的表达形式多元化,打造可读、耐读、愿读的时政新闻。时政新闻因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编辑形式,因传播路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报道形式。
比如,“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 岁;“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 岁。这类时政新闻的表达形式应为图文结合。“教育部: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年底要取得明显成效”。“全国12 省份的15 个市县区入选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3]”“数据:23 款中国手游入围美区畅销榜前百,吸金近10 亿美元。”等时政新闻则可以以图片、视频、动画、图表等形式出现在受众面前,以此吸引受众的目光,引发受众的互动讨论。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若想在众多新闻信息中脱颖而出,使得受众喜闻乐见、易于阅读,就必须重视采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让新闻语言更加生动具体,让文字内容更加易于理解。
(五)创新写作,改变传统新闻写作方式
时政新闻是社会大众了解国家各种政策、思想与方针的唯一途径。因此,时政新闻起到的新闻传播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至关重要的,时政新闻内容与写作方式对受众的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时政新闻整体篇幅较短,内容较为精练,那么受众在阅读时很难通过个人理解探究出时政新闻的主要含义及意义,进而也就无法领悟党的思想与政策、方针的价值和作用,此时时政新闻的存在价值也就无法有效发挥。反之,若时政新闻的篇幅过长,那么受众在阅读时会备感压抑和痛苦,无法抓住要点,明晰新闻重心,时政新闻的存在价值同样无法有效发挥。为此,时政新闻的写作方式与表达形式必须要改变,要创新,要符合受众的阅读需求。时政新闻编辑在处理新闻信息时,应坚持传递真实新闻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新闻编辑意识,然后从受众角度进行新闻写作方式创新,用通俗易懂、易于理解的语言文字将时政新闻内容编辑成形,同时配套一些图片内容,对文字新闻内容进行辅助解释,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和理解性。此时,受众可以在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找到关键信息,明晰时政新闻的要点。
在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应向着“平民化”方向发展,将时政新闻政治化特征变得平民化,便于受众阅读和理解,转变受众对时政新闻的传统想法[4]。比如,时政新闻编辑可以在时政新闻中加入一些网络新词,配合使用一些吸人眼球的图片,使整个时政新闻变得诙谐幽默,但又使人重视阅读。此外,时政新闻还应向着“深入化”方向发展。时政新闻与其他类型新闻在内容上有明显区别,时政新闻主要传递的是党的思想,因此在编辑时政新闻时必须确保时政新闻内容深入人心,使每一名受众都能在阅读时政新闻时了解到新闻的中心思想,发现国家新旧政策的异同之处,体会时政新闻的价值所在。
(六)注重参与,增强受众的新闻参与性
在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要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方向发展,增强受众的新闻参与性。新媒体下的时政新闻传播路径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各种短视频APP、微信等的普及应用下,时政新闻的传统速度进一步加快,各类人群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关注想要了解的时政新闻。因此,应重视在时政新闻内容中增加引导受众主动参与的启发性语言,鼓励受众主动参与到思政新闻内容讨论中,发表个人想法,提升受众与时政新闻之间的黏合度。微信是每个智能手机都必下载的应用软件,时政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此时,负责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工作人员可以从海量的时政新闻中选择备受社会受众关注的新闻内容推送到微信公众号上,便于受众打开手机后第一时间观看新闻,并在阅读后在新闻的末尾发表个人想法,或者是与其他受众就某一观点展开讨论。微信公众号具有极强的新闻推送便利性特点,每日可以定时、定量地向受众推送新闻,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受众与时政新闻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便于受众第一时间获取时政新闻,且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大视频APP 蓬勃发展,受众不仅可以通过阅读文字类型的时政新闻了解国家大事,而且也可以通过观看新闻直播、重播、新闻解说视频等途径了解时政新闻,并在视频的互动窗口发表个人想法,了解其他受众对时政新闻内容的看法和意见。因此,时政新闻表现出明显的互动优势,新闻编辑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时政新闻在受众群体中的反响程度,继而确定时政新闻的编辑方式与编辑深度,为下一条时政新闻编辑做好准备[5]。此外,“融评”的发展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时政新闻开通“融评”通道,受众可以在“融评”渠道上发表个人想法与意见,这种受众深入参与的时政新闻传播形式,有效拉近了受众与新闻的关系,得到了受众的一致认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传播有诸多优点,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时政新闻传播路径缺乏、传播速度慢、传播载体不足等问题。在探索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路径时,应注意从新闻内容、传播新式、写作方式、受众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创新传播路径,构建新的传播方式,助力时政新闻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