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师爷”

2023-10-18李学朴

文史春秋 2023年6期
关键词:士子师爷官员

李学朴

师爷,是旧时对幕友的尊称,指受各级官吏聘请帮助处理政务的人。清徐珂《清稗类钞》说:“仆人称官员为老爷,称幕友为师爷。”师爷一词的称呼,始于清代,从事此业者多为浙江绍兴人。

古代师爷的职责,主要在于协助判案、管理钱粮、起草文书、整理档案等。与此相应,师爷也分为五大类:刑名、钱谷、挂号、征比、书记。在州县以刑名、钱谷二者责任最为重大,地位也较其他师爷为尊。延幕入席,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的幕府,到清代,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幕友制度。

师爷一行,多与文书案牍打交道,只有读书人才能胜任这一职业。终清一代,师爷的名声并不太好。有人曾以“绍”字作讽刺:“搞来搞去,终是小人,一张苦嘴,一把笔刀。”因此,在清朝前期,一般士子是耻于从事此业的。汪辉祖就谈到其父曾依人幕下,但不到两年便辞职回家,原因即在“惧损吾德也”。汪辉祖本人欲习幕时,其母和其祖母还极力阻拦。到晚清,这种以习幕为耻的观念有了相当的转变。许多士子潜心于习幕之道,燕集于权臣之家。曾国藩幕中曾有“=圣七賢之目”,幕府人才,一时称盛。

中国人安土重迁,但师爷却是特殊的一群。由于他们不属于国家官僚系统,没有俸禄,其收入主要来源是主人定期奉送的東倏(亦称馆谷),这就决定了他们寄人篱下的生涯。虽然清政府官员有迁任或离任,幕僚无需变更之规定,但许多幕友,特别是与本官交谊匪浅的,往往都愿意随本官迁移;如遇官员离任,有的也会另谋出路。对于师爷来说,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便成寻常之事。

师爷们游幕日方,多有失馆不如意者,有的竞至客死他乡。龚未斋说:“宦游异地,最凄凉两袖清风;客死他乡,最悲惨一棺暴露。”因此,萧山师爷何庆成游幕保定颇有资财时,就首倡浙绍会馆,以便落魄的绍兴师爷有个落脚之地。还有各种同乡会、公会等,其作用是联络乡谊,互相照应。但这些会馆、帮会总是逆旅客途,终非故乡,“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回乡是师爷们时刻萦绕在心头的愿望。

师爷这个庞大的社会集团,其地位也有上中下之分。一些督抚倚重的幕僚,在决定军政大事时往往比该省的司道大员所起的作用还大,以至于“名满天下”。有些士子把游幕当作入仕前的热身练习,而多数州县官员的师爷是终生以此为业的。大多数师爷走上习幕一途,还是出于生计的压迫。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中说:对于未进举的读书人来说,最经常的职业,不外乎教书和游幕两种,而“寒士课徒者,数月之倏,少止数金,多亦不过数十金”。相比起来,做师爷就好得多。

入幕得势的师爷往往成为营利之徒,甚至声色犬马,饮酒狎妓。万维翰在其《幕学举要》就感叹过:“幕中之流品,最为错杂,有宦辙覆车,借人酒杯,自浇块垒;有贵胄飘零,摒挡纨绔入幕效颦;又有以铁砚难靡,青毡冷淡,变业谋生……”

既然师爷群体成分复杂,品行不端者就在所难免。当然,并不是所有师爷都是贪财好利之辈,其中也有不少正直之士。如师爷中讲究“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原则,便是对官场黑暗、官吏腐败的一种抗议。鲁迅也曾说过:“我们绍兴师爷箱子里总放着回家的盘缠。”这大概也反映了师爷的一种气节吧。

猜你喜欢

士子师爷官员
赶考步履不停
明清衙门的师爷
明清衙门的师爷
“良知”的颜色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变迁与传承
《少年师爷》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