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广西的电化教育

2023-10-18都丹阳

文史春秋 2023年6期
关键词:收音广西省收音机

都丹阳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当局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口号,召集各方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建设运动。为“启发民智,宣达政令”,省政府开展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建立广播电台及电影队,进行社会教育。至1936年电化教育在广西正式开展前,广西的播音教育和电影教育已有所发展。以广播和电影、幻灯片等电化教育方式进行广泛的社会教育和抗战教育,使民众于光影中得到知识教育,提升了人民的综合素质,激发了人民的抗战情绪和爱国情怀。

电化教育的机构与政策

当年广西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为电化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广西省的电化教育从依附于各部门及研究院到设置专司电化教育的机构,政策也由分散至完备,推动了电化教育在广西的发展。

机构设置。1933年,广西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宣传科设立电影队和巡讲团两个宣传队伍,電影队负责采集新闻拍摄成片,与巡讲团到各县乡宣传民团建设及政府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当年底,筹建1年的南宁广播电台成立,直隶广西省政府,设无线电管理局。1935年,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为辅导其划设的实验区各基础学校设无线广播电台,于10月10日试播。播音教育作为研究院的一项事业,依托于这一研究机构开始发展。此时,电化教育的管理机构还处于零乱状态。随着电化教育的逐步开展,急需设立一个专门的电化教育机构来负责其日常运转。1937年6月,广西省教育厅计划在第三科内指定职员一人,专司电影教育行政及指导巡回放映事宜,并兼办播音教育事宜,即电化教育归属于省教育厅第三科管理。1941年,省教育厅厅长雷沛鸿在现有收音室、电影队、巡讲团等基础上成立电化教育室,下设总务、电影、播音三组和收音、修机、制片三室,专司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自此广西电化教育有了专门的完备的组织机构。其后,教育部通令全国各省设立电化教育服务处(后改为辅导处)以专司电化教育事业,电化教育室随即更名。电化教育机构的设置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电化教育的政策。随着电化教育的逐步开展及其有效成果,广西省政府开始制定并颁布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其保驾护航:在播音教育方面制定有收音机收音办法、收音器材管理规定、收音员培训办法、收音机修理办法等规定,如《广西全省收音机统制办法》《广西省播音教育实施法》《广西省播音教育指导员巡回指导办法》;在电影教育方面有电影教育暂行办法、巡映办法、影片审查办法等,如《广西省实施电影教育暂行办法》《电影施教纲要》《广西省电影片检查办法》《儿童影片检查标准》,电影影片的审查工作开始由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办理,使电化教育得以有序、高效的开展。

电化教育师资人员的培养

电化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各地政府开始重视培养播放、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当时条件下,电化教育技术人员培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派人员到外地参加教育部培训;二是由本地政府开办巡回讲习班。

自电化教育伊始,教育部就比较重视这项工作,曾多次开办电化教育人才培训班,为各省培养紧缺的电化教育人才。1933年2月,广西省政府派3名技术人员到南京学习播音广播技术,同年5月携播音台机件返回,省政府通令各县设置收音机用于传播政情,随后在南宁开办广播收音员训练班两期,培训各县送来的收音员69人,为南宁广播电台的开办及各地的收音做好准备(《广西通志·广播电视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1933年,总政训处宣传科下辖的电影队为了搞好队伍建设,先后招考两批男女学员,每批十二三人,主要由从国外回来的电影专业技术人员黄学礼负责全队技术指导和学员培训工作。1935年,广西遵照国家电化教育政策指示,分发收音机到各中小学及民众教育馆,并选派人员参加教育部收音指导员训练班。1936年到1938年,教育部连续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由各省政府组织选派电化教育人员送教育部进行培训,期满返回原籍参与工作。如1937年广西就选拔了12名青年参加教育部的训练班。

除此之外,广西省教育厅也经常开办短期训练班。特别是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内迁至桂林后,广西省政府借用其电化教育师资力量,开设巡回讲习班,为广西培养了大量的电化教育人才,如1938年广西举办暑期培训班,就邀请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戴公亮、陈汀声等人来授课,学员毕业后组成电影放映队到县乡巡回施教。1941年7月,广西省教育厅利用暑期开办广西中小学收音人员训练班,调各地中小学兼职收音人员44人进行短期培训,参训者大多是学校物理老师,对有关收音机的管理和维修等知识技能掌握比较快,且每人携带收音机进行训练实习,学习效果良好。雷沛鸿还曾在班上讲解电化教育的重要意义。10月至12月,陈汀声等人携带器材到南宁、百色等地举办巡回讲习班,让学员一边学习一边修复他们带来的有所损坏的收音机,学员回去受到全校师生欢迎。广西省电化教育训练班为广西培养了大批电化教育专业施教人员和维修人员,使省内电化教育得到广泛开展。

电化教育的内容

雷沛鸿曾指出,电化教育的特性,便是能超越时间与空间,使施教对象的数量不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广西电化教育的内容随着政府的政策发生变化,经历了从宣教“三民主义”及广西建设纲领政策到基础教育为主再到抗战教育的转变。

1933年,广西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为了宣传广西民团建设与“三自三寓”政策的施行实况,嘱宣传科成立电影队和巡讲团,歌颂广西建设的成就。这支电影队可以独立完成电影纪录片的拍摄、剪辑、放映等工作,曾拍过《修建湘桂铁路》等多部新闻电影纪录片,在省内各地放映。在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时,雷沛鸿也曾以幻灯片、电影片作为教育手段普及基础知识。1935年华北事变后,省政府深感民族危机之严重,加大对抗战影片的购买引入,进行抗战教育。此时的电影教育影片类型大致为抗战实况纪录片如《第五路军抗战实录》《台儿庄》、抗战故事片如《风云儿女》《保卫我们的土地》、戏剧艺术影片及防空防毒卫生教育影片等。为激发抗日情绪,广西不仅将原来的4支讲映队扩充成6支队伍,按行政区巡回放映影片,还成立1支有声电影放映队,租用电影院影片,到桂林市各工厂及机关放映。放映场所除电影院,还有各民众教育馆、体育场等空旷场地,电影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据统计,1939年,电影讲映队共计到达77个县662个乡镇,放映施教次数753次,施教群众达131万人(李彦福等:《广西教育史料》,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在播音教育上,1934年1月1日,南宁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布达政令,传播新闻”。电台开办的节目有新闻节目、常识及演讲专题节目、音乐戏剧等文艺节目及其他节目。在每天播音时长中,新闻节目占比最多,文艺节目次之。1935年10月应政府命令停播,至1936年7月1日因广西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的要求恢复播音,其专题节目是由抗日救国联合会派员轮流到电台作抗日演讲。1935年10月10日,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无线广播电台开始试播,这是为辅导其实验中心区各基础学校而设立的,主要宣传国民基础教育思想及其内容,有“国民基础教育”“简明新闻”“卫生常识”“粤剧”等节目,文艺及教育节目播放时长最多(《广西通志·广播电视志》)。1938年11月,广西省教育厅在省府内设置放音台,在桂林城区主要街道安装广播喇叭,以广播抗日消息。1939年7月1日,桂林广播电台开始试播,除采用国语、桂林话、粤语,还采用日语、英语来广播,以多种方式宣传抗日救亡运动:设置抗日救亡宣传节目、邀请各方人士到电台发表演讲、开办日语广播节目揭露侵华日军罪行、教唱抗日歌曲等。1941年,广西省教育厅为迅速传达政令,又建立粤西广播电台,在独秀峰山顶上安装5个强力喇叭,播放时政新闻、抗战宣传节目和空袭警报等,方便市民收听,但次年年底就因经济和器材问题而停播。在收听问题上,广西省政府曾多次分发收音器材,通令各县设置收音机,建立收音点,仅1940年至1941年,省政府就分发给各县区及中学收音机达700台,以广泛地收听教育节目。广西电化教育不仅传递了政令信息、教育知识和抗战宣传,也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广播电台还起到接收外界新闻的作用。抗战初期,为及时获悉新闻与被报纸删削而不载、电台不播之信息,互相参考以宣传抗战真实情况,雷沛鸿建立收音室收听中央台和香港、台湾、东北等地方电台华语新闻广播以及外国主要电台新闻,将其内容按日刊印为《收音记录》,供省政府有关领导参阅,有些新闻甚至早于国内报纸两三天。广播电台不仅起了教育人民的作用,也有利于外界消息的有效传递。

电化教育成效

电化教育增长了民众的知识技能和生活常识,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使民众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当局推行的文化建设以提升民智、培养人才为主,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运用电化教育这一便利的传播和教育方式,进行广泛的社会教育。如广播电台除新闻播報,多设置农业、科学、卫生、家政等常识节目以及京剧、粤剧和中西音乐等文艺节目,电影教育巡讲队也利用电影、幻灯片等进行知识教育,抗战时期还广播防空常识、教唱抗战歌曲、播放抗战实录电影等。那时农村文娱活动少,电影队在农村放映极受欢迎,既提升了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向民众灌输了抗战意识,提高民众的综合素质。

电化教育宣传了抗战形势,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和国家观意识。抗战时期,广播电台经常邀请各界人士发表抗日救亡演讲、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教唱《保卫广西》《民族至上歌》等抗战歌曲,激发民众抗战救亡意识。收音人员也会收录国内外广播新闻,编印成册,及时传送消息。如广西学生军第二团在桂平县(今桂平市)浔旺乡创立的《曙光报》,其编辑人员就利用收音机收录外界信息及时播报,进行战事分析,甚至还收听到延安电台的新华社新闻广播。电影放映则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向人民展示战争的残酷,电影中小人物的遭遇更容易让人们代人感受,深切体会。1938年,因需建造铁路、公路及飞机场等各项工程,广西曾大量征发民工进行建设,但民众十分抵触,工作情绪不高。电影巡回讲映队试用电影使民工直观感受到侵华日军之残酷及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工作效率大增,怠工潜逃的事几乎绝迹,电化教育展现出优良的成绩。广播、电影等电化教育方式,最大规模地宣传了抗战形势,激发了民众抗战情绪,使抗战教育得以广泛开展。

当年的电化教育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和规模性,在国民教育实践中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它也有许多缺点:一是收音机安置及收音问题。据统计,民国时期广西全省收音机约1100部,其中桂林市200部,梧州市300部,柳州300部,南宁100部,各县约200部(《广西通志·广播电视志》)。虽政府在几年间不断向各区县分发收音机,但其分布仍不均匀,且大多为短波收音机,收听距离短。南宁广播电台播音后,台长答记者问时就指出,广西全省先后安置收音机的有78县,尚未安置的有16县,约三分之一的县反映收音不清楚。二是电源供给问题。广西电力系统不发达,收音机电池是由政府统购再行分发,后因交通困难等原因,省政府请中央电工器材厂多建立电池售卖处,便利各地自行购买应用,并提出用手电筒小电池代替收音机电池的方法,减少各地电源供给困难(《广西教育史料》)。三是技术人员较少。电化教育开始时,收音人员缺乏培训或技术不够,收音机经常发生故障,但因交通困难不易运送修理。政府多次开办播音及电影技术讲习班,但人员仍少。

猜你喜欢

收音广西省收音机
这是一台独一无二的收音机
兼具蓝牙和收音机功能 Cambridge Audio(剑桥)AXR85
实车收音效果测试与优化方法
韩国语初学阶段双收音教学方案考察
绿色生态经济的减贫效果研究
绿色生态经济的减贫效果研究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流淌在岁月里的音符 4款多功能收音机赏析
海螺
静音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