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及对策研究
2023-10-18陈小琴
陈小琴
关键词: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解决对策
家庭教育关乎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留守学生家长重视从经济层面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但忽视了孩子成长中亲情陪伴的重要性及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因此,解决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多是和爷爷奶奶一同生活。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有时忙于家里的农活,有的年龄过大、观念陈旧、行动不便,因此较少对留守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很难对留守学生在学业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当留守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败时,父母很少能及时给孩子正确的鼓励与引导,长期处于低自我效能的留守学生可能会放弃学业。
留守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其身心发展不平衡,没有家庭关爱的小孩在个性发展上时有偏颇[2]。在留守学生的家庭中,能吃饱穿暖,也需要一定安全感,可是父母的远离,使安全感、归属与爱严重缺失,许多孩子在心智发育的年龄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孤僻,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留守学生通常会因祖辈监护人疏于照顾而缺乏有效的家庭保护环境,致使自我防范意识较弱。这些都使得留守学生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受到意外伤害,甚至被猥亵的事件时有发生,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3]。
青少年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极易受影响的阶段,这一时期孩子道德认知发展需要父母的支持、鼓励、引导,使孩子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认知。但对留守学生而言,父母常年在外,无法积极给予正确的道德引导。一则,祖辈对留守学生普遍采取溺爱型的教养方式,留守学生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弱化了辨别是非、道德评判的能力。此外,祖辈监护人出现不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现状,无法引导留守学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有些留守学生吸烟酗酒、沉迷网络无人制止无人给予正确引导,最终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經济因素是导致父母离开孩子外出务工的首要原因,为了孩子是众多外出务工父母的最大动力,但是父母重在改善孩子教育环境方面,忽视了作为孩子监护人的责任。
祖辈监护无法替代留守学生的父母家庭教育,也存在很多现实性阻碍。其一,是两者之间的代沟。由于老年人对青少年缺乏理解,加之两代人之间很少有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导致有的孩子一天甚至几天不和老人说话,而老人也对此习以为常。其二,在祖辈监护人中,老人文化水平低,有的甚至没读过书、不识字,对于孩子的课业辅导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他们力所能及的也就是儿童的饮食起居等生活问题,无法给予儿童正常的家庭教育。其三,祖辈监护人忙于家里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很好地照顾留守学生,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
学校教育存在局限性。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两个活动场所。在乡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学校逐渐成为留守学生的“托儿所”。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都比较滞后,有的老师甚至一人带多个年级多个班,在精力上无法顾及所有的留守学生。
由于学校的公用经费、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很少。即使开设相关课程,也缺乏专业教师。很少有针对留守学生进行的例如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辅助教育。而往往这些教育内容是留守学生培养正确三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
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是要强化父母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即明确自身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无望了”[4]。父母要真正意识到,孩子的教育不仅是经济支持,父母的陪伴与共同成长也同样重要。外出工作的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进行电话联系,通过手机等工具积极与孩子交流沟通,进行学业指导与教育;了解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并进行有效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健全心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多。因此,学习要加强教师育人素养的培养,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学校应定期开展有关心理课方面的讲座,积极组织孩子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学校要向学校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辅导技巧,以便有效化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冲突,排解他们认知和情绪上的困扰,帮助他们渡过留守期间的心理危机,为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另外,老师要对留守学生多加关爱,时常沟通交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学生自信的种子发芽,感受爱、传播爱。
留守学生教育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对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要采取一定的宣传,如标语进村进户,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唤醒他们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意识。其次,有效利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比如麦田计划、送教下乡,为留守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画画、音乐等课程,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5],切实传递对留守学生的关心关爱,让他们在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推进乡村振兴,改善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社会环境。乡村振兴战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在乡村就业的机会,使村民愿意留在家乡发展,家长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和孩子相处,使“留守学生”不再留守。通过乡村振兴,助力乡村发展,是解决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现实路径。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关注留守学生,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2112/t20211214_587194.html,2021-12-07.
[2]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11):197-200.
[3]和学新,李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其政策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01):100-110.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出版社.1981:239.
[5]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301/t20230119_1039746.html,2023-01-17.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