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典农业大学Field Botany 课程对我国课程测评的启示*

2023-10-18冯虎元陈书燕潘建斌盛红梅徐世健纳小凡

高等理科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能力

冯虎元 陈书燕 潘建斌 盛红梅 徐世健 纳小凡 刘 坤

(1. 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 兰州大学 生态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022 年7 月,吴岩司长在《锻造中国金师》的主旨报告上指出,“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1]。 要建设“金专”,必须依托“金课”和“金师”,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师探讨如何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建立过程性支撑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受益相统一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期更好地为课程学习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这是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和教育管理学面临的共性难题[2-4]。 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是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不活跃,主观能动性受限,知识构建体系容易被教师的灌输代替,这种课堂的学业评价多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评价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以传统的笔试为主要评价手段[5]。 这类评估方式的好处是能如实反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评价标准和形式具有片面性和单一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忽视了学生参与过程、参与程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评,难以全面测评每位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可拓展能力,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承载者,而科研探究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从而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6]。 正如美国细胞生物学家D.J.Klionsky[7]所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往往达成一种相互期望值不高的默契。 近期一项针对我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大学生数理知识和技能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学生在大学入学后能力获得方面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我国学生作业练习不足、教师指导少以及因成绩不佳而被迫退课率低等[8]。 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能力获得是我们亟须破解的问题,其中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是解决途径之一。

另一方面,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围绕学生的需求、能力、已有知识和多样性进行设计,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9]1173,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 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角,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与学生一道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引入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以个人或团队小组形式,自主完成学习目标,以专业知识为媒介锻炼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高阶思维的学习实践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9]1174。 学业测评立足于学生获得的实际能力,而不单纯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4]1010。 显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下学业学习效果评价也需要构建新的评价模式。

在线课程和线上教学是信息和网络技术时代的产物,接踵而至的就是“教”与“学”过程的科学监控和有效评估,尤其是实验实习类需要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课程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融合[10-11]。 野外实习实践是多门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质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考古学等,是离开教室走向大自然并通过亲自体验进行学习,在巩固专业知识,学习野外工作技能,拓展综合素质,提高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增强专业学习信心和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16]。 野外实践类课程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学生的学习成效,需要不同于课堂的有效测评和考核方式。 有效的评估方法能够正确评估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最终达到评估方法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相统一[4-5,7,9]。 近期笔者注意到瑞典农业大学开设的Field Botany(田野植物学)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依据线上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此总结的经验对我们建设类似课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7]。 本文简要介绍Field Botany 课程线上及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下的开设情况,重点阐述课程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对我国同类课程的启示。

一、Field Botany 课程建设与考核方式介绍

(一)2020 年之前的线下授课模式介绍

瑞典农业大学面向4 个本科专业开设了Field Botany 课程,类似生物学野外实习,是理论与田间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是生物学、农学、园林和园林工程的学位课(必修课),先修课为植物学。 在2020 年之前这门课是线下课程,有课堂讲授和野外实践,课程安排见表1。

表1 Field Botany 课程2020 年之前教学内容和考核计划

(二)2020 年的授课模式

2020 年开始授课方式改为线上模式。 在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疫情带来的教学环境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方法上进行重大改变。 线下授课时,全天的短途旅行使老师和学生之间有很多接触,学生有充足的机会提问,老师也有足够的时间确定需要帮助的学生。 然而,在线上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估和反思,此时构建了自我知识[9]1174。 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责和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不仅仅要提供学生学习课程材料,而且要给予学生评估和监测自己学习成效的方法。 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模式如表2。

表2 Field Botany 课程2020 年线上授课模式

由表2 可以看出,3 ~5 分钟的短视频可以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也便于回看相关主题。而且线上资源可以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 由于在田野面对面讲授植物学时,师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以提问或要求解释如何识别某些物种或使用检索表的技巧,而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和进展,为了弥补这种缺失,2020 年线上远程教学时增加了师生反馈与反思的次数。

(三)持续改进的2021 年

2021 年疫情仍不稳定,瑞典农业大学尽管同意学院和教师进行户外实习考察教学活动,但规定每组人数不能多于9 人。 2021 年度4 个班级共有122 名学生选修Field Botany 课程,人数增多,导致经费预算不足以及具备野外实习带队能力的师资不充分,难以保障所有选课学生参与野外考察。 另外,一直以来有部分同学不愿参加集体实习活动,或者有了在线学习方式后不愿意参加野外考察。 因此,2021 年度Field Botany 的教学方式基本遵循了上一年度的模式,仅教学过程中的部分内容和环节进行了微调和改良。 (1)学生可以选择报名参加本地植物短途小组野外考察,共计9 次,每次3 小时左右。 这是基于往届学生的评价和建议增加的内容,对于自行野外考察和单独出行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个适合的选项。(2)授课期间在线答疑频次有所减少。 (3)每日问答题总数由2020 年的11 个减少为10 个。 (4)在野外考察中补充拍摄单个物种花期的视频,这样85%以上需要学生掌握的植物都有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 (5)在学习平台增加了“每日一植物”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或复习一些重要的物种,并通过了解植物的历史用途、识别要点等其他信息巩固和加深对植物物种的识别记忆和理解。 改进以后,学生选择野外考察的人数达80%,线上资源学习的参与度较2020 年有所提高,但1 小时实验室的实物展示预定人次有所下降,这可能与线上资源更为丰富、野外实习更为综合、“每日一植物”更为有趣有关。

2020 年、2021 年,选修Field Botany 课程的学生匿名评价表明,这种应急情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意愿,满意度较高,表明课程有较高达成度(见表3)。

表3 Field Botany 课程学生匿名满意度评估比较

二、Field Botany 课程对有效教学测评的启示

(一)考核方式能有效反映教学目标

Field Botany 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课堂讲授,识别技能、鉴定方法和拍摄技巧等技术和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巩固。 除此之外,分组任务需要学生协同完成,一些政策和法规因人类活动、环境改变和地区特点而有所不同。 如何在疫情影响下通过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达成度和获得感?该课程团队从教学过程、教学形式以及考核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Field Botany 线上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三方面:(1)每日一练题。 通过在线11 道左右检测题,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2)拍花识物题(见表4)。 在课程结束前1 天,学生通过户外拍照和总结分析独立完成14 道题目,以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3)小组写作题。通过4 ~8 人的小组自选命题,分工协作,小组讨论和总结汇报等过程,促进学生团队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综合看来,3种类型的考核方式有效检验了学生的“三位一体”(Attitude-Skills-Knowledge,ASK)水平。 即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方面检验学生的团队合作态度,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意识,保护自然的自觉行动;技能(Skills)方面检视识别、检索、鉴定、命名和拍摄的基本技能,分析、判断、归纳和总结的综合能力,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的创新能力;知识(Knowledge)领域检查对多种相关性的理解,例如物种多样性与生境关系,关键物种和植物保护及生物演化的关系,资源植物和入侵植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园林绿化植物与野生植物的关系等。

表4 2020 年度期末卷面考试题目及要求

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进行了各种类型的改革与实践,其中有关学生的学业评价既强调过程性和形成性,也追求综合素质的提升。 但围绕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时不够细致,有些考核偏重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有些考核强调技能教育和方法训练,有些考核关注基本识别和多样性调查,有些考核侧重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小组的协作,但考核过程、方式和成绩评价在融合“知识—技能—价值观”于“三位一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融合。 Field Botany 课程的考试方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二)考试内容能有效反映认知法则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身的知识和能力逐级自我探索的过程。 疫情期间学生与老师见面较少的情况下,学习目标如何设定,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学生过程如何评估和监督? 这是远程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Field Botany 课程做了很好的示范。该课程考试的内容设计反映出课程遵循了布鲁姆认知原则,即“每日一练题”和“拍花识物题”就是检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层面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拍花识物题”中物种识别及方法包含有不同物种的野外特征提取、物种分布规律等,需要在记忆理解基础上加上知识的灵活运用才能完成,从而考核了学生分析判断与应用能力,以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综合能力。 “小组协作考试”不仅仅考核了学生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团队成员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等进行了考核。 与线下授课模式相比,该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学生的过关率。 纵观我们类似课程的考试,从题型和内容中能够看出,考查学生记忆性的内容居多,能力性的考核较少,导致学生考前熬夜背诵,考后很快忘记的怪象。 因此,Field Botany 课程考试内容提醒我们不仅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更应该在能力评价的量表与学习目标的达成方面下工夫。

(三)考试模式有效反映“两性一度”

在2018 年第11 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吴岩在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中,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由此掀起了课程内涵建设改革的浪潮,“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成为衡量一门课程建设质量的标尺[18]。 Field Botany 课程内容有概念性和识记性等低阶性认知的、必需的基础知识,但考试题目不是将定义和原理进行简单照搬以及记忆性内容的重述,而是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学生归纳推理的考核,即体现了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基础的“高阶性”内容,从而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Field Botany 课程中的日常检测,野外辨识和小组协作等方法组合使用是很值得效仿的考试模式。 这种评价模式能够有效区分学生的能力差异,准确评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另外,该课程线下授课时不仅指定了要求学生掌握的200 余种植物,而且要求运用已有知识检索课程清单中没有的物种,这种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度,学有所成和能力较高的学生才能完成,大大促进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由此可见,考核方式也是贯彻“两性一度”课程建设理念的必然选择。

(四)师生互评促进教学相长

学生评教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表现,另一方面是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检验。 科学有效的学生评教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之一,也是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的措施之一。 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和教师的评估,是从学生视角得到教学改进的有价值的途径,是实现师生互评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益途径。Field Botany 课程的学生评教从我对这门课的总体看法、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关联度、课程信息融通性、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帮助我的学习、考试是否让我展示在课程中学到的内容等5 个维度展开。反馈数据表明,学生不仅没有降低学生对老师的正面评价,反而有所提高。 任课教师认为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其原因是教师额外付出弥补了线下的不足。 首先,拍摄和剪辑了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以短视频微课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自主学习,云上考察(online excursion)和虚拟实习(virtual field)。 其次,每日一练和定期加不定期的线上集体问答环节弥补了师生不能见面的短板。 毋庸置疑,该课程学生的积极评价是教学相长的正反馈,为线上线下混合实践类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16]2378。

当然,Field Botany 课程仅仅覆盖了该校4 个专业的部分学生,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仅仅试行了2 个周期,其真实的教与学的效果需要更多学生的参与率、受益面以及运行周期的检验。

综上,有效的学习测评方式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法之一,是目标导向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闭环管理的措施[11]80。野外实践类课程充分利用户外开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自身技术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大好机会,这类课程的考核一向是教学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探索的问题之一。 Field Botany 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建设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提供了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同时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我们只有从课程的微观入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围绕“立德树人”核心,解决课程建设和学生学习成效测评的关联性和统一性,才能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助力学生成长和成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家庭年终考核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