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23-10-18黄燕
黄 燕
(府谷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榆林 719400)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较为常见,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主要发病机制为局部脑组织在脑供血忽然中断情况下软化、坏死,具有起病忽然,发病高峰期为睡眠时或休息时,头痛眩晕、耳鸣、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是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情况下会有昏迷等表现出现[1]。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日益提升,发病年龄日益降低,因此临床很有必要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现阶段,早期静脉溶栓是临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溶栓治疗可能促进颅内出血的发生[2]。因此,将一种能对脑部神经元进行有效保护、对再灌注损伤进行避免的治疗方法寻找出来极为必要。本研究,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50 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组(联合用药组)、依达拉奉单独治疗组(单独用药组),各75 例。联合用药组女35 例,男40 例;年龄49~84 岁,平均(67.74±4.32)岁。单独用药组女34 例,男41 例;年龄50~85 岁,平均(68.23±4.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单独用药组给予患者静脉滴注30 mg 依达拉奉注射液+100 mL 生理盐水,2 次/d,连续用药2 w。(2)联合用药组 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5 mg 丁苯酞注射液,50 min 及以上滴完,2 次/d,间隔6 h 及以上,连续用药2 w。
1.3 观察指标 随访2 w。(1)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心理状况、预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和洼田饮水试验、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改良Rankin 评分量表(mRS),评分越高,神经功能越差,吞咽功能越好/差,心理状况越差,预后越差[3];(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评定标准 依据NIHSS 评分及日常生活,NIHSS评分减少0~17%、18%~45%、46%~90%、91%~100%,日常生活明显依赖他人才能进行、需一定帮助才能进行、基本自理、完全自理分别评定为无效、有效、显效、痊愈[4]。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心理状况、预后比较用药前,两组NIHSS 评分、VGF 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RS 评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用药后的NIHSS 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RS 评分均低于用药前(P<0.05),VGF 评分均高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联合用药组NIHSS 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RS 评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VGF 评分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心理状况、预后比较 (分,±s)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心理状况、预后比较 (分,±s)
组别/n=75时间NIHSS 评分VGF 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联合用药组用药前17.51±2.552.22±0.343.90±1.11焦虑评分60.57±9.44抑郁评分51.55±8.68用药后9.84±1.638.70±1.161.03±0.3045.11±7.68 26.15±4.61 mRS 评分4.12±0.88 3.12±1.02单独用药组用药前17.22±2.872.58±0.453.70±1.0360.68±8.6752.33±5.744.08±0.77用药后13.56±2.637.95±1.341.56±0.2650.35±8.4437.68±6.223.52±0.57 t 值(用药后)10.4123.66511.5603.97712.8972.965 P 值(用药后)0.0000.0000.000 0.000 0.000 0.004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0.67%(68/75)高于单独用药组69.33%(52/75)(χ2=10.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用药组中,恶心呕吐1 例,轻微皮肤瘙痒1 例,牙龈出血0 例,肝肾损害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2/75);单独用药组中,恶心呕吐1 例,轻微皮肤瘙痒1 例,牙龈出血1 例,肝肾损害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3/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χ2=0.207,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极为复杂的发病机制,可能病因为脑动脉在血管、血液动力异常的情况下阻塞或狭窄,局部脑组织在脑供血中断的情况细软化、坏死。现阶段,抗凝、溶栓、对神经进行营养、将颅内压降低等是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但常规治疗方案具有较多的限制因素,可能有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无法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将一种具有确切疗效、较小副作用的治疗方案寻找出来极为必要。依达拉奉注射液是一种脑保护剂,能对自由基进行抑制,减少供血中断引发的梗死区神经元死亡、脑组织损伤,并较强保护脑神经,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引发的神经症状及功能障碍,在脑缺血治疗中较为常用。但对依达拉奉长期应用会引发一定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肾功能,如患者有肾功能降低表现出现,则应第一时间停止给药,并恰当处理。丁苯酞能将多个脑损伤病理环节阻断,改善脑部微循环,解除血管痉挛,缩小局部梗塞面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丁苯酞通过建立侧支循环,保护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增强,降低花生四希酸含量,抑制谷氨酸释放,提升脑血管中前列腺素I2、内皮一氧化氮、抗氧化酶活性等,发挥抗血栓作用。
有研究表明[5],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减轻疾病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程度,更好的缓解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且不会引发患者不适,安全性更高。本研究结果表明,用药前,两组NIHSS 评分、VGF 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RS 评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两组用药后NIHSS 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RS 评分均低于用药前,VGF评分均高于用药前;用药后,联合用药组NIHSS 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RS 评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VGF 评分高于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药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原因为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能将抗氧化能力提升,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6]。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的临床疗效较依达拉奉单独治疗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