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10-18张烜烜张楠楠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溶栓缺血性

张烜烜 张楠楠

(郓城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700)

我国新发卒中及相关死亡患者数量分别达到了240 万/年、11 万/年,在全民死因中位居第一位[1]。卒中救治效果的时间依赖性极强,因此需要医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缩短院前延误时间,将溶栓治疗比例提升[2]。本研究,统计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 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8 月至2023 年5 月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 例,依据急救方法分为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组(联合急救组)与常规急救组,各30 例。联合急救组女24 例,男26 例;年龄40~80 岁,平均(60.03±9.45)岁。常规急救组女23 例,男27 例;年龄41~81 岁,平均(60.41±9.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急救组 采用常规急诊流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手术准备等。

1.2.2 联合急救组(1)院前急救。建立院前急救小组,接到120 报警电话后3 min 内从医院出发,抵达后现场评估患者病情,快速急救患者,让患者吸入氧气,保持气道通畅,建立心电监护,打开静脉通道,依据患者病情应用甘露醇等药物。向家属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症状出现时间,掌握既往史及用药情况。转运过程中保持轻柔的动作,避免患者病情加重现象。救护车返回途中密切联系院内,和患者家属深度交流,将患者病情、入院后治疗措施告知家属,督促其将做好相应准备工作;(2)绿色通道。抵达医院后直接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缩短挂号与等待时间。遵循先治疗再挂号的原则,快速度评估患者病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诊,送达抢救室急救。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适当抬高患者床头,观测心电图与血压。从肘部建立静脉通道,15 min 内完成所有操作,30 min 内进行CT 检查。和患者家属交流,签署知情同意书,1 h 内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

1.3 观察指标 随访1 个月。(1)救治时间。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至CT 检查时间、入院至化验检验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Rankins 评分(mRS)、Barthel 指数量表(BI),总分分别0~45 分、0~15 分、0~5 分、0~100分,分别表示无~严重、重度昏迷~无昏迷、无~严重、低~高[3];(3)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急救后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基本无症状,有较轻的神经功能损伤;有效:急救后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有较轻的症状及意识障碍;无效:急救后患者仍处于危险状态[4]。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时间比较 联合急救组患者入院至CT检查时间、入院至化验检验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各项均短于常规急救组(P<0.05),但两组发病至就诊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救治时间比较 (min,±s)

表1 两组救治时间比较 (min,±s)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急救前,两组患者的CSS 评分、GCS 评分、mRS 评分、BI 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急救后,两组患者的CSS 评分、mRS 评分均低于急救前(P<0.05),GCS 评分、BI 评分均高于急救前(P<0.05),联合急救组CSS 评分、mRS 评分均低于常规急救组(P<0.05),GCS 评分、BI 评分均高于常规急救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s)

组别n时间CSS 评分GCS 评分联合急救组 30急救前11.71±2.914.32±1.25 mRS 评分3.63±1.21 BI 评分48.25±8.36急救后9.12±1.2712.32±2.050.75±0.1382.23±9.32常规急救组 30急救前11.86±2.134.30±1.143.58±1.1048.12±8.13急救后10.30±1.768.20±1.32 2.14±0.36 65.12±9.4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急救组显效22 例,有效7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6.67%(29/30);常规急救组显效13 例,有效7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66.67%(20/30)。联合急救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急救组(χ2=9.017,P<0.05)。

2.4 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急救组症状性颅内出血1 例,严重系统性出血1 例,神经功能后遗症1 例,呼吸道阻塞1 例,脑疝0 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4/30);常规急救组症状性颅内出血3 例,严重系统性出血3 例,神经功能后遗症1例,呼吸道阻塞2 例,脑疝2 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36.67%(11/30)。联合急救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急救组(χ2=4.356,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的脑部动脉血管,突然出现有供血供氧的不足,或脑部动脉血管出现了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和脑神经由于脑部供血供氧明显的下降或不足,使患者脑部组织神经,出现坏死变性的情况发生。美国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在2013 年推荐[5],入院至溶栓时间应该控制在1 h 以内。有研究表明[6],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均能在极大程度上将患者的救治时间缩短,提升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急救组入院至CT 检查时间、入院至化验检验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均短于常规急救组,CSS 评分、mRS 评分均低于常规急救组,GCS 评分、BI 评分均高于常规急救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急救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急救组,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的应用价值较常规急救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溶栓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