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初探
2023-10-18李秀娟
李秀娟
(定远县教育体育局 安徽滁州 233200)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普遍,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初中生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提高的要求非常迫切,但是环境因素又导致他们在构建世界观、人生观的时候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阻碍,因此农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对此,本文从农村初中生入手,以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对农村初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希望能为促进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是个体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学业的进步,还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从初中教学过程来看,加强初中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二、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问题不够重视
许多农村中学生因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抚养或者在学校寄宿,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交流、缺少父母的支持和指导,因此他们极易沉迷网络,被网络上的错误思想和言行影响,造成他们难辨是非、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但是因地域、时代和经济发展的特性,各方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
(二)教育体制不健全
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相应的体制保障,没有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加之农村的地域局限性,教育教学条件有限,各级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在农村学校的落实困难重重。
(三)缺少专业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匮乏是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缺乏专业人才势必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四)缺乏科学认识
农村学生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仍然是片面的,缺乏深入理解,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事情,忽视了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大小心理健康问题。
三、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一)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在面向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各个学科教师等的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都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所以各科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认真研读教材和文本,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开发学科融合型心理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深挖教材立德树人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到“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重要途径。学科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中认真踏实,生活中勤劳负责,和学生友好相处,关注每个学生是否有异常行为和言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世界和生活,培养健康的人格,从而实现育人目标。例如,在《鲁迅自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鲁迅的生平、时代背景,同时期可歌可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鲁迅在逆境中的努力、艰辛以及生活、革命中所经受的重重磨难。教师教学《七律·长征》一诗时,可以突出红军战士不畏牺牲的精神和民族气节,强调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具有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让学生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大量阅读其他有代表性的文章,体会《陋室铭》中“惟吾德馨”、不被浮华迷惑的情操和《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生活态度等。这些蕴含在文章中的正能量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教师据此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并延伸,让学生以史为鉴,通过参考古人的生活方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学科融合渗透教育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构建正确的生活方式。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九年级下册“三视图”的内容时,不仅要实现知识目标——掌握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及画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生活哲理,了解事物的多面性,明白面对相同的人和事,观察的角度不同,感受也不同。同时在观看图片时,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欣赏自然、创造成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观察社会,面对人生。在解答几何证明题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多种思路,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和学生聊聊人生:“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生的路绝不仅仅只有一条”等。这些渗透教育,既可以让学生在高强度的脑力训练后得到短暂的放松,又能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降低偏执性格形成的风险。
(三)合作互助鼓励欣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互助能力,以便未来能够较强地适应社会。教师让学生分组解决难题,体会到头脑风暴的价值,深刻理解团结与进步的关系,从而形成追赶与合作的氛围。“以竞争促学习”,各小组参与并理解公平竞争的内涵,无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全等形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全等形,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生活中一些全等形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搜集生活中的全等形,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图片最多、最规范。因为是寻找生活中的事物,所以学生能产生熟悉感和积极性,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也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在各个阶段得到优化。如果学生用非常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称赞道:“你这种新方法真是太棒了!”让他们获得参与感和成功感,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清晰准确,教师可以说:“你头脑清晰,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孩子。”让他们更加自信,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学生没有答对,也应给予鼓励,如:“你已经无限接近真相了,我们期待你更进一步!”教师应熟练地运用微笑、暗示、口头表扬等鼓励形式,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以乐观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二)合力共促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施教者不仅仅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学校、社区、家庭、课堂内外都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沃土,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能全面促进农村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家校同心共筑成长之路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是中小学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校园开放日”“父母大讲堂”等家校活动,辅助家长熟悉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明确和孩子沟通、陪伴孩子成长的正确方式,对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使其明确交流才是处理亲子关系的正确模式,打破一言堂式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与周围人沟通、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加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强有力的家庭支持能让学生用和善的眼光看待世界,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不畏惧不退缩。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任何异常,应及时和家长沟通,探明问题出现的原因,协调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熟悉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在家中的行为和心理状况,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并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家校联系,从而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2.多元方式共促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以其他方式来开展。例如,农村初中生的很多困惑、烦恼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学习,为此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利用生活中的细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农村初中生在校时间较多,在校期间主要与同伴、教师接触,尤其是与班主任打交道。因此,班主任多与学生沟通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就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举办主题明确、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心理讲座;开展启发心灵、增强能量的游戏活动;针对学生的困惑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阅读心理书籍;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心理认知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
四、结语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尚未成熟,加之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初中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在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更新教学观念,立足实际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调研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加强家校联系,正确认知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路径,共同为农村初中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