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策略
2023-10-17李思
李思
摘 要:初高中时期是青少年学生逐步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段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的今天,要更加注重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工作。目前,高中的政治课程改革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接下来需要更加注重在课堂上开展思政一体化的教学,并以此来助力高中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高中政治;素质教育;思政一体化
开展初高中阶段的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还是为了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地更新初高中的思政实践课堂,从而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能够真正深入一线课堂,让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高中这一特殊时期,做好思政课程的教学也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好从高中迈向大学的这条人生道路。
一、开展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到,思政课程本身就具有双重的教育性质,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既有利于向学生传输知识,帮助他们增长见闻、丰富学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引导他们实现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念。基于这个前提,教师必须利用好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加大力度开展思政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研究工作,从而让立德树人的思想能够真正地落实到一线高中校园里,让教育改革能够持续深化。
不难发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也引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新观点,那就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让“填鸭式”的教学活动彻底退出教学的舞台,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参与感,并且还要在传输知识时引导他们实现自身思想品德的提升,以积极的师生互动来打造具有良好互动模式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加愿意接纳教师的指点和引导。由此可见,探索高中思政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将会有利于加快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任务。
(二)有利于高中思政提質增效
高中阶段的思政课程教学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关键环节,而高中又是学生个人思想理念逐步迈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在这一时期对他们开展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在思政一体化教学的大背景下,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可以更好地从全局出发,结合高中生的身心成长状况以及政治学科的教学大纲等内容来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并选择恰当的教育手段,这既能保障高中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能让思政的教学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有了妥当的教学设计以及科学的教学实践研究之后,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能在具体的课堂环节中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随着这种科学而成功的教学过程的不断积累,思政教学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特点,将课堂教学不断升级。因此探索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策略也有利于提升思政的教学综合质量。
(三)有利于学生身心综合成长
除了有利于教育改革步伐的持续推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之外,研究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还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的身心综合成长。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在面对问题时也能做到相对理性的思考。结合高中的思政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高中生实现健康成长,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性格特长等,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因此开展思政一体化教学很有必要,在高中生真正迈向大学之前,高中的思政课程必须站好这最后的一班岗,让高中生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引和帮助,让他们的个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变得更加健全。
二、高中思政课程存在的教学难题
(一)学情把握不够全面
虽然现在已经开始普遍强调要在课堂上开展素质教育,但结合实际的校园教学来看,仍然还有不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于高中的课堂。教师会选择根据教材安排来设置好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练习作业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科之间的交融和联合。不仅如此,在开展各个年级阶段的教学时也没能对教材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教学目标之间的递进情况加以研究。除此之外,在面对学生时,教师也没能做到去倾听他们的需求以及了解每个学生个体在面对同一学习活动时所存在的真实差异,对现实情况的把握不够到位。
(二)资源利用不够到位
对思政课程而言,单纯的课程内容讲解并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必须学会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让原本单调的思政课堂能够更有活力。与此同时,这些资源的融入也会让整体的教学氛围更加富有生机,这一点也是开展思政一体化教学建设的关键环节。但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对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到位。由于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充分,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也不能做到很好地贴合学生的兴趣点,这样的资源不但起不到促进教学的作用,反而容易让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厌烦心理。
(三)教学方法不够合理
我国高中思政课程目前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开展教学活动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不少教师还是选择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显得呆板,学生在接纳思想政治课程知识时也是相对被动的。其次,是在借助各种教学工具来辅助课堂时挑选的策略不够合理,有时为了跟风,教师会盲目地使用各种教学工具来开展课堂活动,但这种浅显的利用方式并不能发挥出各种道具的最大作用,也不能为课堂带来实质性的质量提升。
(四)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教学评价环节在实际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反馈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但现有教学评价机制下,教师在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时,往往过于重视书面成绩,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成长。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有书面性质的考试。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时没能做到从多方面评价教学过程,这也使得教学评价的结果不够科学。
三、落实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客观分析,把握学情
要想真正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一体化的教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对现实的学情进行客观分析,既要让教学内容做到科学合理,又要将知识与学生主体之间进行合理地串联,将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融入高中的思政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情况,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需求,这对加快落实新课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准确掌握学情也有利于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比如,在教学“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部分课程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将本节课程的知识与之前学习过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章节之间进行串联,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做到承上启下,同时也能通过旧知识的熟悉感来让学生迅速接纳新知识,当教师能够做到充分把握学情时,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也會更加具有连贯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在课前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学情调查,如让学生写下自己的预习问题等,在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之后,课程教学也能开展得更加合理且有效。
全面把握真实学情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的心态,强调以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待高中的思政教学和学生个体,同时还要运用恰当的方式将知识与学生之间进行串联,让他们能够形成更为紧密的连接,再根据学生的真实发展需要来设计课堂活动。这样的高中思政课堂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这也是在落实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时首先要开展的一项实践策略。
(二)优化备课,利用资源
思政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建设意味着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打破原本狭隘的教学壁垒,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展开思政课程的备课活动,利用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来丰富思政的课堂内容,让思政的课堂教学具备更强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各种合理的教学资源指引下,不断加深对思政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开展集体的备课活动,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来优化高中的思政课程设计。
比如,在教学“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这一部分课程内容之前,教师就需要意识到,这堂课不仅仅是讲述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社会保障机制,同时也要向学生传递我国的社会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设计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既要向大家普及我国当前所实施的体制内容,也要让学生懂得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哲理。教师可以选择去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时政新闻,寻找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事件或案例,以社会热点内容和真实的事件来向学生讲述有关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兴趣,也能够根据具体内容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这样的备课活动既考虑到了本节思政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也很好地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方面也能做到相对合理和广泛。所以,在实际开展思政一体化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从备课环节进行优化,并恰当地选取和利用好各种与之相关的教育资源,这对后续的课堂教学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三)调整方法,提升效率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恰当选择。在面对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利用议题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还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思维和课堂参与度。在面对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思政课程时,教师也可以挑选一些真实的事件或案例,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深入地去感受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度。
比如,在教学“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向学生逐条列出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先进性,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串联起各部分,让学生的记忆能够更加清晰且具有条理性。这其实是在利用互联网等创新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只要做到了合理利用,便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的思政课程教学效率。
选择恰当的方法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教师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他们避免更多的学习困难,简单易懂且清晰明了的教学过程也能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而对教师来说,开展一堂科学高效的课程不仅是教师工作的使命和职责,而且是个人职业能力成长路上的必然之举。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好各种教学工具,让思政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整体质量提升。
(四)科学评价,优化课堂
思政一体化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而评价环节可以用来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而促进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和思想认识水平,从而评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说教师对学生所做出的评价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那么学生对教师以及课堂的评价和反馈就是为了让教学工作的综合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需要重视大家的课后反馈,从这些评价的话语中寻找背后所隐含的问题,并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做好这一点,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课堂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伟,彭小丽. 论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问题与路径[J]. 求知导刊,2022(22):95-97+115.
[2]范雅萍. 关于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 新课程,2022(20):112-113.
[3]李娟娟.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一体化[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4]李绪杰. 初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5]卢佳惠,陈再生. 课程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8):76-78.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