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八战略”引领浙江城乡协调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3-10-17谢晓波

浙江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八八战略城乡居民差距

文/ 谢晓波

以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乡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八八战略”引领浙江城乡协调发展

2003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即“八八战略”)。发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虽然只是“八八战略”中的一个方面,但其实其它几个方面都跟城乡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一)体制机制方面

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习近平同志在2004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征地、户籍、就业、社保等城乡配套改革,消除影响‘三农’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给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2005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浙江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新阶段,这也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一新阶段,通过深化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体制障碍,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的任务十分紧迫。”同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动员会上进一步强调,“打破‘二元结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是改变二元体制结构,把城市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长期进城务工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和失土农民生计问题。”

(二)特色产业方面

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是产业。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2003年,他在余杭调研春耕备耕工作时强调“如果从GDP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肯定是逐年下降的。但民以食为天,占GDP的比重下降并不影响农业的重要地位。农业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2004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充分发挥浙江的比较优势,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效益农业的主攻方向。”在2005年1月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浙江要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高效生态农业战略的提出与落实,不仅强调要通过集约经营提高产量和效益、富裕农民,更考虑到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开启了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农村经济不能就农业谈农业,而要通过工业化和市场化方式发展农业,并推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引入现代工业的理念来指导现代农业的发展,把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努力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在他的推动下,浙江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农民组织化,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一条龙格局。

(三)生态人文方面

21世纪初,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虽已位居全国前列,但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还比较落后,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习近平同志指出,“将来实现城乡一体化,也不是说所有人都要生活在城里,关键是农村的生活质量不差于城市,所有人都能共享现代文明”“不仅在生产上要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在生活上也要不断为农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条件”。他要求,必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公共资源的投入由城市为主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把传统的村落改造为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

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作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重大部署。2004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龙头工程”,牵住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牛鼻子。2005年8月,他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嘉兴现场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先锋工程、文明村、民主法制村建设以及农村康庄、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水、万里绿色通道、生态富民家园计划、万村文化阵地、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等工程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区域协调方面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提出并实施了“山海协作工程”、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等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促进了浙江的区域协调发展,使浙江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领先的省份。本世纪初的浙江,在消除贫困县的基础上,2000-2002年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贫困乡镇如期实现了脱贫目标,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贫困乡镇的省区。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就到丽水、衢州等地进行专题调研,部署把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作为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不能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2006年,习近平同志强调,“进一步加大‘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和‘百亿帮扶致富’等工程的实施力度,着力形成区域间互动发展、实现共赢的格局”。2007年1月,他又强调,“把扶贫这件事扎扎实实做好。勿以善小而不为,虽然比例是小的,人口是少的,好像无关浙江省大局,错了,一个也不能少”。

(五)软硬环境方面

习近平同志指出,浙江经济虽然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有较大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乡居民收人快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较大的城乡差距,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质量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还在扩大。”2002年12月,习近平在金华调研时,就特别强调“建设小城镇和新农村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

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落后的状况,首先要大力建设交通基础设施。2003年5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讲到,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农村交通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备条件,浙江要走在前列。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把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差距,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他要求“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重点放到农村,全面改善农村的供水、供电、环保、交通、通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继续大力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小康健身工程,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多层次、普惠性的农村社保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社保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将城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筹划,整体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城乡政策体系、城乡产业、新型城镇化、“千万工程”升级、农民素质提升等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持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牵引,建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率先创新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闲置农房激活等经验做法,绍兴成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义乌首创首提、先行先试的宅基地“三权分置”被写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实施“两进两回”行动,推动科技进乡、资金进乡,青年回乡、乡贤回乡。2019年,嘉湖片区被列为全国城乡融合建设试验区。持续完善统筹城乡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实施了一批统筹城乡的专项政策,包括城乡社保政策、民政事业城乡一体化政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政策等,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资源要素一体化。持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坚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定位,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业“两区”建设,2014年开始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2017年建设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2021年启动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浙江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持续发挥城镇化在城乡一体化中的牵引作用。坚持统筹城乡的思路,2010年底在全国率先开启小城市培育试点;2014年提出以人为核心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2017年在全省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2019年四大都市区建设开局,开启以都市区为核心牵引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022年宁波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城市。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10年印发《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年印发《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2017年提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2021年开启以未来乡村引领美丽乡村迭代升级的新征程。持续提升农民素质。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绿领人才。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建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的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城乡收入差距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定规律,这一规律跟国际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一)改革开放初期,城乡收入差距较小

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和个体工商户的迅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多数年份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比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更快一些,城乡收入倍差总体较小。1981年、198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29%、20.4%,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仅分别增长5.4%、-0.6%,这两年城乡收入倍差分别为1.83、1.53,1984年,城乡收入倍差由2.02降至1.5,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低。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由1984年的669元增至1991年的2143元,名义增长2.2倍,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46元增至1132元,名义增长1.5倍,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扩大,1991年城乡收入倍差为1.77,仍小于2。

(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浙江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更快一些,如1992年至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1.9%、14.0%、12.0%,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8.8%、10.2%、4.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分别由1992年的2619元和1359元增至2000年的9279元和4254元,城乡收入倍差由1992年的1.93扩大至2000年的2.18。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浙江开始实施“八八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如2001年至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3.3%、13.4%、11.9%,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6.9%、8.4%、7.8%。至2012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分别增至34550和14552元,城乡收入倍差由2000年的2.18进一步扩大至2.37。

(三)随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行和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城乡收入差距趋于缩小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这一时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人均GDP、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2013-2022年,浙江人均GDP年均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6.8%和7.9%,城乡收入倍差连续10年缩小,至2020年降至1.96,为1993年以来首次降至2以内,2021年、2022年进一步降至1.94、1.90。

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倒U型(1981-2022年)

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的历史跟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演变的历史相似。如OECD成员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普遍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增加而缩少,基本上处于倒U形曲线的右半边。从整体上看,经济发达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便某一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在一个较小的状态,也存在再次变大的可能;不同国家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变化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速度慢、幅度小,有的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速度快、幅度大。浙江城乡收入差距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总体上将呈现缩小的趋势,但不排除个别年份或若干年份出现反复、有所拉大的情况。

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难点还是在农村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难点也是在农村。今后一段时期,要以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乡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深入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实现城乡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同规同网;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长效机制,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五是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通过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猜你喜欢

八八战略城乡居民差距
八八战略指引下嘉兴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构筑民族产业制高点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从浙江实践看“八八战略”的时代价值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油气体制改革下国有天然气企业党组织如何践行“八八战略”
油气体制改革下国有天然气企业党组织如何践行“八八战略”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