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水“芯”逐梦“万亩千亿”

2023-10-17李丹丹

浙江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开区丽水半导体

文/ 李丹丹

大胆创新、积极求变,抢抓半导体产业发展“窗口”机遇,“无中生有”布局半导体全链条产业

丽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指数连续17年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1.7%,被誉为“浙江绿谷”。“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提出加快建设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工业经济基础却相对薄弱,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挑战,新的增长点亟待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未来新动能、赢得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胆创新、积极求变,抢抓半导体产业发展“窗口”机遇,“无中生有”布局半导体全链条产业。短短四年时间,一个代表着中国半导体材料前沿方向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在绿水青山之间拔地而起。

2023年2月,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深入丽水经开区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丽水经开区半导体产业园的发展充分证明,只要铆定‘从无到有’的开拓进取精神,革命老区也能集聚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从小到大,是什么让丽水许下“万亩千亿”的梦想?又是什么让梦想一步步靠近现实,变得清晰可及?步入新发展阶段,又该如何向高质量、可持续迈进?

从“0”到“1”,开辟“丽水芯路”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战加剧,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不断制裁和打压,使得长期依赖进口的中国半导体行业面临的“缺芯”问题越发突出。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实现国产替代,成为时代最强音。

2018年8月,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是丽水最大优势、发展是丽水最重的任务”,要求“发展阶段不可逾越、发展阶梯可以跨越”“改变产业结构、重塑产业体系”,要“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山区也能搞创新,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更须搞创新”……这是丽水在新阶段,对于抢抓战略机遇、坚定发展转型的深刻认识与自省。

在“外部形势日趋严峻”和“内部产业亟待转型”双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半导体产业进入了丽水的视野。2019年,丽水作出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重大决策,以丽水经开区为主平台“无中生有”布局半导体全链条产业。

从“0”到“1”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基础、没有参考、没有模版,丽水经开区如何快速破题?迎难而上,是经开区的魄力,也是丽水的底气。在丽水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志伟看来,丽水发展半导体产业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丽水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优势有两点:从发展背景来看,当前国内长三角地区已经具有较好的半导体产业集群基础,可以直接辐射到丽水。从产业发展要求来看,半导体生产制造过程需要非常清洁的环境,这也是国外半导体企业大多位于生态优美地区的原因之一。这对于“秀山丽水”来说恰恰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

是否有其他细分领域,既能够让丽水被长三角半导体产业发展辐射,又能发挥比较优势在细分领域找到一席之地?为了“选准赛道”,丽水经开区一方面跑遍全国各地学习取经;另一方面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光电学院等国内顶尖的技术团队和科研院所反复对接,寻求良策。

时值全省各地都在瞄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力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在充分考虑丽水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后,丽水经开区明确了差异化发展的路线:以打造特色半导体“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为抓手,形成一条以硅基材料为主的功率器件半导体产业链。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经开区通过“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精准招引项目。珏芯微电子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封装、测试及应用等为一体的光电探测器和特种芯片晶圆制造企业,是典型的“小而专、小而全”企业。如今珏芯的“高温制冷红外探测器”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的一张王牌。然而就在四年前,珏芯微电子的落地经历“一波三折”,通过专业机构分析鉴定:“项目技术含量高,成败的关键在核心人才团队”。有了这份“权威建议”,珏芯微电子快速集结6名国内半导体领域前沿专家,经开区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最终促成了项目的落地,变不可能为可能,拉开了丽水崛“芯”之路的序幕。

2019年6月,珏芯微电子正式入驻丽水经开区,之后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便产出成果。2023年3月,珏芯凭借“高温制冷红外芯片及探测器技术”获得了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实现了丽水市在全国唯一颠覆性技术专业领域“历史性重大突破”。

丽水经开区在第一时间全面复盘,总结“基金招商+投贷联动”的经验,一方面,迅速建设丽水芯片产业园,科学规划精准招引,另一方面,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以国内半导体产业权威机构为代表的“最强大脑”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经开区未来要打造高能级产业园必然离不开高能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与科研人才的集聚。

令人振奋的是,丽水市政府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院士为半导体全链条产业首席科学家,在丽水经开区设立“院士工作站”。

四年来,经开区先后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四年间新增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793人,半导体产业专家库收录高层次专家48人,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中科院、高校、科研单位等组成的科研力量,为丽水特色半导体“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敢为先。站在新的产业机遇期,丽水经开区主动转变观念,“白手起家”谋划新的增长,“腾笼换鸟”立足新的起点,“二次创业”开启新的征程。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在这片秀山丽水的“万亩”土地上,特色半导体产业最终将成长为什么模样。

从“1”到“N”,逐梦“万亩千亿”

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给予了经开区发展半导体产业极大的信心。但对于产业链如何打造?走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模式?“万亩”土地如何生出“千亿”产值?这些都是经开区要应对的问题。

对此,褚君浩院士认为,在丽水形成一条半导体产业链生态链不能简单模仿,而是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探索中找到符合丽水实际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之路。经过不断探索实践,丽水经开区给出了“丽水方案”——“Smart IDM”模式。

一般而言,传统的IDM模式半导体产业是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产业环节于一体,一家公司就拥有半导体全流程生产能力。但在传统的IDM模式下,仅仅是引进一家企业就需要上百亿的资金作为支撑,这对于还处在发展初期的经开区来说,显然不适用。

丽水首创的“Smart IDM”模式,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引入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各个环节独立的市场主体。该模式既解决了丽水资金支撑难的困境,又将传统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势合为一体。在政府的引导下,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作为关联又独立的主体,既相互协作,在开发区内形成产业集聚。同时,又拥有各自独立优势,保持独立运营、自主开发产品、接受市场竞争,更具灵活性。

2020年5月,总投资55亿元的8-12英寸电子级半导体材料(晶圆片外延片)项目晶睿电子落地经开区,开工7个月就实现投产。被经开区的营商环境所打动,晶睿电子“转换角色、以商招商”引荐广芯微、芯微泰克等“兄弟”企业,又吸引了上海正帆特气等关联项目“接二连三、结伴组团”落地,丽水经开区“Smart IDM”模式初步成型。

不过,取得初步成绩的丽水经开区并没有停止脚步,决心招引一批技术国内领先、比肩世界的好项目落地,将目标瞄准了国家战略性金属材料“钽”。丽水经开区巧借“丽水宁波山海协作”的机遇,多次邀请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到丽考察,切身感受丽水“重科技引人才的力度之大、措施之实、心意之诚”。2020年6月,姚力军决定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钽项目”落地丽水,设立同创(丽水)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实现了全球最前端5nm技术节点高纯钽靶材的量产,满产后可年产超过400吨的超高纯钽锭,产量有望达到世界第一。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技术总师叶甜春看来,丽水的“钽”项目不仅解决了钽制造“卡脖子”问题,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是制衡全球钽材料产业的“杀手锏”项目,具有战略意义。届时,丽水将成为世界级的超高纯钽靶材生产基地,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制造用靶材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此外,丽水经开区还将目光投向了半导体行业头部企业。国内能独立完成从12英寸单晶、抛光,到外延研发、生产的“全能型企业”中欣晶圆就是其中之一。“在秀山丽水之间照样能办好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欣晶圆董事长贺贤汉感慨地说,打动他的是丽水对半导体产业的科学规划和精准定位,是丽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深刻认识和深远谋划,也是丽水对企业、对项目的务实高效服务,中欣晶圆公司把丽水打造成中国外延之都。2021年11月,开工不到一年,中欣晶圆厂房提前一个月实现竣工。

丽水“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良好营商环境”的叠加效应,让中欣晶圆多次选择丽水,把总投资120元的富乐德半导体项目落到丽水,还布局了半导体材料、传感器等配套项目,和丽水技师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共同成立了国内首家半导体工匠学院,实行校方和企业共同协力培养半导体“产业工匠”的“双主体”培养模式。

如果说头部企业落地是丽水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那么百亿级项目、细分领域领军型企业则是丽水特色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丽水首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东旭高端光电半导体材料项目,运用了国内光电半导体材料生产中最先进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金奖”等技术工艺,2022年6月开工10月试生产。丽水首个通过国家发改委窗口指导项目——旺荣半导体8英寸功率器件项目,总投资50亿元,弥补我国8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供应缺口问题,今年8月投产。丽水首个高端特色硅基晶圆代工项目——广芯微电子年产120万片6英寸高端特色硅基晶圆代工项目,仅用145天实现通线试产,目前已经投入试生产。

短短四年间,丽水经开区以从“0”到“1”为基础,创新“链长+院长+校长+行长”协同机制,探索特色半导体产业链现代化治理体系改革。由党工委书记担任“链长”推进组链成群、“院长”攻坚核心技术、“校长”精准培养工匠、“行长”供足金融活水,按照“高大上、链群配”要求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累计落地半导体项目31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2022年成功入选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构建形成“链主牵引—项目支撑—企业组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构筑“迁不走”的产业生态。

丽水特色半导体产业链“Smar t IDM”生态圈初步成型,芯片材料(晶睿电子、中欣晶圆、同创特材、创欣新材料、正帆特气)、设计(丽隽功率半导体、芯微半导体)、设备(联芯半导体、睿昇半导体、丽晖智能)、制造(旺荣半导体、广芯微电子、芯微泰克)、封装测试(意芯半导体、顶米科技),基本形成“一园、一链、两基地”的发展格局,即半导体产业园、以硅基材料为基础的功率器件特色半导体全产业链、全国外延片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和世界级超高纯钽材料生产基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从打造“Smart IDM”模式到招引行业领军企业、百亿级标志性项目,丽水经开区走出了一条另辟蹊径的“万亩千亿”腾飞之路。谈到未来,丽水经开区将以十年为期,到2030年特色半导体产业平台实现千亿产值。

逐梦“芯”征程 奋进向未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芯”征程未来可期。丽水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强力推进特色半导体“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一个个优质项目的落地,一批批创新成果的涌现,促成了半导体产业在丽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从精到强”的转变,是留待丽水解答的重要命题。新的发展时期,对丽水经开区的考验仍在继续。

——丽水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走?

在褚君浩院士看来,丽水的半导体产业是否可持续,在未来能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于集聚更多的前沿科技和高端人才资源。

首先,要持续加强“政产学研用金”的有效联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1+1>2”的合力。通过政府优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学科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成果转化增效益、金融配套强保障。这是丽水半导体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要持续关注半导体产业需求和供给。从需求层面来看,与应用端建立密切的联系和联动,开辟更多新的应用场景,比如新能源、低碳技术、交通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的建设。从供给层面来看,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技术水平,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要推动在国际国内都具有较强竞争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

最后,还要进一步“招大引强”,引进更多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进而带动整个丽水半导体产业加快发展。同时,进一步围绕当前产业链,做强块状产业链,将垂直链与块状链高度融合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

——丽水新的考验是什么?如何突破成长的烦恼?

“以产业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以人才支撑产业”。这是丽水经开区培育特色半导体产业生态的“金钥匙”。四年来,丽水半导体得到极大发展,科技和人才集聚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差距仍然不小。这是当前丽水半导体产业纵深发展出现瓶颈的最核心问题。丽水半导体产业要想脱颖而出,需要提升自身研发实力、布局前沿技术,重点攻克核心“卡脖子”技术,做出在国际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

刘志伟表示,丽水经开区正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构筑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全力培育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要素、构筑科创体系,以“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打造为契机,大力培育半导体产业科创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新平台、新空间。

首先,坚持“引产业必须引研究院”。投资21.26亿元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浙西南科创中心产业园,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院士工作站、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珏芯实验室、北京大学微电子系芯片设计研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持续对接中科大、西安电子科技大等一流科研机构,打造成为集聚引进战略科技力量的强磁场。

其次,攥指成拳引育高水平研发机构,通过“问海借力”举措,把域外科创飞地打造成为集聚引用战略科技力量的桥头堡,积极推进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科创飞地平台建设,以期与“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形成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

此外,连续三年实施“才聚浙丽、科创未来”行动,切实保障高层次人才“来丽留丽,成为新丽水人”,累计投资上百亿,引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丽水实验学校,建设第一人民医院、丽水国际会展中心等,确保来到经开区的高管、科技人员以及产业工人的子女享受到长三角以及国内一流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保障,通过创建省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区等载体,助力特色半导体“万亩千亿”产业平台跨越发展。

借力扬帆天地阔,击鼓催征正当时。四年多来,丽水经开区用“芯”交出了一张又一张亮眼的成绩单,也为山区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走出一条新路”,再到“迎着朝霞追赶”,丽水“万亩千亿”的梦想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猜你喜欢

开区丽水半导体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2018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封测年会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