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卓尼女执事仁仟白宗生平事迹考略*

2023-10-17尕藏桑知布

西藏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卓尼班禅土司

尕藏桑知布

自20世纪末起,有专家学者陆续到卓尼进行考察,卓尼地方的宗教及土司研究更是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迄今为止,有关卓尼女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女执事仁仟白宗(原名李萨看召措)极少出现在研究者的视野中。

女执事仁仟白宗是卓尼土司家族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位执政者。然而,由于史料发掘的匮乏,长期以来学界对其相关研究进展十分缓慢。据文献记载,仁仟白宗博学多才、善于政务,与乾隆皇帝、六世班禅等人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通过最新发现的《卓尼土司家谱续篇仁仟白宗的传记·月冠》(以下统称《月冠》)等史料,对仁仟白宗担任卓尼土司家族女执事期间的家族传承及其事迹进行考述。

一、卓尼女执事仁仟白宗的生平

通过《丹珠尔目录》(5)在女土司仁仟白宗的邀请下、嘉木样协巴贡去乎久美旺布撰写《丹珠尔目录》,1773年完成。第四章,187页至243页记述卓尼的地理、民族的区别、历代土司的传承。第五章,244页,是关于经典种类编篡目录的概述。和《洮州厅志》等文献的零星记载可知,女执事仁仟白宗为第十二代卓尼土司嘉羊诺布(杨冲霄,1703—1753)的正妻,只可惜文中并未详载其生平事迹。在《月冠》一书中,虽未提及她的生卒年月,却详细记述了她入嫁卓尼的时间及相关事迹。“太太仁仟白宗在雍正皇帝时期(1723—1735),十四岁时的火羊年四月十七日嫁到卓尼。”(6)旭奴诺桑:《卓尼土司家谱续篇仁仟白宗的传记·月冠》,手抄本,第7页。《卓尼土司家谱》亦载,十二代土司嘉羊诺布“娶了李萨看召措和嘉萨俄仕巴、觉德、道吉措等人。”(7)木乃·桑吉班桑:《卓尼土司家谱》,手抄本,第77页。由此可知,上述两种文献均指出嘉羊诺布与仁仟白宗在年龄上相差十岁,但均未细载仁仟白宗的嫁入之日以及嫁入后改名的原因。对此,《卓尼丹珠尔目录》记:“嘉羊诺布的夫人出生在名门望族的李氏家,名为李看召措,之后又写作仁仟白宗。”(8)久美旺波:《卓尼丹珠尔目录》,第407—416页。此处应为“李萨看召措”,“李看召措”为原藏文直译。另外,《洮州厅志》等资料亦载李氏之名为仁仟白宗。通过上述史料可推断出,李萨看召措生于1713年,入嫁卓尼后改名仁仟白宗。虽能推算出仁仟白宗的出生之年,但史料缺乏很难考证她的卒年。“去年准备修建卓尼禅定寺的围墙,因各地发生战争推迟,水兔年开始修建。”(9)旭奴诺桑:《卓尼土司家谱续篇仁仟白宗的传记·月冠》,手抄本,第46页。兔年之后,《月冠》中再未记载与她相关的事迹,由此可认为仁仟白宗逝于1783年之后。

据《洮州厅志》载:“杨声年幼,暂请以祖母李氏护印”,(10)包永昌:《洮州厅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94年,第625页。指出了仁仟白宗的姓氏来源,“李氏即仁仟白宗,嘉羊诺布的夫人为出生名门望族的李看召措,之后又写作为仁仟白宗。”(11)久美旺波:《卓尼丹珠尔目录》,第407—416页。在藏文资料中,髇V_` 髇是李的音译,V_`则指女性,这足以证明她的家族姓氏为李氏。(12)杨世宏翻译卓尼政教史时将髇音译成卢,这是误译。参见久美旺布:《卓尼版〈丹珠尔〉大藏经序目》,杨世宏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年,第43页。明清时期,李姓是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大姓,(13)张婧:《西夏赐姓李氏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28页。本文所提到的李氏指生活在洮州一带的李达(14)“奉敕镇守洮州荣禄大夫,都督府都督佥事李公达,乃左军都督李公胜之嫡长男也,随父母侍国朝。皇祖奋扬武威于百战,勘定功著于四方,授宫南海卫指挥,累至陕西都指挥使。永乐元年,太宗文皇帝特命镇守洮州,抚安军民,控制戎狄,招降番夷,贡马成万,擒杀暴逆,献功无数”。参见张彦笃修、包永昌等纂修:《临潭李达墓志碑》,载《洮州厅志》卷十五《艺文》,光绪三十三年(1907)刊本。后裔。自李达起,该家族开始注重其子女的婚配问题,尤其重视与洮岷地区土司家族(15)洮岷地区土司家族包括后氏:岷州卫土指挥使后氏,治所即今甘肃岷县攒都沟。包氏:岷州卫土指挥同知包氏,治所在今甘肃岷县。赵氏:岷州土副千户赵氏,治所在今甘肃岷县南。昝氏:洮州卫中千户所土百户,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城南。王氏:土指挥佥事王氏,治所即今临潭县梅川。参见龚荫:《中国土司制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007—1014页。的通婚。“清代,与卓尼第十四代土司杨声一起主持刻印卓尼版《丹珠尔》,并曾于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护印的第十二代土司杨冲霄夫人杨李氏,藏名为仁仟白宗,也是李达家族后裔。”(16)李希贤、李春育:《临潭历史文化》,临潭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临潭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280—281页。因此,基本可以断定仁仟白宗的家族是洮州一带声名卓著的李氏家族。

《月冠》中详细介绍了仁仟白宗参与政治活动的事迹,但并未详载其摄政的具体时间。《卓尼土司家谱》成书于1751年,成书更晚的《丹珠尔目录》和《安多政教史》中也缺乏此类记述。贡布南杰所著的《卓尼土司史略》记载:“那时杨声年幼,暂不承袭,祖母仁仟白宗1743年至1760年摄政。”(17)贡布南杰:《卓尼土司史略》,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47页。该内容不但存在逻辑问题,也没有提供材料的来源及出处。当时仁仟白宗的丈夫嘉羊诺布40多岁,1753年8月去世。因此,上述年代的推理与事实不符。据《洮州厅志》载:“杨声年幼,暂请以祖母李氏护印,于乾隆十九年(1754)承袭,管理土务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昭子杨声仍袭前职。”(18)包永昌:《洮州厅志》,第624页。可见,仁仟白宗的摄政时间有6年,即1754年至1760年,这与第十二代土司嘉羊诺布的逝年相符合。但《月冠》载:“铁兔年各地流感病毒蔓延,(19)笔者认为此处流行病是天花,仁仟白宗等人不是不知道,是为了避免一些事而保密。《五世达赖喇嘛传》记载:“这一年的天花是三种良性天花之一,但是第巴等人认为应该保密,遂宣称腿疾复发。”参见阿旺洛桑嘉措:《五世达赖喇嘛传(中)》(藏文),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3页。二世嘉木样活佛在《六世班禅罗桑巴丹益希传》中写道:“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大师随从商定后,选择地势较低、气候温和的阿拉善寺作为种痘的地方。”嘉木样·久美旺布:《六世班禅罗桑巴丹益希传》,许德存、卓永强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66—267页。十四代土司丹晌才让感染后邀请医生和活佛为其医治,最终二十八岁那年八月十二日逝世。”(20)旭奴诺桑:《卓尼土司家谱续篇仁仟白宗的传记·月冠》,手抄本,第28页。“木牛年七月十七日丹增仁仟青嘉承袭(第十五代卓尼土司之位),九月份仁仟白宗主持盛大汉式宴会,洮州和岷州区内的很多汉人贵宾来卓尼庆祝,每个客人带来水果、肉类。”(21)旭奴诺桑:《卓尼土司家谱续篇仁仟白宗的传记·月冠》,手抄本,第45页。《月冠》记载的木牛年即1805年,倘若按照传记内容推测,她应逝于1805年之后。通常,传记的内容是以时间为序的,所以《月冠》中的铁牛年应误写成了木牛年。另外,《洮州厅志》又载:“声子杨宗业于1780年承袭,因河州之乱以功奉赏给三品顶戴花翎,领受兵部号纸。”(22)包永昌:《洮州厅志》,第624页。由此可推测,1771年至1780年期间,仁仟白宗曾再度摄政。

无论是卓尼家谱、传记,还是当地的口述资料,对历代土司夫人的描述都非常神圣。如,传记中记载:“太太仁仟白宗在嫁卓尼之日,当地人盛赞她是某个尊师的化身”。(23)旭奴诺桑:《卓尼土司家谱续篇仁仟白宗的传记·月冠》,手抄本,第7页。女执事仁仟白宗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掌权后,更是凭借自身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高明的施政理念,逐步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并赢得了卓尼家族的认可。但卓尼民间却称她为“阿婆太太”。在当地人的文化观念中,其名是魔女般的存在。例如:在世俗生活中,当小孩哭闹时家长总会用“阿婆太太”的名字来吓唬孩子。通过民间的这种颇具特殊含义的代称习俗,可以反映出仁仟白宗在百姓的心中具有令人恐惧的一面。据文献记载,仁仟白宗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在她执政期间曾大量招募私兵,以守护领地和财产,这种残暴的行径致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但《月冠》《丹珠尔目录》《洮州厅志》等文献史料中,并未提及她对百姓的压迫和强制行为。因此,该内容仍需作进一步的考证。

二、仁仟白宗的事绩

在卓尼土司世谱中,有关杨土司治理当地措施的记载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与洮州、(24)唐天宝元年(742)仍称临洮,后陷入吐蕃,战乱频仍。宋为唃厮罗政权占据,称洮州为临洮城。绍兴四年(1134)为金占据,仍称洮州,属临洮路。元、明仍称洮州。明洪武十二年(1379)升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乾隆十三年(1748)改洮州厅。参见马延义:《临潭史话》,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年,第3—39页。岷州、(25)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划岷州归脱思麻路(今安多地区)所辖,吐蕃等处宣慰使脱思麻路治岷州(今岷县),辖岷州,领铁州(治今岷县维新乡元山坪)。“路”为元代第二级建制。明洪武十一年(1378),在今岷县设岷州卫,领西固城守御千户所(在今舟曲),统属陕西都指挥司。清雍正八年(1730),岷州卫改称岷州,属巩昌府(治今陇西县)所辖。参见汪元絅、田而穟纂修:《岷州志》,定西:岷县志编辑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蒙古阿拉善、舟曲等地的各大藏族土司家族的联姻。

为了巩固政权、安定内部,这种联姻实行了等级婚,其做法与历代土司的婚事规则基本一致。如史料记载,第十代土司罗桑东智(杨威)的夫人魏朋,(26)第十代土司杨威长大后娶汉族豪门之女为妻。“名曰魏朋,秉性端正,且具三从四德”。对政教事业发展也作了很多有益之事,被康熙封为二品夫人,后名改为居士洛桑措。参见久美旺布:《卓尼版〈丹珠尔〉大藏经序目》,杨世宏译,第21—24页。第十一代土司玛索贡布(杨汝松)的夫人曼香玛,(27)阿拉善王爷之女。参见杨士宏:《卓尼土司历史文化》,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0页。第十二代土司嘉羊诺布的夫人仁仟白宗是李达家族后裔。(28)李希贤、李春育:《卓尼历史文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卓尼县第十三届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卓尼文史资料》第7辑,第280—281页。这说明,卓尼土司家族的联姻具有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卓尼杨土司家跟我们有七辈亲戚关系。据我所知,我的一位奶奶嫁给了侯家寺僧官家,一个姑娘嫁了卓尼小杨土司家。”(29)李志明:《洮州〈李氏世谱〉校录与初步研究》,《中国藏学》2018年第S0期,第195页。卓尼家族广泛的族际联姻现象,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西北地区多民族之间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而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又在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仁仟白宗的身世、所处的时代,以及婚后的特殊身份,均构成了她织结权力的历史际遇。她的一生是权力构造与地方治理的隐喻,同时也暗藏一个女执事对权力和社会命运的文化表达。

(一)归附中央政府

(二)在宗教事业中获得声望

仁仟白宗在发展政治和军事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拜见活佛和高僧不仅可以提升族权,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正如《如意宝鬘》所载:“使出渊博的才智”(37)《如意宝鬘》即《卓尼丹珠尔目录》的缩写。久美旺波:《卓尼丹珠尔目录》,第376页。来教化政教方面的敌对势力。

1779年,六世班禅罗桑巴丹益西进京祝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途经甘青地区,仁仟白宗专程拜见了六世班禅大师,并与大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就当时班禅大师在政教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看,仁仟白宗能与其建立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彰显仁仟白宗的地位。(38)罗桑巴丹益希(1738—1780),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于藏历第十二绕迥土马年(清乾隆三年,1738年)生在襄地扎西则地方。1766年,乾隆帝遣使到扎什伦布寺册封他为“六世班禅”。参见嘉木样·久美旺布:《六世班禅罗桑巴丹益希传》,许德存、卓永强译,第323页。同时,她也非常注重与其他著名宗教人士建立关系。如,她曾邀请甘丹赤巴坚赞桑盖、(39)坚赞桑盖(1678—1756)出生萨木察部落,是嘉木样一世在拉萨的高足之一,曾任甘丹赤巴。参见东噶洛桑赤列:《东噶藏学大辞典》,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第376页。嘉木样·协巴久美旺布等高僧大德讲经、开示。诸如此类的政教联系,在佛教昌盛的时代语境中自然值得记录和传播,因而记录也较为详细。

据《月冠》记载:“猪年班禅大师从卫藏正式踏上东来朝觐之路,没到塔尔寺之前,仁仟白宗和头人们提前去迎接班禅大师,在塔尔寺,皇帝为班禅大师修建了一座行宫。抵达塔尔寺之后,她带着外孙旦增贡布曲嘉拜见班禅大师,班禅大师也很喜悦,让他们来到最近的位置,仁忏白宗将所带的礼品献给了班禅大师。铁鼠新年之日,班禅大师设宴宴请,将蒙古的首领及当地大臣,仁仟白宗及其外孙旦增贡布曲嘉等请到宴会上,仁仟白宗坐在距离班禅大师较近的位置上……准备返回时,班禅大师赠予其护轮等礼品。还特意叮嘱她:依伦常道德来执政,弘扬佛法,并嘱附将卓尼版《丹珠尔》完整版寄予他。”

这次接见对仁仟白宗来说,无疑是使其获得民心和得到拥护的重要事件,在增进其政治威望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1751年,第五十三任甘丹寺法台坚赞桑盖莅临卓尼,在卓尼土司夫妇及卓尼禅定寺法台的请求下,向全体僧俗传授了《金刚经》灌顶。”(40)杨士宏:《卓尼土司历史文化》,第45页。丙戌年阴历二月上旬,仁仟白宗召唤二世嘉木样使者到达此地,嘉木样撰写了《丹珠尔》序言和目录,传授了《密集》《十一面观音》《白伞盖母》等大灌顶法和部分开示。仁仟白宗在宗教上的作为,不仅说明她对宗教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她深知团结信众的重要性。

(三)刊刻卓尼版《丹珠尔》

历代卓尼土司与禅定寺之间均有着密切关系,禅定寺的最高执掌者为朝廷命官僧纲(俗称僧官),通常由土司兼任,或由土司之弟担任。故卓尼土司掌握着当地的政教两权,且最终形成了这一地区的政教合一局面。寺院所属的民事、刑事案件及各类纠纷,土司享有裁定之权。这种兴教模式既可以稳定政权格局,又使得历代土司对佛教事业非常热忠。

刊刻卓尼版《丹珠尔》,体现了仁仟白宗以教辅政的政治智慧。元末明初时,卓尼禅定寺部分经堂创办了小型印刷作坊,主要印刷佛经中的部分章节。到第十一代土司玛索贡布时,又设立了《甘珠尔》印经院,仁仟白宗更是强化了这一事业。1753年,由仁仟白宗建立的《丹珠尔》印经院,共有317部《丹珠尔》经板架、12万多块刻板。印刷一部《丹珠尔》需要70多个技工,历时5个月才能完成,其工程量可谓十分庞大。

仁仟白宗的这一功绩在《丹珠尔》目录中有明确记载:

法之尊者桑吉巴桑说:“若刊印了《丹珠尔》等各类经典,定会给佛法带来很大的益处。”桑杰巴桑多次的劝说仁仟白宗,挑起了成就这一神圣大业之重担。仁仟白宗准备好了刻写印版的纸张,墨水和刻版的木料等,并免去了税收、差役,征集任何东西均按市价付款,因而使得所用物品质优而量足。印刷的总管由具有分析能力的经师阿旺达尔吉、善理政务具有远见的头人噶本才让二人负责,办事认真而跟土司亲近的管家三斤,另外还有头人才旺闹窝、道尔青,管家才让,王海等人担任印刷总管。写印版者由以经师罗桑加参为首的善于写楷体字的五十人担任,画卷首佛像的是绘制者华觉加措,负责校订的有十人,刻版工三百余人,还有木工,造墨、造纸的工人等,总之分工较多。他们的工作从未间断。癸酉年到壬辰年经二十一年的不懈努力才全部完成。免除了缮写人员和刻版工人的赋税,给予达汗的头衔和充足的工钱。除此还向其他工种的人们发放了很多衣食财物。当时的捐助有:法台加参僧格处募得骏马二十一匹,在蒙古修法利众的噶仟诺门汗捐银一千三百两,雍和宫诺门汗希尔瓦曲吉捐银一百五十两,迭当罗桑云丹捐银一百九十三两,车巴高义闹(地名)的化身罗桑赤烈及其首领饮吉腾莽捐银一百一十两,阿拉善桃云诺门汗捐银一百一十两,北路喇嘛捐银一百两,迭当罗桑热布旦捐银一百两,僧人达尔吉献银六十五两,雅尔特比丘罗桑扎西捐银五十两,法尊罗桑格勒捐银五十两,湾处喇嘛献银一百两,斯尼云茹的桃云曲吉捐银五十两,琼赛尔嘉样捐银四十八两五钱,我们也献了一百两(二世嘉木样)。土司仓库中先后用去的财物折合白银为一万三千九百三十七两七。打开了从未开启的利益众生的佛法之门,维护佛法的人们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欢乐和幸福。就这样印完了《丹珠尔》大藏经。建造了非常神圣的经殿,将大藏经放于此殿中。”(41)久美旺波:《卓尼丹珠尔目录》,第178—184页。

上文详细介绍了刊刻《丹珠尔》前的仪轨、物资储备、实际刊印以及刊印结束的全过程,还提到了刊刻的内因,二世嘉木样协巴久美旺波为《丹珠尔》撰写了序言和目录等,足见刊刻任务的重大意义。卓尼版的《丹珠尔》是由众多高僧大德在传世的诸多刻本、写本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整理、校勘、补充而成,故内容更趋丰富,可谓集北京、拉萨、德格、纳塘诸版本藏文《大藏经》之大成者,且设计精美,刻工优良,字体隽秀,印刷精致、装裱典雅。其他史料佐证了这一评价,如《生活在卓尼喇嘛家寺》一文中写道:“卓尼版《大藏经》,雕刻文字秀丽,历历在目,内容准确无误,独具风格,在藏文《大藏经》诸版中可称善本之一,该版共有三百一十七卷”。(42)洛克:《生活在卓尼喇嘛寺》,香却南杰译,《卓尼文史资料》第1辑,卓尼文史资料委员会,1981年,第103页。将卓尼版《大藏经》带到美国的约瑟夫·洛克也曾评价到:卓尼喇嘛寺有甘加和丹加(即《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经的印版,得沼寺和拉加寺等其他寺院中只有甘加印版。事实上,“卓尼寺可以称为除拉萨以外唯一拥有丹加印版的喇嘛寺。”(43)洛克:《生活在卓尼喇嘛寺》,香却南杰译,《卓尼文史资料》第1辑,第104页。

历史上,达官显贵资助或组织佛经刊刻事业素来常见。乾隆十四年(1749)在北京刊刻了蒙文的《丹珠尔》;1730年,颇罗鼐·索南道吉执政时期,刻印了一整套藏文《大藏经》木刻版,之后又以布敦·仁钦珠编纂的《大藏经》抄本为底本,刻印了被称为“纳塘古版”的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印经版;德格第十二代土司却吉·丹巴次仁于1729年创建了德格印经院。仁仟白宗执政期间,亦曾效仿前人,集中人力、物资刊刻了《丹珠尔》,足以窥见其动用权势的能力。

据史料记载,仁仟白宗组织人力刊刻《丹珠尔》之际,正值全国各地灾异不断的时期(1736—1795)。“清朝时期,甘肃的984县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44)李向军:《清代灾况、灾塌与灾赈》,《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3期,第25页。在18世纪中后期,甘肃一带更是连续发生了多年灾害,洮州流域的受灾情况也相当严重。1765年5月1日,卓尼和康乐发生了5—6级地震,据记载:“一时在这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饥荒,每家每户分给足够的粮食,人们得以保住了生命”,(45)旭奴诺桑:《卓尼土司家谱续篇仁仟白宗的传记·月冠》,手抄本,第8页。“铁兔年各地扩散传染病”。(46)旭奴诺桑:《卓尼土司家谱续篇仁仟白宗的传记·月冠》,手抄本,第28页。在这一特殊时期,女执事仁仟白宗不仅免除了缮写人员和刻板工人的赋税,还为五百多个贫民工人提供了生计,这足以反映出仁仟白宗在刊刻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女执事仁仟白宗在历史上留下的种种功绩,改写了作为妇女以出生、婚嫁、生子、持家为历程的生命史。她显贵的出生背景,自然为她的一生奠定了基础,但婚嫁成为改变个体角色与使命的关键节点,由此她达到权力的巅峰,并得以展现一个女性的坚韧与智慧。

女执事仁仟白宗的生平事迹研究,对于挖掘、整理、宣传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提供了实证材料。她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的友谊作出了历史贡献。

猜你喜欢

卓尼班禅土司
卓尼县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我给十世班禅大师当翻译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浅析民族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卓尼,卓尼
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考究
2016中国甘南全国露营大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卓尼分会场)暨第三届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开幕